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合集下载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第一节 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
一、主要特征 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数为
五辐射对称。但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体的幼虫发展 而来 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体腔囊有称肠腔囊发育形 成,即在原肠胚期,于原肠的背侧凸出成对的囊,以后囊 脱落形成中胚层。发育成体腔。 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上皮为单层细胞,真皮包括结缔 组织、肌肉组织及中胚层形成的肉骨骼,真皮内面为体腔 上皮。内骨骼有的极微细(海参类),有的形成骨片,呈一 定形式排列,也有的骨骼完全愈合成一完整的壳(海胆 类)。内骨骼常凸与体表,形成棘或刺,显得皮肤很粗糙, 故称棘皮动物。



海参的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生殖腺1个,由许多分枝细管组 成,一般呈丛生状,开口于体前端的背面。卵在水中受精,发 育过程中经耳状幼虫和桶状幼虫期。

口周围的管足演变成触手,一般的触手20个,成5行环列在口的周围。触手 少者仅8个,多者达30个。形状多样,有楯状、枝状、羽状和指状等,触手 的形状、数目及其排列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海参的骨片细小,形状各异,散埋于体壁组织之中。骨片的相对大小差异 较大,常见的形状有桌形体、扣状体、杆状体、轮形体、锚形体、C形体以 及X形体等。骨片的相对大小和形状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海参的水管系统发达,开口于体腔内。消化管细长盘曲,后端膨大成排泄 腔。排泄腔的部分腔壁突向体腔伸出两条树状管,有呼吸和排泄功能,称 为呼吸树或水肺。
橙海星
菊海星
鏈珠海星
长棘海星
1、显带目
缘板一般大而明显。腕常为5个,短而宽。如
有小柱体和皮鳃,常限于在反口面。叉棘如 有,一般为无柄叉棘和泡状叉棘。大部分为 热带海产,种类较多。分为小柱亚目和双壳 棘亚目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棘皮-半索-脊索动物门

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 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 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
思考题
1. 2. 3.
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及其依据是什么?
何谓口索、半索动物、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
脊索动物门
最高等动物门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三大基本特征 主要特征 脊索动物门
海参,有人称之为“海人参”,因补益作用类似 人参而得名。全世界海参共有数十种之多,我国 有 20 多种,其中以梅花参和刺参为世界上最名贵 的品种。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主治肾精亏虚, 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酸乏力等;阴血亏虚, 形体消瘦,潮热咳嗽,咯血,消渴,大便秘等。
小知识:
海参的年龄鉴别;野生和人工养殖参的鉴别;海参的捕捞和加工。
附门:其他无脊椎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毛颚动物门

海洋中浮游生活的小型无脊椎后口动物,它
们分布广,数量大。虽然总共只有50种左右, 但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甲壳类、 多毛类、小型鱼类都是毛颚动物的食物,而 它们本身也是其他海洋鱼类和其他动物的食 物。

反口面
骨板
步带沟
口面
海 星 的 摄 食



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的地方. 波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精卵在 海水中受精 ,各腕 内均有一对生殖腺, 后接一短的生殖导 管,开口于反口面 腕基部。 有强的再生能力 , 有的种类能进行无 性繁殖。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ppt课件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ppt课件
第三节 棘皮动物门的系统发展
1.棘皮动物的辐射对称是次生形成的。
• 原因是:棘皮动物身体为辐射对称,但其幼虫为两
侧对称。
2.关于棘皮动物的祖先主要有2种主张:
• 认为棘皮动物的祖先为两侧对称体形的对称幼虫
(dipleurula),具有3对体腔囊,与现在生存的 棘皮动物幼虫形态相似。
• 认为五触手幼虫是棘皮动物的祖先。它也是两侧对
故与海百合纲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海参只有一 个生殖腺,是较原始的性状,它可能是在演化中 较早分出的一支。
棘皮动物-外部形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体壁、骨骼
1、体壁 表皮层 角质层(薄)+ 单纤毛柱状上
皮 真皮层 结缔组织 + 肌肉层 体腔膜 位于肌肉层内部——其它无脊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生殖、发育
棘皮动物大多是雌雄异体(少数海蛇尾和海参 除外)。
受精卵为辐射卵裂 ——内陷法形成原肠 ——肠腔法形成中胚层、3对体腔囊 ——原肠胚时的胚孔最终发育成成体的肛门,成
体的口在原肠孔相对的另一端形成。 棘皮动物的幼虫期是两侧对称——变态后形成
辐射对称的幼虫:棘皮动物的五辐射对称是次 生性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有柄亚门(Pelmatozoa)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

(一)有柄亚门
幼体终生具柄,固着生活。口面向上,反口
面向下,肛门位于口面;骨骼发达,骨板
愈合成一完整的壳;主要神经系统在反口
面。现存只有1纲,还有许多化石种类。
1、海百合纲


最原始一类,以柄固着 生活或无柄自由生活。 具腕;口面向上,反口 面向下,肛门位于口面

图12-12 柄海百合模式图



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1、海星纲
图 12 -14 海 星 纲 习 见 种 类
砂海星
海燕
太阳海星
海盘车
鸡爪海星
海盘车
海盘车
海燕
2、海胆纲

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
无腕 内骨骼相互愈合,形成一坚固的壳 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呈圆球形或扁圆形的 骨骼包住身体。
马粪海胆 细雕刻肋海胆 图12-16 海胆纲习见种类
图12-20 箭虫

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背侧常有疣足(一种变形的管 足,无吸盘) 口位体前端,周围有触手,肛门位体末端 内骨骼有极微小的小骨片,形状规则。

4、海参纲
海棒槌
刺参
图12-18 海参纲习见种类
梅花参
刺参
光参
海棒槌
紫轮参
梅花参
图 1219 海 参 的 耳 状 幼 虫
三、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运动——水管系统
(四)血系统及围血系统
血系统 生殖血管 环血管及辐血管 围血系统 生殖窦 环窦及辐窦 轴窦
图 128 海 星 的 血 系 统 及 围 血 系 统
生殖血管
生殖窦 反 口 环 血 管
轴窦
轴腺

第12章 棘皮动物门

第12章  棘皮动物门

生 殖 腺
在变态过程中,左中体腔囊形成环水管,后又分出5条辐水 管,再进一步分成侧水管和管足;左后体腔囊分出一部分形成 围血系统;左前体腔囊形成了中轴体。最后一对体腔囊形成了 后来的体腔,其他的都退化了。与此同时,在左侧环水管中央, 外胚层的陷入和消化管壁的外突形成了后口。右侧也以同样的 方法形成了幼体的肛门。随着新口、肛门的形成,幼虫的口和 肛门都封闭消失。这样幼虫以左侧的口面和右侧的反口面为中 轴形成了辐射对称形式。水管系统和其他器官都沿着与中轴垂 直的方向形成和发展。回此成虫的口面原是幼虫的左侧,反口 面便是幼虫的右侧。故这样形成的辐射对称体型完全是一种次 生现象。本门动物的体型由两侧对称变成辐射对称,完全是对 固着生活的适应。现在移动生活的种类也是由固着生活的种类 演变而来,因而它们的幼虫仍要过短期的固着生活。此外,本 门动物为适应海底固着或缓慢移动的生活,具很强的再生能力。 身体任何一部分被损伤后,很快就会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好 的整体。如海星的腕或体盘受损后,过一段时间,受损的部分 就再生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海星。
消化系统
筛板
肛门
消化腺 口
6.神经系统
棘皮动物的成体有三个神经系统 即外神经系统、下神经系统和内神经系统。外神经 系统来源于外胚层,位于围血系统的下方,由围口神经 环和5条辐神经干及其分枝组成;下神经系统(深在神经 系统)位于围血系统的管壁上,其组成与外神经系统相 同;内神经系统位于反口面的体壁上,由辐神经干及其 分枝组成。下、内2个神经系统都起源于中胚层。中胚层 细胞形成神经系统是本门动物独有的特点。三个神经系 统的分布都与水管系统相平行,都与所在地方的上皮细 胞相连。相连的上皮细胞有传导刺激的作用。一般是外 神经系统较发达,其他两个神经系统因种类而异。如海 百合类的内神经系统特别发达,而海参类却全无内神经 系统。

棘皮动物1

棘皮动物1

第二节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外形 1.五辐射对称(海星),腕,中 央盘,腕上有步带区,间步 带区. 2.口面,反口面,棘,叉棘(清 除身体污垢),管足. 3.无肾管,排泄由体腔的变 形细胞来完成.
二.内部结构
(一)体壁 上皮:其外是角 质膜,内为基膜 真皮:结缔组织 (分泌骨片)和肌 肉 体腔上皮:具纤 毛。
第四纲 海参纲
长筒形,无腕,触手(管足变),5条肌肉带,无 棘,五叉棘.生活史需经短腕幼虫.
第五纲 海百合纲
似植物,反口面向下,有柄,5腕,(分支),无棘.
第四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1.Bather 认为: 自由游移祖先----棘皮动物 理由:棘皮动物幼体有两侧对称幼虫 2.Semon 认为: 两侧对称,五触手----棘皮动物 海百合最原始,海参也比较原始. 海星,蛇尾,海胆接近,由同一祖先而来.
(二)消化系统 消化管短而直,直口面伸向反口面。 口位于体盘正中,食物经短的食道进 入宽大的充满体盘的胃。胃后为很短 的肠,末端开口为肛门。肠有一分2或 3支的肠盲囊。
(三)体腔和水管系 体腔发达,形成水管系统(步管系统) --管足的一端,将水压入管足中. 帖窦曼氏体--环管上产生变形细胞 的地方. 波里氏囊--储水地方,调节水压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和毛颚动物均属于后口动物。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期,其原 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 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 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 形成口的动物。
第一节 概述
1.体制:辐射对称,但胚胎两 侧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
2.骨骼由中胚层产生,且常 向外突出形成棘。 3.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是水 管系和管足。这是真体腔特 化形成。
附 毛颚动物门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

图12-4 海星过皮鳃切面
图12-5 海星腕横切(示骨板的排列)
(二)体腔
图12-6 过海星体盘及腕的纵切
(三)消化系统
口、食道、胃(贲门胃、 幽门胃)、肠、肛门
(四)水管系统
环管 辐管 侧管 管足 石管 筛板
生殖血管
(五)血系统及围血系统 生殖窦 围血系统 环窦及辐窦 轴窦 生殖血管 血系统 环血管及辐血管
第四节 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一、益处
1、食用 2、药用 3、实验材料 4、鱼类的天然饵料 二、危害
第五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
两侧对称体形的对称幼虫——棘皮动物 五触手幼虫——棘皮动物 为无脊椎动物中与脊索动物最为相似的类群
复习题: 1、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2、名词:棘钳、皮鳃、管足、亚氏提灯 水肺(呼吸树)、筛板 3、棘皮动物辐射对称,但又是无脊椎动物中 的最高等的类群,应如何解释
环血管
生殖窦 反 口 环 血 管
轴窦 轴腺
辐窦
辐血管
环窦 图12-8 海星的血系统及围血系统
(六)呼吸与排泄
皮鳃、管足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口(外)神经系 下神经系 反口神经系
( 八 ) 生 殖 和 个 体 发 育
图 1210 海 星 个 体 发 育
图12-11 海星体腔囊的分化
第二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
填空: 1、海星的排泄功能由 完成。 2、海星的幽门盲囊具 和 功能,管足具 、 和 功能 3、棘皮动物的基本体形,成体是 对称,幼 体是 对称。 4、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还演化 成 \ 系统和 系统。 5、海盘车的内骨骼是由 胚层形成,而昆虫 的外骨骼是由 胚层形成。
附门:毛颚动物门
图12-20 箭虫

棘皮动物门的特点

棘皮动物门的特点

棘皮动物门的特点第一,棘皮动物的外形多样,但身体对称性很高,一般都具有五个对称性。

例如海星,它们的身体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处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呈放射状分布。

身体对称性的高度说明了棘皮动物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平衡感觉机制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棘皮动物的身体表器官和内器官都处于身体的内部,绝大部分的棘皮动物都没有头部,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口,它们的食物、废物、呼吸等都通过这个口进行。

第三,棘皮动物的身体表面布满了一种特殊的皮肤,皮肤表面的小刺所形成的凸起构成了这一门动物的名称。

这些小刺可以进行伸缩活动,它们在保护身体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棘皮动物们进行移动。

第四,棘皮动物的内骨骼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它们由很多规则排列的骨片组成。

这些骨片具有多角形或菱形的形状,边角上都长有许多小刺,看起来像一个明晰优美的复杂网络。

第五,棘皮动物变形能力非常强大,例如海星就可以使用多数的臂肢来进行像蠕虫一样的爬行,还可以进行盘旋、游走或者捏夹等活动。

海胆也可以在水下进行滚动或“站立”等活动。

第六,棘皮动物的食物极具多样性,一般来说它们可以通过滤食、摄食或消泡等方式来获得食物,另外,棘皮动物的废物排泄由环形水管系统负责,这个系统还负责呼吸。

第七,棘皮动物的性别隔离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棘皮动物都是雌雄异体的,但是它们很少在自己的身体内部完成交配和受精过程,与邻近的个体配对进行受精的比较普遍。

总之,棘皮动物门是一类神奇而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棘皮动物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20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21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22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23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24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有羽腕幼虫期。
2013-7-22
13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蛇尾纲:
与海星纲相似,但腕细长,无步带沟,但能自
由弯曲用于游泳或爬行,似蛇的尾巴,故名。另外, 本纲管足和肛门退化,筛板在口面。 常见的种类有阳遂足和马氏刺蛇尾。在青岛的 岩礁间均可采到。幼虫期为蛇尾幼虫。
2013-7-22
2013-7-22
6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围血窦: 棘皮动物的循环功能由体腔液代替,因此血系 统很不发达,为开管式。在口的周围和肛门的周围 各有一环血管或环血窦,由它们向四周发出辐血管。 两环血管以轴器相连。轴器为海绵状组织,能进行 缓慢的搏动,因此相当于心脏。海星的轴器背面还 连有一背囊,也能收缩。这一系统称为血系统。 在血系统的外周包着的还有一套系统,由其体 腔的一部分分化而来,也为五辐对称,称为围血系 统。环血管周围的称为环围血窦,辐血管外的称为 辐围血窦,而围在轴器周围的称为轴窦。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
二、海盘车--------------------------------------12
三、棘皮动物门分类--------------------------13
四、起源与演化--------------------------------18
35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6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7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8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9
发育中经短腕幼虫(耳状幼虫)和蛹状幼虫阶段。
常见的有刺参和海棒槌等。用于食用的海参约有20几种。 除刺参外,还在梅花参和乌参等。
2013-7-22
16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㈡、有柄亚门: 终生或只在一阶段具柄。本亚门大多为化石种 类,现存的只有一个纲。 5、海百合纲:
本纲种类形似植物,营固着生活,是现存棘皮 动物中最古老的一个类群。它们具五条腕,腕上有 许多分支,类似蛇尾的腕,可自由活动。口和肛门 都在口面。无管足。这个类群在发育中经蛹状幼虫 期。主要分布于南方沿海。
2013-7-22
17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四、起源与演化:
根据个体发育过程,目前一般认为棘皮动物起源于两侧对
称祖先,称五触手祖先。这个祖先和腔肠动物共同起源于辐 射对称的浮浪幼虫式祖先。 五个纲中,海百合纲和海参纲较为原始,最早分化出来。 其余的三纲幼虫阶段相似,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 研究棘皮动物的意义主要在于探讨脊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因为它在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它与后 面要讲的半索动物具有许相似的特征。因此,目前认为棘皮 动物和半索动物共同起源于同一自由生活的祖先。
2013-7-22
18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1、简述后口动物的原口动物个体发育上的主要区别。 2、简述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简述棘皮动物体腔的发育过程。
4、名词概念: 轴器、轴窦、轴体、石管、水管系统、管足、 围血系统、次生性五辐对称、亚氏提灯。
2013-7-22
19
第十二章
2013-7-22
4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㈢、具有内骨骼和棘: 棘皮动物的骨骼为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位 于体壁内,以小骨片的形式存在,大都按一定的方 式排列成可动的网络状。但有的小而分散,有的镶 嵌在一起,形成一完整的囊状骨壳。
内骨骼都向外形成的棘状突起物,称为棘。分 有棘、棘刺和叉棘三类。棘短而不能活动;棘刺则 长而与体壁间具关节,能活动;叉棘则呈钳状,由 三块小骨片组成,能清除体表的污物,又称棘钳。
2013-7-22
30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1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2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3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34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2013-7-22
14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3、海胆纲:
体呈半球形或平板形,无腕。相当于海星的五 腕向反口面卷起愈合。体表上具有长棘刺,它与管 足共同参与运动。全身的骨片相互连成一完整的壳, 而在口内则有五列骨板共同构成口器,可以咀嚼食 物,称为亚里氏多德提灯。发育中经海胆幼虫。
常的有马粪海胆和细雕刻肋海胆。它们都生活 于石块下或石缝中。其前者棘短,后者棘长而具刻 纹。
2013-7-22
3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㈡、次生性辐射对称:
本门动物的成体在体制上大都为辐射对称,且 多为五辐以对称,通过体轴可做五个对称面。而后 口动物都是两侧对称的,但棘皮动物表现在幼虫阶 段,因此成体是次生性的辐射对称。这是长期适应 于固着生活的结果。动物界中唯有这类动物具有这 种次生性辐射对称。
2013-7-22
8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㈤、消化系统上的变化: 棘皮动物除海参外,消化系统都是辐射状的平 面结构,如海星。消化管呈囊状。口与囊状贲门胃 相连,其后是幽门胃。幽门胃辐射发出幽门盲囊伸 入腕内。它们能分泌消化液,故又称为消化腺。肠 很短,且与一很小的肛门相通。凡是这种囊状消化 管的肛门都不具排遗作用,食物残渣的揸出均通过 口,甚至有的种类已失去肛门。 海参的消化管呈管状,肛门仍有排遗功能。海 胆、海百合类亦然。
另外体壁上还有膜状的突物,具呼吸和排泄作 用,称皮鳃。
2013-7-22
5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㈣、真体腔的分化:
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很发达,其特点是分化成围 脏腔、围血窦和水管腔三部分。
1、围脏腔: 围脏腔为最发达的一部分,包围内脏。体腔液 中含有变形细胞,在体腔上皮纤毛的摆动下可流动, 完成物质的运输的交换。当流经皮鳃时完成呼吸的 排泄。
2013-7-22
15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4、海参纲:
体呈圆筒状,出现了前、后、背、腹之分,即有的从辐射 对称转变成左右对称的趋势。相当于沿海星的口面和反口面 极度拉长。背面两个步带区,但管足退化成肉棘;腹面有三 个步带区,管足执行运动。本纲动物的内骨骼退化或消失。 筛板由体外转入体内。 本纲内部器官最大的特点是,消失管呈管状,并且直肠发 出一对分支的树状管。具呼吸和排泄作用,称呼吸树或水肺。 水流可以通过肛门进出呼吸树。本纲的皮鳃消失。
2013-7-22 7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3、水管系统: 棘皮动物的部分体腔演化形成水管系统。五辐 对称配置。在口面具一环水管。它向外发出五条辐 水管。由辐水管和两侧发出侧水管,再通过体壁向 外发出管状的管足。管足顶端具吸盘,基部膨大, 称坛囊。环水管垂直向反口面发出一石灰质的石管, 通过体表上的筛板与海水相通。筛板上具许多小孔, 海水可以进入、石管和轴器都被包在轴窦中三者统 称为轴体。
2013-7-22
9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㈥、具有表皮下神经系统: 呈辐射排列,而且与血系统相半。包括三个中 枢系统。外神经系统:呈环状,来自外胚层,与上 皮相连,司感觉;下(深在)神经系统:连于围血 系壁上,来自中胚层,司运动。内神经系统:位于 反口面,只具辐神经,与体腔上皮相连,来自中层, 主要支配内脏的感觉和运动。三者间有神经网相连。 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因与上皮相连,又称为表 皮下神经系统,较为原始。特别是有一部分来自中 胚层,这在动物界中尚属特例。
的瓣鳃纲动物的贝壳拉开。
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任一腕都可生成一个体。
2013-7-22
12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三、分类:现存只有6000余种,我国约有300种。
㈠、游移亚门:无柄,分四纲:
1、海星纲: 身体扁平,呈星状。腕的数目为五或五的倍数。 管足位于步带沟内。肛门已失去作用。 常见的有罗氏海盘车、海燕。山东沿海常见。
2013-7-22
10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动物学讲议之十三
㈦、生殖与发育:
伴随着三个体腔囊的形成,胚胎发育进入羽腕幼虫阶段。 在后来的发育中,左侧的中体腔囊形成水管系;左右后体腔 囊愈合,形成围脏腔或称体部体腔。其左右后体腔囊还分出 一部分形成围血系统。剩余的左右前体腔囊退化,残余部分 形成轴窦和轴器。右侧的中体腔囊退化形成背囊。 环水管形成后,外胚层在其中央内陷形成口,原来的原口 形成肛门。最后的变态结果,左侧形成口面,右侧形成反口 面。因此反口面和口面不能称为背腹面。这一阶段的幼虫称 短腕幼虫,已由两侧对称转变为辐射对称。 这一过程说明棘皮动物是由两侧对称祖先演化而来的,是 造就于固着生活的结果。现存的能运动的种类又是由固着种 类演变而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