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城市规划
tod典型案例

tod典型案例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实现城市的高效、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以下是一些TOD的典型案例:
1.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全球知名的TOD城市之一,其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城市规
划注重将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与公共交通站点紧密结合,鼓励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2.美国波特兰:波特兰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和公交线路,同时注重
城市设计,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步行或自行车到达公共交通站点。
3.日本东京:东京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公共交通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发达的之一。
东京通过建设大量的地铁和公交线路,以及优化土地利用,实现了高密度的城市发展,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
4.新加坡:新加坡通过建设全面的地铁系统,以及在住宅和商业区设置集中的公交站点,
实现了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同时,新加坡还通过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计,确保了居民可以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
这些案例表明,TOD模式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空气污染。
城市规划管理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案例分享

城市规划管理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案例分享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其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能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市民的需求,还能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案例,以期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目录1. [案例1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改造(案例1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改造)2. [案例2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案例2新加坡滨海湾花园)3. [案例3哥本哈根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案例3哥本哈根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4. [案例4悉尼港口改造(案例4悉尼港口改造)案例1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改造芝加哥密歇根大道的改造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案例。
过去,这条大道是一条车辆频繁通行的交通干道。
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该区域被改造成了一个宽敞、绿化丰富、人车分流的步行街区。
改造后的密歇根大道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步行体验。
大道两侧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坛,增加了绿化覆盖率,使整个区域更加美观宜人。
在大道中央,设置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
同时,原本的马路车道被精心设计成了一个活动空间,设置了长椅、休息区和艺术装置。
这个案例强调了对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规划和设计。
通过将交通与居民区分开,提供了更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舒适和宜人的休闲空间。
案例2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这个项目旨在将滨海湾地区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并融入了现代化的城市元素。
公园内有一座大型人工瀑布、多个花坛和草坪,供市民休闲放松。
这个公园还设有多个儿童游乐区、露天剧场和户外艺术展览区,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活动。
这个案例展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与多样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滨海湾花园成为了一个有活力、宜居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匮乏问题的加剧,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出现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探讨它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挑战。
1. 丹麦哥本哈根自行车道网络建设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自行车友好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哥本哈根成功地鼓励了居民骑行而不是驾驶汽车。
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机动车的数量,也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
2. 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是一座全球闻名的绿色景点。
该植物园以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美丽的景观而著名。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外,该植物园还是植物研究和保护的中心。
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新加坡植物园展示了如何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挪威奥斯陆的再生能源项目挪威奥斯陆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城市。
该城市几乎100%的电力都来自水力发电,并且正在积极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
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奥斯陆有效地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为未来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4. 美国纽约市的绿色建筑倡议纽约市一直致力于推广绿色建筑。
该城市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鼓励建筑师和开发商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通过绿色建筑倡议,纽约市为居民提供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5. 北京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政府在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车辆使用、改善空气质量等,使奥运会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国际盛会。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然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可持续发展需要跨部门协作和政策支持。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不再只是追求繁荣和经济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践案例,介绍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绿色交通系统位于荷兰的乌特勒支市(Utrecht)是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案例。
该市以发展绿色交通系统为主要目标,推行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建设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如今,乌特勒支市的自行车道网络已非常完善,并且城市内有许多自行车租赁站点,方便市民和游客随时使用。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机动车的使用率,提高了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便利性,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案例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德国的弗赖堡(Freiburg)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该市推广并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建造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等设施,大量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弗赖堡市还通过建筑节能、垃圾焚烧发电等手段,使得该市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达65%以上。
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
案例三:生态景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拥有丰富绿色生态系统的城市国家,他们的城市设计致力于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
新加坡的植物园、公园和绿地面积较大,并且广泛利用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手段增加城市绿色景观。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大规模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这种生态景观规划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案例四:循环经济应用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市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实践了可持续城市设计。
该市通过大力发展再制造和回收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此外,哥本哈根市还推广了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这些做法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在科技与可持续性的交汇点哥本哈根,这个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城市,一直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著称。
自从20世纪末以来,哥本哈根一直致力于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性和创新,并采取了一系列勇敢而前瞻性的规划方案。
这些方案的成功不仅为城市带来了鼓舞,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领导层一直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首要任务。
因此,哥本哈根致力于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城市,成为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城市的交通规划。
哥本哈根的交通系统被广泛称为最佳的城市交通系统之一。
城市的核心是非常适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设计。
不仅市区内的街道宽敞、设施齐全,还有大量的自行车道,鼓励市民放弃私家车而选择更环保的交通方式。
此外,在城市周边区域建设了大量的公共交通设施,如地铁、电车和公交车,使得整个城市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
在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中,不仅仅考虑了交通问题,还注重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方案中提倡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和建筑风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为了保持城市的人文特色,哥本哈根还鼓励保护历史建筑,并在城市规划中保留了许多历史地标。
这种融合了过去和现代的城市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有活力和舒适的生活空间。
此外,哥本哈根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城市中有许多公园、广场和休闲区,供市民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
比如,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有一个叫做“劳恩托恩”的公园,是市民休闲和户外活动的首选场所。
这种注重公共空间提供的城市规划,使得城市更加宜居,为市民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建筑和设计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方案中,政府还注重推动创新、创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科技和文创产业,哥本哈根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高科技企业进驻,为城市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旨在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案例,探讨其特点、亮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滨海湾花园是新加坡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滨海湾地区,是一个以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与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水系景观与人造山丘相结合的生态系统。
整个花园由多个主题花园组成,每个主题花园都有不同的特色,如亲子花园、湿地花园、奇幻花园等。
它们以多样的景观元素、绿植和艺术品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花园中拥有大片的草坪和树木,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散步、户外运动的场所。
此外,花园还设置了多个水上活动项目,如人工湖泊和人工瀑布,让人们可以在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滨海湾花园的规划和设计成功地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化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第二个例子是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
丹麦一直以来都是自行车友好的国家,而哥本哈根则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的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非常注重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出行。
城市中的自行车道、停车场和租赁系统得到了充分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自行车规划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广骑自行车。
城市中的道路和人行道也经过了改造,以适应自行车的通行。
此外,哥本哈根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为骑行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不仅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促进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
哥本哈根可持续城市更新及其启示

哥本 哈根 可持续城 市更新 及其启 示
S US TAI NABL E U RB AN RE G E N E R ATI ON AN D RE VE L ATI ON I N CO P E N HAC E N
、
中心 区复兴 、滨 水 区
再 生 以及 旧居 住 区整治 等 四种城 市 更新模 式 .探讨 其 更新 策略 及理 念 ,为 中国城 市建 设及 发展 提供 借鉴 与启 示 。
关 键词 哥本 哈根 可持 续 城市 更新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c a s e s t u d i e s i n Co p e n h a g e n ,t h e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k e y s t r a t e gi e s a n d c on c e p t s o f t h i s c i t y wh i c h i s a c h i e v i n g g r e a t
哥本 哈根科 学而独特的城市更新理念密切相 关。本文拟从 绿色 交通 ,中心
区 复 兴 和 旧街 区整 治 等 层 面 探 讨 哥 本 哈 根 如 何 通 过 实 施 积 极 有 效 的更 新 计
划 实 现 城 市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以期 为 中 国 城 市 提 供 借鉴 与 启示 。
陈 泳 刘 明吴 l C h e n Y o n g L i uMi n g h a o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资 助项 目 ( 5 1 2 7 8 3 3 9 ) 上 海市 规划和 国 土资 源管 理局 科研 项 目 ( G t z 2 0 1 1 0 3 3
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在当今社会,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关于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它还涉及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逐渐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以创造更人性化、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一、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社交、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在丹麦哥本哈根,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超级线性公园。
这个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内设置了宽敞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草坪和游乐设施,同时还有丰富的植物景观。
这样的设计让人们在公园中能够自由地选择活动方式,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而且,公园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使得居民能够方便地进入,增强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使用意愿。
另外,纽约的布莱恩特公园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公园在改造前犯罪率较高,使用率低。
改造时,规划师通过增加照明设施、设置清晰的视线通道、增加监控设施等手段提高了公园的安全性,让人们感到更加安心。
同时,公园内布置了舒适的座椅、餐饮设施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如今,布莱恩特公园成为了纽约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不仅要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还要考虑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例如,过长的通勤时间会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加、满意度下降。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市规划者采用了“自行车友好型”的交通规划策略。
他们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并且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此外,城市中还设置了许多自行车停放设施,方便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这种规划方式不仅减少了交通拥堵,还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因为骑行可以让人们接触到自然环境,缓解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另外,一些城市在地铁站和公交站的设计上也运用了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提供了空间。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减缓向北部发展的态势,重点考虑开发西
部地区。
14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依据
1 自然蔓延情况 2 短距离高密度交通布局的市区 3 长距离低密度布局的市区 4 短距离低密度布局的市区 经过比较认为模式3较为合理
15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原则
16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原则
主轴线为铁路 副轴线为公路
17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原则
少占”良田”,改造”荒原“,营建”宜居环境”
抑制市民往北部迁移,改变南部地貌和环境,鼓励市民往南部迁移。
保留绿色空间,美化与保护环境并举
各个“手指”之间保留和营造楔形绿色开放区域,使其延伸至中心 城区内。楔形绿色空间包括林地、农田、河流及荒地等自然类型,也包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目录
城市简介 城市发展史 丹麦城市规划体系 大哥本哈根“手指规划”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 空中自行车道规划
一、城市简介
概况
哥本哈根,是丹麦王国的首都、 是丹麦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北
欧最大城市,丹麦政治、经济、 文化、交通中心,坐落于丹麦西 兰岛东部。
13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依据
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分析
在哥区现有城镇布局与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引导、保留和发展
这些城镇的规模,使其与哥市形成有效联结(道路、交通、通讯等的组织),有
效分工(居住、工作、生产等的划分)的格局。
对城市地理条件的分析
哥市的东边临海,可以充分码头条件和的海运航道。北部大面积林地,湖 泊和丘陵以及海边浴场。西部和南部相对平坦的开阔农田与荒地,为城市的发
尽管 “手指规划“建议只是民间提出的方案,但其关注的
问题和建议影响深远。提出的原则和设想在当时得到广泛响应;
它对1949年丹麦议会制定的《城市管理法》起到促进作用;它 反对城市以“摊大饼”方式向外蔓延的主张,也被1956年制定 的《区域划分法》所采纳。
22
五、城市步行系统规划
二战后机动交通的猛增使得市中心的商业环境质量下降,公 共开放空间也不断受到侵蚀,传统的城市生活日渐消失。居住 在市中心的市民开始往郊外迁移。
10
三、丹麦城市规划体系
国家层面规划为区域规划和市镇规划提供整体性的规划框架 和体系,同时赋予其一定的规划自主性,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 况和具体发展需要进行规划。 区域规划每4年进行一次修订,社会公示进行至少8周,它将 广泛接受来自社区、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
部门的评论及提出的异议或建议。
括人工改造的公园。
18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内容
市镇选址
新建市镇选在铁路沿线,距市中心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增加中小城镇的吸
引力。
新建城镇社区规模
规模不一;城镇的具体环境和位置条件不同,各层次市民的要求也不一样。
居民小组(residential unit) 邻里单元(neighborhood unit) 居住小区(community unit) 1千-2千人 5千-5万人 5万-10万人
古老市区和现代的厄勒海峡大桥交相辉映 7
二、城市发展史
17世纪时期,黑热病肆虐,城市
人口减少了一半。 17世纪末的两场灾难性的火灾, 毁坏了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基本设施。 19世纪初期城市又重新兴旺起来,
丹麦联合拿破仑抗击英国,城市建筑
毁坏严重。
8
二、城市发展史
19世纪,城市的人口和工业生产都
恢复得很快。 1940-1945年城市曾被德国军队所 占领长达5年之久。 二战后,哥本哈根又重新恢复到原
11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概况
大哥本哈根地区位于丹麦东部的西兰 岛上,土地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约 为185万。
包括5个行政区域,哥本哈根市和菲
德烈堡市,约有人口50万;环绕在中央 城市周围的哥本哈根郡,约有60万人口; 菲德烈堡和洛斯基尔德两个外围郡,人 口约为60万。
12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 规划”——概况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依据
对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分析
中心城区商铺过度集中,每天大量人员往返于工作场所与居住地,造成早、 晚交通拥堵与不畅;市区住宅破旧,基础设施差。
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分析
现状110万人,近期规划为130万人,远期规划为150万人,预计新增加的
人口主要增加在中心城区以外。
19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内容
考虑老城区的交通
大力改善和发展有轨电车、汽车等公共交通;修整道路,改善人行
道。
改善中心市区居住条件
降低市区人口密度,提高独户式住宅。
20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
1947年哥本哈根市
规划第一阶段 规划第二阶段
21
四、大哥本哈根地区的 “手指规划”——规划意义
1
一、城市简介
古色古香
克里斯蒂安堡 阿马林堡
2
一、城市简介
宜居城市
国际会议中心
3
一、城市简介
童话王国
4
一、城市简介
贸易 航运中心
5
一、城市简介,丹麦在厄勒海峡建立 了一个城堡
1254年哥本哈根获得了城市权,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1416年,丹麦国王将住地迁到重 建的哥本哈根 1443年,丹麦正式将首都从罗斯 基勒(Roskilde)迁到这里
来的身份。
经过多年的发展,哥本哈根现在已 经成为一座具有迷人魅力的现代化大都 市。
9
三、丹麦城市规划体系
丹麦的发展规划始终以创造并保持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等方
面的良好环境为目标,并不断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
注重城市发展、居住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丹麦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规划、区域层面的区 域空间发展规划、市级层面的市镇规划以及部门规划。
停止”老城蔓延”,建设新型郊区
停止市区以“摊大饼”(layer upon—layer growth)的模式向外蔓延, 采取积极方法改变城区发展方式。
依托铁路干线,形成”手指城市“(Finger City)
以铁路为轴线,以沿线分布的车站为中心。通过便捷的火车将城镇与 老城区连结起来,形成以铁路为”手指“(finger)。铁路站点或附近城镇 为”珍珠”(pearl),以中心市区为“掌心”(palm)的城市布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