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至2025年实现哥本哈根市碳中和 Climate Plan 2025
低碳城市世界城市品牌新坐标

低碳城市世界城市品牌新坐标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已成为一个热门词汇,而低碳城市更是成为了世界城市品牌的新坐标。
当我们谈及城市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更加关注其可持续性和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低碳城市,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策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这一概念的提出,并非一时的潮流,而是人类对自身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
为什么低碳城市会成为世界城市品牌的新坐标呢?首先,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设低碳城市成为了必然选择。
其次,低碳城市能够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投资者和企业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绿色产业和高端人才,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再者,低碳城市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便捷的公共交通,这些都是低碳城市带给居民的福祉。
人们可以在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那么,如何打造低碳城市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能源方面,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智能电网和能源存储技术,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城市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通勤距离,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降低交通能耗和尾气排放。
建设绿色建筑,推广节能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涵养能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打造低碳城市的关键。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双碳”目标下城市景观的设计方向

“双碳”目标下城市景观的设计方向摘要:近1年的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行动方案,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
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使人们深刻意识到,为了全球的环境保护,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我国将尽最大努力,而作为园林设计师,也必须行动起来。
关键词:双碳;城市景观;设计方向前言“双碳”背景对人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园林景观工程和一般的工程建设一样,资源消耗较大,但相对其他工程来说,园林工程本身具有生态碳汇、降低景观自身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融入低碳理念,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而如何践行“双碳”行动的要求,如何进行低碳设计,是人们要深入思考且势在必行的问题。
1规划阶段践行双碳行动的要求与原则1.1践行要求一个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综合性公园,在规划阶段,应对涉及到的各专业提出节能减排、生态碳汇等相关要求,并结合项目定位及项目的地域位置,制定合理的行动目标,这是“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赋予每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2践行原则1.2.1量化性原则。
要想践行双碳行动,项目中减排和碳汇的要求应坚持量化性原则。
低碳指标是体现项目低碳理念的最直观数据,在项目可研阶段应提出园林各分项工程的低碳指标,从而指导设计从各环节、各专业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量化指标。
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尽可能设置最大的低碳指标。
据悉,林木每生长1m3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tCO2,释放1.62tO2。
这些研究可指导园林景观项目制定大致的总减碳目标,并制定各分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计划,从而指导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后期运营。
1.2.2持久性原则。
践行双碳行动,需充分考虑持久性原则。
在可研及规划设计阶段,项目相关方应有持久及发展的眼光,对项目进行反复的推敲与论证,以选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享

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优化城市的运行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看看它们是如何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
一、新加坡:智慧国度的典范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驱者。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全面的规划。
在交通领域,新加坡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TS)实现了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优化。
道路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收集车辆行驶数据,通过智能算法预测交通拥堵情况,并及时调整信号灯时间和道路限行措施。
此外,新加坡还推出了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根据不同时段和路段的交通状况收取费用,有效地减少了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
在能源管理方面,新加坡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电力的高效分配和监控。
同时,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板,并提供相应的补贴政策。
在城市规划上,新加坡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模型,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
例如,在新社区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人口增长、交通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等因素,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巴塞罗那: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巴塞罗那以其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理念而闻名。
在公共服务方面,巴塞罗那推出了智能公交候车亭。
这些候车亭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公交信息,还配备了免费的 WiFi、充电设施和环境监测传感器。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询公交的到达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在城市管理上,巴塞罗那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垃圾桶、路灯、下水道井盖等城市设施连接到网络。
垃圾桶能够自动监测垃圾的填充程度,当达到一定容量时,会自动通知垃圾清理车前来清理。
路灯可以根据光线和人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节省能源。
此外,巴塞罗那还注重市民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开发城市应用程序,鼓励市民报告城市问题,如道路损坏、路灯故障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共享出行 下一站去哪?

共享出行 下一站去哪?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截至4月底,我国成规模以上的共享单车企业达到了38家,投放的城市为100个,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注册用户的人数超过1亿,提累计出行次数超过10亿……共享单车产业正在快速膨胀。
5月22日,交通运输部“开门立法”,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为期两周的公开征求意见。
对于正处于爆发式增长中的共享单车们,这份《指导意见》未来最终敲定的“游戏规则”,极有可能带来这个行业的重新洗牌。
除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激烈竞争、大城市牌照紧缺、销售模式压力骤增的背景下发展,以租代售模式将成为未来车企的主要盈利方式。
同时,共享汽车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私人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对道路和停车资源的占用。
不可否认地,共享出行能够为市民带来许多便利,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想方案。
那么,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下一站又在哪里?共享单车与城市自行车作为一种短距离出行工具,也有助于城市“慢交通”系统的搭建。
搭配步行或者公交车、地铁等交通方式,共享单车可用作换乘接驳,这不仅节省了市民的出行成本,还对城市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这一点,在自行车强国丹麦有了直观的体现。
事实上,丹麦并非一直是一个使用自行车出行人数比重很高的国家。
一度,这个国家也曾面临城市规划问题。
上世纪60、70年代,处在战后经济迅猛发展的丹麦,汽车数量激增,无论哥本哈根还是阿姆斯特丹,中心城区都是一些历史久远的街道,无法拓宽,交通拥堵很严重,交通事故也频发,这让居民很愤怒,开始游行抗议。
后来的石油危机,让这个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国家又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些抗议和危机在很多丹麦城市从70年代持续到80年代,直到政府终于意识到,大力发展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是快乐之本。
借鉴哥本哈根经验建设我国低碳城市

一
参 考 文 献
1 2
[ ] 魏秦 , 2 王竹. 地区建筑可持续 发展 的理念和架构 [ ] 新 建筑 , J.
20 ( ) 1 0 0 6 :6一l 8
浅层 次印象 , 而不 是建筑 的原型 。如果不加分 析地简单借用
总之 , 哥本哈根 为低碳 目标采取 的措施 累计有 5 0项之 多。
业 内人 士也 对 我 国城 市 低碳 模 式 策略 提 出建议 : 1 城 市 规 划要 有低 碳 理 念 , 筑 物 朝 向 、 风 以 及城 市 的 交通 都 要 为低 碳 的模 式 创 造 条件 ; . 建 通 2 城 市 的 产 业 结 构 应该 是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 市 的 交通 应 该 是 绿 色 出行 。 . 城
3 城市建筑要 发展 节能环保 省地型建 筑, 市的生 态应该 是汇碳环境 , 市的生活 方式应该是 一种科 学健康 的方 . 城 城
式
四J 建筑 I l
第3 0卷 1期
2 1 .2 000
社会 , 世界文化在不断地趋同的同时也在不 断地 变异。在建 筑设计中应重视地 域特 色, 保存 地域建 筑文脉 , 同时吸收 国 外建筑的优秀精华 , 兼收并蓄 , 民族性文 化转化 为 国际性 在 文化的同时 , 不断吸 收和融合 国际性 文化 , 以期形 成新 的地 域 民族文 化 , 现地域特 色, 体 融人本 地 、 民族 的文 化精神 。 本 而用现代技术去重现 旧有的建 筑模式并 不是对 建筑原 型 的 尊重 。挑廊穿斗垂花瓜篓 , 这些都是人们对川 西建筑的一种
学 ,0 6 20
[ ] 戴宇. 于传统 的城 市文化 景观设计—— 以成 都宽窄 巷子少 2 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9

建设“数字交通”工程 ,通过监控、监测、 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 技术,完善公安、城 管、公路等监控体系 和信息网络系统,建 立以交通诱导、应急 指挥、智能出行、出 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 系统为重点的、统一 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 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
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 务业试点项目,通过 示范带动,推进传统 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和服务模式创新,加 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 业转型。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 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9
研究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为: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 、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 联、高效和智能。
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了 创新2.0形态的形成,并进一步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
80%
胡小明则从城市资源观念演变的视角 论述了数字城市相对应的信息资源、 智能城市相对应的软件资源、网络城 市相对应的组织资源之间的关系。
90%
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 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 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 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 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 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TI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 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 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Thanks
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
丹麦模式——低碳社区

丹麦模式——低碳社区丹麦低碳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低碳社区。
低碳社区主要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能源政策目标出发,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
低碳社区一般遵守10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贸易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倾力应对油源不足与地球暖化的危机时,一股兴建“生态城”潮流已经兴起,丹麦的低碳社区就是最早建设的生态社区之一。
丹麦Beder的太阳风社区(Sun & Wind Community)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Cohousing Community),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
由于社区建设的构想来自于居民而非开发商,因此,居民能自发讨论商议,自始至终地参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在设计方案的审批和筹款等过程中也贯穿着他们的努力,在具体的建造及日常管理维护等方面也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与有关专业人员、政府部门及施工队一起共同讨论。
居民主宰内的装修及社区内的绿化由居民自己动手完成,居民的长期共同参与使社区充满人情味。
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公共住宅是指为了节约空间、能源、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公寓。
社区的名称“太阳风”就映衬了社区以太阳、风作为主要能源形式的特点,强调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降低能耗和节约能源,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体系。
社区内约有600平方米的太阳板,这些太阳板主要设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
公共用屋的地下有两个容量为75立方米的聚热箱,公共用屋的屋顶呈45度,是该地区收集太阳能的最佳角度。
被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取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居民住宅。
太阳能满足了该社区30%的能量需求。
美好城市缔造我的城市我做主的作文六百字

创建我的城市,我是主人
我对美丽城市的愿景是充满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在我承担我城市主创造者的角色时,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这些价值观并为所有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的城市。
我设想建立一个优先考虑绿色空间和可持续做法的城市。
这意味着执行减少碳排放的政策,促进诸如骑自行车和步行等有利于生态的运输选择,并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这方面的一个伟大例子是哥本哈根市,该市实施了广泛的循环基础设施,并有一项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除了可持续之外,我的城市将具有包容性,欢迎各行各业的人们。
这意味着投资于负担得起的住房,为边缘化社区创造机会,并庆祝多样性。
多伦多市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案例研究,该市以多样性和包容性著称,拥有蓬勃发展的LGBTx社区,并大力支持难民和移民。
我认为,一个美丽的城市是重视艺术和文化的城市。
这包括投资于公共艺术、支持当地艺术家和创作以及提供无障碍的文化机构。
一个伟大的例子是巴塞罗那市,该市以其建筑、街道艺术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场景而闻名。
我市将优先考虑创新和技术,以改善其居民的生活。
这意味着投资于
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创业和创新,并为所有人提供数字资源。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研究是首尔市,该市采纳了智能技术来改善城市生活,采取了免费公共Wi—Fi和广泛的数字亭网络等举措。
作为我城市的主人,我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包容各方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把城市居民的福祉放在优先地位。
通过从世界各地的成功城市中汲取灵感,我相信我对美丽城市的愿景能够成为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分享哥本哈根 SHARING COPENHAGEN
哥本哈根
欧洲
欧洲委员会首创
绿色首都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分享 哥本哈根
伦敦经济学院:哥本哈根一路领先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COPENHAGEN IS A LEADER
•350,000 M2住宅用地
•350,000 M2新增商业
建筑用地
SYDHAVN
1999-2025年
预留更多空间
•650,000 M2住宅用地
•400,000 M2 新增商业
建筑用地
ORESTAD 1999-2030年 预留更多空间
•800,000 M2住宅用地 •1,200,000 M2新增商 业建筑用地
良好开端
• 自行车基础设施和众多自行车爱好者。 45%全程骑车上班或上学
• 98%的热消耗来自于区域集中供暖 • 2025年能源生产中100%为可再生能源 • 至2025年建成100个风力发电机组 • 2020年全部采用低能耗级建筑 • 车队中全部使用电动汽车 • 气候适应性
A GOOD STARTING POINT
2025年实现碳
中和的首都
可持续性 •碳中和 •洁净空气或水
用户参与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前景潜力与解决之道 POSSIBILITIES AND SOLUTIONS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增长空间 ROOM FOR GROWTH
• 每月新增住户1000人 • 至2025年增长20% • 2025年达到670000人
• 1000 new inhabitants every month
• 20 % increase to 2025 • 670.000 in 2025
哥本哈根 1999-2050
NORRE校区 2009-2020年 预留更多空间 •40,000 M2住宅用地 •200,000 M2新增商业 建筑用地
CPH 2025
至2025年实现哥本哈根市碳中和
Jorgen Abildgaard 气候项目执行总监 Jørgen Abildgaard Executive Climate Project Director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全球气温 – 2015年6月 WORLD TEMPERATURE – JUNE 2015
Copenhagen as driver for sustainable innovation
来源:Nasa Source: Nasa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气候与绿色增长 - 将构想付诸实践
CLIMATE AND GREEN GROWTH - PUTTING VISIONS INTO PRACTICE
’COPENHAGEN, THE GREENEST MAJOR CITY IN EUROPE’ Siemens Green Index
’COPENHAGEN, NAMED WORLD’S HEALTHIEST CITY’ CNN, 2014
’COPENHAGEN SMARTEST CITY IN EUROPE’ Boyd Copen Smart City Index 2012 + 2013
让哥本哈根成为永续创新的驱动力 Copenhagen as driver for sustainable innovation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哥本哈根的故事 THE COPENHAGEN STORY
全局视野
生活品质
•安全 •多样 •休闲 •便捷
增长
•知识 •创新
世界第一个
•就业 •投资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哥本哈根排行榜 COPENHAGEN AT THE TOP
五大亮点
‘2014欧洲绿色首都’ 欧洲委员会
‘哥本哈根,最宜居城市 2013+2014年排名第一,2015年排名第十’ Monocle杂志
‘欧洲l绿色都市之最’ 西门子绿色指数
‘哥本哈根获世界最健康城市提名’ CNN, 2014
CARLSBERG 2009-2035年 预留更多空间 •300,000 M2住宅用地 •300,000 M2新增商业 建筑用地
NORDHAVN 2012-2050年 预留更多空间
•400,000 M2住宅用地 •450,000 M2新增商业 建筑用地
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BY SYD
2005-2030年
预留更多空间
‘哥本哈根, 全欧智能型城市之最’ Boyd Copen智能城市指数 2012 + 2013
FIVE HIGHLIGHTS
’EUROPEAN GREEN CAPITAL 2014’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OPENHAGEN, MOST LIVEABLE CITY 1st in 2013 + 2014, 10th in 2015’ Monocle
• 100 wind turbines in 2025
• 2020 Low Energy Class buildings
• Electric vehicles in our fleet of cars
• Climate Adaptation
LSE:哥本哈根在绿色经济方面遥遥领先 - 而且还是一块相当不错的产业
治理
+ 制度
政策工具 定价
规划 + 管制 公共财政 公共采购
信息
驱动力
1.城市形态 2.创新 3.投资 4.技术+就业 5.企业 6.能源+资源=有效性 7.低碳 8.环境质量
气候计划
CLIMATE PLAN
城市绿色增长
世界级的举措,可供知识的分享与输出 WORLD CLASS INITIATIVES WITH POTENTIAL FOR KNOWLEDGE SHARING AND EXPORT
• Bicycle infrastructure and our many bikers.
45 % of all trips to work or study by bike
• 98 % of all heat consumption from district heating
• 100 % renewable energy in energy production 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