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小说的产生
18第四编 第四章 现代当代西亚北非和中亚文学[38页]
![18第四编 第四章 现代当代西亚北非和中亚文学[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4b9aae27284b73f3425033.png)
第二节 邵基
▪ 埃及杰出诗人艾哈迈德·邵基(1869—1932),是继巴鲁迪之后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的 中坚之一。由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被誉为“诗圣”、“诗王”,在阿拉 伯世界享有盛名。
▪ 艾布·卡西姆·萨阿达拉《胜利属于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狄布 阿尔及利亚 三部曲《大房子》《火灾》《织布机》马莱克·哈达德《最后的印象》
▪ 在突尼斯文学中,沙比被誉为“突尼斯民族之光”
▪ 在摩洛哥文学中,阿拉伯语诗人穆斯塔法·穆罕默德·阿斯·萨巴格、法语小 说家阿赫默德·塞夫里乌依等人的创作,在马格里布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色列国为止,可以称为“渴望回乡阶段”(1918—1948)的文学。代表作家有小说家阿 格农。 ▪ 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又使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发展阶段”。 ▪ 建国初,是继承前段传统的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是犹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复兴大业, 其创作方法也是传统的现实主义。 ▪ 从50年代末开始,涌现出一批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作家,被称为“新浪潮一代”。这表明现 代主义文学创作已经活跃于以色列文坛。 ▪ 在70年代末期,以色列文学又显露了多元化的倾向。
▪ 伯佐尔格·阿拉维是伊朗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箱子》短篇小说 集《狱中札记》 《五十三人》
▪ 1946年,伊朗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在德黑兰召开,大会讨论了许多重大问题,为伊朗现 代文学今后的发展指出了方向。现实主义仍然是主要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 概述——土耳其现代文学
▪ 土耳其现代文学,是以“民族文学”的兴起为标志的。
▪ 巴勒斯坦的现代文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 1948年5月15日以后,巴勒斯坦现代文学又进入了抵抗文学(又称战斗文学)的新阶段。 ▪ 著名的小说家有格桑·卡纳法尼、陶菲格·法雅德,杰出的诗人有阿卜杜·凯兰姆·卡尔米、迈哈
《中国现当代文学》自学考试大纲A

《中国现当代史文学》(6778)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应该充分体现史的性质,既要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又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与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发展规律,从“史”的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现象。
目的要求:一是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是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理论建设的演变过程;四是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刘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本课程内容为1917年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的文学。
现将本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规定如下。
上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主要特征(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和主要特点。
了解现代文学的起止时间、三个发展时期,掌握每个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特征,领会中国现代文学既具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启示与影响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根本特质及其具体表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的文学发展现代文学:识记现代文学起止的时间、三大分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意义。
第一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五四”时期的文学:了解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实绩,了解两大风格流派,识–1–记代表作家作品,识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反封建主题。
第二节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的文学发展第二个十年:识记时间、名称。
“左联”时期的文学:了解此时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分析这一时期文学主潮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个十年(1938——1949年)的文学发展第三个十年的两个阶段:识记这一段文学的重要特点,识记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122013)本大纲由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教研室讨论修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时学分:36学时 1学分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2、系统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小说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小说流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3、历史地、科学地掌握和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培养提高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前期专业基础课程:文学概论、写作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概念,为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分析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打下基础;同时也使他们提高写作能力,为学习撰写专业方面的论文作好充分准备。
后续课程: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现代戏剧研究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深化所学的现代文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学时分配: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为何要从流派角度研究文学绪论二、流派与流派的研究 4 4三、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简况第一章鸳鸯蝴蝶派 4 4第二章问题小说派 3 3第三章乡土小说派 4 4第四章浪漫小说派 3 3第五章普罗小说派 3 3第六章社会剖析派 3 3第七章新感觉派 2 2第八章京派 2 2第九章东北作家群 2 22第十章七月派小说 2 2第十一章山药蛋派 2 2第十二章荷花淀派 2 2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了解关于文学流派的理论和从流派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掌握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的线索与脉络,及各时期文学流派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作家与主要作品;对其重要作家及作品有深刻的认识和科学、历史的评价,了解文学发展演变的另一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流派的产生,流派的特点。
教学难点:代表作家作品的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高中语文教材目录第一篇:诗歌鉴赏第一章:诗与人生第一节:古代诗歌的魅力第二节:现代诗歌的魅力第二章:诗的形象第一节: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第二节:生动的比喻与隐喻第三章:诗的节奏第一节:韵律与韵脚第二节:韵律与意境第四章:诗的题材第一节:山水田园的诗意第二节:思乡与离别的诗歌第三节:战争与和平的抒发第五章:诗的审美第一节:真实与虚构的诗意第二节:优美与哀婉的诗歌第二篇:古代文学欣赏第一章:古代散文第一节:古代散文的魅力第二节:古代家族的历史与散文第二章:古代辞章第一节:古代辞章的艺术魅力第二节:古代辞章与劝诫教诲第三章:古代词曲第一节:古代词曲的韵律美第二节:爱情与人生的词曲第四章:古代小说第一节:传统小说与言情小说第二节:寓言与魔幻的古代小说第三节:历史与社会的古代小说第三篇:现代文学欣赏第一章:现代散文第一节:散文美的探索与表达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章:现代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第一节:新闻报道与纪实文学的边界第二节:纪实文学的真实与艺术第三章:现代诗歌第一节:现代诗歌的多样性第二节:真实与超越的现代诗歌第四章:现代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与社会现实第二节:人性与道德的现代小说第五章:现代戏剧第一节:现实与幻想的戏剧之美第二节:现代戏剧的社会关怀第四篇: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第一章:古代文学的当代意义第一节:历史与民俗的古代文学第二节:古代文学的审美意义第二章: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第一节:古代诗词与现代语言的融合第二节:经典故事与现代价值观的冲撞第五篇:表达与交流第一章:语言的表达方式第一节:文字与汉字文化第二节:口语与方言的魅力第二章:作文与写作第一节:写作与思维的关系第二节:写作与文化的交流第六篇:文化与人生第一章:文化与人生的关系第一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第二节:文化自信与多元共生第七篇:文学批评与鉴赏第一章: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文学批评与文学价值第八篇:文言文阅读第一章:古代文言文选读第一节: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第二章:文言文阅读与现代生活第一节:古人智慧与现代思维的碰撞第二节:文言文的翻译与解读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目录,涵盖了诗歌鉴赏、古代文学欣赏、现代文学欣赏、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表达与交流、文化与人生、文学批评与鉴赏以及文言文阅读等几个篇章。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第一章古代文学【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俗喜剧。
【荷马史诗】1古希腊史诗的总称2西方最早的独立文学作品,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3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4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第二章中古文学【教会文学】1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2主要指的是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3体裁有圣经故事、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4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骑士文学】1欧洲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2骑士酷爱荣誉,把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并获得胜利视为最大的荣耀,并形成了“骑士精神”。
骑士文学反映了大量的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3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
【英雄史诗】1欧洲中世纪各民族的史诗2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人民的口头创作3早期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代表《贝奥武甫》、日耳曼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列瓦拉》4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封建社会的英雄人物,体现了爱国英雄形象,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市民文学】1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欧洲中世纪反映市民生活与思想的作品2取材现实,强调“机智”,融讽刺,风趣,现实性于一体3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列那狐传奇》】1寓言讽刺叙事诗,作品以动物寓人2反映城市社会的矛盾冲突3狮子代表君主,狼代表贵族大臣,狐狸是典型的市民阶级4宣扬运用机智与强权周旋的思想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中国现当代文学—— 解放区小说

第四章解放区小说教学要点:1、解放区重要题材及其代表作家(农村、土改、通俗小说)2、对解放区小说的文学史评价3、赵树理小说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及其创立的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一、总体特征渊源:从30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在文艺政策指引下,适应了西北贫瘠农村,文化程度远较东南沿海一带城镇低的农民读者,将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民间化了,紧扣时代主题。
与苏联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都有联系,却与现代主义的世界文学潮流有隔绝,形成相对自足的体系,后在各根据地间流通。
随着在全国取得政权,对50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发生重大影响。
二、各类题材小说及其代表作家1、农村题材(主要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活)(1913----)孙犁的小说集《芦花荡》和《荷花淀》等。
他的小说大多以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1)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着意刻画农村妇女形象。
他的小说很少直接的战斗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英雄人物,而注重表现普通人民在战争和革命风雨洗礼下所焕发出来的优美精神情操,注重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挖掘人性美的极致和生活的诗情画意,特别倾心于表现农村妇女在战争年代明轻重、识大体的高尚情操以及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
如《荷花淀》中水生妻、《丈夫》中的媳妇。
与鲁迅、叶圣陶、柔石描写妇女苦难不同,与艾芜《南行记》、沈从文小说不同(他们反映时代潮流之外的人物,从下层社会发掘受伤的灵魂美、或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孙犁展现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表现出更为健康的色彩,歌颂新时代、新农村、创造美的革命。
(2)散文笔法、诗化小说。
在艺术上追求散文化、抒情化和风俗化的描写。
具有单纯明静的叙事结构、通俗优美的语言风格(具泥土气又有艺术加工,既有直率也有含蓄)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一连串生活画面,或一种思想、细节串连,情景交融。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较内在,追求中和之美。
现代小说的文学流派

现代小说的文学流派现代小说作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种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种典型的现代小说文学流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章: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现代小说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它以真实、客观地描绘现实生活为特点。
这种小说追求真实性,力图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描述,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经典作品都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现实主义小说的出现使文学回归到世俗,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章:浪漫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追求情感表达和激情描写,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
这种流派常常以英雄主义和超自然元素为特点,突出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冲突。
《茶花女》、《傲慢与偏见》等作品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
浪漫主义小说通过对爱情、理想和奇幻的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第三章:存在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关注个体的存在和意义,试图探索人类的孤独、人生的意义和自由的获得。
这种流派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揭示了人的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局外人》、《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作品是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
存在主义小说通过对人的存在状态和内心挣扎的揭示,唤起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现代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打破了传统的叙事和结构模式,以多重视角、非线性和混乱的叙事方式呈现。
这种流派追求对现实的解构和对权威的拒绝,提出了对语言和知识的怀疑。
《飘》、《百年孤独》等作品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
后现代主义小说通过破坏传统的故事结构,以非线性和多重声音的方式表达,挑战了传统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了对文学形式的思考。
结语:以上所介绍的几种现代小说的文学流派各有特点,它们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和风格,呈现了不同的文学审美追求和价值观念。
现代小说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也为我们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全书目录:序前言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年 6 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话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 年7 月-1949 年9 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序王瑶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林译小说】指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林纾 林译小说】 字琴南, (字琴南,1852——1924)译述的西洋小说。 )译述的西洋小说。 林译小说运用古文,且全部采用合译的形式, 林译小说运用古文,且全部采用合译的形式,即 在别人的口头翻译合作下, 耳受手追, 在别人的口头翻译合作下,“耳受手追,声已笔 林纾以极好的古文修养, 止。”林纾以极好的古文修养,娴熟的表达技巧 和流畅的文笔,形成了他独特的译文风格。 和流畅的文笔,形成了他独特的译文风格。他一 生共译出欧、 日等11个国家中 个国家中98位小说家 生共译出欧、美、日等 个国家中 位小说家 部作品。 的163部作品。成书发表后成为 世纪初风行中 部作品 成书发表后成为20世纪初风行中 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国、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林译小说为确立小说正 宗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宗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也对现代小说作家的产生 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章 现代小说的产生(P43) P43)
思考题: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小说界革命”、“林译小 名词解释: 小说界革命” 说” 2、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是怎样诞生和发展起 来的? 来的?
第一节 从近代“小说界革命” 从近代“小说界革命” P43) 到现代小说的产生(P43)
一、中国现代小说产生的前因△ 二、小说界革命 林译小说” 三、“林译小说” 四、“文学革命”催生现代小说的产生 文学革命”
。 • “小说界革命”促进了晚清小说的繁荣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小说类型:历史小说、科学小说、 小说类型: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哲理小 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教育小说、 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教育小说、理想小 国民小说、家庭小说、立宪小说、 说、国民小说、家庭小说、立宪小说、政治小 警世小说、航海小说、军事小说、 说、警世小说、航海小说、军事小说、寓言小 虚无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 说、虚无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言情小 苦情小说、滑稽小说、诙谐小说、 说、苦情小说、滑稽小说、诙谐小说、讽刺小 谴责小说、黑幕小说……成册小说达 成册小说达1000 说、谴责小说、黑幕小说 成册小说达 种以上。 种以上。 翻译小说: 林译小说” 翻译小说:“林译小说”带来翻译小说的 兴盛。 兴盛。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五四” 的现代小说观念
(一)小说意识: 小说意识: •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 小说救国论” 小说救国论 • 鲁迅“启蒙主义小说观”——“改造国民性” 鲁迅“启蒙主义小说观” 改造国民性” 改造国民性 • 周作人 周作人——“平民文学” 平民文学” 平民文学 小说表现主体:农民、市民、工人、 (二)小说表现主体:农民、市民、工人、知识 分子等普通民众,取代古代小说中帝王将相、 分子等普通民众,取代古代小说中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和近代小说中官僚商贾、 才子佳人和近代小说中官僚商贾、政客妓女成 为小说表现主体。 为小说表现主体。
• 。 小说界革命】是二十世纪初(1902年《论 【小说界革命】是二十世纪初( 年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 以梁启超为代表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以梁启超为代表 的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 的改良主义思想家(维新派)倡导发动的一场 为小说争取正宗文学地位的文学运动, 为小说争取正宗文学地位的文学运动,它是晚 清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在提高 小说的文学地位,推崇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的文学地位,推崇小说的社会作用,利用 小说为思想启蒙和政治改良服务。 小说为思想启蒙和政治改良服务。这一运动促 进了小说的理论研究、小说创作、 进了小说的理论研究、小说创作、小说翻译的 繁荣局面, 繁荣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小说在国民心目中的 地位,打破了传统诗文一统天下的局面, 地位,打破了传统诗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为 五四”现代小说的诞生起了催生的作用。 “五四”现代小说的诞生起了催生的作用。
• “文学革命”催生现代小说的产生 文学革命”
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 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1918年5月15日发表 年 月 日发表 新青年》 狂人日记》 在《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 现代小说的诞生。 现代小说的诞生。 新潮》作家群: 《新潮》作家群: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批先 行者(45) 。(但新潮社很快因为核心成员 ) 。(但新潮社很快因为核心成员 远去欧美留学而趋于消失。加之《新潮》 远去欧美留学而趋于消失。加之《新潮》本 身不是纯文艺的刊物,发表的小说不算多, 身不是纯文艺的刊物,发表的小说不算多, 终于没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小说流派。 终于没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小说流派。说它是 人生派” 问题小说”的雏形, “人生派”的“问题小说”的雏形,倒是恰 如其分。) 如其分。)
。
农民题材、 (三)小说题材:两大基本题材——农民题材、知识 小说题材:两大基本题材 农民题材 分子题材 小说主题:注重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 改造国民性” (四)小说主题:注重思想启蒙 改造国民性 创作方法:偏重“写实” 暴露” (五)创作方法:偏重“写实”与“暴露”——现实 现实 主义 小说体式:书信体、日记体、对话体、倒叙体、 (六)小说体式:书信体、日记体、对话体、倒叙体、 自叙体等体式取代章回体一统天下的格局。 自叙体等体式取代章回体一统天下的格局。 小说叙事方式:联想、 (七)小说叙事方式:联想、梦幻等心理描写方式打 破了“说书”式单一的叙事方式。 破了“说书”式单一的叙事方式。 小说语言:在现代白话小说语言基础上, (八)小说语言:在现代白话小说语言基础上,合理 吸收文言文、外来语,创造出与现代思维相适应、 吸收文言文、外来语,创造出与现代思维相适应、 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文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