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4篇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初一生物实验报告4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四、实验过程(见书P47)五、讨论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
为什么?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初一生物实验报告3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初中实验报告册生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可以了解其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1. 植物叶片;2. 水滴;3. 显微镜;4. 实验报告册。
三、实验步骤:1. 将植物叶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2. 用镊子将叶片压扁,使细胞排列整齐;3. 将盖玻片覆盖在叶片上,用镊子轻轻压紧;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胞;5. 调整焦距,换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6. 观察并记录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7. 重复观察不同细胞,对比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2.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3. 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全部物质,含有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5. 液泡是细胞内的储液器官,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这些结构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保障。
六、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显微镜,注意调节焦距,确保观察效果;2. 观察时要认真、细致,注意不同细胞结构的差异;3. 实验报告要简洁明了,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过程。
七、实验拓展:1. 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2. 研究细胞器的功能;3. 探究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doc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_共10篇范文一: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2015年秋季上学期学校三台花园初中班级七年级姓名目录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3三、练习使用显微镜 (4)四、观察植物细胞........................................................................5五、观察动物细胞 (6)六、人体的基本组织........................................................................7七、观察草履虫 (8)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9九、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0)十、植物茎内水分的运输...................................................11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 (12)一、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实验目的:1、尝试调查的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2、描述身边生物和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调查表、笔、望眼镜、放大镜实验设计:1、选择调查范围。
校园、公园或农田2、分组。
8人一组,确定组长3、设计调查路线。
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7、汇报调查结果。
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影响实验目的: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10只鼠妇、湿土、铁盘(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实验设计: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2024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精选)(一)引言概述: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精选了几个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内容,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正文:一、观察果蝇发育过程1. 收集足够数量的果蝇卵,并将它们放入适合孵化的培养皿中。
2. 观察并记录果蝇卵孵化的过程,包括卵的孵化时间、幼虫的出现等。
3. 每天观察果蝇幼虫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其从幼虫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
4. 进一步观察并记录成虫的繁殖行为以及繁殖周期。
二、测定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1. 分别将相同种子的植物种植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和光照不足的区域。
2.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数量等。
3. 在测量期间,用碳酸钠溶液处理其中一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有所不同。
4. 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三、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1. 将同样数量的细菌接种在室温、冰箱温度和高温环境中的培养皿中。
2.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包括细菌的数量、形态以及培养基的变化等。
3. 比较不同温度下细菌生长的速度和程度,并分析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四、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1.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种植相同的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2. 探究植物在低温、高温、低光和高光等条件下的适应性。
3. 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速度、茎叶数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变化。
4. 分析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机制,并总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五、探究鸟类的飞行原理1. 制作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飞机,并记录它们在飞行中的特点。
2. 观察不同形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稳定性等参数。
3. 分析纸飞机的气动性能和空气阻力对飞行的影响因素。
4. 通过分析纸飞机的设计原理,探究鸟类的飞行机制。
总结:通过以上精选的实验内容,初中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并对生物世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题目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日期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1.调试显微镜2.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 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3.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
组织类型:主要特征:排列紧密形 成表面分布
2.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
组织类型:主要特征:肌肉组织:呈长条状紧 密排列
组织类型:主要特征:细胞之间间 隙较大
组织类型:主要特征:形状独特呈 发散状 神经系统 四肢,躯干, 内脏器官 全身各处 支持、连接, 保护,营养 产生传导兴奋 收缩,舒张 皮肤,消化道 保护,分泌收缩,舒张 皮肤,消化道 保护,分泌
【实验结果】
1.人体基本组织共分四类,即 、结缔组织、 和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篇1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生物调查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小组开展了本次生物调查小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掌握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实验材料1. 生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放大镜、记录本、相机等。
2. 生物样本:昆虫、鸟类、植物等。
3. 实验地点:公园、树林、河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对象等。
2. 观察与记录:通过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生物,并记录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 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生物进行采集,以便后续研究。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过程1.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2. 实验地点:某公园(1)调查准备:提前了解公园内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准备好调查工具。
(2)观察与记录:在公园内观察各种生物,并记录其种类、数量、生活习性等。
(3)样本采集:对感兴趣的昆虫、鸟类等进行采集,并做好标记。
(4)数据整理: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种类:在本次调查中,共观察到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30余种。
2. 生物数量:昆虫数量最多,达数百只;其次是鸟类,有数十只;植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相对较少。
3. 生活习性:昆虫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鸟类多在清晨和傍晚鸣叫,植物则在阳光下生长茂盛。
七、实验结论1. 我们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繁多。
2. 生物调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生物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生物,尊重生命,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B瓶中的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A缺少阳光,C缺少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6.观察鸟卵的结构
目的:能概述鸟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仪器:鸡蛋、放大镜、镊子、培养皿
步骤:1,将鸡蛋钝端向上,用剪刀将蛋壳小心敲碎,再撕破外卵壳膜。2,用剪刀剪破内卵壳膜后,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对照鸟卵的结构模式图,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
.
2。学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仪器:载玻片、擦镜纸、显微镜、纱布
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底座。放置在试验台略左边的方向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内出现圆形光圈。 3,观察:将字母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物象正对通光孔。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镜接近装片。左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收镜:将装片丛载物台上取下,压片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到竖直方向。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移到两旁,将镜筒下降。把显微镜送进镜箱。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果:植物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8.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
七年级下册
学习制作临时装片
目的:初步学会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
仪器: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滴管、消毒牙签、吸水纸、碘液等
步骤:一: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干净的抹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水 3,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丛鳞片的内表面撕取一块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中间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薄膜展平。 4,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放平 5,在载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丛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6,将制作完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上,低倍镜下观察。
结论:种子都有种皮、胚。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种子有胚乳,成分是淀粉。
8.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目的:认识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仪器:
八年级下册
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
目的:了解色盲症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方式
仪器:三色卡片
步骤:现象:
模拟探究皮肤是第一道保护屏障
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现象:温度降低,金鱼呼吸次数降低;温度升高,金鱼呼吸次数增加
结果: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有影响
.4。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目的:学会鉴定食物中几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仪器:植物油,蛋清,淀粉,试管,玻璃棒,开水,碘液,滴管
步骤:1,在试管中滴加2ml淀粉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碘液,注意每加入一滴碘液都要振荡摇匀,并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在试管中滴加2ml鸡蛋清溶液,然后加入开水,观察蛋清溶液的变化情况 3,在试管中加入2ml植物油,然后逐滴加清水,振荡。观察液体的分层现象。
现象:显微镜下,洋葱叶表皮细胞方形,可看见细胞核,细胞壁、液泡;人口腔上皮细胞圆形,有细胞核
结果:植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观察蚕豆叶的组成
目的: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的组成
仪器:新鲜蚕豆叶、马铃薯块茎、滴管、刀片、毛笔、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显微镜、蚕豆叶永久横切片
现象: 移动载玻片,物象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结果:载玻片的字母,在视野中呈180度旋转。
3.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目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原理:金鱼的最适生活温度为20-28℃
仪器:金鱼2-3条、温度计、鱼缸、冰块、热水
步骤:1,提出问题: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有影响 3,制定计划:在不同水温下,测量金鱼的呼吸次数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现象:血管的粗细不同,血液在血管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最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最慢
结果:血液在尾鳍的流动情况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目的:观察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的作用
仪器:蚕豆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刀片、解剖针
步骤: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取蚕豆叶,把叶片的背面向里折,丛折断处轻轻撕拉,折断处的白色薄膜就是叶的表皮。用镊子取一小片薄膜,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把他摊平,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叶表皮: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用低倍镜观察
步骤: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进行观察:外形、种皮颜色等。剥去种皮,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 2.,取浸泡过的玉米种子,观察外部形态。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间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在玉米的切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染色情况。
现象:蚕豆:种皮绿色,有两个子叶,内部有胚的结构 玉米:种皮黄色,果品和种皮连在一起,纵切后看到子叶、胚乳、胚的结构,染色后,胚乳呈现蓝色。
现象:叶表皮有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大概两到三层细胞,内层是叶肉细胞,排列不整齐
结果:叶结构有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组成,中间排列整齐的是叶脉结构
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草履虫的生活习性
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吸管、解剖针,清水、棉絮、食盐、食醋、载玻片
步骤:1,将载玻片擦净,在载玻片的一端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另一端滴一滴清水。 2,用解剖针连接两滴水滴,用放大镜观察水滴中的草履虫活动情况 3,将草履虫培养液中放入几粒食用盐,观察草履虫的活动情况 3,将食盐换成食醋,食糖等,重复上述实验。
现象:除了看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绿色细胞外,还可以看到成对的半月形的细胞,以及由它们的间隙形成的圆孔。
结果:植物叶表皮存在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构成
4.测定植物蒸腾作用
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绿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仪源自:锥形瓶、塑料袋、新鲜树枝、水、食用油
步骤:1,取两个锥形瓶,标号A、B,向瓶内注入等体积的水,瓶口处倒入一层食用油2,取两根相似的树枝,将其中一根叶子去掉,插入A瓶,另一根不做处理,插入B瓶。 3,两组实验均套上塑料袋,一小时后进行观察。
现象:淀粉溶液遇到碘液变蓝色;蛋清溶液遇开水,变成白色固体;植物油不溶于水,飘在水层上方。
结果:
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目的: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仪器:盆栽天竺葵植物、黑纸片、回形针、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镊子、滴管、火柴、清水
步骤:1,将植物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 2,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面都夹紧,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3,去掉黑纸片,将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 4,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现象:开始时候,草履虫呆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游向清水中。加入食醋后,游向清水中。加入食糖后,不游动
结果:草履虫能够识别有利和有害刺激,游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观察河蚌
探究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习性
步骤:1,取三只大广口瓶,分别标号A、B、C。在A、B中各放一盆枝叶茂盛的植物,C瓶内放无植物的花盆。通过导管分别向各瓶中深吐气十余次,使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用凡士林封口。 2,将A放入黑暗中,B、C放在阳光下。2小时后,向A、B、C三瓶中分别滴入一些澄清石灰水,观察各瓶内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现象: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到气室;卵黄的颜色为黄色,胚盘的位置始终在卵黄上方;卵白透明,可看到连在卵黄两端的系带。
结果:鸟卵有卵壳、内外卵壳膜、卵白、卵黄、胚盘等。
.7..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
目的:能说出植物种子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以后发育成种子的哪些器官
仪器:镊子、放大镜、碘液、解剖刀、浸泡过的蚕豆、玉米种子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八年级上册
1.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
目的: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
仪器:人血细胞涂片、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 2,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 3,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4,取下装片,收镜
现象:
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圆饼状,个体较小;白细胞数量小,有细胞核,个体较大
现象:A组塑料袋上没有水蒸气,B组塑料袋上出现出水蒸气
结果:植物通过叶片发生蒸腾作用,将水分排出体外
.5..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原理:绿色植物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仪器:广口瓶、导管、橡皮塞、凡士林、小盆植物
步骤:1,取新鲜蚕豆叶片,切成长方形条状,将马铃薯块茎切成长方体两块;将处理过的蚕豆叶片夹在两块块茎之间,固定。 2,用刀片从外向内来回拉切块茎,越薄越好。切好的叶片放在装水的培养皿中。 3,载玻片擦净后,中间滴一滴水,毛笔蘸取拉切均匀的叶片标本,置于载玻片中间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4., 将制作好的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物象,调节后,转入高倍镜下观察。
仪器: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目的:通过实验,感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仪器:
步骤:
探究环境污染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
1.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相同温度下,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仪器:栽有青菜幼苗的花盆四个,遮光材料
步骤:1,将栽有青菜幼苗植株的花盆分别标号A、B、C、D。 2,
现象:视野中出现方形植物细胞,能观察到细胞核结构
结果:学会制作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仪器:固定装片(洋葱表皮、人口腔上皮)、显微镜
步骤:1,取镜,对光,将固定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低倍镜下先进行观察,找到物象后,转换到高倍镜下仔细观察细胞结构 3,植物细胞观察完之后,换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