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的原则和服务方式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本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原则。
康复医学强调将患者置于治疗的中心,以患者的需求、兴趣和目标为导向开展康复治疗,关注患者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
多学科参与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原则。
康复医学强调康复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的工作,需要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个体化康复计划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特点。
康复医学强调每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个体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因、症状和治疗目标定制康复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合性治疗是康复医学的基本方式。
康复医学强调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好。
团队协作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工作方式。
康复医学强调康复治疗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各个专业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合作无间,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治疗进展并进行及时调整,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社区康复是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强调康复治疗应当回归社区,让患者在最贴近生活的环境中得到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倡导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服务,将患者康复和社区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康复效果和社会参与度。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康复医学还强调了预防优于治疗的原则,即通过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和残疾的发生率。
此外,康复医学还注重病患的全过程护理,从病患的疾病阶段到后期康复均给予全方位支持和管理。
康复医学还强调康复治疗应具有可持续性和可评估性,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康复医学的专业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协同工作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团队成员之间会进行定期的讨论和沟通,分享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治疗进展,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手段概述
01
02
03
物理治疗
利用声、光、电、磁等物 理因子进行治疗,如超声 波治疗、激光治疗、高频 电疗等。
运动疗法
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增 强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 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协调 能力等。
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设 计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帮 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和职业能力。
辅助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提供各种日常生活辅助器具,如轮椅、助行器、拐杖、穿衣辅助器等,帮助患 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
康复辅助器具
根据患者康复需要,提供康复辅助器具,如平衡训练器、肌力训练器、作业治 疗器具等,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改造和适应性训练
环境改造
01
早期介入
康复医学强调在患者伤病早期就 介入康复治疗,以预防或减少残 疾的发生。
02
03
04
全面康复
康复医学追求患者的全面康复, 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 面。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预 防医学、临床医学并列为医学的三大领域。
康复医学在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疾病康复策略与实践
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策略
早期康复介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 床边康复、理疗等。
运动功能训练
通过刺激患者皮肤、肢体等感觉器官,促进 感觉功能恢复。
感觉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穿衣、 进食、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医生应知应会(康复科)

内科疾病后遗症期康复
冠心病康复
通过运动处方、心理康复、健康教育 等综合干预,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 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
糖尿病康复
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 等,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采用呼吸训练、运动疗法、营养支持 等,改善呼吸功能和身体状况。
儿童发育迟缓及残疾儿童康复
倾听与理解
临床医生需要倾听其他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理解各自的专业背景和需求,以达成更好的协作 效果。
有效反馈
在沟通过程中,临床医生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 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康复治疗方案。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持续学习
01
临床医生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手功能训练
通过手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手 部精细动作能力,改善手功能 。
职业前训练
针对患者职业需求进行训练, 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言语治疗技术及其适应症选择
失语症治疗
针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言语训练,恢复其语言 理解和表达能力。
听力障碍治疗
针对听力障碍患者进行听力训练和言语训练, 提高其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
主要任务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功能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运用各种康复手段 和技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康复医学关注患者的整 体状况,包括身体、心
理、社会等方面。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主动性原则
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康复 训练,提高自我康复能
专项检查
针对高危人群或特定年龄段,进行 心电图、B超、X线、肿瘤筛查等 专项检查。
康复医疗机构与组织方式

二、康复医学科的设置
(一)康复医学科的功能与作用 (二) 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原则 (三)康复医学科的组成部分
应设立门诊、康复评定与治疗室、病房三部分 (四)康复医学科的人员组成 (五)诊疗场地与设施
(一)康复中心
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的机构。 属于从事专科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有独立、综合的康复 设备。设有病床、护士站及配套的医疗设施。
(1)综合性康复中心 (2)专科性康复中心
1. 综合性康复中心
科研处
综合性康复中心
教育处
门
住
诊
院
部
部
治疗部
物 作 言 心 假中 文职 社 理 业 语 理 肢医 体业 会 治 治 治 治 支治 治康 工 疗 疗 疗 疗 具疗 疗复 作 科 师 科 科 科科 科科 科
• 功能训练的内涵丰富 • 功能训练的理想结果
(二)早期同步
早期预防
早期诊断
早期介入
早期治疗
(三)主动参与
临床医学 药物、手术 患者被动接受
康复医学 功能恢复训练 治疗者主动参与
(四)全面康复
躯体上 职业上
精神上 社会上
康 多学科 复 团 队 多专业
(五)团队精神
PT
OT
ST
康复治疗团队 组成
特点 “三多一少”
完善的设备,费用高 具有高技术水平、工种齐全的各类专业人员, 是培养专业康复人才的基地 多方面解决各种康复问题 康复在机构内完成
(二)社区康复(CBR,基层康复)
1976年WHO指出:社区康复是一种经 济、有效、康复服务覆盖面大的服务 方式,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 社区的概念
3. 社区康复的特点
康复医学知识点

现代医学的组成:预防、保健、治疗、康复。
康复: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P1)全面康复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P1)康复的目的:康复以整体的人为对象,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水平为主线。
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
(P1)康复服务方式: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P1)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者,老年人群。
(P2)康复医学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治疗的常用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主导。
康复预防P2(1)一级预防:是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最为有效,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7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优生优育、严禁近亲结婚、加强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接种,积极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防止意外事故;加强卫生宣教、注意精神卫生。
(2)二级预防:是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治疗结核、高血压等;基本的手法治疗:如创伤、骨折、白内障手术。
(3)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可减少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康复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假肢、支具、辅助器、轮椅等;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还包括应有的社会教育。
康复医疗工作必须在伤病的早期进行,直至患者回归社会或家庭。
急性期的康复一般1-2周。
(P4)康复医学从注重功能障碍处理方法的严韭,也逐渐重视病理变化的消除。
康复医学的原则和服务方式

关注患者体验
关注患者体验和满意度,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服 务方式和质量。
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建设
01
加强康复医学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和专业地位,推动康复
医学的快速发展。
培养人才
务。
加强与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 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提高康复服务的社会效益。
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前进
康复医学团队应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趋势,积极探索创新的治疗 方法和手段。
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现有的康复治疗 技术和理论。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工作 ,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针对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 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治 疗。
老年康复
针对老年人群,根据其特 殊需求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社区服务
家庭康复
将康复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 以方便患者接受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
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 康复服务。
农村康复
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需求, 提供康复服务。
康复机构服务
综合医院康复科
关注特殊群体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制定针对性 的康复计划和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引入新技术
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远程医疗等 ,提高康复医学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流程
优化康复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
加强团队协作
康复医学的原则和服务方式
康复医学[指南]
![康复医学[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6f5a851ec3a87c24128c4c8.png)
方法:理疗、颈椎牵引、手法治疗、针灸按摩治疗、药物 离子导入治疗、颈椎操和运动疗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
1.功能评定
(1)肺功能检查 (2)运动试验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六级)
2.康复治疗
(1)目的:防治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 通畅,改善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方法:超声雾化吸入;超短波电疗法;体位引流;咳嗽 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运动训练;作业疗法。
(四)神经源性膀胱康复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表现为排尿功能减弱和丧失,最终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
1.康复治疗原则:①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
②膀胱具有适当排空能力。 ③膀胱具有适当控尿能力。 ④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2.康复治疗方法
(1)间歇导尿 (2)膀胱训练:耻骨上轻叩法;屏气法;扳机点法;电刺激
法;磁刺激法。
言语治疗师等的队伍。
(二)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1.定义: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
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测定主动活动范 围和被动活动范围。 2.测定方法:应用量角计测定关节两活动臂之
间的夹角。 (三)徒手肌力检查(★★★) 1.定义: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2.方法:采用国际上最常用的Lovett分级标准。
(四)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1.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是指人体在各种状
态下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方法: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2.协调能力评定:协调能力是指人体能平衡、
准确地控制运动的能力。 方法:指鼻试验;轮替试验;示指对指试
验;拇指对指试验;跟-膝-胫试验。 (五)常见病理步态分析(★)
康复医学复习要点

⒈康复医学特点:⑴以功能为中心:康复服务对象是伤、残者、老年病和急、慢性病伴有功能障碍的患者、亚健康人群;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诊断-即功能评定为切入点;康复医学目标是应用医学方法促使有功能障碍者在身体、个人活动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三个层面上达到最大程度恢复或改善;⑵康复医疗强调患者主动、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治疗师起帮助和引导作用⑶康复医学依靠团队协作,在康复医师主导下全面、协调地完成康复医疗工作以工作小组方式开展工作:即多专业、跨专业、专业协作模式⒉康复医学三项基本原则:⑴功能训练:包括运动、感知、心理、语言、日常生活能力、职业、社会活动等能力恢复或改善⑵全面康复:包括生理、心理、职业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康复⑶重返社会:包括患者各种功能及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善⒊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⑴康复预防:①一级预防:预防导致身体结构损伤因素预防残损,全社会参与安全设施、饮食、围产期②二级预防:预防个体活动能力障碍,损伤后及时合理地治疗,预防造成残疾,临床医疗,临床康复的尽早介入③三级预防:预防社会参与能力障碍,发生轻度缺损或残疾后积极矫治和康复,预防新的残疾或残障,临床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职业和社会康复⑵康复评定:康复评定即功能评估,不同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康复评定是针对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确定患者伤病后的功能状态与转归,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的综合评定;⑶康复治疗:①物理疗法PT:包括理疗和运动疗法②作业疗法OT③言语矫治ST ④心理疗法PST⑤药物及注射疗法⑥康复护理⑦假肢及矫形器装配⑧康复工程器械的使用⑨文娱疗法⑩康复疗养错误!传统中医、中药疗法错误!就业咨询及职前训练等⒋康复评定的意义:掌握患者现存功能、评估其功能恢复潜力;制订有效的康复方案;评定康复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是康复循证医学的要素和学术对外交流依据⒌康复评定的内容:①运动功能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③语言及交流能力听、说、读、写等④心肺功能及体能⑤神经肌肉电生理学检查⑥医学心理学检查包括神经心理学⑦职业能力⑧社会生活能力⑨小儿智力发育及活动能力发育等⒍康复评定基本方法:⑴直接定量:肌力、关节活动度、肌电图、心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等⑵评定量表测量:心理状态、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随意或不随意控制功能、工作和职业能力等⒏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Brunnstrom6阶段分级:Ⅰ弛缓、无反射阶段:臂-弛缓性瘫痪;手-无功能;下肢-弛缓Ⅱ联合反应,痉挛出现阶段:臂:痉挛出现,现联合反应;手:能粗的抓握,最小范围的屈指;下肢:出现痉挛,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Ⅲ共同运动出现,痉挛达峰点:臂:屈肌共同运动;手:可做钩状的抓握,但不能释放;下肢:伸肌共同运动Ⅳ分离运动出现,痉挛减弱:臂:痉挛开始消退,复合运动出现肘伸直;手触及腰骶部;手:粗抓握仍存在,侧捏形成,有少量伸指和拇指的运动出现;下肢:坐位时,足向后滑动膝屈曲>90°,足跟不离地时使踝背屈,并屈膝达90°Ⅴ开始独立活动;痉挛明显减弱:臂:分离运动成分增多,臂可旋前、旋后;手:掌伸抓,能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下肢:站立下可伸髋伴屈膝,踝背屈时可伴髋膝的伸直Ⅵ分离、协调的运动大致正常:臂:痉挛仅在快速运动时可出现;手:可做所有类型伸抓,手指可独立运动,有充分的伸指;下肢:坐和站位时髋伸展时,可有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屈⒐电疗法解决哪些临床问题:骨折后促进骨折愈合,防治废用性肌萎缩;促进创面愈合;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疼痛;神经炎、神经损伤;偏瘫、截瘫;软组织扭挫伤、血肿;软组织粘连;瘢痕软化;血栓;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失眠症、高血压病等;⒒直流电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⑴利用不同电极下组织的变化治疗疾病阴极:兴奋性↑—治疗神经损伤,防治肌肉萎缩含水量↑—组织松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膜通透性↑—细胞代谢率↑—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慢性炎症碱性产物↑—钙沉积↑磷酸盐沉积↑—促进骨折愈合阳极:兴奋性↓—镇静作用—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痛含水量↓—治疗渗出性炎症,治疗血栓促血栓退缩、血管再通⑵改善血液循环①直流电电极下酸、碱物质产生,刺激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②直流电阴极对神经末梢及血管平滑肌直接兴奋作用③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微量蛋白分解、血管活性物质释放④轴突反射和节段反射导致小动脉扩张⑶弱直流电阳极心前区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促进心律恢复正常;治疗剂量:1uA/cm2⑷细胞破坏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烧除疣、痣,拔除倒睫临床适应证:血栓再通、良恶肿瘤、骨折愈合、陈旧溃疡、冠心病、瘢痕软化主要禁忌证: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出血倾向、局部皮肤破损或过敏⒓药物离子导入影响因素:⑴电流强度与通电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⑵离子的活泼性成正比⑶药物浓度西2~5%,中10~20%⑷溶剂性质离解性好、介电常数大⑸杂质的影响竞争抑制⑹治疗部位汗腺分布越多导入量越多⑺其它物理因子作用导电性和通透性增加⒔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作用特点:⑴选择性强-有效成分:离子或胶粒⑵无损伤性⑶电疗、药疗的综合作用⑷神经反射治疗作用⑸远隔组织器官发挥作用⑹导入药量表浅量少治疗: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神经衰弱、脑外伤后综合征⒕低频电疗法生理作用特点:低频小电流、低电压、可调节;电解作用较直流电减弱;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无明显热作用⒖低频电疗法治疗作用:⑴兴奋神经肌肉组织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⑶镇痛作用⑷消除慢性炎症改善血液循环,间接消炎⑴断续直流电疗法在直流电路中,串联一断续器获得、其脉冲时间在100-300毫秒;生理作用:通、断电流瞬间,对运动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肌肉收缩;治疗: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弛缓性麻痹;⑵感应电疗法:①对运动神经和肌肉的作用:感应电对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无作用、对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作用减弱治疗废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②对感觉神经的作用:较大剂量—兴奋作用—恢复知觉;治疗:皮肤感觉障碍;小剂量—抑制作用—止痛;③对植物神经的作用:兴奋作用,提高平滑肌张力;治疗:胃下垂、尿潴留;④其他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治软组织粘连;⑶电兴奋疗法用较大剂量患者能耐受为准感应电、断续直流电在患部或穴位作短时间一般为2 ~ 5分钟通电治疗的方法;治疗作用:①神经衰弱②皮神经炎③癔症性肢瘫、失语等④腰肌劳损⑤尿潴留、胆道蛔虫症⑷电睡眠疗法;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①加强皮质抑制过程,诱发脑内5-HT:诱导睡眠,治疗失眠症;治疗儿童神经症,如多动症、遗尿症②激活中枢调节系统,促阿片样物质产生:减轻应激反应、止痛、消除疲劳、促心身功能康复;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⒗低频电常用治疗病种举例:①“三瘫”-- 偏瘫、截瘫、脑性瘫痪②废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癔病性麻痹,尿潴留③各类神经疼痛,各部位扭挫伤④血管性病变雷诺氏病,动脉内膜炎,高血压等⑤神经衰弱,失眠症等⒘低频电疗法禁忌证: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全身衰竭;皮肤感觉过敏或破损;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化脓性炎症;痉挛性麻痹;脑血管病急性期、癫痫;高度近视者禁眼部电极;⒙中频电疗法:应用1-100KHz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⒚中频电治疗作用:镇痛;恢复;恢复肌肉功能;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⒛中频电生理作用特点:⑴无电解作用、无极性区别⑵皮肤阻抗降低较直流电、低频电⑶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⑷对感觉神经无强烈刺激21、中频电疗法主要种类:干扰电疗法: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输入人体,在体内相互干扰产生低频电场的治疗方法;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镇痛作用明显、持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明显;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有良好刺激作用;对内脏平滑肌作用优于低频电作用部位深、干扰场电流强度大;调节自主神经—降血压;促进骨折愈合22、中频电临床应用举例:⑴神经炎、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⑵肩周炎、腰肌劳损、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⑶胃下垂、习惯性便秘⑷盆腔炎、前列腺炎⑸术后粘连、术后尿潴留; 23、中频电禁忌证: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腰、腹部宫缩无力治疗除外;急性化脓性炎症;24、高频电疗法:应用频率高于100KHz 的交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25、高频电流作用原理:在高频电场作用下,人体组织可形成导体、电介质、电容体和导磁体性质构成高频电对人体作用效应物质基础1热效应2非热效应27、高频电磁场治疗作用:组织修复;改善微循环;镇静止痛;消炎消肿;29、高频电疗临床应用举例:软组织急慢性炎症、血肿;各类关节炎;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肺炎;术后伤口、骨折;急性肾衰少尿期;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周围神经疾病;静脉血栓形成30、高频电疗禁忌证:恶性肿瘤局部;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心肺功能衰竭;妊娠期腹部;带心脏起搏器或金属异物者31、高频电磁场生理作用:无电解作用;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未达到兴奋神经肌肉的阈值;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32、高频电磁场治疗作用:消炎消肿、镇静止痛、组织修复、改善微循环;1.低、中、高频电疗法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的共性:改善血液循环2.低频电疗特点:低频小电流、低电压、可调节;电解作用较弱;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有较强刺激作用;无明显热作用3.低频电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消除慢性炎症4.中频电疗特点:无电解作用、无热作用;组织电阻降低较低频电作用可达较深层组织;对运动神经有综合效应,可兴奋肌肉组织;对感觉神经无强烈刺激,多为舒适感和振动感;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中、低频电流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缺点5.中频电治疗作用: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锻炼肌肉;消肿、消慢性炎症;软化疤痕,松解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高频电疗特点:无电解作用;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容抗显着降低,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产热明显,有非热效应7.高频电治疗作用:止痛、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⑴康复医学: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让他们重新走向生活,走向工作,走向社会;⑵康复:疾病痊愈,完全恢复健康,为疾病转归的最佳结局;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上进行全面康复;⑶医疗康复:属于临床医学工作内容,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作为康复治疗技术手段,以改善功能或为功能康复创造条件;⑷理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的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⑸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一种状态;⑹残疾人:指因身心功能障碍失去或部分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⑺医疗体育:是运动医学的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也称运动疗法;⑻运动疗法: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者的手法和器械,及病人的参与,通过主动、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⑼等长运动:运动时关节无运动但肌肉张力增加⑽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长度变短,起止点距离相靠近;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⑾等速运动:运动速度稳定,阻力变化;⑿关节活动度:是指关节远端向着或离开近端运动,远端骨达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⒀运动治疗处:对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动疗法的病人,通常由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病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平时对运动的爱好及对运动治疗的耐受能力,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称之为运动治疗处方,简称为运动处方;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康复的目标
1、使伤残者身心得到康复 2、使伤残者享受到均等的机会
3、使伤残者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元
社区康复 的精髓
社区组织
社区参与 社区支持 社区受益
是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的在21
世纪实现人人
享有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目标的最好形式。
课后作业
一、简述ICIDH分类中残损、残疾、残障的区别。
二、S7201.362、S73000.251、S75000.321三者 各表示什么?(注S7201代表肩关节;S73000代 表上臂骨、S75000代表大腿骨)
3.康复医学门诊
4.疗养院
5.长期照顾中心
特 点
各类专业人员齐全,设备齐全,技术水平 高,能解决病伤残者的各种康复问题,有 利于早期回归社会,且是培养专业康复人 才的基地;但费用高,患者必须来院或住
院方能接收服务。
二、社区康复
概 念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 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 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
一、医疗机构康复
概 念
医疗机构康复(IBR)是在综合医院中的康复 医学科(部)、康复门诊、专科康复门诊、 康复医院(中心)、专科康复医院(中心) 以及特殊的康复机构等进行的康复。
组织形式 1.康复医院 2.康复科(部)
康复医疗 机构分类
3.康复医学门诊
4.疗养院
5.长期照顾中心
1.康复医院
设有病床、护士站及配套的医疗设施,
第四章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
康复治疗教研室
第四章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目 的
针对病伤残的功能障碍程度
和身体潜力,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
能水平为主线,以提高其独立生活、学习、
工作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最终
三、简述四级肢体残疾的评定标准。
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的机 构,称为康复中心(康复医院)。
综合性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 的分类
专科性康复中心
2.综合医院康复科(部)
综合医院 康复科
门 诊
康 复 病 房
康 复 评 定 室
物 理 治 疗 室
作 业 治 疗 室
言 语 治 疗 室
传 统 康 复 治 疗 室
假 肢 矫 形 室
心 理 治 疗 室
早 期 治 疗
主动参与
激发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热情
调动患者训练的积极性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全面 康复
躯体上 精神上 职业上 社会上
整 体 康 复
团结 协作
多学科
多专业
康 复 治 疗 协 作 组
回归 社会
参与社会生活
履行社会职责
分享社会福利
参与社会生活,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意识清楚,能辨人,辨时、辨向的能力
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目标。
第一节: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功能训练
全面康复
早期同步
基本原则
团结协作
主动参与
回归社会
功 能 锻 炼
训练方式:根据功能评定采 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
训练内涵:通过各种训练, 以达到功能恢复或重建和发展 。
理想结果:适应环境,进行必需的 功能活动,或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早 期 发 现 早期同步 早 期 预 防 早 期 诊 断
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立足以社区为本
5.采取适宜的康复技术
3.遵循“低成本,广覆盖”
6.康复对象主动参与
工作内容
1.残疾预防
4.教育康复
2.残疾普查 3.医学康复
5.职业康复 6.社会康复
7.独立生活指导
特 点
1. 社区组织领导 2.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康复服务 3. 可提供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全面康复服务 4. 就地取材,使用简便易操作的 康复技术 5. 可充分发挥本人、家庭和组织在康复中的作用
2、个人生活能自理 3、可以行动 4、可进行家务劳动和消遣性作业 5、可进行社交活动 6、有就业能力,以求经纪上能自给
第二节: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方式
一、医疗机构康复
二、社区康复
医疗机构康复(IRB)
世界卫生组 织对康复服 务方式的定位
我国的主 要形式
社区康复(CBR)
上门康复服务(I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