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
光合作用及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恢复)

光合作用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内的代谢特点如所示,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
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这是因为,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强度(此时细胞内的代谢特点如所示)。
B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此时细胞内的代谢特点如所示) 。
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就不再加强了,C 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
B点以后的细胞代谢特点可用表示。
(2)应用:阴生植物的B点,C点,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分析:图1和图2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点含义:①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
②图2中的A′点表示。
③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分析: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应用:冬天,温室栽培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晚上适当,以,保证植物。
4.必需元素供应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渗透失水而萎蔫。
(2)应用: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增施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5.水分的供应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影响: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又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限制CO2进入叶片,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两个重要外界因素。
2.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H]和ATP,间接影响暗反应。
3.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间接影响光反应。
4.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低温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高温导致气孔关闭,使得CO2的供应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5.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速率。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光照强度比较弱时,光合速率很低。
(2)光照增强,光合速率相应地变大。
(3)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定值时,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上升而增加。
(3)当CO2浓度达到某一定值后,再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低温下植物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降低。
(3)高温下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高温使植物失水过多,影响气孔的开闭,减少了CO2进入细胞的量。
4.水和营养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2)营养元素能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采用套种方法,可增加光照面积;采用轮作的方法,可以延长光照时间。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低温下植物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降低(√)(2)温度较高时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酶变性失活(×)(3)提供适宜浓度的营养元素,能防治植物缺乏症的发生,进而增强光合速率(√)(4)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套种方法来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2.下列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光反应过程的是( )A.光照强度 B.CO2浓度C.温度解析:选A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CO2直接影响暗反应,温度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 4.2.3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生物试题

第3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P76~77,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2.结合教材P77内容概述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阅读P76~78)1.光照强度低时,植物光合速率低。
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变大;光照强度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在一定X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上升而增加,达到某一定值后,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3.温度影响酶活性,因而对光合速率也有明显的影响。
(1)教材表4—3说明,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一般在25~30__℃左右。
(2)低温下植物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酶活性降低。
(3)高温下光合速率变低的原因主要是高温使植物失水过多,影响气孔的开闭,减少了CO2进入细胞的量。
4.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2)氮素可以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叶片数目的增多,从而增加光合面积,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5.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增加光照面积、延长光照时间等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作用较为明显。
1.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1)光照强度:单位叶面积上所接收的可见光能量。
(2)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CO2的固定量。
(3)布莱克曼用黑藻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①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照较低时,植物光合速率很低。
②AB段: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光合速率相应地变大;当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强时,光合速率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③BC段: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一定值称为光饱和点(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
2.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1)AB段:在一定X围内,植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主要是叶片和光合产物输出(源库流关系)。
叶片的结构和叶片的叶龄。
叶片的结构如叶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叶绿体和类囊体的数目等都对光合速率有影响。
它们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植物叶片栅栏组织细胞长,排列紧密,叶绿体密度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活性也高,而海绵组织中情况则相反。
阳生植物叶栅栏组织要比阴生植物叶发达,因而阳生叶有较高光合速率。
此外,C4植物因为叶片具有花环结构等特性,光合作用速率通常大于C3植物。
光合作用随叶龄增长出现“低-高-低”的规律。
嫩叶叶片组织发育不健全,叶绿体小,片层结构不发达,光和色素含量低,捕光能力弱,光合酶含量与活性低,因此表观光合速率低。
随着幼叶的成长,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叶片伸展至叶面积最大和厚度最大时,光合作用速率达最大值。
以后随着叶片衰老,叶绿体含量与Rubisco酶活性下降,以及叶绿体内部结构的解体,光合速率下降。
源库流关系影响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场所的光合产物是“源”,如果源库流受到影响,光合产物就会积累,当积累达一定水平之后,会影响光合速率,其主要原因有:○1反馈抑制。
例如,蔗糖的积累会反馈抑制合成蔗糖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使F-6-P的积累又反馈抑制果糖-1,6-二磷酸酯酶活性,是细胞质以及叶绿体中磷酸丙糖含量增加,从而影响CO2固定。
○2淀粉粒的影响。
叶肉细胞中蔗糖的积累会促进叶绿体基质中的淀粉合成和淀粉粒的形成,过多的淀粉粒一方面会压迫和损伤叶绿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粒对光有遮挡,从而阻碍光合膜对光的吸收。
二、外部因素有光照、CO2、温度、水分和矿质营养等。
光照光强-光合曲线,也称光响应曲线。
在暗中无光合作用,CO2(图中OA段为呼吸速率)。
随CO2扩散和固定速率的影响。
有很大差别。
光补偿点高的植物一般光饱和点也高,草本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通常要高于木本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要高于阴生植物。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 合 产 量
O a1 a a2
b1 b b2
CO2浓度
4、பைடு நூலகம்质元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矿质元素越丰富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但超过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将不再增加,甚至可能 会造成危害。
生产实践运用:
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 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施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既为植物补充CO2, 又为植物提供各种矿质元素。 但应注意供应过量也可能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 来危害。(如N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农作物倒伏。—— 枝叶生长过高引起)
5、水分的影响: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缺水时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气孔 关闭会使CO2供应不足造成的。 生产实践运用: 为保障植物光合作用,应适时适量进行合理灌溉。
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 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具有重要意义。
(l)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 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 状况。请分析回答: 达到平衡 。 ①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 ②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 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 不 能 ; 白天无积累,夜晚消耗,有机物总量减少 。 ③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 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左 移 ; 为什么? 阴生植物的光饱和点较低 。
主要原因是:影响酶的活性变化,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AB段(10-35℃): 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提高, 光合速率逐渐加快。 B点(35℃): 为最适温度点,光合速率最快 。 BC段(35-50℃): 随温度过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C点以后(50℃): 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温室番茄光合作用模拟模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

化 以前 , 合 作 用 便 发 生 了变 化 , 而外 观 上 未 表 现 光 因
萎焉 的轻度缺水就能引起光合作用的减弱。另外 , 叶
片 的含 水量 变 化必 然 影 响 到 叶 绿体 的水 分 含 量 , 而 进
影 响光 合作 用 , 叶 片 的水 分 平 衡 主 要 决 定 于 土 壤 水 但 分状况 和潜在 蒸散 , 此采 用土壤 水分胁 迫 因子 F 因
由上 式 可 以计 算 出 番 茄 群 体 冠 层 每 一 分 层 的 光
2 2 水分 订正 系数 .
合 日总量 P G , C 从而得出番茄群体 的光合 日总量为
3
水 分是 作 物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重 要 的 物 质 之 一 。 在 正 常条 件 下 , 壤 含 水 量 因 浇 灌 、 发 等 会 经 常 处 于 土 蒸 变 化之 中 , 物 体 内 的水 分 状 况 也 随 其 而 变 化 , 而 作 从 引起 光 合作 用 的变 化 。大 多 数情 况 下 , 土 壤 含 水 量 在
1 番茄群体 光合作用模型简介
1 1 单 叶光合 作用 模型 .
点, 针对现有光合 作用模 型存在 的问题 , 在综合 国内 外各类机理模型和经验模 型优点 的基 础上 , 结合我 国 温室番茄生长 的特点 , 建立 了适合我 国温室番茄群体 光合作用模拟模型 , 模型包括叶面积动态和温室 内冠
气候 的角度来研 究它。当然 温室在运作 时会 同时具 有以上几种 系 统 的特征 , 无论 以哪种 系统 特 征为 但
叶光合作用 广泛采 用 的形式 , 本研 究亦 采用 这种 形
式, 即在 正 常 C 浓 度 和适 宜 的 温 度 条 件 下 , 茄 单 O 番 叶光 合作 用 强 度 主 要 受 光 合 有 效 强 度 的 影 响 。其 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单因子因素(1)光照强度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第5节第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浙科版第一册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基于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厘清探究的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碳反应,也称暗反应。
1.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中。
在这个阶段,叶绿体利用光能使水裂解产生氧,同时生成ATP和NADPH,NADPH是辅酶Ⅱ,它是氢的载体.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电子(e-)和O2,H+和e-将NADP+还原为NADPH,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
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NADPH在碳反应中是还原剂。
2.碳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叶绿体基质中有许多种酶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所必需的。
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从1个五碳糖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分子CO2与五碳糖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糖分子。
然后,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能量,被还原形成三碳糖.这是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了。
在三碳糖形成后,卡尔文循环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五碳糖,以保证此循环不断进行。
NADPH和ATP在完成了还原反应之后,又回到NADP+和ADP 的状态,在光反应中可以重新形成NADPH和AT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摘要: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文就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强度、光质、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氧气、湍流,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原因。
并综合多种因素,以护田林为例研究各种因素对光合作用产生的综合影响。
关键字:光合作用、光强度、光质、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氧气、湍流、护田林、片流副层、净同化作用、补偿点、饱和点§1.简介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因此它们必须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就是所谓的自养生物。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地球上食物链生产的第一步。
在此过程中含有叶绿素的植物由于光媒反应产生单糖。
12[112CO ]22612622612C H O 6H O+6O CO H O +−−−−−−−−→+-光千卡(克分子)叶绿素 (1) 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
在这种过程中产生的单糖,是后来合成复杂的糖、淀粉、纤维素和其他植物成分的原料。
光合作用为植物的合成和贮藏器官如叶、茎、块茎和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原料。
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的逆过程,这两种过程的化学进程差异很大,呼吸作用并不涉及叶绿素。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有(1)光照:由于在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原叶绿素酸酯转化为叶绿素酸酯需光,没有光,叶绿素就不能合成。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不需光。
因此,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呈黄色,形成黄化苗。
(2)温度:叶绿素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2-4℃,温度过低或过高都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春季植物幼苗的叶色浅绿,或在寒潮后植物幼苗变白或出现“带带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生物合成有关。
(3)矿质元素:N、Mg是叶绿素组分,Fe、Mn、Cu、Zn是叶绿素生物合成所必需的。
因此,缺N、Mg、Fe、Mn、Cu、Zn时,会引起缺绿病。
(4)水分:严重缺水时,会抑制叶绿素生物成,促进叶绿素的分解。
由于光合作用过程涉及到叶绿素,因此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也必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有很多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的光合速度。
§2.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在几个方面影响光合作用:(1)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2)光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因子;(3)光调节气孔开闭;(4)光调节反应中一些光调节酶的活性(Rubisco、PEPC、FBP、SBP酯酶)。
光合作用在日出时开始,但速度很慢,一般在日出之后某一时刻,固定二氧化碳的速度才超过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时的光强度,称之为光补偿点,光补偿点代表了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光补偿点越低,利用弱光的能力强,在24h全光照下,光补偿点也是植物生存的最低光强,这时植物没有干物质积累,不能生长,如果24h中发生黑夜交替,植物生存的最低光照要大于光补偿点。
在补偿点以上,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速度一般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增加通常在很大范围内都是线性地进行,当光合作用速度变得与光强度无关时叫做光饱和强度,使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最小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出现光饱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1)光合色素和光反应来不及利用更多的光能,每个叶绿素分子每秒只能接受10个光量子;(2)暗反应慢于光反应,不能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同化力。
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2所示),这条曲线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强度并不需要达到全日照的强度,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活动)便已趋于平稳,也就是达到了光饱和点,光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再增加光强度也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
§3.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光合作用的第一个阶段光反应中,光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只是可见光,因为在光合作用中期作用的色素——叶绿素只吸收可见光。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a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和红光,呈草绿色;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光和橙色光,呈黄绿色。
(如图1所示),因此,除了光强影响光合作用,光质也影响光合作用,多数植物在红光下光合效率最高,蓝光次之,绿光最差。
§4.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温度既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又影响暗反应。
在低温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因为(1)暗反应的酶钝化;(2)光反应中的NADP还原酶和ATP合成酶钝化;(3)膜流动性变小,抑制电子传递,从而降低光合磷酸化;(4)使气孔关闭;(5)影响二氧化碳扩散。
高温同样也抑制光合作用:因为(1)使暗反应的酶变性失活;(2)使光反应中的NADP还原酶和ATP合成酶变性失活;(3)增大膜透性,这一方面破坏质子动力势的形成,抑制光合磷酸化,另一方面,使光合碳还原循环中的中间产物外渗。
降低暗反应速度;(4)温度升高也增大呼吸和光呼吸,使表观光合速率降低;(5)蒸腾过快气孔关闭。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3所示,这种影响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类似,温度增高会使生化反应的速率增高,但光合器官,包括其中的各种酶对温度很敏感,当温度高于25℃左右时速率就会下降。
§5.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缺水时,光合作用降低:(1)缺水时,气孔关闭,减少CO2的供应;(2)缺水时促进淀粉分解,抑制光合产物的外运,发生反馈抑制。
(3)严重缺水时,会导致光合结构的破坏。
其中对光合作用最直接的影响是第一点,水分的多少控制了气孔的进出口,当气孔关闭时,二氧化碳扩散到叶绿体基粒的阻力必然增加。
Moss在1965年推测了在不同光强度下土壤水压力和大气蒸发的需求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4所示。
随着土壤水分压力的增加(干度增加),在较低的光强度下就达到了最适宜的光合速度。
在土壤水分压力较低,大气对蒸发的要求较小时,在高的光强度下光合作用P继续升高。
可以预期高的大气水分压力和特别极端的大气水分压力将降低P值,这可能是由于引起保卫细胞的水分迅速蒸发,进而引起气孔关闭所致。
§6.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大,和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类似,光合作用也存在二氧化碳饱和的现象,二氧化碳饱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
在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随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当二氧化碳降到某一浓度时,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与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也就是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二氧化碳补偿点代表了植物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碳的能力。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促进光合作用的原因(1)增大二氧化碳扩散到叶绿体的动力,加快二氧化碳扩散,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2)抑制Rubisco的加氧活性,抑制光呼吸,提高Rubisco的羧化活性。
(3)抑制暗呼吸。
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一般随周围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合速度是随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增加的逐渐趋于恒定的,近些年观测到的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世界范围内地球上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的增加。
§7.氧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变化主要影响C3植物的光合作用,对C4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很小。
氧气浓度升高抑制光合作用,这种现象首先由瓦布格发现,称为瓦布格效应。
瓦布格效应的原因可能有几个:(1)高2O 促进Rubisco 的加氧活性促进光呼吸;(2)2O 分子与NADP+竞争光合电子传递中的电子,减少NADPH 的形成;(3)在强光下,2O 可从激发态的叶绿素接受能量,转化为12O (氧分子的激发态),加速叶绿素的光氧化破坏,降低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传递能力;(4)2O 从光合链接受电子后,转化为2O -,2O -可进而转化为22H O 和HO ,2O 分子还可转化为单线态氧12O ,2O -、22H O 、HO 都可对光合膜产生伤害。
导致膜脂过氧化。
§8.湍流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湍流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另一环境因子,在静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只能用扩散的方式去补充植物周围浓度较低的空气。
首先,引进片流副层的概念,如图5所示,在一个平面上面或叶片的周围存在着一层薄的静止空气层,即片流副层,所有物体的表面都附着一薄层的静止空气——片流副层,只有一面暴露着的平面,则仅在一边有这样的层次,在气流中的物体在所有表面上有这样的层次,该层的厚度及其平坦程度差别很大,决定于盛行风的速度、表面的超糙度、以及其它许多因子。
风速增加导致扩散必须通过的片流副层变薄。
因为湍流传递比扩散要快得多,只要湍流和空气的混合是旺盛的,二氧化碳的供应就一定够用,因此,在相对静止的空气中,光合作用和风速呈线性关系。
§9.护田林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二氧化碳同化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碳同化是将ATP 和NADPH 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贮存在碳水化合物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物质,基本上都是通过碳同化形成的。
碳同化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
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三种,即卡尔文环、C 4二羧酸途径和景天酸代谢。
卡尔文环是最基本最普遍,具有合成葡萄糖等产物的能力,其他两种不够普遍(特别是景天酸代谢),只能起固定、运转CO2的作用,单独不能形成葡萄糖等产物。
植物的生长高度和产量通常在护田林内较高,因此,二氧化碳的净同化作用必定以某种方式增强,较大的净同化作用可能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这些原因包括:(1)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2)二氧化碳在植冠活动部分附近通量速度较大;(3)光合作用的日持续时间较长;(4)夜间呼吸和(或)光呼吸较低。
图5 在一个平坦广阔地面的近地面(上部)和气流中一个小物体(下部)的空气结构(1)护田林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同于开阔地,在白天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