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 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 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
思考题
1. 2. 3.
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及其依据是什么?
何谓口索、半索动物、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动物门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三大基本特征 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
海参,有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 人参而得名。全世界海参共有数十种之多,我国 有 20 多种,其中以梅花参和刺参为世界上最名贵 的品种。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主治肾精亏虚, 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酸乏力等;阴血亏虚, 形体消瘦,潮热咳嗽,咯血,消渴,大便秘等。
小知识:
海参的年龄鉴别;野生和人工养殖参的鉴别;海参的捕捞和加工。
附门:其他无脊椎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毛颚动物门

海洋中浮游生活的小型无脊椎后口动物,它
们分布广,数量大。虽然总共只有50种左右, 但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甲壳类、 多毛类、小型鱼类都是毛颚动物的食物,而 它们本身也是其他海洋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 物。

反口面
骨板
步带沟
口面
海 星 的 摄 食



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精卵在 海水中受精 ,各腕 内均有一对生殖腺, 后接一短的生殖导 管,开口于反口面 腕基部。 有强的再生能力 , 有的种类能进行无 性繁殖。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第12章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二、形态构造
1. 笔石体 胎管 胞管 笔石枝 笔石体大小差别很大,从几mm到70cm。
2. 胞管类型及形态 (1)类型: 正胞管、副胞管、茎胞管(茎系)
(2)形态:正笔石类正胞管形态类型很多, 是鉴定笔石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笔石枝 (1)笔石枝的分枝 同分枝 后分枝 假分枝
3. 笔石枝 (2)笔石枝生长方向有6种, 依据是: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
(一)树形笔石目
胞管有正胞 管、副胞管和茎 胞管三种,具发 育的茎系。笔石 枝分枝规则或不 规则。笔石枝一 般数目较多。一 般固着生活,少 数浮游生活。中 寒武世至早石炭 世。 树 形 笔 石 亚 目 正笔 石式 树形 笔石 亚目
树 形 笔 石 目
笔石体树枝形、锥形、 扇形等,枝间 多具横耙或 绞结。分枝很多,一般不规 则。始端的表皮组织常演变 为茎、根或底盘,借以固着 生活,有些用线管营浮游生 活。中寒武世至早石炭世。 线管外露,营浮游生活。 笔石枝下垂到上斜式,不具 横耙和绞结,分枝规则,常 为正分枝。笔石体形状与正 笔石目的笔石相似,但有三 种胞管。早奥陶世。
4. 线管及中轴 (1)线管:当胎管裸露,其表层沿尖端方向延伸 成一根伸出笔石体外的丝状细管 (2)中轴:当胎管与线管被笔石体包被,线管变 得硬直,则称中轴
三、笔石的分类
笔石据其骨骼特点分为八个目,即:树形笔石 目、管笔石目、腔笔石目、甲壳笔石目、茎笔 石目、正笔石目、双胞笔石目和古树笔石目。 其中树形笔石目及正笔石目延续时间长,数量 多,分布广,最为重要,常见的化石多属于这 两个目,一般所讲的笔石也即指这两类而言。 其余各目化石零星,分布局限,有的是否为笔 石,尚有疑问。
184-185页
4 个 发 展 阶 段
四 、 笔 石 的 发 展 历 史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37


4、海参纲:
体柔软,长筒形,无腕,无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位于前端, 肛门在后端;呼吸树是海参特有的呼吸排泄器官。1000种。 例如:梅花参,海地瓜,刺参等。
38
海参全世界约有多1100种,我国约有120多种, 绝大多数海参不能食用。据统计,全世界有40种可 食用海参。我国可食用海参20种。分光参和刺参两 大类,光参主产于南方,营养价值远不如刺参。刺 参主要有绿刺参、花刺参、梅花参和刺参等,其中 以黄海、渤海的刺参最名贵被称之“参中之冠”。 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 肴了。 海参生长速度很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 间。
27
(六)骨骼 内骨骼:(中胚层产生)
28
29
二、主要类群

1、海星纲:
体扁平而呈星形,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腕常5个,口 面向下,有肛门和筛板。约1600种。 例如:海燕、骑士勋章等。
30
31
32

2、蛇尾纲:
– 体盘月饼形,腕细长,二者界限明显。腕5个口面向下
肛门退化,无步带沟,管足退化。约200种。 例如:阳遂足,刺蛇尾等。
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 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 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15
16

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次生 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的结果):
(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神经系统与上 皮不分开;感官不发达,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 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

动物学科目考试大纲

动物学科目考试大纲

动物学科目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姜云垒 冯江,《动物学》(第2版)(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或第1版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考试大纲依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姜云垒 冯江主编,2006年10月第一版编制。

绪论[考试要求]掌握动物学定义并了解各分支学科的特点,了解动物学发展简史,掌握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重点掌握物种、品种、亚种的概念,动物分类系统。

[考试内容]1.动物学及其分科2. 动物学发展简史3.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方法4. 动物分类的知识5.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考试要求]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熟练掌握原生动物的最低等、最原始、单细胞、具全能性的特点,原生动物的营养、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和结合生殖),无性生殖(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质裂)的概念。

掌握包囊的意义。

掌握原生动物门的分类依据。

通过代表动物重点介绍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了解几种常见原生动物:〈1〉与人、畜、经济动物有关的寄生性原生动物。

〈2〉与淡水渔业有关的原生动物。

[考试内容]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主要是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和重要类群。

3.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二章海绵动物门[考试要求]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掌握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海绵动物为什么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双胚层多细胞动物,何为水沟系和“逆转”现象。

一般了解海绵动物的分类及常见种类。

了解海绵动物的经济意义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特殊位置。

[考试内容]1.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2.生物发生律3. 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4. 海绵动物的分类第三章腔肠动物门[考试要求]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重点掌握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和世代交替的概念。

了解腔肠动物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的特点,并区别出各个纲的不同点。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目录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5)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9)第四章海绵动物门........................................................................ll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l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l4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 (17)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0)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24)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27)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34)第十二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37)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38)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38)第十五章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39)第十六章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40)第十七章圆口纲 (40)第十八章鱼纲 (41)第十九章两栖纲 (45)第二十章爬行纲 (48)第二十一章鸟纲 (51)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55)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小结 (60)第二十四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60)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61)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器2、线粒体3、细胞周期4、直接分裂5、染色体6、组织7、细胞间质8、器官9、系统(二)判断与改错1、蛋白质是动物细胞的基本物质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蛋白质所有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次序的平面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折叠并以副链相连而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次序上千变万化,引起生物、细胞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多样化。

()5、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软骨鱼
盾皮鱼 ↘硬骨鱼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1、一般特征 – 个体变态发育:幼体鳃呼吸,无成对附肢, 生活于水中;成年肺呼吸,具四肢,但需靠 湿润的皮肤(富于腺体)帮助呼吸 – 头骨多扁平,骨片数目较鱼类减少,鳃盖骨 化,体外皮肤厚或披有骨甲
– 具四肢、具内鼻孔、分化有颈椎 – D3产生,C-P繁盛,直至现在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2、两栖类登陆的条件: – 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肤辅助呼 吸
– 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 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生活于阴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6、地史分布
• 始现于中寒武世 • 寒武纪以树形笔石类为主 • 奥陶纪正笔石类极盛 • 志留纪开始衰退 • 早泥盆世末正笔石类绝灭 • 树形笔石目的少数分子延续到早石炭世绝灭
(笔石完全绝灭)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脊 椎动物亚门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原生动物门蜓亚目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5、生 态
• 生活方式:树形笔石类大部分为固着生活,其它各类 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
• 生活环境: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等海域 • 保存岩性:可以保存在各类沉积岩中,但以页岩为主,
尤其黑色页岩 • 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
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黄铁矿化, 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指相化石
湿处,防止水分的蒸发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二、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四)两栖纲(Amphibia) 3、四足动物的起源 – 可能是由鱼形动物中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 总鳍鱼类中有一类具内鼻孔及肉质偶鳍,能 够在环境多变的淡水水域中生活。 – 但也有人认为肺鱼类可能是有尾两栖类的祖 先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包括了一些具有原始特征的无脊椎动物。

与脊椎动物(Chordata)相似,半索动物门动物也具有背神经索。

然而,半索动物门动物缺乏真正的脊髓和柱状骨,因此被归类为半索动物。

性状和分类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使得它们与其他动物门区分开来。

它们的体长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多数半索动物具有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头、颈和躯干。

许多种类的半索动物有一种称为触手的结构,可以用来捕获食物,同时也是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它们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通常由前后肠、咽和腔肠组成。

根据研究者的不同分类方法,半索动物门被分为两个亚门:栉水母亚门(Enteropneusta)和石鱼亚门(Pterobranchia)。

栉水母亚门中包括了许多种类,如栉水母、长鞭类和裸胸鱼。

石鱼亚门包括了一些构造复杂的生物,形成了社会结构。

生活环境和习性半索动物门动物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其中一些种类生活在浅海沙滩附近的海底,而另一些种类则生活在深海中。

它们通常栖息在软泥或沙质海底,以底栖生活为主。

半索动物门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栉水母亚门中的栉水母有一个常见的生活方式,它们通过挖掘沙土和底泥来吸收有机物。

长鞭类半索动物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石鱼亚门中的生物构筑了复杂的筑巢系统,并通过共生细菌来获得营养。

生殖与发育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生殖方式多样。

有些种类采取雌雄异体的性别分化,而其他一些种类则是雌雄同体,具有内受精的生殖方式。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具有幼虫阶段,幼虫形态与成年形态差异较大。

半索动物门动物的发育过程通常包括原肠胚阶段和褶状胚阶段。

在原肠胚阶段,胚胎会通过外层细胞扩展形成一个袋状结构,并在一侧形成一个口。

在褶状胚阶段,胚胎的外层细胞形成背侧和腹侧两个引导器官。

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虽然半索动物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但它们在许多生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A12.触手冠动物和半索动物门_第四版

A12.触手冠动物和半索动物门_第四版
主讲人:王茂先
第14章 半索动物门
第一节 概述
主要特征: 1. 具有背神经索,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 状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2. 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为呼吸器官。 3. 有口索,为半索动物特有的结构,是口腔背 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状结构。半索、隐索 动物由此得名。
主讲人:王茂先
主讲人:王茂先
酸酱贝(Terebratella coreanica)与真正双壳贝的差 别是两壳一大一小,如上左便是一种深海酸酱贝的 大壳。另外大壳端有一孔,活体内生肉质伸出附着 于海床,如上右的那个孔非常明显。
主讲人:王茂先
石燕
酸浆贝化石
主讲人:王茂先
主讲人:王茂先
第四节 箒虫动物门
(一)箒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圆柱虫体,革质,膜质管子;消化管U字形,触手冠外散开。 (二)箒虫动物门的分类 箒虫种类很少,有澳大利亚箒虫等。
主讲人:王茂先
箒虫动物门的特征
身体呈长圆柱形,栖居在几丁质栖管中。 身体分化为触手环、躯干和球根三部分。 触手环呈马蹄形,上具纤毛。无附肢,有 “U”形消化道。 许多早古生代的遗迹化石如Skolithos,可 能是由箒虫形成的。
主讲人:王茂先
第五节 触手冠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均有体壁延伸形成的环绕口而不环绕肛门的触手冠 (捕食和呼吸器官) 与原口动物的相似之处:①真体腔;②发达的后肾 兼作生殖导管;③自由游泳的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 虫期。 与后口动物的相似之处:①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体腔 中体腔、后体腔,之间有体腔膜相隔;②外肛动物 和腕足动物的卵裂是辐射卵裂,而不再是螺旋卵裂; ③腕足动物的体腔形成为肠腔法。
2.腕足动物门的分类 (1)无铰纲:
有海豆芽、大海豆芽等。 (2)有铰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

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
1、体型
•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
•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
•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
•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
•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
•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
•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
形的内鳃裂。

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
•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
•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

领索再往后,又成为背、腹神经索,穿行于表皮之下。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至吻部的基部,盲管的腹侧有胶质的吻骨,但并不很坚硬,称为“口索”,由于口索很短小,所以,将具有这一结构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一、取食和消化
•柱头虫依靠吻体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可使吻部和领部发生伸缩,用来掘沙。

•柱头虫的口位于吻的基部腹面,领的最前缘,在虫体向前掘进时,水和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会被摄入口和咽中,然后进入细长的肠管内,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同蚯蚓大致相同,不能消化的泥沙或残渣,经身体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羽鳃纲的动物行悬浮取食,通过腕将粘附在触手上的悬浮物送入口中进行消化。

二、呼吸系统
•柱头虫的内鳃裂上有丰实的血管,由于纤毛的作用或虫体前进时,水会从口进入咽,然后经过内鳃裂到鳃囊,最后经外鳃裂流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水经过内鳃裂时,与内鳃裂上的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三、循环系统
•柱头虫循环系统的构造同蚯蚓类似,主要有背血管和腹血管组成。

柱头虫的血管实际上是血窦,所以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

四、排泄系统
•柱头虫口索前端,有一血管球,是柱头虫的排泄器管。

五、生殖与发育
•半索动物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为若干小形囊状物排列在躯干部背面两侧,各有小孔开口于体外,生殖细胞成熟后,即由小孔排到水中进行体外受精。

•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再经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体腔也分为前、中、后三分体腔,形成的柱头虫幼虫也与海参的短腕幼虫十分相似。

游泳数日或数周后沉入海底变态为成虫,有的种类以长有纤毛的原肠胚形式自由生活,然后直接发育成成体,发育过程类似于棘皮动物。

一、半索动物的起源
•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从许多方面的资料看出,它与棘皮动物有很多相似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都是后口动物;
2、胚胎发育和幼虫阶段极其相似;
3、生化方面的证据:脊索动物肌肉中的
磷肌酸为含有肌酸的化合物,非脊索动物为含精氨酸的化合物,而棘皮和半索动物中,两者都有。

因此,有人设想,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是由自由生活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二、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究竟处在什么地位?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争论。

•有人认为,半索动物应该列入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脊索动物门里面去;
•有人认为,半索动物有许多特征与脊索动物差距很大,不应该列入脊索动物门中去。

㊣折衷的说法:半索动物为非脊索动物动物中的一个门,它们是介于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半索动物为脊索动物
1. 半索动物的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
2. 半索动物的背神经索的前端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
3. 半索动物具有咽鳃裂。

♂半索动物非脊索动物
2. 半索动物具有一系列非脊索动物的特征,如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系统、肛门位于身体的末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