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4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初一生物实验报告4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初中实验报告册生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可以了解其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2. 水滴;3. 显微镜;4. 实验报告册。
三、实验步骤:1. 将植物叶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2. 用镊子将叶片压扁,使细胞排列整齐;3. 将盖玻片覆盖在叶片上,用镊子轻轻压紧;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胞;5. 调整焦距,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6. 观察并记录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7. 重复观察不同细胞,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2.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3. 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全部物质,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5. 液泡是细胞内的储液器官,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这些结构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保障。
六、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调节焦距,确保观察效果;2. 观察时要认真、细致,注意不同细胞结构的差异;3. 实验报告要简洁明了,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
七、实验拓展:1. 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2. 研究细胞器的功能;3. 探究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2024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引言概述: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精选了几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内容,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正文:一、观察果蝇发育过程1. 收集足够数量的果蝇卵,并将它们放入适合孵化的培养皿中。
2. 观察并记录果蝇卵孵化的过程,包括卵的孵化时间、幼虫的出现等。
3. 每天观察果蝇幼虫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从幼虫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
4. 进一步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繁殖行为以及繁殖周期。
二、测定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1. 分别将相同种子的植物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和光照不足的区域。
2.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数量等。
3. 在测量期间,用碳酸钠溶液处理其中一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有所不同。
4. 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三、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1. 将同样数量的细菌接种在室温、冰箱温度和高温环境中的培养皿中。
2.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菌的数量、形态以及培养基的变化等。
3. 比较不同温度下细菌生长的速度和程度,并分析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四、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种植相同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2. 探究植物在低温、高温、低光和高光等条件下的适应性。
3. 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茎叶数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变化。
4. 分析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并总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五、探究鸟类的飞行原理1. 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飞机,并记录它们在飞行中的特点。
2. 观察不同形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稳定性等参数。
3. 分析纸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空气阻力对飞行的影响因素。
4. 通过分析纸飞机的设计原理,探究鸟类的飞行机制。
总结:通过以上精选的实验内容,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并对生物世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各种生物实验报告

初中各种生物实验报告植物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增加,直至达到光饱和点。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增加。
实验材料1. 水培瓶2. 水培架3. 小麦苗苗和其他绿色植物4. 二氧化碳浓度计5. 光照强度计6. 电子天平7. 无水酒精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水培瓶,其中一个盖子上打开一个直径恰好可以插入小麦苗叶片的洞。
2. 放入小麦苗苗,将两个水培瓶放置在水培架上,保证株间距一致。
3. 调整两个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异,使用二氧化碳浓度计监测。
4. 用光照强度计测量两个瓶中的光照度差异。
5. 在实验开始时,测量小麦苗苗的重量。
6. 开始实验,记录每日的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以及小麦苗苗的生长情况。
7. 持续实验一周后,结束实验,再次测量小麦苗苗的重量。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实验观察,记录如下:日期二氧化碳浓度(ppm) 光照强度(lx) 小麦苗苗重量(g) - -第一天400 5000 0.2第二天600 6000 0.3第三天800 7000 0.4第四天1000 8000 0.6第五天1200 9000 0.7第六天1400 10000 0.9第七天1600 11000 1.0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小麦苗苗的生长情况逐渐改善。
这是因为在光照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供给光合作用,从而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结论在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加快,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因此,在种植绿色植物时,需要确保提供足够的光照和二氧化碳供给,以促进植物生长。
动物行为实验:观察果蝇觅食习性实验目的观察果蝇的觅食行为,研究其对不同食物的选择。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1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生物调查小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掌握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生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2. 生物样本:昆虫、鸟类、植物等。
3. 实验地点:公园、树林、河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等。
2. 观察与记录: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生物,并记录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 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采集,以便后续研究。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过程1.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2. 实验地点:某公园(1)调查准备:提前了解公园内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准备好调查工具。
(2)观察与记录:在公园内观察各种生物,并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昆虫、鸟类等进行采集,并做好标记。
(4)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种类:在本次调查中,共观察到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30余种。
2. 生物数量:昆虫数量最多,达数百只;其次是鸟类,有数十只;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3. 生活习性:昆虫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鸟类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植物则在阳光下生长茂盛。
七、实验结论1. 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繁多。
2. 生物调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尊重生命,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一中孔凡琴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是)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是)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精(70%-80%),碘液、小烧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
另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
外,配备水浴锅、大红花叶等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正确使用火柴: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火柴头),制成火柴;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的磷面。
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
擦划,即能引燃。
使用时将火柴棒取出,火柴头紧贴包装盒上磷面,使火柴棒成45-60度角,从下往上(下往上也可)擦划即可点燃。
点燃酒精灯后,把它放进有水的收集垃圾的烧杯中,使其熄灭。
2、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3、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
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
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
射;
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
的纸片;
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
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色; 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黄色;
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
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
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实验记录:
实验文字记录实验作品展示(用胶水张贴) 遮光部分叶片颜色
是黄色,没有遮光部
分是深蓝色。
九、实验结果: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十、分析和结论: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
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答: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 是。
十一、交流与讨论:
1、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答:是淀粉。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答:因为这是对照实验,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是光这个单一因素作为变量。
3、为什么要提前一昼夜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答:把以前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消耗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