原索动物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学第二章原索动物

脊椎动物学第二章原索动物

第二章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脊索动物门中的前两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属于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

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本亚门包括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约2000多种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

体形由肉眼刚能看出到身体直径达30cm,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

少数种类终生营自由游泳生活,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期营自由游泳生活,尾部有脊索的结构(故称为尾索动物),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即营固着的生活方式,尾部连同其中的脊索随即消失。

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这是由于这类动物体外被有一层特殊的被囊(tunic)。

被囊是由一种化学性质近似于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tunicine)所构成,这种结构在动物界几乎是唯一的情况,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尾索动物一般为雌雄同体的,但同一个体的精子与卵子并不同时成熟,所以通常不能自体受精。

生殖方式既有无性生殖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群体,也有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现象。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就曾描述过海鞘,称之为“Tethyum”(希腊字,海鞘的意思),其后很长时期一直把它归属于无脊椎动物。

居维叶(Cuvier)给这一类命名为被囊动物门(Tunicata),列在放射动物门(Radiata)和蠕虫门(Vermes)之间,其后又有人将它列为软体动物。

直至1866年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才正确地阐明了它的分类地位:海鞘不是无脊椎动物,而是和文昌鱼相近的低等脊索动物。

一、海鞘的幼体及变态过程只有通过海鞘的幼体才能了解它的脊索动物的特点,因此,我们首先了解幼体和其变态过程,然后再介绍成体。

海鞘的受精卵经卵裂依次形成囊胚、原肠胚和神经胚,然后孵化成外形似蝌蚪、在水中自由游泳的幼体。

幼体体长1—5mm,具有肌肉质的侧扁长尾,在尾内有典型的脊索。

原索动物名词解释

原索动物名词解释

原索动物名词解释
原索动物(Protostomia)是动物界中的一个亚门,包括了昆虫、蜘蛛、蠕虫、头足类、甲壳类等多个门的动物。

它们与另外一个亚门——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一起构成了动物界的两大分支。

原索动物的特征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口和肛门之间会形成一个原始的体腔(又称“原肠腔”),这些动物的器官和组织也都是从原始体腔内向外发展的。

此外,原索动物的神经系统通常具有神经环和神经节等结构。

原索动物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它们在地球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15--原索动物(无头类)

15--原索动物(无头类)
原索动物(无头类 无头类) 第十五章 原索动物 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第一节 尾索动物亚门 一 蝌蚪幼虫 1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 背神经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 2 咽外围有围咽腔,它是背面皮 咽外围有围咽腔, 柄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 咽 海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 肛门也通围 鞘 鳃腔, 其背面的孔, 又称出水孔。 鳃腔 , 其背面的孔 , 又称出水孔 。 3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无体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1.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盲端连有管细 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 咽鳃裂的背方 开口于咽鳃裂。 胞,开口于咽鳃裂。 2.闭管式循环,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闭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3. 雌雄异体,生殖腺 对,按节排列于围鳃 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 腔内壁两侧。 腔内壁两侧。
三 生殖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柄 海 鞘 的 内 部 解 剖 图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第二节 头索动物亚门 --代表动物文昌鱼 我国厦门盛产的文昌鱼是闻名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肌节清晰可 体型左右侧扁, 见,体型左右侧扁,身体两头尖中 央宽。没有脊椎骨, 央宽。没有脊椎骨,脊索支撑着全 而且也没有上下颌, 身,而且也没有上下颌,是无脊椎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称头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索动物。 索动物。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它喜欢生活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这样便 于钻洞和呼吸,平时它总是把身体 于钻洞和呼吸, 后端插入沙中, 后端插入沙中,仅露出前端触须部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第十三节 原索动物

第十三节 原索动物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在咽部以及身体表面进行。 排泄系统: 没有集中的肾脏,位于咽壁背方两侧的数十 对按体节排列的肾管是文昌鱼的排泄器官。每 一肾管(nephridium)是一个短而弯曲的小管, 一端有肾孔开口于围鳃腔,另一端以管细胞紧 贴体腔,体腔的代谢废物渗透进入管细胞和肾 管,再经肾孔进入围鳃腔,排出体外。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骨骼: 文昌鱼无骨质的骨骼,纵贯全身并一直向前 越过神经管的脊索是主要的支持结构。 无偶 鳍。有1背鳍(dorsal fin)和尾鳍(caudal fin) 及身体腹面的臀鳍(preanal fin),口须中有 类似软骨的支持物(骨骼的前体)。
第十五章
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与其 他两个亚门动物具有共性,即在胚胎发育早期 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但它又是结构最 复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 一、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 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 并出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加上 保护它们的头骨,形成明显的头部,脊椎动物 又称为有头类(Craniata)。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2.幼虫具有典型脊索动物的结构(包括一条脊 索、一条背神经管、一条分节的肌肉质的尾)。 但是变态以后,除了鳃裂以外,失去了脊索动 物的其他结构(如尾及其肌肉、脊索消失,同 时神经索变小成为圆形的神经节,外围神经由 此向外辐射。咽扩大形成鳃蓝,鳃蓝具有大量 覆盖着黏液的有纤毛的鳍条)。这种从幼体至 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或退 化变态。

14-原索动物-头索

14-原索动物-头索

文 昌 鱼 血 液 循 环 路 线
6. 排泄器官--肾管(nephridium) 排泄器官--肾管( --肾管 )
无集中的肾脏,排泄器是咽壁背方两侧的按体节 排列约90—100对肾管(类似无脊椎动物的原肾)。
7. 神经与感官
神经系统: 7.1 神经系统: “脑泡”、神经管、周围神经(包括脑泡发出的两条 向前的脑神经、神经管发出的按体节分布的成对脊神 经)。
文昌鱼的周围神经有以下几点区别于脊椎动物: 文昌鱼的周围神经有以下几点区别于脊椎动物: (1)背神经根和腹神经根 不合并为一混合脊神经; (2)背根上无神经节; (3)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 (支配肠壁肌肉)两功能; (4)左右脊神经不相对称。
7.2 感觉器官 脑眼: 脑眼:分布于整条神经管两侧的一系列黑色小点, 起感光作用。 色素点(眼点): ):无感光作用,遮挡阳光免其直 色素点(眼点): 射脑眼。 嗅窝:幼体神经孔的残余,无嗅觉作用。 嗅窝:
头索动物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 头索动物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
思 考 题
1.脊索动物门有何共同特征?与无脊椎动物比 较有何功能和进化意义? 2.何为逆行变态?了解逆行变态有何意义? 3.文昌鱼为什么被称为头索动物?简述文昌鱼 结构的原始性、特化性和进步性。 4.试述文昌鱼在动物学上的重要地位。
5. 循环系统
闭管式,血液流动靠腹大动脉和每一入鳃动脉 基部稍稍膨大的“鳃心” 以及肝静脉的收缩。 和脊椎动物相似之处: 和脊椎动物相似之处: ① 文昌鱼虽然还没有心脏的分化,相当于心脏 的血管不是背血管,而是腹血管; ② 血液流动的方向在腹面为由后向前,在背面 为由前向后,这也和无脊椎动物相反,而和高等 动物的血液循环基本相同。 血液无色,无血细胞,无呼吸色素,氧气通过渗 透进入血液。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也被称为原索动物,是一类简单的水生多细胞动物。

虽然半索动物
在动物界中并不占据显著的地位,但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生态角色。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生物。

它们在进化历史上出现较早,
并且具有一些原始特征,例如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简单性。

这使得半索动物成为研究动物进化和发育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

半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下,寄生于其他
生物或生活在沉积物中。

半索动物的饵料包括藻类、有机物、细菌和其他微小的有机颗粒。

作为底栖生物,它们有助于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并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

半索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大量
孢子或分裂产生新个体。

这种高效的繁殖方式使得半索动物在某些环境中能够迅速扩散和适应。

然而,尽管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有其重要性,但它们的种类相对较少,在系统
分类学和动物分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它们通常被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群体,具有一些脊椎动物的特征,如脑神经环和鳃裂。

因此,在传统的动物分类体系中,它们经常被归类为脊索动物门(Chordata)的次门。

尽管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地位相对较低,但它们在进化研究、生态学以及生物
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来深入了解这一生物群体的复杂性和生态功能,以推动动物学领域的发展。

原索动物

原索动物

本亚门动物是原索动物中高等的类群。

也是脊索动物中最接近脊椎动物的类群。

因其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超过了神经管的长度而得名,又称全索。

约25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中。

仍属无头类。

常见的种类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1、特征终生保留三大特征无头仍有分节现象存在生殖、排泄器官多对,各自开口无心脏、血液无色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2、形态结构2.1外形:体形似小鱼,半透明,无头和躯干之分,左右侧扁,两端较尖,故又名Amphioxus。

喜栖水质清澈的浅海海底泥沙中,平时少活动,大半身体埋于泥沙中,前端露出沙外。

身体除口以外,还有两个孔与外界相通,即腹孔(atriopore)或围鳃腔孔和肛门(anus)。

2.2内部结构:皮肤:皮肤有表皮(epidermis)和真皮(dermis)的分化。

表皮仅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皮外覆有一层角皮层(cuticle)。

真皮是一薄层胶冻状结缔组织。

腹面前部两侧有由皮肤下垂形成的成对的腹褶(metapleural fold). fold)。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骨骼:文昌鱼无骨质的骨骼,纵贯全身并一直向前越过神经管的脊索是主要的支持结构。

无偶鳍。

有1背鳍(dorsal fin)和尾鳍(caudal fin)及身体腹面的臀鳍(preanal fin),口须中有类似软骨的支持物(骨骼的前体)。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肌肉:肌肉大部分集中在背部两侧,由60多对原始末分化的呈v字型的肌节组成,角顶朝前,肌节间以结缔组织的肌隔分隔。

两侧肌节交错排列,使文昌鱼可在水平方向上作弯曲运动。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消化系统:简单,由前庭、口、咽、肠、肛门组成。

第二章 原索动物

第二章 原索动物

(三)代表动物——柄海鞘 代表动物 柄海鞘 幼体形似蝌蚪, 营自由生活, 幼体形似蝌蚪 , 营自由生活 , 具有肌肉质的侧扁长 尾中有脊索,其背面有背神经管。变态后, 尾,尾中有脊索,其背面有背神经管。变态后,尾部的脊 索逐渐被吸收而消失,神经管也逐渐缩小, 索逐渐被吸收而消失,神经管也逐渐缩小,最后仅残留成 为一个神经节。体外分泌出一层被囊,并营固着生活。 为一个神经节。体外分泌出一层被囊,并营固着生活。 (四)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个纲 鞘纲 分 为 三 个纲 : 尾 海 鞘纲 Appendiculariae 又 称 幼 态 纲 生活方式: 漂浮、 自由生活, Larvacea , 生活方式 : 漂浮 、 自由生活 , 终生处于海鞘 幼体时的状态, 具有尾部。 由表皮分泌胶状物形成“ 幼体时的状态 , 具有尾部 。 由表皮分泌胶状物形成 “ 住 ”“house house”。 虫体在住室内活动。 室”“ house 。 如住囊虫Oikopleura 。 虫体在住室内活动 。
1、幼体
蝌蚪状,自由生活。 蝌蚪状,自由生活。具脊索动物的三大特 征,脊索位于尾部,背神经管前端伸至出入水 脊索位于尾部, 孔之间,并膨大为脑泡cerebral vesicle, 孔之间,并膨大为脑泡cerebral vesicle,其 中有眼点和平衡器。 中有眼点和平衡器。 逆行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 : 指海鞘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 指海鞘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 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就称为逆行变态。 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就称为逆行变态。
第二章 原索动物
第一节 尾索动物亚门
本亚门动物约有2000多种 本亚门动物约有 2000多种, 体外常具被 2000 多种, 而又称被囊动物, 囊 , 而又称被囊动物 , 最普通的种类有海鞘 柄海鞘。 ,柄海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壶状,进水口,出水口
咽鳃裂
内部结构:咽鳃裂,呼吸
围鳃腔
消化:背板、内柱
被囊
循环
生殖
神经
尾索动物——海鞘
幼体形态结构:蝌蚪状,尾部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肛后尾
尾索动物——海鞘
海鞘的变态发育——逆行变态
逆行变态:幼体通常经过几小时的短期
游泳生活以后,用它身体最前端的吸附突起 粘在其它物体上,接着尾部逐渐萎缩以至消 失。除留下一个神经节外,神经管和脊索也 完全消失无遗。幼体继续发育为成体,躯体 由被囊包围,改营固着生活。海鞘经过变态, 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2 头索动物
是一类终身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和肛后尾特 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而且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一 直达到最前端。故称为头索动物。
头索动物——文昌鱼
l生活习性:海栖,半埋栖,不善运动。 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头索动物——文昌鱼
l 外部形态: 纺锤形,似小鱼,全身侧扁,半透明,无明显头部,大小一般为 50mm。别称为双尖鱼(Amphioxus)、海矛(Lancelet)、无头类。
文昌鱼的纵切面
l内部结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肛后尾
皮肤, 肌肉,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生殖
文昌鱼的横切面
背神经、脊索、咽鳃裂
分节的肌肉 咽 内柱 肝盲囊 生殖腺
通常将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合称为原索动物
2.1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 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神经管,故称为尾索动物 或被囊动物。
尾索动物——海鞘 生活习性:海栖,幼体浮游生活,成体固着生活
尾索动物——海鞘
成体阶段形态结构:
内柱 外部形态:被囊,被囊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