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第八章 角膜病
第八章角膜病

真菌性角膜炎
“苔藓样”、“牙膏状”白色高起角膜面病灶,免疫 环,前房积脓,可伴伪足、卫星灶。
弯孢属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
特征性的干白色基质浸润和羽状边缘
诊
断
植物性损伤史,局部或全身长期应用抗菌药、 糖皮质激素病史 自觉症状轻,病程缓慢2~4周 角膜病灶特征 大量不典型病例需依靠实验室检查确诊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
病原学
原发感染病史 Ⅰ型主要感染眼部、口腔、唇 Ⅱ型侵犯生殖器,偶可侵犯眼部
病毒潜伏于神经节、角膜组织 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 1.发热、耳前淋巴结 肿大 2.唇部或皮肤疱疹 3.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假膜性结膜炎、 眼 睑皮肤疱疹、点状 或树枝状角膜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体征 睫状充血 角膜上皮缺损(荧光 素染色使缺损区清晰) 角膜浸润 角膜溃疡 前房积脓
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鉴别
结膜充血 鲜红色 近穹隆明显 可随结膜移动 滴0.1%肾上腺素消失 睫状充血 深红色 近角膜缘明显 不随结膜移动 滴0.1%肾上腺素不消失
诊
断
1.病史 角膜外伤史、使用药物史、既往史、全 身情况。 2.临床表现 眼部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 或角膜溃疡形态特征; 注意分析溃疡大小、深度,是否并发虹膜 睫状体炎,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很重要。
诊
断
3. 实验室检查 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Gram和Giemsa染色 有助于早期病因学诊断; 同时进行细菌、真菌、棘阿米巴培养,可 为角膜感染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必要时进行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 共焦显微镜—无创性检查。
治疗原则
消除诱因或病因 积极控制感染 促进病灶愈合 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减少瘢痕形成
眼科学:角膜病

角5.膜角病膜炎诊断
1.临床诊断 强调病因诊断及早期诊断
易感因素: • 外因:角膜异物、角膜擦伤、角膜接触镜、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 • 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糖尿病、营养不良、酒精中毒、慢性
消耗性疾病
2.实验室诊断
• 溃疡组织刮片检查行Gram和Giemsa染色 • 同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实验 • 角膜共焦显微镜 • 疑免疫性角膜炎者需要采集血液进行免疫因子检测
三、角膜病的诊断和治疗
• 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 • 治疗:
– 药物的渗透性 – 角膜移植术 – 角膜屈光手术
•
角膜炎(Keratitis)总论
• 1、病因:
①外源性:外伤,感染 ②内源性:
自身免疫性炎症:蚕蚀性角膜溃疡 全身病引起:小儿 Vit.A缺乏,角结膜
干燥症,(例如:Sjogren综合征)
– 另金褐酶素、酮康唑等也有良好疗效。 – 配合结膜下注射和全身应用氟康唑。 – 最新的药物是那他霉素.
• 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散瞳 • 手术:病灶清创术:
结膜瓣遮盖术:
角膜移植。
• 本病在病变局限时已得到控制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若出现角膜穿孔或真菌性眼内炎,预后差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
特点:
➢有原发感染 ➢病毒潜伏于神经节 ➢易感染复发
角膜病
【病原学及发病机制】
HSV 是一种感染人的DNA 病毒, 眼部感染 多数为HSV-1型 。
原发感染:HSV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复发性感染(潜伏病毒再活化):活化的病毒以
0.5mm/h的速度逆轴浆流到达眼表
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眼科学:第八章 角膜病

ophthalmology
第八章 角膜病
keratonosus
第一节 概 述
General description
一、角膜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一)眼球壁主要结构之一、重要屈光间质 ➢ (二)角膜5层组织学结构
✓ 第一、四层再生能力强,其余不能再生→瘢痕 ✓ 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化脓性角膜炎:脓性分泌物
2、体征:
❖睫状充血
❖角膜浸润(混浊) ❖角膜溃疡
FL(+)
❖前房反应:Tyndall (+~+++) 前房积脓
❖ KP
❖瞳孔缩小
并发虹睫炎
❖虹膜后粘
(四) 诊断:
镜检
1、早期病因诊断:溃疡组织刮片 培养
②适当应用:ⅰ:细菌性慢性期病灶愈合后 ⅱ:非溃疡型的角膜基质炎
⒊散瞳:并发虹睫炎 1%阿托品眼液/眼膏 ⒋胶原酶抑制剂:Vitc、枸橼酸钠眼液、半胱
氨酸眼液、依地酸钠眼液
⒌手术:角膜移植
二、细菌性角膜炎
bacterial keratitis
(一)病因:
❖ 1、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病因
❖ 1、常见致病真菌 ❖ 2、眼部植物外伤史 ❖ 3、局部抵抗力下降 ❖ 4、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亚急性过程、视力 症体分离现象:体征重、症状轻 体征:病灶舌苔状外观
浅沟 卫星灶、伪足 内皮斑 前房积脓 角膜穿孔
(三)诊断:
1、临床经验:眼植物伤史、角膜病灶特征、 症体分离
角膜病

角膜病的分类
角膜病主要有角膜炎症、外伤、先天性 异常、变性和营养障碍、肿瘤等。感染 性角膜炎症占重要地位。角膜病——我 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角膜自身无血管,角膜缘有丰富血管网 易发生免疫性角膜病。而中心角膜中央 区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病。
第二节
一、角膜炎总论
角膜炎症
病因: 感染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 内源性:与全身病有关 局部蔓延:结膜、巩膜、虹膜睫状 体的炎症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
诊断
根据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可诊断,必要时 可借助于实验室检查。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
治疗
治疗目的:抑制病毒在角膜内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 局部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三氟胸腺嘧啶核苷、干 扰素等 全身抗病毒药:口服阿昔洛韦片 有虹膜睫状体炎时,应同时散瞳 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仅盘状角膜炎在严密观察和抗病毒治疗 下可短期滴用 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穿孔或白斑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概述
诱因:角膜外伤,角膜异物剔除术后,配 戴角膜接触镜,滴用污染的表面麻醉剂、 荧光素,慢性泪囊炎等 致病菌:常见有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 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发病趋势:条件致病菌感染,耐药菌株大 量出现,诊疗难度加大
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
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强烈的刺激症状 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睫状 或混合性充血 初期为角膜上皮溃疡,下有浸润灶,周围 组织水肿,随病情发展,浸润灶扩大,表 面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伴脓性分泌物 常伴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 溃疡向深部发展致角膜破溃穿孔,眼内炎
感染未能控制 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感染控制、修复 续 发 展 后弹力层膨出角膜穿孔角膜瘘或全眼球炎 压作用下
眼科学8角膜病

第八章角膜病第一节概述一、角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角膜的组织解剖:横径:11.5mm-12mm,垂直径10.5-11mm,曲率半径:前表面7.8mm,后表面 6.8mm角膜厚度:中央0.5mm-0.55,周边1mm角膜的结构和功能:1.上皮层(35um,可以再生)2.前弹力层(12um)3.基质层(500um)4.后弹力层(12um,由内皮细胞分泌再生)5.内皮细胞层(5um)完整的角膜上皮细胞和泪膜,角膜无血管及脱水状态、基质层胶原纤维束的规则排列共同维持角膜的透明性。
角膜的光学特性:曲率半径:前表面7.8mm,后表面 6.8mm。
前表面1/3为光学区,相当于43D的凸透镜,占正常人眼总屈光力的74%。
因此,通过角膜屈光手术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可矫正眼的屈光状态。
营养和神经:角膜营养: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角膜神经:鼻睫状神经(三叉神经眼支的分支)在眶内分出的睫状长神经支配,神经末梢在角膜内脱髓鞘,分布于上皮细胞层,感觉十分敏锐。
二、角膜的病理生理感染性角膜炎症最多见第二节角膜炎症1、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统称为角膜炎。
2、病因:感染源性(细菌、真菌、病毒、棘阿米巴)内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局部蔓延3、病理(必考)1)浸润期: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引起角膜缘血管网充血,炎症渗出液及炎症细胞随即侵入病变区,形成局限性灰白色混浊灶。
经治疗后浸润吸收,角膜恢复透明。
2)溃疡形成期:坏死的角膜上皮和基质脱离形成角膜溃疡,如致病菌向角膜基质深层侵犯,使角膜基质进行性溶解变薄,如继续发发展则发生角膜穿孔。
(穿破口位于角膜中央,形成角膜瘘,位于周边,则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
角膜炎严重时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
3)溃疡消退期:药物或自身的免疫反应,抑制了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溃疡边缘浸润减轻,可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
4)愈合期:溃疡区上皮再生,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缺损处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瘢痕组织修复。
眼科学:角膜病

分类: • 感染性 • 免疫性 • 营养不良性 • 神经麻痹性 • 暴露性
角膜炎症
角膜炎总论
病理: • 浸润期 • 溃疡形成期 • 溃疡消退期 • 愈合期
病理过程
角膜浸润 →
↗ ↗不透明体(云翳、斑翳、白斑) 痊愈 ↗ ↗ 虹膜脱出 ↘角膜小凹 角膜溃疡 ↘ ↘ 角膜葡萄肿 ↗后弹力层膨出→穿孔 ↘ 角膜瘘 病变进展 ↙ ↘眼内炎或全眼球炎 ↘ 眼球萎缩
其他
角膜炎症
真菌性角膜炎
定义: • 真菌感染引起 • 感染性角膜病变 • 致盲率极高
角膜炎症
真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 镰孢属 • 弯孢属 • 曲霉属 • 念珠菌属
角膜炎症
真菌性角膜炎
病因: • 多见于户外人群 • 环境潮湿 • 植物性角膜外伤 • 长期使用激素或 抗生素:眼表菌群失调 • 配戴接触镜
角膜炎症
细菌性角膜炎
治疗: • 全身抗生素 • 局部抗生素 • 结膜下注射 • 并发虹膜炎 • 其他
角膜炎症
细菌性角膜炎
治疗: • 全身抗生素 • 局部抗生素 • 结膜下注射 • 并发虹膜炎 • 其他
广谱抗生素 敏感抗生素 Gram’s阳性:头孢霉素 Gram’s阴性: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可提高药物浓度 存在局部刺激性
结膜下注射
角膜炎症
细菌性角膜炎
治疗: • 全身抗生素 • 局部抗生素 • 结膜下注射 • 并发虹膜炎 • 其他
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
并发虹膜炎
角膜炎症
细菌性角膜炎
治疗: • 全身抗生素 • 局部抗生素 • 结膜下注射 • 并发虹膜炎 • 其他
第8章角膜病课件

• 2.粘连性角膜白斑:角膜穿孔,虹膜脱出, 愈合后形成角膜疤痕中有虹膜组织
• 3.继发性青光眼:虹膜广泛的前粘连,使前 房角变窄或被堵塞,房水排出发生障碍,导 致眼压升高
• 4.角膜葡萄肿:高眼压下有虹膜组织角膜疤 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其形状像葡萄
真菌菌丝
(四)真菌性角膜炎-治疗
• 抗真菌药物:频繁滴眼,每小时一次。治愈后,维 持用眼药水一段时间
• 多烯类,咪唑类,嘧啶类 5% 那他霉素,0.25%B两性霉素B,0.2% 氟康唑 忌用糖皮质激素
• 5.化脓性眼内炎及全眼球炎:角膜溃疡
穿孔后,化脓性细菌进入球内,如治疗不 当,或细菌毒力较强,可引起化脓性眼内 炎或全眼球炎。最终可导致眼球萎缩而失 明
(三)临床表现
• 1.自觉症状 • 病人主诉有怕光、流泪、疼痛,重者有眼睑痉
挛等刺激症状
• 根据角膜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可伴有不同程度 的视力障碍
• 近来研究认为也可在感染过的角膜基质内潜伏
唇部感染
原发皮肤感染
(三)复发感染临床表现
(1).树枝状角膜炎
• 轻微刺激症状 • 轻微视力下降 • 睫状充血
• 角膜表面出现点状 浸润,称树枝状疱 疹
• 2%荧光素染色, 呈明显树枝状淡绿 色着色
树枝状角膜炎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树枝状
万古霉素、头孢霉素等 • 3.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 充分散瞳:用1%阿托品液或眼膏点眼,托品卡胺点
眼;必要时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
• 支持疗法等
四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是病毒性角膜炎中最多见的一种,发病率和致 盲率占角膜病的的首位
08第08章 角膜病

– 其他 • 糖尿病体质衰弱 •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 滥用广谱抗菌素激素
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所致角膜溃疡
➢ 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病灶 ➢ 伴有边界明显灰白基质浸润 ➢ 可导致严重的基质脓肿和角膜穿孔
革兰阴性菌性(绿脓杆菌)角膜溃疡
角膜基质快速发展的液化性坏死、 基质变薄、大量前房积脓。
角膜病中致盲率占第一位,全球可能有 超过1千万HSK患者。
原发感染病史 Ⅰ型 主要感染眼部、口腔、唇部 Ⅱ型 侵犯生殖器,偶可侵犯眼部
病毒潜伏于神经节、角膜组织 容易复发
免疫力降低 、感冒发热, 应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 紫外线损伤。
临床表现
原发性感染:发生幼儿。 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 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假膜性结膜炎 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 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110%0%
后部多形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为 20p11.2-q11.2染色体位点发生突变所致。
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
地图-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基质层线条状混浊
总结
• 角膜的解剖、生理特点 • 角膜炎的病变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 • 常见角膜炎的诊断及处理
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 用药步骤:视病情而定 • 怀疑感染扩散到巩膜和/或眼内
表面用药、结膜下注射、静脉点滴
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选择
病原菌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
抗生素
头孢唑啉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青霉素G 头孢他啶
滴眼液浓度 结膜下注射剂量
50mg/ml 50mg/ml
100,000u/ml 50mg/ml
1g/6h 3~7mg/(kg.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 目的要求 1.掌握角膜炎的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常见角膜炎的诊断。 2.了解角膜病对视力的损害。 ➢ 教学内容 1.角膜炎概述:病因/分类/病程/基本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细菌性角膜炎:匐行性角膜溃疡/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3.病毒性角膜炎:HSK。 4.真菌性角膜炎: ➢ 自学内容:本章其他内容
【诊断】
病史+ 体征 实验室检查(刮片/培养/活检/共焦显微镜/血检)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对因治疗(抗B/F/V) 对症处理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二、感染性角膜炎
(一)细菌性角膜炎(BK) (二)真菌性角膜炎(FK)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 (四)棘阿米巴角膜炎(自学)
力层放 射状皱褶,常伴前房积脓
急/快/严重充血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角膜基 质广泛液化坏死/穿孔/眼内容脱出/全眼球炎
【诊断】
【治疗】除菌(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多种抗生素)
抗生素:1)局部:频繁滴眼(G+:头孢;G-: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对G+、G-均有效);
结膜下注射(少用) ; 2)全身:病情重 1%阿托品:虹膜炎 支持疗法:胶原酶抑制剂,VitC,VitB 角膜移植
(一) 细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表葡菌/ 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危险因素:慢性泪囊炎/外伤/异物/接触镜/长期用H/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畏光/流泪/疼痛/视力下降/眼睑痉挛/充血/脓性分泌物; 角膜浸润/水肿/溃疡/穿孔;前房积脓/眼内炎/全眼球炎
(G-杆菌)
匐行性角膜溃疡(G+球菌): 圆形或椭圆形浸润、边界清晰,后弹
内皮功能受损; 盘状/线状/弥漫性;
内皮型角膜炎 内皮对V的迟发超敏反应 基质毛玻璃状水肿
KP;伴虹膜炎
【诊断】
【治疗】原则: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炎症损害
抗V 散瞳 慎用H 手术
三、非感染性角膜炎(自学)
斑翳 白斑
周边部穿孔
中央穿孔
虹膜脱出
粘连性角膜白斑
角膜瘘
房角堵塞, 房水流出受阻
继发性青光眼
眼内炎
嵌有虹膜组织的角膜膨隆
角膜葡萄肿 全眼球炎,眼球萎缩
色素膜炎 眼球破裂
失明
【临床表现】
眼疼/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物模糊 睫状充血、脓性分泌物 角膜浸润/溃疡/混浊/水肿/后弹力层膨出/穿孔/瘘 KP、前房反应(前房浮游物/积脓) 不同致病微生物,特征不同
第一节 概 述
角膜的结构
第二节 角膜炎症一、角膜炎总论【病因】【病理】
感染性 内源性 局部蔓延
云翳
透明
瘢痕
视力下降
致病因子
角膜
炎症消退
睫状充血
角膜浸润(局限灰白混浊-----炎细胞+渗出)
组织坏死、脱落
角膜溃疡
溃疡加重,基质变薄
眼红 分泌物 视力下降 角膜刺激症状
后弹力层膨出(透明水珠样)
(二)真菌性角膜炎(FK)
多见于湿热地区; 眼部植物外伤史 长期使用H或抗生素。
【临床表现】
起病缓/症状轻/病程长 白色致密、牙膏样浸润
/伪足/斑块状KP/前房积脓
【诊断】
【治疗】
抗真菌药物(局部/全身) 散瞳 手术:病灶清除+羊膜/病灶清除+基质注药/结膜瓣遮盖/羊膜移
植/治疗性角膜移植术等。
上皮型角膜炎 制
基质瘢痕
角膜知觉减退
营养性 角膜病变
神经营养障碍/基底膜损伤 溃疡可深可浅; 持续性上皮缺损 /泪膜不稳定/药物毒性 多位于睑裂区,圆
形或椭圆
1.基质对V的迟发超敏反应 1.基质盘状水肿; 角膜瘢痕形成、变
基质性角膜炎
2.基质溶解坏死 薄;
2.V感染+免疫反应
3.伴新生血管 可伴有角膜上皮炎
注意:局部用药至少6周。全身用药注意肝损。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
反复发作。 HSVⅠ型
【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唇部或皮肤疱疹;结膜炎/角膜炎 复发感染:刺激症状+视力下降+体征
HSK的分类
发病机制
基质损害特点 其他病变
病毒在上皮细胞内活化复 继发于上皮损害的 树枝状/地图状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