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导论重点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导论第三章课件

康复医学导论第三章课件

03
提高医疗水平
康复医学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多学科协作,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02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患者的康复
01
患者是康复医学的首要服务对象,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康复。
02
康复医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定,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 力等方面的评估,并据此制定康复计划,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减轻炎症、促进愈合和改善血液循环。
03
按摩疗法
包括机械按摩、气动按摩、电动按摩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
肉、缓解疼痛。
物理疗法的应用
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适用于各种疾病和损伤,如脊 髓损伤、脑卒中、骨折等。
医疗保健
物理疗法可以作为预防和保健的 重要措施,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导论第三章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团队及职责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程序和计划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物理疗法 •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职业疗法
01
第三章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概述
康复医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医学理 论的医学专业学科。
康复医学的体系
康复医学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医学理论三个 部分,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临床康复
临床康复的概念
临床康复是指将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以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回归社会为目标。
临床康复的流程
临床康复的流程包括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评估康复效果等环节,需 要医生、治疗师、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康复定义:康复就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得,教育得,职业得,社会得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与再训练,消除或减轻伤、病、残者身体得,心理得,社会得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对象:指功能有缺失与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得残疾人与伤病员。

领域/分类: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核心:功能目得:恢复残疾人得功能与权利、康复医学定义:就是主要利用医学得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得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得恢复,为她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得医学学科。

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急性病得恢复期属性:功能取向性、跨科性、临床学科、社会性、人道主义思想性特点:具有医学得一般特点: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自身特点: 1、功能为核心2.以非药物治疗为主3.回归家庭与社会为目标4。

团队合作因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及不同时期,康复目标而有所不同。

目得: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意义:具体、明确得目标可直接指导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中最重要得一步。

内容: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社区康复康复基础学:解剖学包括运动学(kinesiology)、生理学包括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环境改造学(ergonomics)康复评定学:对残疾程度进行测定与分级:运动感觉高级脑功能精神、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与工作能力……医学得基本范畴:生命、死亡、健康、疾病、功能障碍健康得概念:健康不仅就是没有患病或衰弱,而且就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等得完好得状态。

康复治疗学*定义:康复治疗学就是研究与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得恢复进程、预防与/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得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

*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中国传统康复*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主观能动*基本途径:改善:通过训练与其她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康复是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使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受歧视。

2.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3.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可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5.联合反应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异常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6.共同运动是指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7.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8.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9.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

10.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11.协调是指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衡、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动作的能力。

12.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活动,即进行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3.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14.有氧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训练方式,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

15.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调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康复医学导论重点知识归纳

康复医学导论重点知识归纳

康复医学导论重点知识归纳康复医学导论的重点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康复医学的定义和目标: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其目标是帮助患者和残疾人在其生理和心理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以使他们能够回归社会,独立生活和工作。

2. 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由多个专业组成,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这些专业领域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3. 康复医学的原则:康复医学遵循几个原则,包括全面性、主动性、社会性、协调性、预防性。

全面性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主动性是指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过程;社会性是指将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纳入康复计划中;协调性是指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预防性是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一步的功能障碍。

4. 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的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 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6. 康复团队:康复团队由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

他们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7. 康复的未来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康复医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重视早期康复、预防性康复和跨学科康复。

同时,新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领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以上是康复医学导论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康复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伤、病、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对象:指功能有缺失和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和伤病员。

领域/分类: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核心:功能目的: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和权利。

康复医学定义:是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

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急性病的恢复期属性:功能取向性、跨科性、临床学科、社会性、人道主义思想性特点:具有医学的一般特点: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自身特点: 1.功能为核心2.以非药物治疗为主3.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目标4.团队合作因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及不同时期,康复目标而有所不同。

目的: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意义:具体、明确的目标可直接指导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

内容: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社区康复康复基础学:解剖学包括运动学(kinesiology)、生理学包括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环境改造学(ergonomics)康复评定学:对残疾程度进行测定和分级:运动感觉高级脑功能精神、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和工作能力……医学的基本范畴:生命、死亡、健康、疾病、功能障碍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等的完好的状态。

康复治疗学*定义: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的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

*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中国传统康复*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主观能动*基本途径: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康复医学概论主要复习内容

康复医学概论主要复习内容

《康复医学概论》重点掌握内容1、什么是康复、医学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分期。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具体服务对象。

关于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要专著。

美、加采用的学科名称是“物理医学与康复”。

2、什么是制动综合症?它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残疾、残损?残疾、残损评定的内容包括哪些?4、什么是活动障碍、参与受限?5、什么是社区康复?其基本原则有什么?社会康复与社区康复的不同在哪里?6、什么是康复评定?7、什么是康复预防?什么是三级预防?8、康复措施实施过程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康复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9、康复医学医疗机构包括哪些形式?10、康复医学工作流程是什么?残疾评定的基本流程是什么?11、影响肌力的因素有哪些?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具体有哪些?肌肉的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12、如何进行偏瘫的康复训练?13、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社区康复训练?14、康复体格检查主要检查哪些部位?15、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复早期综合治疗规则是什么?16、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是怎样的?儿童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包括什么?17、原始反射包括哪些?在什么时间消失?18、关节运动的面与轴19、大脑的可塑性表现为哪几类?脑的功能重组包括哪些?20、治疗肌肉骨骼损伤的三大原则。

21、ICF从功能、残疾、健康三个层面获得健康与残疾的有关信息资料。

22、视力残疾的分级标准。

23、杠杆的分类。

头颅与脊柱的连接属于平衡杠杆。

24、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和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共情包括充分理解和准确表达。

情感反应属于参与性技术25、康复病例书写包括哪些内容?主诉常以“目前患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及持续时间”来表达。

康复导论知识点总结

康复导论知识点总结

康复导论知识点总结一、康复导论的定义康复导论是指对康复学的本质、原则、方法、技术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综合地论述,以及对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的学科。

康复导论是康复学的基础学科,它系统地总结了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康复导论的目的1. 总结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康复学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2. 推动康复学的发展,提高康复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3. 为医学院校的学生提供康复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4. 为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服务行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三、康复导论的内容1. 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如功能恢复、自我调节能力、康复评估、康复教育等;2. 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源流、康复学的发展、国际康复学的发展;3. 康复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康复学、康复工程学、康复社会学、康复心理学等;4. 康复服务模式:包括康复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服务、家庭康复护理等;5. 康复技术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职业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

四、康复导论的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对康复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2.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康复学的理论,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3. 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康复学的实践经验,为康复学的实践提供经验支持;4. 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康复学的实践问题,提高康复学的实践水平。

五、康复导论的发展趋势1. 临床导向:以临床实践为导向,注重康复学的实际应用;2. 多学科融合:强调康复学的多学科性特点,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3. 科技驱动:借助先进科技手段,推动康复学的发展,提高康复技术水平;4. 社会化趋势:注重康复学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康复服务的普及和提高。

总之,康复导论是康复学的基础学科,它对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康复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康复导论将逐步走向临床导向、多学科融合、科技驱动和社会化的方向,推动康复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要点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要点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要点1.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重返社会。

2.残疾的定义: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3.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4.康复的方式: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康复服务。

5.康复医学的定义:是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各种原因遗留的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

6.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

7.康复治疗技术相关名称及简写:1.物理疗法PT、2.作业疗法OT、3.言语疗法ST、4.心理疗法Psy、 5.康复工程RE、6.康复护理RN、7..中医疗法TCMT、8.文娱疗法RT、8.职业咨询VC、10.社会服务SW。

9.中医康复的定义:中医康复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功法训练、饮食、情志调摄、药物、沐浴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伤、残者、老年人、疾病瘥后诸证者、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功能,使其充分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

10.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病残诸证,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慢性病证,疾病瘥后。

11.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①因时制宜②因地制宜③因人制宜;(四)杂合以治:①内治与外治相结合②调神与养形相结合③药治与食疗相结合④动与静相结合。

12.致残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致残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产期护理差以及各种事故,它们占全部残疾比例的70﹪左右。

在发达国家,因营养不良、传染病等致残的在逐渐减少,意外事故、慢性躯体疾病、精神病等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致残原因。

13.残疾的三级预防:①消除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环境以及预防残疾的发生,即一级预防;②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已经发生,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残疾形成,或者尽最大努力将残疾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降到最低,即二级预防;③残疾已经形成,要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进一步加重、恶化,使残疾者能保持并改善尚存的功能,即三级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rehabilitation)1.康复的定义(的、职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除病、伤、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

康复是使残疾人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2.全面康复本准则,应贯穿于康复医疗服务的始终。

: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活疾病而遗留的功能障3.康复医学的定义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伤病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能力减退的病伤残者、衰老所带康复医学的对象4.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人等整4.主动参与的原则3.功能训练的原则5.康复医学的原则:1.早期治疗的原则2.提高生活质量的原则6.5.团队方式的原则体康复的原则萌芽期、形成期、确立期、发展期P(选择题)6.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9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社会医学模式-7.生物心理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是指患者因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8.废用综合征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继发性结构、功能障碍:是指不正确、不科学的治疗方法导致的人为的继发性损害9.误用综合征.1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运动对骨的影响。

通过运动的刺激和增强骨营养代谢的作用,可促进骨的生A. 长发育,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有规律,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等形态结构上的良好变化。

运动的压的刺激,使软骨细胞的繁殖、成熟、肥大加快,加之运动使血液循环改善,骨获得充分的养料,从而向两端快速生长。

下肢骨变长,在身高体重的增长方面表现尤为显著。

经常从事下肢活动,对下肢骨影响较大,反之对上肢骨影响较大。

运动对关节的影响B.使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1)使关节面软骨增厚,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并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2)使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

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3)骨之间摩擦使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4)摩擦使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增强,肌腱、韧带增粗,肌腱、韧带在骨附处直径增5)大,胶原纤维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增强,提高运动能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6)运动可以使肌肉结构、功能发生变化,使肌肉在神经系统 C.运动对肌肉的影响的支配下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可以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代谢旺1)盛,肌纤维数目增多,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肢体围度的大. 精品文档小可反映肌肉体积增大程度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每块肌肉中含有许多肌纤维,在运动时并不是所有2)肌纤维都收缩,只有一部分肌纤维接受神经冲动,发生收缩反应。

不收缩的肌左纤维称为不动肌纤维,经常运动可以使参加收缩活动的肌纤维提高到90%右,使肌肉力量增大运动使肌肉中脂肪减少:在不运动或运动较少的情况下,肌肉表面和肌纤维3)之间会有脂肪堆积。

肌肉内的脂肪在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摩擦,消耗能量,同时也降低了肌肉的收缩效率。

运动可以减少肌肉的脂肪,提高运动能力运动使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运动尤其是力量型运动,在肌肉反复收缩过程4)中,使围绕每根肌纤维的周围的肌膜和肌束周围的肌束膜变厚。

肌肉收缩的反复牵引使肌腱和韧带中的细胞增殖而变的坚实粗大,提高抗拉断能力运动对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运动可使肌肉中肌糖元、肌球蛋白、肌动蛋白5)肌红蛋白和水分等含量增加,使肌肉收缩能力提高,氧贮备量增加,力量增大运动使肌肉中运动终板增多增大: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肌肉中的运动终板盘6)直径增大,运动终板核数量明显增多,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使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肌肉的活7)动量很大,供给肌纤维更多的营养。

经常运动可以使骨骼肌内毛细血管数量和分支吻合支增多,提高肌肉的供血能力,有利于肌肉持续长时间的高负荷运动。

.2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使其耗氧量增加。

为适应,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1)心血管系统需要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满足肌肉组织的供氧,并带走过多的代谢产物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2)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两者比例适合,动脉血压的变化不大。

否则可发生动脉血压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心律受神经体液调节,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3)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心率的改变与运动强度有关,可用心率反映运动强度运动时心脏舒张期延长、促进侧支循环,有利于冠4)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状动脉灌注,保证心肌供血,提高心脏的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增强心脏功能)等张21)等长收缩: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变化的收缩(3.肌肉收缩的分类:()等速运动:速收缩: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变化的收缩。

有向心和离心之分(3度不变而张力发生变化的收缩。

有向心和离心之分:4.人体发育的基本规律人体生长发育是同化和异化作用的结ba人体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体生长发育不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ec果生长发育的程序性和阶段性d同阶段的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运动、疾病、生活环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境):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习障碍,行为异常发育的常见类型. 精品文档障碍,精神发育障碍,孤独症: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6.神经细胞的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部分除接受传入信息外还分泌激1.素,将神经信号转变为体液信号神经纤维的功能:传递信号2.绝ed物质代谢和营养支持ab修复和再生c免疫应答3.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gK+浓度缘和屏蔽f稳定细胞外的神经的营养性作用4.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感觉,内脏感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5.感觉,嗅觉和味觉)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作用:6.)姿势的中枢调节,2)运动传出(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运动单位)((1,脑干对姿势和肌紧张脊髓的调节功能(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5的调节(3)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4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理论7.功能代偿:同侧功能代偿,闲置细胞及通路代偿,大脑半球间的联络代偿1.次要或协同神经代偿,功能豁免代偿神经再生:再生长芽和侧枝长芽,突触更新和突触效率的改变,神经发生,2.强直后增强脑损伤后的修复过程:神经元死亡,早期即刻基因的激活,急性期中枢神经3.系统恢复的机制,急性期后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机制: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对抗独立期,适应期8.康复对象的心理过程:心理治疗常用方法9.支持性心理疗法:解释,指ba心理分析疗法:自由联想,梦释,移情,解释行为疗法:鼓励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自我调整法,c导,鼓励,保证示范法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残疾:10.不同程序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疾病,遗传性疾病,营养不良,外伤,理化因素残疾的原因11.残疾的分类12.国际分类:残损、残疾、残障。

中国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肢体残疾的分级13.: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 1.肢体残疾一级偏截瘫:双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3)1)四肢瘫:四肢运动功能重度丧失(2)()单全下肢和5(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双全上肢或双全下7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双全臂缺失。

()四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8肢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部位缺失(: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2.肢体残疾二级c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不能独立行走)b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a三肢在手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双大腿缺失。

def.精品文档一级中的情况除指掌指关节(含)和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 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外)g: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肢体残疾三级3.)4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二肢在手指掌指关节(含)和5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一肢功能6)。

(足跗跖关节部位(含)以上不同部位缺失(二级中的情况除外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阵碍。

:基本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并具备下列状况之一肢体残疾四级4.立。

)(僵)。

c脊柱强5a单小腿缺失。

b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厘米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度。

45ed脊枚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凹大于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h失。

f单侧拇指全缺失。

g 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两肢功能轻。

j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能。

i抹儒症(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度障碍。

k是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时,人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运动学】14运动与力的关系,伴随运动而发生的生理、生化等变化的学科:在伤、病、残的发生前后采取措施,防止残疾及功能障碍的发1.康复预防生、发展或减轻其程度。

:康复评定是客观、准确地发现和确定障碍发生的原因、性康复评定的概念2.质、种类、特征、范围、程度以及预后,为康复预防和制定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康复目标得以实现和康复治疗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制定康复32)确定康复目标(1.康复评定的目的:()明确功能障碍情况(3)76)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治疗计划(4)判定康复疗效(5)判断预后(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躯体,精神,言语,职业,社会方面4.康复评定的内容: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5.康复评定的方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文体疗法,6.康复治疗的方法康复护理,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社会服务,职业康复:7.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康复医学一般采用康复治疗组的方式,康复医师是组织者和协调人,主要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文体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

: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患者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使康复的目标8.患者能够回归家庭的社会要以功能障碍为基准,围绕康复所涉及到的问题提出治疗方康复处方的制定9.针、治疗训练的方法专业康复,社区康复,中间设施康复,远程康复1.康复医疗服务方式的类型:全员参e d方便、实用全面康复以社区为本2.社区康复特点:ab多部门合作c投入少、效果好与f社区康复的目标:3.)使病残人在社会上能享受正常的公益服务机会,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1)使病残人能融入社会,通过社区内部改2机会,为社区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变的方式促进和保护他们的人权,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真正地回.精品文档)使病残人和慢性病人、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