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1)
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子与固体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电子散射二、内层电子激发后的弛豫过程三、自由载流子四、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各种信号五、相互作用体积与信号产生的深度和广度一、电子散射¾当一束聚焦电子束沿一定方向射入试样内,在原子库仑电场作用下,入射电子方向改变,称为散射。
¾原子对电子的散射可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¾弹性散射中,电子只改变方向,基本无能量的变化。
¾非弹性散射中,电子不但改变方向,能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转变为热、光、X射线和二次电子等。
在非弹性散射过程中,¾入射电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原子,引起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产生各种激发现象。
因为这些激发现象都是入射电子作用的结果,所以称为电子激发。
电子激发是非电磁辐射激发的一种形式。
1.原子的散射截面¾一个电子被一个试样原子散射后偏转角等于或大于α角的几率可用原子散射截面σ(α)来度量。
¾原子散射截面可定义为电子被散射到等于或者大于α角的几率除以垂直入射电子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原子数。
量纲为面积。
¾原子散射截面是弹性散射截面与非弹性散射截面之和,即σ(α)= σe(α)+ σi(α)σe(α)----原子的弹性散射截面;σi(α)----原子的非弹性散射截面。
原子对电子的散射又可分为¾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原子核对电子的非弹性散射;¾核外电子对电子的非弹性散射。
入射电子与原子核作用,被散射到大于2θ的角度以外,故可用πr n 2(以原子核为中心、r n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来衡量一个孤立原子核把入射电子散射到大于2θ角度以外的能力。
由于电子与原子核的作用表现为弹性散射,故将πr n 2叫做弹性散射截面,用σn 表示。
πr n 2: 原子的弹性散射面积。
¾弹性散射电子由于其能量等于或接近于入射电子能量E 0,因此是透射电镜中成像和衍射的基础。
2.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试样的原子序数越大,入射电子的能量越小,距核越近,散射角越大。
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

背散射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Z<40的范围内,背 散射电子的产额对原 子序数十分敏感。
25
背散射电子与二次电子产 额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比较。
背散射电子及二次电 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 增加而增加,但二次电 子增加的不明显。
二次电子信号在原序 数Z>20后,其信号强度 随Z变化很小。
➢背散射电子的发射主要取决于样品中元素 的原子序数及样品表面入射角的大小。
d) 背散射电子像一般与二次电子像以及X射线成分分析联 合使用。
33
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
SEI
BEI
SrTiO3+MgO复相陶瓷的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
SEI:试样表面起伏清晰
BEI:起伏模糊,但亮度变化大
34
§2.3 透射电子
2.3.1 透射电子的产生 当电子束照射到薄试样上,如果样品厚度要
在此过程中有99%以上的入射电子能量转变 成热能,只有约1%的入射电子能量从样品中激发 出各种信号。
2
3
只有了解上述物理信息的产生原理及所 代表的含义,才能设法检测它们、利用它 们。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电子探针 (EPMA)
分别侧重于对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 信息进行测量分析的。
比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薄很多(如薄膜样品), 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透样品,这部分入射 电子就称为透射电子。
35
2.3.2 透射电子的特点 1、电子的穿透能力与加速电压有关,加速电
压高,则入射电子能量高,穿透能力强,在相同 条件下透射电子数量多。
2、透射电子数目:与样品厚度成反比 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29
➢背散射电子也可以用来显示形貌衬度,但是用背散 射信号进行形貌分析时,其分辨率远比二次电子低。 ➢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以直线轨迹逸出样品表面, 对于背向检测器的样品表面,因检测器无法收集到 背散射电子,而掩盖了许多有用的细节;所以背散射 电子像也被称为有影像; ➢背散射电子信号强度要比二次电子低的多,所以粗 糙表面的原子序数衬度往往被形貌衬度所掩盖。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K态(K电子去除)
原子能量
K激发
Ⅰ Ⅱ Ⅲ L态(L电子去除) L激发
M N
M态(M电子去除) N态(N电子去除) 价电子去除 中性原子
二次电子
被入射电子(E<50ev)在样品的导带和价带里打出来的电子,称为 二次电子。 ● 二次电子在样品 (5-10nm) 和容易逸出表面,可用来表征样品表 面形貌信息。 ● 扫描透射模式(STEM)利用二次成像,具有比扫描电镜像有更高的 分辨率。扫描电镜中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为 3-6nm ,透射电镜为 2-3nm。
●
真空 导带 价带
入射电子束 (如 100KeV) K
特征X射线
损失能量的电子
特征x射线示意图
不同材料X射线波长 不同,所以叫特征X射线, 波长取决于阳极靶元素的 原子序数。 特征X射线谱 是叠加在连续X射线谱上 的。
10 8 6 Mo 4 2 Cr 连续光谱
15.2 W β
37.2 特征光谱 α
●
透射电子
透过试样的电子束携带试样的成分信息,通过对这些透射电子损 失的能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试样中相应区域的元素组成,得到作 为化学环境函数的核心电子能量位移信息。 ● 能量损失谱 (EELS) :由于非弹性散射碰撞使电子损失一部分能量, 这一能量等于原子与入射电子碰撞前基态能量与碰撞后激发态能量 之差。 ● 如果最初电子束能量是确定的,损失的能量又可准确的测量,就 可以得到试样内原子受激能级激发态的精确信息。 ● EELS可以分析原子序数z>=1的元素。
●
入射高压电子束 背散射电子 俄歇电子
二次电子 特征X射线 可见光
吸收电子
样品
电子空穴对
韧致辐射X射线
弹性散射电子 透射电子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图是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
它包括: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吸收电子、透射电子、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
1.背散射电子背散射电子是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核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弹性背散射电子: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 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没有损失(或基本上没有损失)。
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和样品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的非弹性散射,不仅方向改变,能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如果有些电子经多次散射后仍能反弹出样品表面,这就形成非弹性背散射电子。
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的比较见表。
表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的比较2.二次电子在入射电子束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样品的核外电子叫做二次电子。
3.吸收电子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的厚度没有透射电子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而成为吸收电子。
4.透射电子如果被分析的样品很薄,就会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
5.特征x射线当样品原子的内层电子被入射电子激发或电离时,原子就会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状态,此时外层电子将向内层跃迁以填补内层电子的空缺,从而使具有特征能量的X射线释放出来。
6.俄歇电子在入射电子激发样品的特征X射线过程中,如果在原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并不以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去,而是用这部分能量把空位层内的另一个电子发射出去(或使空位层的外层电子发射出去),这个被电离出来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表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各种信号的比较。
高中物理第2章打开电磁联系的大门4电子束偏转的奥秘沪科11沪科1

12/10/2021
第七页,共三十七页。
一、对洛伦兹力的理解 1.洛伦兹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有关. 同一电荷,按不同方向在同一磁场中运动,如图所示
12/10/2021
第八页,共三十七页。
三种情况下,运动方向与磁场垂直时洛伦兹力最大,取为 fmax; 当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洛伦兹力最小,f=0;其它 情况下 0<f<fmax.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定.
12/10/2021
第五
提示:a 为 β 粒子,b 为 γ 射线,c 为 α 粒子.
12/10/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七页。
2 . 质 谱 仪 : 质 谱 仪 是 科 学 研 究 中 用 来 分 析 _同__位__素__ 和 测 量 _带__电__粒__子__质__量___的精密仪器. 3.回旋加速器 加速器是使带电粒子获得_高__能__量__的设备.
向 v 和磁场对电荷洛伦兹力 f 的相互关系图,这四个图中正 确的是(B、v、f 两两垂直)( )
12/10/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12/10/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思路点拨] 应用左手定则解决三者间方向的问题时,特别要
注意“其余四指”的指向.
[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判断 A、B、C 正确. [答案] ABC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解析:选 AD.地球表面地磁场方向由南向北,垂直于地球 表面射向赤道的正、负粒子,由左手定则知正粒子受力方向 向东,负粒子受力方向向西,因此,选项 A、D 是正确的.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题型 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一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
最新电子束与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共12张PPT)精品课件

第九页,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页。
特征 X射线 (tèzhēng)
• 当样品原子的内层电子被入射电子激发(jīfā)或电离时,原 子就会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jīfā)状态,此时外层电子将向 内层跃迁以填补内层电子空缺,从而使具有特征能量的
X射线释放出来。
• 根据莫塞莱定律,λ=1/(z-σ)2,可进行成分分析。
• 背散射电子的强度与试样的原子序数由密切关系。背散射电子 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 背散射电子的成像衬度主要与试样的原子序数有关,与表面形貌也有 一定的关系。因此既可用作形貌分析,也可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定性地用作成分分析。
6
第六页,共十二页。
二次电子
• 是从表面(biǎomiàn)5-10 nm层内发射出来的,能量0-50电子伏。 • 二次电子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非常有效地显示试样表
3
第三页,共十二页。
电子束与样品作用(zuòyòng)时产生的信 号
样品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会产生(chǎnshēng)各种信号: • 背散射电子 • 二次电子 • 吸收电子 • 透射电子 • 特征X射线 • 俄歇电子 • 其它
4
第四页,共十二页。
第五页,共十二页。
电 子 束 在 试 样
(shì yànɡ)
•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为3-4nm,放大倍数可从 数倍原位放大到20万倍左右。
•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的景深很大,可以用它进行显微断口分析。 •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断口时,样品不必复制,可直接进行观察。 •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和其它分析仪器组合,能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形
貌、微区成分和晶体结构等多种微观组织结构信息的同步分析。
第2章 电子显微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观察照相室
电子图象反映在荧光屏上。荧光发光和电子束流成正比。 把荧光屏换成电子干板,即可照相。干板的感光能力与其波 长有关。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性能指标
分辨率 分辨率是透射电镜的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它表征了电镜显 示亚显微组织、结构细节的能力。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以两种 指标表示:一种是点分辨率,它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二个点 之间的最小距离,另一种是线分辨率,它表示电镜所能分辨 的二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目前超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的点分 辨率为0.23~0.25nm,线分辨率为0.104~0.14nm。
各自物理信号产生的浓度和广度范围
各自物理信号产生的浓度和广度范围
俄歇电子便在表面1 nm层内产生,适用于表面分析。
二次电子在表面10nrn层内产生,在这么浅的深度内电 子还没有经过多少次散射,基本上还是按人射方向前进,因 此二次电子发射的广度与入射电子束的直径相差无几。在扫 描电镜成象的各种信号中,二次电子象具有最高的分辨率。
电磁透镜
一束平行于磁透镜主轴 的入射电子束在磁场作用下 已螺旋方式不断靠近轴而向 前运动,当其离开磁场范围 时,电子旋转速度减为零, 而作直线运动而与轴相交, 该交点为透镜的焦点。因此 有对称轴的磁场对运动的电 子有会聚作用,可以成象, 这与几何光学中的情况类似。
电磁透镜的特点
1. L1,L2,M 间关系
电磁透镜的景深大: Df=200-2000nm, 对加速
食品贮藏保鲜复习题目

第二章食品贮藏保鲜原理呼吸作用是在许多复杂的酶系统参与下,经由许多中间反应环节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能把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
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呼吸强度:也称呼吸速率,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进行呼吸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一般单位用O2或CO2mg(ml)/kg·h(鲜重)来表示。
一般用CO2生成量来表示?原因?呼吸商(RQ)也称呼吸系数,它是指产品呼吸过程释放CO2和吸入O2的体积比。
一般而言,RQ的大小与呼吸状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关。
呼吸热是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除了维持生命活动以外而散发到环境中的那部分热量。
呼吸温度系数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即为温度系数,用Q10来表示。
有一类果蔬,在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称呼吸高峰)后,呼吸下降,果实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呼吸跃变,这一类果实被称为跃变型或呼吸高峰型果实。
呼吸跃变期是果实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果实贮藏寿命有重要影响。
它既是成熟的后期,同时也是衰老的开始,此后产品就不能继续贮藏。
确定贮藏温度的原则:1)以不出现低温伤害为限度,通常采用正常呼吸的下限作为贮存温度;2)(绝对)不可以将不同种类果蔬放在同一温度条件下贮存;3)要保持温度的稳定。
贮藏过程中,一般的经验是:CO2的分压不要高于O2的分压。
控制呼吸强度的原则?蒸腾作用是指植物水分从体内向大气中散失的过程,蒸腾作用对果蔬保鲜影响特别大。
水分蒸发的后果:失重(包括水分和干物质的损失)和失鲜绝对湿度、饱和湿度、饱和差和相对湿度的概念环境温度升高时饱和湿度增高,若绝对湿度不变,饱和差上升而相对湿度下降,产品水分蒸腾加快。
温度降低时,由于饱和湿度低,在同一绝对湿度下,水分正堂下降甚至结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射电子的产额随样品的原子序数增大而 增加,所以背散射电子信号的强度与样品的化 学组成有关,即与组成样品的各元素平均原子 序数有关。
Z i ci zi
2 ~3 3 4
背散射电子的信号强度I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为:
IZ
式中Z为原子序数,C为百分含量(Wt%)。
29
Example SiO2和SnO2,前者的平均原子序数 为15.3,后者的为27.3,因此后者的背散 射强度明显大于前者。
糙表面的原子序数衬度往往被形貌衬度所掩盖。
背散射电子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
32
2.2.3 背散射电子像
An image of a (Cu,Al) alloy formed using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The light area is Cu and the dark area is Al.
51
棒状物的EDS图:Al3 Ti
Al-TiO2反应体系SEM图
颗粒物的EDS图: Al2O3
例:一例陨石的研究(2009年降落于山西浑源)
二次电子像
选点进行能谱成分分析
53
54
元素摩尔组成(mol%) 1 2 3 4 5 6 7 8 Si 71.11%、Fe 28.89% Si 70.13%、Fe 29.87% C 32.02%、O 47.07%、Al 0.81%、Si 20.10% C 60.69%、O 9.00%、Si 30.31% Si 70.78%、Fe 29.22% C 69.79%、O 26.80%、Si 3.41% Si 100% Si 70.83%、Fe 29.17%
7
2.1.1 二次电子的产生原理
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中
原子的核外电子。
由于原子核外层价电子间的结合能很小,
当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入射电子获得了大于相
应的结合能的能量后,即可脱离原子核变成
自由电子。
8
那些能量大于材料逸出功的自由电子可从样 品表面逸出,变成真空中的自由电子,即二次电 子。
9
2.1.2 二次电子的特点
(1)二次电子发生在材料表面5-10nm的 区域,能量为0-50eV,大部分为2-3eV。 因为只有在这个深度范围,由于入射电 子激发而产生的自由电子,才具有足够的 能量,克服材料表面的势垒,从样品中发 射出来,成为二次电子。
10
(2) 二次电子产额:
二次电子产额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放出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辐射,即特征
X射线。
47
特 征 X 射 线 的 一 般 发 射 深 度 为 0.55μm范围.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跃迁
方式各异,因而对不同元素电子跃迁所产生
的特征X射线能量(或波长)不同。
48
ε=hν= hc/λ (莫塞莱定律)
ε为特征X射线的能量; λ为特征X射线波长; c为光速,K与σ均为常数。 从以上公式可知:只要测出特征X射线波长,或 测出特征X射线光子的能量,便可确定原子序数Z, 即可确定特征X射线发射区所含的化学元素。
因此不同的物质相也具有不同的背散射能力,
用背散射电子的测量亦可以大致的确定材料中
物质相态的差别。
背散射电子像亦称为成分像。
30
2.2.2 背散射电子成像原理(原子序数衬度原理)
样品表面上平均原子序数大的部位产生较强的
背散射电子信号,形成较亮的区域;而平均原子序
数较低的部位则产生较少的背散射电子,在荧光屏 上或照片上就是较暗的区域,这样就形成原子序数 衬度。
18
19
3、二次电子检测原理
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
一个微小区域,逐点轰击样品,二次电子接收器
(探测器)也相应地逐点收集。 把以上收集到的 信号转化成图像的方式,即得到二次电子像-- 形貌像。收集到信号多时,形貌像上表现为亮度 大,否则为阴影。
20
4、二次电子像举例
陶瓷沿晶断裂
硅-碳-氮纳米材料
34
背散射电子像的特征
a) 背散射电子像反映在区域内原子序数的相对大小—— 图像相当于成分的反映,因此也叫成分像。 b) 背散射电子对样品的表面形貌也有反映,但不能和二 次电子像比拟。因此一般只用背散射电子像反映物质 的成分信息。 c) 样品的要求:一般样品要经过抛光打磨,使表面平整, 这样反映的成分信息更充分。 d) 背散射电子像一般与二次电子像以及X射线成分分析联 合使用。
吸收电子像分辨率低,约为0.1-1μm。
45
吸收电子图像
奥氏体铸铁的显微组织 (a)背散射电子像 (b)吸收电子像
46
§2.5 特征X射线
2.5.1 特征X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特征X射线是高能电子激发原子的内层电子,
使原子处于不稳定态,从而外层电子填补内层空位
使原子趋于稳定的状态,在跃迁的过程中,直接释
35
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
SEI
BEI
SrTiO3+MgO复相陶瓷的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
SEI:试样表面起伏清晰 BEI:起伏模糊,但电子束照射到薄试样上,如果样品厚度要 比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薄很多(如薄膜样品),
这时就会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透样品,这部分入射
31
背散射电子也可以用来显示形貌衬度,但是用背散
射信号进行形貌分析时,其分辨率远比二次电子低。
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以直线轨迹逸出样品表面,
对于背向检测器的样品表面,因检测器无法收集到
背散射电子,而掩盖了许多有用的细节;所以背散射 电子像也被称为有影像;
背散射电子信号强度要比二次电子低的多,所以粗
21
珍珠
祖母绿
高岭石
埃洛石
22
5、二次电子像的优点:
(1) 分辨率高,最高可达1Å; (2) 放大倍数灵活,几十到100万倍可调; (3) 景深大,是光学显微镜的几百倍,所以立体感强;
(4) 反差对比度好,图象细节清楚;
(5) 可以与成分分布状态结合观察,综合分析。
23
§2.2 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被样品弹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化 学院 The Faculty of Material Science & Chemist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主要内容
第1章 电子光学基础 第2章 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 第3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4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操作与应用
电子就称为透射电子。
37
透射电子图像
a)珠光体组织 b) 准解理断口 c)断口萃取复型
38
晶体生长的细节
晶格条纹像
39
电子衍射花样 电子衍射花样 (单晶体:立方氧化锆) (多晶体:Au多晶)
电子衍射花样 (非晶相)
40
§2.4 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过多次非弹性碰撞, 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足够厚,无透射电子), 最后被样品吸收。若在样品和地之间接一个高灵敏
2
第2章 电子束与物质作用产生的信号
§2.1 二次电子
§2.2 背散射电子
§2.3 透射电子
§2.4 吸收电子
§2.5 特征X射线
§2.6 俄歇电子
3
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电子与元 素的原子核及外层电子发生单次或多次弹性与非 弹性碰撞,有一些电子被反射出样品的表面,其 余的渗入样品中,逐渐失去其动能,最后被阻止, 并被样品吸收。 在此过程中有99%以上的入射电子能量转变 成热能,只有约1%的入射电子能量从样品中激发 出各种信号。
背散射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子序数十分敏感。
27
背散射电子及二次电 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
增加而增加,但二次电
子增加的不明显。 二次电子信号在原序
背散射电子与二次电子产 额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比较。
数Z>20后,其信号强度 随Z变化很小。
背散射电子的发射主要取决于样品中元素 的原子序数及样品表面入射角的大小。
13
Why?
14
产生上述规律的原因:
I.随着θ角的增加,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层范围 内运动的总轨迹增长,引起价电子电离的机会 增多,产生二次电子数量就增加;
10nm d s1 θ= 0° s2 θ= 30° s3 θ= 60°
S=d/cos θ ,s1<s2<s3
15
II. 随着θ角增大,入射电子束作用体积更靠近表面 层,作用体积内产生的大量自由电子离开表层的 机会增多,从而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大。
49
2.5.2 特征X射线的检测 波长色散法(WDS):测定特征X射线波长, 进行成分分析。 能量色散法(EDS):测定特征X射线能量进 行成分分析。 2.5.3 特征X射线成分分析方法 点分析:测定样品上某个指定点的化学成分 线分析:测定某种元素沿给定直线分布的情况 面分析:测定某种元素的面分布情况
4
5
只有了解上述物理信息的产生原理及所 代表的含义,才能设法检测它们、利用它 们。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电子探针 (EPMA) 分别侧重于对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 信息进行测量分析的。
6
§2.1 二次电子及其成像
绿泥石
钛酸铋钠粉体的六面体形貌 20000×
16
形貌衬度原理
的衬 黑度 白指 对像 比面 度上 或相 颜邻 色部 差分 间
17
由于试样表 面凹凸不平, 各点所产生的 二次电子数量 不等,这样就 可形成试样外 貌的二次电子 像。
:
尖端
小颗粒
侧面
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