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合集下载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园口纲

04
园口纲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园口纲是动物界的一个门类,属于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之外的一个独 立门类。
特点
园口纲动物具有特殊的口部结构,其口部呈圆形或半圆形,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此外, 园口纲动物通常具有复杂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和捕食行为。
园口纲动物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海星、海胆、海参等。
分布
棘皮动物门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中,从潮间带到深海都有分布,其中海星分布 最广。
生态与环境适应性
生态
棘皮动物门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 种类是底栖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捕食者,而另一些种类则与共 生生物一起生活。
环境适应性
棘皮动物门动物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水温 和盐度条件下生存,并且能够在各种底质中寻找食物。一些 种类甚至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或高浓度的 化学物质。
02
半索动物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半索动物门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动 物,属于后口动物中的隐索动物门。
特点
半索动物门动物具有幼虫期,经过变 态后成为成虫,成虫具有固着生活的 习性,通常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坚硬物 体上。
常见种类与分布
常见种类
半索动物门主要包括肠鳃类和羽鳃类两大类群,其中肠鳃类包括各种龙介虫科、 羽鳃类包括海鞘科等。
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能够进行复杂的感知、思考和行为, 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演化
分类
脊椎动物门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演化
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再从两栖类进化到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完 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过程。其中,哺乳类是目前脊椎动物中最发达的一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社交行 为。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分析“动物”文档)共103张PPT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分析“动物”文档)共103张PPT

脊椎动物亚门:又称有头类
无颌类
有颌类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羊膜类: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鳃呼 吸
羊膜类:个体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不用 鳃呼吸,在胚胎时期有胎(羊)膜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
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约 2000多种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产动物。体 形由肉眼刚能看出到身体直径达30cm,具 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体制结构。少数种类 终生营自由游泳生活,大多数种类只在幼 体期营自由游泳生活,尾部有脊索的结构 (故称为尾索动物),经过变态发育为成 体后,即营固着的生活方式,尾部连同其 中的脊索随即消失。
2.消化和呼吸
从前往后纵贯于领和躯干末端之间的一条直 管。口位于吻、领的腹面交界处,口腔背壁 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至吻腔基部,盲管的腹 侧有胶质吻骨(proboscis skeleton),但尚 无坚硬结构,因此过去曾被视作雏形脊索而 称为口索(stomochord),
也有人认为短育管可能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前 叶的前身。由于口索形甚短小,所以把具有 这一结构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围鳃腔在发生上,是由身体表面陷入内部的空腔,因此围鳃腔的衬里,来自外胚层(参见文昌鱼围鳃腔的形成,23页)。
肌肉大部分集中在背部,不似无脊椎动物的皮肤肌肉囊那样均匀的分布。
Hey who are you?
incurrent siphon
excurrent siphon
gill slits
anus
菊 海 鞘
瘤海鞘
玻 璃 海 鞘
乳突皮海鞘
长条海鞘
Urochordata
I am a tunicates and U.. U..?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 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 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
思考题
1. 2. 3.
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及其依据是什么?
何谓口索、半索动物、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动物门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三大基本特征 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
海参,有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 人参而得名。全世界海参共有数十种之多,我国 有 20 多种,其中以梅花参和刺参为世界上最名贵 的品种。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主治肾精亏虚, 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酸乏力等;阴血亏虚, 形体消瘦,潮热咳嗽,咯血,消渴,大便秘等。
小知识:
海参的年龄鉴别;野生和人工养殖参的鉴别;海参的捕捞和加工。
附门:其他无脊椎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毛颚动物门

海洋中浮游生活的小型无脊椎后口动物,它
们分布广,数量大。虽然总共只有50种左右, 但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甲壳类、 多毛类、小型鱼类都是毛颚动物的食物,而 它们本身也是其他海洋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 物。

反口面
骨板
步带沟
口面
海 星 的 摄 食



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精卵在 海水中受精 ,各腕 内均有一对生殖腺, 后接一短的生殖导 管,开口于反口面 腕基部。 有强的再生能力 , 有的种类能进行无 性繁殖。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及须腕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三个后口动物类群。

也就是说,这三类动物的口不像以前讲授的各门动物那样起源于原口(胚孔),而是在原肠期的后期,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工,内外两胚层相互紧帖,最后穿成一孔,成为幼虫的口,原口则变为幼虫的胚门,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另外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是以此法形成口的动物,都称为后动物。

棘皮动物是没有头部,体部等构造,体呈辐射对称的海产动物,而且以五辐射对称为主。

所谓五辐射对称就是通过虫体的口面的中轴,可以把身体作五次不同的切割,所切出的两部分基本上互相对称。

或者说,沿着身体的体轴个身体由五个相似的部分构成。

例如星形,球形、圆形或呈树状分支。

然而棘皮动物的幼虫却是两侧对称的,从个体发育演变来看,可以设想棘皮动物的祖先是动物活泼的两侧对称型动物。

辐射对称是它们后来适应固着或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次生形成的。

在整个动物界中,只有棘皮动物幼体是两侧对称。

成体是辐射对称的动物。

棘皮动物的整个体表都覆盖着纤毛。

其下是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内骨骼有的极为细小,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海参);有的成为许多骨片,相互排列成一定的形状,或是愈合成一个完整的壳(海胆类)。

体腔发达,属次生体腔。

除围绕内部器官的围脏腔外,体腔的一部分形成棘皮动物特有的水管系。

水管系包括环管、辐管和侧管。

其内体液具变形细胞,体液的功能主要是运输。

棘皮动物的代表是海盘车,海盘车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五腕海星。

其体形似五角星,体略遍平,中央为体盘由它发出五个放射状的腕。

肉食性,喜以瓣鳃类为食,是牡蛎养殖业的敌害。

棘皮动物的分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海百合纲。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一、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分为二个纲:肠鳃纲(如柱头虫)和羽鳃纲(如头盘虫和杆壁虫)。

由于它们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

所以,认为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主要结构特征1、体型•典型的种类如柱头虫,身体蠕虫状,多穴居在泥沙中,•分布在浅海和潮间带,体长2~250 cm;•身体可分为吻、领、躯干3部分;•吻和领都有发达的肌内,吻能缩入领内,依赖于吻部和领部的伸缩、柱头虫能在泥沙中掘穴和运动身体。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腺,称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未端。

•动物学上,将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门羽鳃纲的动物(如杆壁虫),由于营海底固着的群体生活,形态结构上发生很大的变化,该纲动物体形小,有腕和触手,吻部退化,外形上像苔鲜虫。

二、体壁•体壁层由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由表皮细胞、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组成,吻部的上皮着生纤毛,为纤毛上皮。

•上皮下为肌肉层,包括环肌层和纵肌层;领部肌肉层更发达,分别由领圈外肌,领圈内肌和领部纵肌组成,躯干部为纵肌层。

三、体腔•体腔包括一个吻体腔、成对的领体腔和成对的躯干体腔,体腔之间有隔膜隔开。

四、鳃裂•柱头虫躯干部前端,背中线两侧各有一行成对(7-700)外鳃裂,其内部为鳃囊或咽囊,鳃囊中有若干对“U”形的内鳃裂。

内鳃裂与外鳃裂一一相对应。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半索动物的神经系统原始而又特殊:身体头部表皮细胞的基部的一层神经纤维网,或称表皮神经丛,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处加厚形成背、腹神经索,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成一神经环,背中神经索在领内形成领索,可能为动物的神经中枢。

五、中空的领神经索•特别的是:领索是中空的,而且位于体腔内,这种中空的神经索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神经管。

12-- 棘皮动物门

12-- 棘皮动物门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棘皮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属后口动物 (deuterostome),它们与原口动物(protostome) 不同的是:在胚胎发育中的原肠胚期,其原口(胚 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 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 称为后口动物。因此棘皮动物与半索动物和脊索动 物同属后口动物,类缘关系较近,为无脊椎动物中 最高等的类群。

食道
喷门
幽门胃

肛门
幽门管
幽门盲囊 直肠盲囊
3. 水管系统(海盘车)
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包括筛板、石管、环水管 (上有帖氏体)、幅水管、管足、吸盘、坛囊等。 水管系统内壁是体 腔上皮。管足的外 壁是纤毛上皮,与 内壁的体腔上皮之 间有肌肉层。水管 系统内的液体与海 水等渗,管足可以 伸缩,末端有吸盘, 有运动功能。
第二节 棘皮动物主要特征
一 、辐射对称 二 、有特殊的水管系统,血系统与围血系统 三、体腔由肠腔法形成, 四、 均黄卵,等全裂,间接发生,幼体两侧 对称。 海百合 桶形幼虫; 海星纲 羽腕幼虫; 海胆纲 海胆幼虫; 蛇尾纲 蛇尾幼虫; 海参纲 短腕幼虫
第三节 棘皮动物门分类
现存6 000多种,化石达20 000多种。全部 营海洋底栖生活,活动能力差,分布从浅海到 数千米深海。
本章小节
棘皮动物与以前描述的无脊椎动物不同,
它的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胚层的产生、
体腔的形成,以及骨骼由中胚层产生等都
与脊索动物有相同的地方,而不同于无脊 椎动物。从成体口的形成和肛门的形成看 棘皮动物也与脊索动物相同,与脊索动物 都属于后口动物。现在普遍认为脊索动物 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题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十二、三章  棘皮动物及半索动物门门
– 2、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3、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高等类群?
55
10
l 2、身体次生性五辐射对称,无头部,其幼体 左右对称,固着生活。
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由幼体的左右对称发展而成的, 且其外形上和内部器官均呈五辐对称。所以成体的五辐对称 可能是次生性的,可能与原始种类的固着生活相关。
棘皮动物很低 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l 3、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 似)。
9
l 1、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 腔的一类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 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 物。
l 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所以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46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 活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典型的种类如柱头
虫(Balanoglossus)。
47
半索动物在动物 界的位置???
48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外形
– 由钙化的小骨片(ossciles)组成,骨片或彼此 成关节,如海星、海蛇尾、海百合等类;或骨片 愈合成一整个的胆壳,如海胆类;或散布在体壁 中,如海参类。这些小骨片还可以形成棘、刺, 突出体表之外,使体表粗糙因而得名棘皮动物。
–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 骨骼。
12
13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4、海参纲:
体柔软,长筒形,无腕,无口面和反口面之分,口位于前端, 肛门在后端;呼吸树是海参特有的呼吸排泄器官。1000种。 例如:梅花参,海地瓜,刺参等。
38
海参全世界约有多1100种,我国约有120多种, 绝大多数海参不能食用。据统计,全世界有40种可 食用海参。我国可食用海参20种。分光参和刺参两 大类,光参主产于南方,营养价值远不如刺参。刺 参主要有绿刺参、花刺参、梅花参和刺参等,其中 以黄海、渤海的刺参最名贵被称之“参中之冠”。 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 肴了。 海参生长速度很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 间。
27
(六)骨骼 内骨骼:(中胚层产生)
28
29
二、主要类群

1、海星纲:
体扁平而呈星形,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腕常5个,口 面向下,有肛门和筛板。约1600种。 例如:海燕、骑士勋章等。
30
31
32

2、蛇尾纲:
– 体盘月饼形,腕细长,二者界限明显。腕5个口面向下
肛门退化,无步带沟,管足退化。约200种。 例如:阳遂足,刺蛇尾等。
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 管足:为棘皮动物水管系统侧管末端腹分支,伸 出体外,壁薄,末端有吸盘。其功能:内体腔液 通过它呼吸、排泄;辅助运动。
15
16

5、运动迟缓,神经和感官不发达。(次生 适应固着或缓慢运动的结果):
(1)运动、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利用管足和棘刺的运动效率低;神经系统与上 皮不分开;感官不发达,只有海星腕末端有眼点。
(2)没有专门的呼吸、排泄和循环系统。 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管足、皮鳃和体表来进行。 循环主要依靠真体腔。


17
18
6、雌雄异体,间接发育,幼体左右
对称。
例如海星类形成羽腕幼虫 (bipinnaria),海蛇尾类及海胆类形 成腕或长或短的长腕幼虫(pluteus), 海参类形成耳状幼虫(auricularia), 海百合类形成桶形幼虫(doliolaria)。
第十一章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 动物门
第一节 概述 冠体腔动物门(总担动物): 苔藓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腕 足动物门具真体腔,又有触 手冠.
1
触手冠
第二节 苔藓动物门
1.水生群体,分泌外骨骼 ,触手冠,触手鞘,消化 管,群体个虫分为自个虫,异个虫. 2.雌雄同体,精巢在胃绪上,卵巢在体壁上. 3.以硅藻为食,海水,淡水(苔虫)
11. 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鳃裂及中空的 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 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 属无脊椎动物的理由:无真正的脊索,为腹神经索, 开管式循环。 属脊椎动物的理由:具口索,背神经管前部有空腔, 咽鳃裂。
54

复习思考题:
– 1、名词解释: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五辐对称、
10


2、身体次生性五辐射对称,无头部,其幼体 左右对称,固着生活。
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由幼体的左右对称发展而成的, 且其外形上和内部器官均呈五辐对称。所以成体的五辐对称 可能是次生性的,可能与原始种类的固着生活相关。
棘皮动物很低 等吗?
11

3、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和脊索动物类 似)。
– 由钙化的小骨片(ossciles)组成,骨片或彼此
36
马粪海胆(球海胆科):
壳坚固,半球形反口面略隆起,口面平坦。壳面有棘,长 5~6毫米,密生于壳的表面。体色变化多,通常为绿色,也有 带紫色、灰红、灰白、褐、等。我省沿海常见。可食用,其肉 细腻、口感香在日本消费市场上深受欢迎,被日本人称为“软黄 金”,价格很贵,最高时一吨可达80万元人民币。为主要养殖种类 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
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是一个种类很少的小门(约90种)均为海产,生 活于海水中或泥质沉积物中。典型的种类如柱头 虫(Balanoglossus)。
47
半索动物在动物 界的位置???
48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外形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长蠕虫形,吻,领,躯干,吻具体腔,吸水膨胀.有 鳃孔。
成关节,如海星、海蛇尾、海百合等类;或骨片 愈合成一整个的胆壳,如海胆类;或散布在体壁 中,如海参类。这些小骨片还可以形成棘、刺, 突出体表之外,使体表粗糙因而得名棘皮动物。
–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外
骨骼。
12
13
14
4、次生体腔发达 5、具独特的水பைடு நூலகம்系和管足

– 水管系统是真体腔的一部分,其构成:筛板→石
5.骨骼
羽鳃类在咽的前部盲囊腹面有一棒状物,能够变硬, 过去称为口索,曾经被认为是脊索的同源器官。
6.呼吸和循环系统
气体交换可以通过鳃裂完成(由于纤毛作用,水 51
由口进入咽,经咽裂、鳃囊及鳃孔流出,在这一过程 中完成气体交换),其下有血管分布集中的区域,还 可以通过体表完成。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式循环。前体 有可搏动的“心脏”驱动血液循环。
9
一、门的主要特征:

1、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 腔的一类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 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 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 物。 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同属于后口动物,所以 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42
43
44
45
三、进化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
1、进化地位:无脊椎动物种最高等类群。 2、系统发展:海百合最原始,海参也比较原始。 海星、蛇尾、海胆接近,由同一祖先而来。 3、与人类的关系:

– 海参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 海胆卵可食。
– 肥料:海星
– 危害:海盘车以软体动物为食
46
39
梅花参
产于我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岛等海域。是海南省特有的海参,三 亚“三绝之一”。主要产在南海诸岛海域。海参为“海产八珍”之 首,尤以梅花参为最珍贵。梅花参最长可达1.2米,重12至13 千克,故称"海参之王"。
40
41


5、海百合纲:
形如植物,体盘呈杯状,一般有10腕,各腕有羽状分枝, 口面向上,无筛板。650种。例如:海羊齿等。

2
3
4
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
1. 不成群体 , 贝壳背腹各一瓣。 2. 壳后有孔 , 肌肉柄 , 消化系统 “V”。 3.只有有性生殖。 4.代表动物:海豆芽

5
雷州菜中,流传着一鱼后、二狗、三海豆芽的说 6 法。此为辣椒豉汁炒海豆芽。
第四节 帚虫动物门
1.圆柱虫体,革质,膜质管子. 2.消化管U字形,触手冠外散开.
33
34

3、海胆纲:
– 体略呈球形,无腕,口面向下,表面骨板互相愈合成球
形骨骼,体表棘刺很长。约400种。
35
部分种类介绍: 紫海胆,俗称刺锅子。大连是中国的紫海胆主产 地,其体呈球形,直径一般6-8厘米,高3-5厘米。大棘 坚硬端尖,棘黑紫色,生活于低潮区岩石、海藻丛生 或石缝中。紫海胆的生殖腺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不仅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是预防 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 物。从中可提取“波乃利 宁”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 的作用。

7
第五节 苔藓动物门 腕足动物门 帚 虫动物门分类地位

属原口动物:原口有类似担轮幼虫. 属后口动物:肠腔法形成体腔,辐射卵裂.

8
第九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棘皮动物属于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全部海洋 底栖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现存种类 60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20000多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 个古生代都很繁盛。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 等都属于棘皮动物,它们在形态结构与发生上都有一些独特 之处,与原口动物有很大不同。
7、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19
二.内部结构
(一)体壁 上皮:其外是角质 膜,内为基膜 真皮:结缔组织 (分泌骨片)和肌 肉 体腔上皮:具纤毛。

20
21
(二)消化系统 1.囊状,管状 2.亚里士多德提灯--海胆复杂的咀嚼器 3.呼吸树--海星直肠突出呈树状,司呼吸, 排泄.
雌雄异体,异体受精。受精卵经过辐射卵裂,以后 口式发育。肠鳃类形成柱头幼虫,或直接形成亚成体。 有时也发生裂殖。羽鳃类行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 10. 分类 羽鳃纲 小型(小于 8mm),通常群体生活于分泌的管中, 肠道为“U”形。无鳃裂或有两对鳃裂。代表动物有杆 壁虫和头盘虫。
53
肠鳃纲(Class Enteropneusta) 固着生活。有多个鳃裂。代表动物为柱头虫。
管足、棘皮 – 2、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3、为什么说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高等类群?
55
22
23
(三)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 --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 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24
25
(四)围血系统 , 循 环系统 围血系统 -- 由体腔的 一部分演变而来

26
(五)神经系统 三个中枢神经系 统与水管系统平 行. 外神经系统: 下神经系统 内神经系统
7.深透压调节和排泄
含氮废物通过体表扩散排泄。
8.动作协调
神经系统原始而特殊,身体表皮细胞基部的一层 神经纤维网分别在背中线和腹中线加厚形成神经索, 两神经索在躯干的前端相连形成一神经环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