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第6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生产过程一一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一一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一一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①机器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②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成为工艺过程。
③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6-2.何为工序、工步、走刀?答:①工序:一个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③走刀: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①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试切法、定尺寸道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②形状精度的获取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③位置精度的获得与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有关。
当需要装夹加工时,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依赖夹具的正确定位来保证,如果工件一次装夹加工多个表面时,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则依赖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如数控加工中主要靠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工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有何特点?答: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6-5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答:步骤:原则:①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②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是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③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④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设计内容及步骤:⒈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⒉确定毛坯⒊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⒋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⒌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⒍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⒎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方差⒏确定工时定额⒐确定切削用量⒑技术经济分析⒒填写工艺文件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的工作答:确定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定位夹紧方法,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简答全

C22-1 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有哪几项指标?解:表征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时,主要指标有:强度(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刚度、塑性、硬度。
2-2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哪些?解:常用的硬度指标有三种: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洛氏C标度硬度)、维氏硬度(HV)。
2-3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的含碳量范围是多少?解:低碳钢(C≤%);中碳钢(%<C≤%);高碳钢(C>%)2-4 什么是合金钢?钢中含合金元素 Mn,Cr,Ni,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解:冶炼时人为地在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所形成的钢就是合金钢。
其中加入Mn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淬透性;加入Cr可以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冲击韧性和淬透性;加入Ni可以提高钢的强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2-5 非铁金属共分几大类?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解:有色金属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铜合金: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延展性。
2)铝合金:比强度高,塑性好,导热、导电性良好,切削性能良好。
3)钛合金:密度小,机械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抗腐蚀性良好。
2-6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类型?解: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7 钢的调质处理工艺过程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解:钢的调质处理工艺指的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
2-8 镀铬和镀镍的目的是什么?解:镀铬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表层获得高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镀镍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9 选择材料时应该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解:选择材料时主要满足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C44-1 何谓运动副和运动副要素?运动副如何进行分类?解: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两个构件上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等元素被称为运动副要素。
运动副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运动副的接触形式分类:面和面接触的运动副在接触部分的压强较低,被称为低副,而点、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裘祖荣)

第一章 结构设计中的静力学平衡1-1 解:力和力偶不能合成;力偶也不可以用力来平衡。
1-2 解:平面汇交力系可以列出两个方程,解出两个未知数。
取坐标系如图,如图知 ()100q x x = 1-3 解:则载荷q(x) 对A 点的矩为1()()(2)66.7()A M q q x x dx KN m =⋅-≈⋅⎰1-4 解:1)AB 杆是二力杆,其受力方向如图,且 F A ’=F B ’2)OA 杆在A 点受力F A ,和F A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显然OA 杆在O 点受力F O ,F O 和F A 构成一力偶与m 1平衡,所以有 1sin 300A F OA m ⋅⋅︒-=代入OA = 400mm ,m 1 = 1N ⋅m ,得 F A =5N 所以F A ’=F A =5N , F B ’= F A ’=5N ,即 杆AB 所受的力S =F A ’=5N3)同理,O 1B 杆在B 点受力F B ,和F B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 B =F B ’=5N ;且在O 1点受力F O1,F O1和F B 构成一力偶与m 2平衡,所以有 210B m F O B -⋅= 代入O 1B =600mm ,得 m 2=3N.m 。
解:1)首先取球为受力分析对象,受重力1-5P ,墙 壁对球的正压力N 2和杆AB 对球的正压力N 1,处于平衡。
有:1sin N P α⋅= 则 1/sin N P α=2)取杆AB 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如图所示,杆AB 平衡,则对A 点的合力矩为0:1()cos 0A M F T l N AD α=⋅⋅-⋅=3)根据几何关系有(1cos )sin tan sin a a a AD αααα+=+=Xq(x)F B ’ ABF A ’ F Am 1 OFm 21F BF O1N 1 N 2A D N 1’TαBD F AYF AX最后解得:2211/cos 1sin cos cos Pa Pa T l l αααα+=⋅=⋅- 当2cos cos αα-最大,即α=60°时,有T min =4Pa l。
机械精度设计第六章习题解答(130225)

4、确定上下偏差 es= △H1 + 0.5TH1 = 0.629 +0.5×0.242 =0.75 mm ei= △H1 - 0.5TH1 = 0.629 -0.5×0.242
=0.508 mm
5、确定镀铬前轴的极限尺寸: H1max=H1+es=0.2+0.75=0.95mm H1min=H1+ei=0.2+0.508=0.708 mm
0.2
0.75 0.508
13. 习题图3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完成外圆、 内孔与各端面。现要求在铣床上铣右端的槽口,要 0.2 0 26 求保证尺寸 50.06 mm 与 0.2 mm ,求试切削调整刀 具时的测量尺寸H及A。
解: (1)尺寸链图如下:(纵向)
确定:封闭环为L0, 中间计算
TH T0 T1 0.06 0.02 0.04
ES H 0.04 0.04 0.02 2
EI H
0.04 0.04 0.06 2
H 25
0.02 0.06
(1)尺寸链图如下:(横向)
L1=40 L3
L2=5
L4
(1)尺寸链图如下(横向):
H1=A1-H’1-A2=19.2-0-19=0.2 mm
2。确定公差
TH’1=∑|Ti|=TA1+TA2+TH1=0.8-0.5=0.3 mm, TH1= TH’1 –(TA1+TA2)=0.3-0.05-0.008=0.242 mm
3、确定中间偏差 △1 =-0.025 mm △2 =-0.004 mm △H’1=0.65 mm △H’1= ∑ξi△i = △A2 +△H1 - △A1 , △H1 = △H’1 - △A2 +△A1 =0.65-(-0.004)+(-0.025)=0.629 mm
大学_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著)课后答案

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著)课后答案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著)内容简介前言基本物理量符号表绪论第一章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第三节零件与机构的误差估算和精度第四节工艺性第五节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第六节零件的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思考题及习题第二章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三节常用的工程材料第四节钢的热处理第五节表面精饰第六节材料的选用原则思考题及习题第三章零件的几何精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第三节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择第四节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选择第五节表面粗糙度及其选择思考题及习题第四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副及其分类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第四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第五节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思考题及习题第五章平面连杆机构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思考题及习题第六章凸轮机构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第三节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第四节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第五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思考题及习题第七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磨擦轮传动第三节磨擦无级变速器第四节带传动第五节同步带传动第六节其它带传动简介思考题及习题第八章齿轮传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第三节渐开线齿廓曲线第四节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的计算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第六节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少齿数第七节变位齿轮第八节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第九节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第十节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第十一节圆锥齿轮传动第十二节蜗杆传动第十三节轮系第十四节齿轮传动精度第十五节齿轮传动的空回第十六节齿轮传动链的设计思考题及习题第九章螺旋传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滑动螺旋传动第三节滚珠螺旋传动第四节静压螺旋传动简介思考题及习题第十章轴、联轴器、离合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轴第三节联轴器第四节离合器思考题及习题第十一章支承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滑动摩擦支承第三节滚动摩擦支承第四节弹性摩擦支承第五节流体摩擦支承及其它形式支承第六节精密轴承思考题及习题第十二章直线运动导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滑动摩擦导轨第三节滚动摩擦导轨第四节弹性摩擦导轨第五节静压导轨简介思考题及习题第十三章弹性元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第三节螺旋弹簧第四节游丝第五节片簧第六节热双金属弹簧第七节其它弹性元件简介思考题及习题第十四章联接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零件的联接第三节机械零件与光学零件的联接思考题及习题第十五章仪器常用装置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微动装置第三节锁紧装置第四节示数装置第五节隔振器思考题及习题第十六章机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原理与构成第三节表格和线图的处理第四节机械优化设计第五节设计举例思考题及习题参考文献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著)目录本书对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工程材料、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诸方面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2.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 )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自为基准3.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选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这种方法一般符合 ( )a、基准重合原则b、基准统一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4.合理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主要应使 ( )a、毛坯的形状尺寸与零件的尽可能接近b、毛坯方便制造,降低毛坯成本c、加工后零件的性能最好d、零件总成本低且性能好5.自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其目的是: ( )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d、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6.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7.精密齿轮高频淬火后需磨削齿面和内孔,以提高齿面和内孔的位置精度,常采用以下原则来保证 ( )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8.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9.在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加工顺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尽可能减少工序数;b、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的加工问题;c、尽可能避免使用专用机床;d、尽可能增加一次安装中的加工内容。
10.零件上孔径大于30mm的孔,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a、钻-镗b、钻-铰c、钻-拉d、钻-扩-磨11.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工步b、工位c、工序d、走刀1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基准一般选择: ( )a、工件的毛坯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工件上的大平面13.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应选()法装配。
a、完全互换法b、分组互换法c、调整法d、修配法14.若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3环)大批量生产时应选()法装配。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答案第6章

习题讲解题6-8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如图6-14所示。
要求绘制对心尖底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基圆半径b r =22mm ,凸轮转向为逆时针。
试问:1)在升程段,轮廓上哪点压力角最大? 数值是多少?2)在升程如许用压力角[]α=25︒,问允许基圆半径最小值是多少?1) 由P111凸轮受力分析图,()tan k b k b k ds dt ds d S d dt S ϕαγϕγ==++ (1)所以在 φ = 0 (S k = 0)处α最大tan α0= [10/(π/2)] / 22 = 0.2895 α0=16.15°2) 由(1),r b = [ds/dφ] /tan αk – S k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小于许用压力角[α],代入[α] r bmin = [ds/d φ] /tan[α] = 13.66 mm错误做法:r bmin = [ds/dφ] /tan[α] – S k = 13.66 – 10 = 3.66题6-9如图6-10所示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10(1cos )s ϕ=⨯-mm ,凸轮基圆b r =50mm ,偏距e =30mm ,凸轮转向为逆时针。
试计算:当凸轮转角ϕ=60︒时,与从动件相接触的凸轮轮廓A 点的坐标。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1) 从动件位移:S A =10(1-cos60°) = 5mm2) 求A 点极角1101100tantan 53.1330405tan tan 56.303053.136056.3056.83A e eδδδδϕδ----===︒+===︒=+-=+︒-︒=︒3) 求A 点向径()mm e S e b A 08.543045222222=+=++-=γγ⎩⎨⎧=︒=∴mm A A A 08.5483.56γδ点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讲解
题6-8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
运动规律如图6-14所示。
要
求绘制对心尖底从动件盘
形凸轮轮廓,基圆半径b r =
22mm ,凸轮转向为逆时针。
试问:
1)在升程段,轮廓上哪点压力角最大? 数值是多少?
2
1) 由α
2)
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应小于许用压力角[α],代入
[α] r bmin = [ds/d φ] /tan[α] = 13.66 mm
错误做法:
r bmin = [ds/dφ] /tan[α] – S k = 13.66 – 10 = 3.66
题6-9如图6-10所示偏置直动尖底从动件
凸轮机构。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10(1cos )s ϕ=⨯-mm ,凸轮基圆b r =
50mm ,偏距e =30mm ,凸轮转向为逆时
针。
试计算:当凸轮转角ϕ=60︒时,与从
动件相接触的凸轮轮廓A 点的坐标。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1)
=10(1-cos60°)
2) 求0A δδδδ===
3) 求A 点向径
()mm e S e b A 08.5430452222
22
=+=++-=γγ ⎩⎨⎧=︒=∴mm A A A 08.5483.56γδ点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