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观壁画丨山西平顺佛头寺元代壁画

中国寺观壁画丨山西平顺佛头寺元代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极为兴盛。而依附于这些寺观里的壁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就目前所知,全省的寺观壁画达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绵延不断,异彩纷呈。山西的佛光寺唐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是国内仅有的寺观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杰作,至今保存完好。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世人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诗歌发展到高潮时期,美术也是昌盛阶段,“盛唐”的绘画、雕塑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寺观壁画皆规模宏伟,色彩富丽,其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往代。然而,当唐代还被人们所称赞时,可惜那些壁画早已随着建筑的毁坏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着4座唐代寺观殿堂,而在这仅存的全国甚为少见的唐代建筑内,也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残存的一小方壁画和一部分縅眼壁画,是全国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寺观壁画,体现了唐代壁画艺术风貌,可谓稀世奇珍。

宋、辽、金时期,山西曾经历了以上三个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兴寺修观,但总

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宗教势力较唐代有明显衰落。文人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卑为“画匠”、“工匠”,致使许多壁画及其创作者,很少见诸记载而湮没无闻。但是在山西,由于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风古朴,宗教信仰氛围仍十分浓厚,故而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时,其寺观壁画创作仍很兴盛,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近百座,保存有这个时期的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尤其是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集中反映了宋、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堪称杰作,弥足珍贵。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一个朝代,宋、辽、金长期动荡和分割的局面至此一统。被称作元朝“腹里”的山西,保存下来的元代木构建筑共有350余座,寺观壁画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数量之巨,艺术之精,亦冠于全国。其中的芮城县永乐宫、稷山县青龙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汾阳县五岳庙、高平市万寿宫内的壁画以及现存北京故宫的稷山县兴化寺《七佛图》等都是我国元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

明代以后,文献典籍当中几乎见不到记载壁画的痕迹,就全国范围来讲,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已开始程式化,其工艺水平较宋、金、元时期大为逊色。山西明代的壁画有2300平方米,有的仍保留着金、元壁画的风韵,继续向清秀、俊逸方面发展,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新绛稷益庙、汾阳圣母庙的壁画,以数量众多,题材多样,艺术性强著称。清代时期的山西寺观壁画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其艺术水平较之前代已显著降低,但还是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作品,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绘画,高达6.3米,长约141.1米,总面积889平方米,一座殿堂里能有如此鸿篇巨制,在我国明清壁画中也是仅见的一例。这些壁画大多有确切的纪年和画师的

题名,内容几乎涵盖了佛、道、儒教和风俗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内容。

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加之国内的军阀混战,使国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停滞不前。作为建筑装饰艺术的壁画也随之走入没落,几乎形成了一个空白的阶段。但“画壁”的艺术形式却没有消失,一直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在民间流行着。

佛头寺的壁画:

这里完成修缮没有几年光景。2010年9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公司修缮施工时,在维修过程中内壁剥离出完整的一堂壁画,总面积为36.6平米,内容为二十四诸天的群像,根据当地文管所所长的描述,其壁画属于元代时期作品。壁画绘制在大殿内的东、西两壁上和后檐墙体上,画师运用了沥粉堆金、工笔重彩的手法,完整的展现了佛教中护法诸神二十四诸天的形象,壁画保存尚属可以,现在能辨认出来的还有增长天、广目天、月宫天、金刚天、摩刹天、散刹天、韦驮天、菩提天、鬼母天等几位。

元代壁画

纵观这壁画,可说内容丰富,画风自然;技法娴熟,人物逼真;布局上结构精巧,层序井然,是一副典型的元代壁画。

在当地画家的手中,各尊神的造型生动传神,形象饱满;他们或者坐、或者站立、或者仰望或者低垂;诸天的神情、性格、举止都被临摹的淋漓尽致。

从工艺上来讲,这堂壁画以石绿、朱红为基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塑造特点,色彩可说丰富和谐。

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的取材,使得这些颜料稳定性极好,保存虽然

历经数百个春秋而色彩依旧;壁画上使用的沥粉贴金,使得人物的线条看起来形象生动,笔力刚劲,设色准确。

有着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元代壁画,体现出晋东南匠师艺术审美的高致和技法的磨练纯熟,整铺壁画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佛头寺的历史价值

虽然创建年代不详,但是从现存大殿的一些特征来看,佛头寺是属于北宋年间左右的寺院。根据修葺痕迹来说,梁架上有过元代修筑的痕迹,但是依然沿袭了宋代的手法;清代对佛头寺进行大修,如今还立有《重修佛头寺三教殿碑》记一通。从单檐九脊顶到外檐的斗拱,佛头寺的内部梁架等,都完整的保留了晋东南地区北宋时期的建筑手法,社会上认为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宋建;有的爱好者却有质疑,认为佛头寺极有可能是明代建筑,这说法并不靠谱。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古建筑汇总 唐代建筑: 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省五台县 五台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省五台县 芮城广仁王庙山西省芮城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 平顺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 正定开元寺钟楼河北省正定县时代有争议 五代建筑: 平顺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山西省平顺县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山西省平遥县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山西省平顺县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河北省正定县 辽代建筑: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应历十六年(966年)河北省涞源县 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市蓟县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宁省义县 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省高碑店市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山西省大同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省应县 北宋建筑: 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福建省福州市 太原晋祠圣母殿山西省太原市 长治故驿崇教寺大佛殿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正觉寺后殿山西省长治市 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崇庆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山西省长子县 平遥慈相寺正殿山西省平遥县 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山西省泽州县 晋城二仙庙正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岱庙天齐殿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周村东岳庙正殿、拜亭北宋元丰五年(1083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西顿济渎庙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高都景德寺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山西省泽州县 陵川南吉祥寺过殿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山西省陵川县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山西省陵川县 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 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平顺县 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山西省平顺县 平顺佛头寺山西省平顺县 阳泉关王庙正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阳泉市 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武乡县 潞城原起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潞城市 芮城城隍庙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山西省芮城县 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年间山西省高平市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河北省正定县 寿阳普光寺正殿山西省寿阳县 忻州金洞寺转角殿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山西省忻州市 太谷安禅寺藏经殿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山西省太谷县 祁县兴梵寺大雄宝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山西省祁县 定襄关王庙无梁殿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山西省定襄县

水陆壁画

从燕山之巅到恒山之阿跨过黄河再到祁连之脊,长城有时像一条恣肆腾挪的巨龙,杀气森森。有时又像一段皴皱盘曲的老藤,死气沉沉。那杀气,如李贺所写:"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那死气,如杜甫所云:"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杀气、这死气或飘浮于晨雾或散布于暮霭,郁结在许多古刹的钟声中,仿佛是声声穿越时空的叹息......在冀北、晋北,陕北和河西走廊,我们至少能找到30座这样的佛教寺庙,寺中珍藏着一种名叫"水陆画"的圣物。或绘于殿壁,或描于帛轴,将杀气与死气融入一图,使杀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使死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30多座寺庙中,又至少有半数绘有水陆壁画,北岳恒山脚下的浑源县永安寺的壁画,因其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保存完整而最具代表性。永安寺于元初由云中招讨史都元帅永安军节度使高定邀当时著名法师云归和尚主持兴建。寺因高定致仕还乡后热心崇佛并号永安居士而得名。永安寺之主殿传法中正殿中绘有水陆四壁,总面积为170平方米。其中"人神行进图"共绘六道人物882个,为中国佛教水陆画人物数量最多者。 一水陆北上之缘 水陆画因水陆法会而制,水陆法会藉水陆画而宣演。

水陆法会原本兴起于我国南方。肇始者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南宋和尚宗鉴所撰的《释门正统》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梁武帝之妃郗氏亡,武帝相思甚苦,欲为其做功德超度,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为第一。"武帝醒来后,向和尚们询问,"水陆"是怎么一回事?无人知道。最后是一个叫志公的和尚提醒武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于是武帝在法云殿中广阅贝叶经,终于发现了佛陀第子阿难与面然鬼王的一段因缘。说:阿难独居时,遇见饿鬼面然。面然告诉他三日后便会死去,而且要转生到饿鬼中去。阿难心中惶恐,向面然讨教破免之法。面然教他平等施食之法,即向所有饿鬼、婆罗门、仙人每人施一斛饮食,同时供养"三宝",便可脱离俄鬼之苦,往生天上。梁武帝得此因缘后,取"诸仙致食于流水,群鬼致食于净地"之义,创建了水陆法会。 萧梁之创,经隋乱而衰落。唐时随佛兴而再兴。北宋时渐趋大盛。甚至像苏轼这样的人都热衷其事。元佑八年(1039)东坡居士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并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苏轼四川眉山人故称眉山水陆)。苏轼在像赞的序中说:水陆道场随后世增广,唯有四川保存古法,而且画像及设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格。苏轼参与其事及相关记述说明水陆法会从一开始就有悬挂水陆画的仪轨。元丰七、八年(1084_1085)苏轼的僧界挚友佛印和尚住镇江金山寺,曾亲自主持水陆法会。盛况空前,为一时之观。称"金山水陆"。因后世效其仪轨,遂驰名释史。

山西朔州风土人情教材

朔州秧歌 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朔州秧歌属地方剧种,活跃于朔州、平鲁、山阴、应县等紧邻朔州的县份以及内蒙古的部分旗县。它在当地被称为大秧歌,又与临近地区的广灵秧歌、繁峙秧歌、蔚州秧歌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亦把朔州秧歌、广灵秧歌和繁峙秧歌合称为“晋北大秧歌”。其中朔州秧歌较为古朴,繁峙秧歌更靠近北路梆子,广灵秧歌则渗入河北梆子的一些成分。朔州秧歌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朔州地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朔州秧歌的孕育与地方文化朔州秧歌为当地群众所喜爱,它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民众的心理… 山西省朔州市风土人情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朝元图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因黄河水利工程改迁到芮城县。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壁画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王重阳传教施法的宗教故事。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我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马君祥父子的题名。 编辑本段画作特色 朝元图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图”。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编辑本段创作相关 朝元图为泰定二年(1325)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极其相似

山西元代壁画中的运动“捶丸”:和高尔夫极其相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尔夫是成功人士的专属运动,是一项奢侈的贵族运动,平民很少能够参与。这种认识多来源于电影、电视剧。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在起源之初却是平民用来娱乐的。同样,也很少有人知道,我国古代有一种运动叫“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其相似。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的元代《捶丸图画壁》,反映的就是当时捶丸运动的情形,是最形象、最完整的证据。国际奥委会主席前萨马兰奇曾经在看到后大吃一惊说:“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球了!” A它是一项具有文化内涵的运动 关于高尔夫球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它起源于苏格兰。古时,苏格兰牧羊人经常用驱羊棍击石子,比赛谁击得远而且准,这就是早期的高尔夫球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流传,高尔夫进入了贵族阶层,成为一种贵族运动,它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它是一项非常讲究礼仪的运动,主要表现在服装和一些规则上。”省体育职业学院高尔夫项目的负责人曹珺介绍说。 最初,人们对于打高尔夫球时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穿得很正式,裤子的长短是有要求的,上衣不可以是没有领子的衣服。慢慢地,也可以穿运动装了,不过还是要求款式端庄大方,舒适而适宜运动。 高尔夫的规则有很多。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包括18个洞,每个洞都有规定的杆数,称为标准杆。每个洞的标准杆数由该洞场地大小而定。比赛时,每组不超过4个人,打完18个洞的时间为4小时15分钟。运动员在开球区依次用球杆击出各自的球,然后走到球的落点处,继续击球,直到把球击入洞内。谁用最少的次数把球击入所有球洞,就获得胜利。一套高尔夫球杆限定不得超过14支。整套的组成则视个人的喜好而定。通常一套球杆包括铁杆、木杆及推杆。但这并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须携带这些球杆。 随着球场的建设、球场类型的增加,这些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但最基本的规则不外乎有这么几个。“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守时,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输了。其次是诚信,因为高尔夫球比赛是全场无裁判的,主要取决于球员自身是否诚实、是否能自觉遵守规则。只有在遇到很多障碍物时,不知道球如何判定时,才可以申请裁判来判定。此外,还要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为了大家的利益,球员打球时不得延误时间,如果一组球员在球场上进行迟缓并落后前面的打球员整一个洞以上,应该让后续的一组先行通过。自律、诚信、随时为他人考虑———这就是高尔夫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曹珺说。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 唐代建筑: 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省五台县? 五台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省五台县? 芮城广仁王庙?山西省芮城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 平顺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 正定开元寺钟楼?河北省正定县?时代有争议? 五代建筑: 平顺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山西省平顺县?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山西省平遥县?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山西省平顺县?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河北省正定县? 辽代建筑: 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应历十六年(966年)?河北省涞源县? 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市蓟县?

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宁省义县? 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省高碑店市?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山西省大同市?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省应县? 北宋建筑: 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福建省福州市? 太原晋祠圣母殿?山西省太原市? 长治故驿崇教寺大佛殿?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正觉寺后殿?山西省长治市? 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崇庆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山西省长子县平遥慈相寺正殿?山西省平遥县? 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山西省泽州县? 晋城二仙庙正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山西省泽州县?

永乐宫壁画与法海寺壁画人物造型分析

永乐宫壁画与法海寺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博大精深。高超的线描技术与鲜亮的色调传承了我国自古人物画的精髓,画匠用精细有力的线条构成了一幅幅磅礴大气的画面,无一不令人惊叹,赞美。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永乐宫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 三清殿内的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是永乐宫壁画中的重点。 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完整体系,更反映着元代的社会阶级层次。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分、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仔细揣摩永乐宫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如此精美、准确、生动的画云鬓、胡须的用笔,反映了画工对解剖、透视学的理解,而笔的运行也做到了准确、舒张、刚健,不允许有丝毫败笔,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画直线不用界尺,画弧光不用圆规,这又要求画工具备过硬的画线本领。

永乐宫壁画的意义

永乐宫壁画的意义 山西永济永乐宫为元代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其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至今保留元代至明初的道教壁画四百三十余平方米,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灿烂辉煌,堪称世界罕见的艺术瑰宝。 一、 在卷轴画没有出现以前,壁画曾经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画种,而宗教壁画又是古代壁画压倒一切的题材,甚至可以说二者是可以互换的代名词。 宗教画折射世俗生活的艰难。欲深入研究那个时期的宗教,就不能不研究那个时期的宗教画,而这一点往往为宗教研究者所忽略。而要完全破译、理解那个时期的宗教人像画,就必须研究那个时期的宗教,而这一点又往往为美术史、艺术理论研究者所忽略。 人们通常把中国绘画汉唐一段,视为空白,盖出于我们把卷轴画、至少是绢帛画视为正路,而忽视、无视壁画(宗教壁画)所致。因此,敦煌壁画、永乐壁画,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远远没有达到所应重视的程度,还有待于我们的美术家、美术理论家、画家去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观摹。 二、 永乐宫壁画与敦煌壁画都可以纳入宗教壁画的大体系。它们的区别即:首先,敦煌壁画是寺窟壁画,永乐宫壁画是寺观壁画。后者较前者在作画的环境与幅面上更益于施展画工的才华。其次,敦煌壁画,特别是唐代以前的作品,还处于演变潮流的激荡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西域、印度甚至欧洲的一些画风。而永乐宫壁画则集历代壁画大成,特别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的人物造型开张、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的大唐风格,具体说完全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因此,永乐宫壁画为我们进一步破译中国宗教人物画高峰时期的唐代壁画面貌提供了很好的摹本。它承前启后,震古铄今,继往开来。它不但独立于黄子久、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文人山水画之外,成为独立的宗教人物画体系,而且是中国宗教壁画的最后终结。此后,随着宗教的衰落,中国宗教壁画也式微下去,人物画从神圣的寺观墙壁步入民间,进入卷轴,其雄伟的气魄也日渐消磨。 三、 《五圣朝元图》是吴道子画在洛阳上清宫(唐玄宗庙)西壁的道教壁画,是吴氏的代表

艺术形式与内容: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论析

艺术形式与内容: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论析 作者:韦景耀 来源:《歌海》2021年第06期 [摘要]敦煌莫高窟壁画众多,在洞藏壁画中堪称一绝的乃是第3窟洞藏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从用色、用线到装饰性纹样构成都是无可挑剔的。透过元代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梳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民间描画纹样变化,寻找民间画工绘画技法的形成以及对绘画的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阐释绘画用线、用色,以及装饰性纹样中的“同心散发”“重复”“对称”等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梳理当时画工的绘画创作脉络,论析千手千眼观音普度众生的文化内涵,为大家解读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形式;内容;融合 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是指敦煌莫高窟第3窟洞藏壁画,画面虽不足四平方米,却是元代壁画的精品。它的画面构图严整、饱满,形象生动鲜活;色彩吸收唐代刷色重彩富丽的色调和宋人清雅、高逸的画风,给人浑厚的美感;骨法用笔更是引人入胜,令人叫绝。但在当时,作者是如何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诠释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内涵的,又是如何采取绘画艺术形式中的用线、用色以及纹样装饰构成,促使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的?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要想了解元代美术的发展,首先需要了解元代相关历史和佛教的发展,以及绘画在佛教中的运用。元代是由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战乱、分裂、衰败局面。1为了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统治者推行了“采用汉法”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元朝把国家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交由宣政院掌管,有序的宗教文化管理,使得当时中原藏传佛教空前发展。在绘画方面,由于士大夫和文人画家不满蒙古人的统治,纷纷潜心于绘画,使得文人绘画创作活跃,成为当时的主流艺术活动。由于文人绘画的盛行,使元代壁画得到了兴盛发展,加之多种宗教并存,促成了宗教美术的多元化发展。

高中美术《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24李雪梅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1 课题: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 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壁画是指

画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用来装饰壁面的画。 2、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吗?你在哪里见到宗教壁画? 小结: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这些教派的产生都是受当时社会影响,连年战乱连连,民不聊生,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摆脱苦难人们信仰各自尊崇的宗教来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今天我们欣赏《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二、戈壁滩上的艺术画廊—敦煌莫高窟壁画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形象吗?这部动画片的题材来自于哪 里? 这是根据敦煌莫高窟中257窟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改编的一部动画 片。请同学讲述九色鹿王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贪心的谴责)。 2、简介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保存了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上千年的佛教壁画,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

山西永乐宫导游词

山西永乐宫导游词 山西永乐宫导游词1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龙泉村,又名纯阳宫。永乐宫是以壁画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壁西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是中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竣工于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原名叫“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俗称“永乐宫”。由于黄河三门峡工程兴建,永乐宫地处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6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迹。永乐宫规模宏大,占地1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6880平方米。永乐宫的建筑特点是将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五座建筑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和附属建筑物,而是用围墙围成一个狭长的中心院落,并将三清、纯阳、重阳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后半部,建在台基上。其他建筑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围墙,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 在永乐宫参观,主要观看四座大殿内的精美壁画。壁画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除一小部分为明、清补画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元朝的作品,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堪称壁画典范。龙虎殿又称无极门,原为永乐宫大门。殿内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剑戟等器,横眉怒目。虽略有残损,但原作气魄尚存。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30平方米,画面上共有286个人物,所绘人物身高2米以上,场面极为壮丽。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在这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 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20XX-10-14 00:23:16)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壁画在我国宗教中的运用与意义55

壁画在我国宗教中的运用与意义 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同样,宗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定形态的文化现象,它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组合在了一起,我们习惯称为寺观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世人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诗歌发展到高潮时期,美术也是昌盛阶段,“盛唐”的绘画、雕塑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寺观壁画皆规模宏伟,色彩富丽,其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往代。然而,当唐代还被人们所称赞时,可惜那些壁画早已随着建筑的毁坏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内目前保存着4座唐代寺观殿堂,而在这仅存的全国甚为少见的唐代建筑内,也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残存的一小方壁画和一部分縅眼壁画,是全国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寺观壁画,体现了唐代壁画艺术风貌,可谓稀世奇珍。 宋、辽、金时期,山西曾经历了以上三个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兴寺修观,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宗教势力较唐代有明显衰落。文人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卑为“画匠”、“工匠”,致使许多壁画及其创作者,很少见诸记载而湮没无闻。但是在山西,由于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风古朴,宗教信仰氛围仍十分浓厚,故而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时,其寺观壁画创作仍很兴盛,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近百座,保存有这个时期的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尤其是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

道教艺术

道教艺术 宋《朝元仙仗图》 道教造像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位或壁画。《老子想尔注》云:“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像也,但能够认其诫,不可见知也。”《陶隐居内传》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道教供奉神像大约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隋书·经籍志》云: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于代都东南起坛宇,……刻天尊及诸仙像而供养焉”。又,陈国符所著《道藏源流考》附录二《道教形像考原》中有:“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凭衣食。宋陆修静亦为此形’。是(刘)宋代道教,已有形像。”可见刘宋陆修静时代,道教已开始有造像活动。保存至今的魏晋至隋代的早期道教造像约有。数十尊,以石刻像为主。如今道教造像在技巧和风格上均受到佛教造像的特别大妨碍,例如神像背后有舟形背光,双手合十等。甚至有的道教神像和佛像造在一起,如北魏始光元年(424)造的佛道像,左为道像,右为佛像。早期道教造像人物穿着肥大的道袍,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纹,线条匀称细密而凸起。唐代、以后,道教得到特别大进展,造像活动也逐渐兴盛,依照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学思想,道教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模式、规范和艺术风格。宋元时代,道教造像艺术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面部表情丰富,人物性格突出,衣纹洁简,刀法粗犷,不论是艺术表现手法依旧工艺技巧,都对中国的雕塑艺术进展有着重要的妨碍。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艺术进一步纯熟,但只是工丽有余而气魄不足,过于细腻而欠传神。 道教造像由于神灵的地位、作用不同,因此其形象飞制作要求也不同。在《道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有:“科曰:凡造像皆依经具其仪相,……衣冠华座,并须如法。天尊上披以九色离罗或五色云霞,山水杂锦,黄裳、金冠、玉冠”;“不得用纯紫、丹青、碧绿等”;“真人又不得散发、长耳飞独角,并须戴芙蓉、飞云、元始等冠”;“左右二真皆供献或持经简,把诸香华,悉须恭肃,不得放诞手足,衣服偏斜。天尊平坐,指捻太元,手中皆不执如意尘拂,但空而已”。假如造像不,依规定,或稍有不恭,就会“鬼神罚人,既非僭滥,祸可无乎”。又据《太上洞玄灵宝国王行道经》记载,道教造像“随其所有,金银珠玉,绣画织成,刻本范泥,凿龛琢石,雕牙镂骨,印纸图画”“一念发心,大小随力,庄严朴素,各尽当时”。即道教造像用材可随其所有。道教不仅把神像作为奉祀对象,而且把造像的全部过程与其信仰结合在一起,例如造木雕像,在选好木材后

壁上观:山西古壁画艺术

壁上观:山西古壁画艺术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8年第1期 壁上观:山西古壁画艺术 文/任重图/上海博物馆 北朝的山西壁画是对中国绘画史一个缺失环节的弥补。中国画到魏晋南北朝进入了初步成 熟阶段。但是,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却没有能够留存下来。我们只能看到墓室壁画。 ——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 北朝与宋金元两个时期的山西地区,有很深的民族融合历史轨迹,描绘了民族文化碰击与 交融的壮观场面。上海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同策划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珍选山西博物院珍藏的这两个时期的十二组共八十九件墓葬壁画作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 一次壁画艺术原作特别展览。 天似穹庐 山西又称“三晋”,简称“晋”,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省域的历史文化,一般 通称为“三晋文化”。三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 是“华夏文化的摇篮”,也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文博界有一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其中也能体会山西地上文物的博大。山西因气候条件良好,现存古建筑 有两万八千余处,当中就包含了全国仅存的唐代及五代木结构建筑。 地处黄土高原,北接蒙古草原,自汉代以来,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进入,草原文化与 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间不断发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历经三百多年,朝代更迭频繁,政治 格局历经由统一到分裂,又由分裂回归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族政权南移,山西一带 的主体力量,是匈奴、鲜卑、羯等北方草原民族的政权。 《敕勒歌》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仿佛唱出了北方民族向中原地区迈进的脚步声。 黄土之上,天地间风起云涌,战火纷飞。在这片土地上,汉族、鲜卑族及其他各个民族汇聚一堂,经过一番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激烈纷争,当干戈化作玉帛之时,民族文化已完成了蜕变,又一次绽放着夺目的光芒。 壁画是一种依附于建筑体上的视觉艺术形式,山西有70%以上的古代壁画遗存是国家级文 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壁画,自两汉始,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 清至民国,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壁画内容含儒、释、道、历史传说、民间风俗 和神话故事等题材。 我们说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其主人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绘画主题多为仪仗图、出行图、狩猎图等,表现了主人生前的累累战功和赫赫权威。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从艺术的角度佐 证了当时各民族文化在此汇聚交融,塑造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壁画经过了上千年 岁月的洗礼,是一种脆弱易损的文物。虽然壁画经揭取保护处理后初步达到了稳定状态,但它 们对环境变化依然非常敏感。山西博物院于2008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是国内复原较大型墓葬壁画结构的一大成功案例。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顶与墓室。墓顶壁画自

山西名胜古迹简介

山西风景名胜简介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

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