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汉语的英语单词
英语中的外来词汇

来自中文Tai Chi (太极拳)、Kung—fu (拳术,武术,功夫)、silk(丝)、mahi ong(麻将)、Yangkof秧歌)、Shi Ching (诗经)、Taois m (道教)、fengshui (风水)、Confucius (孔子)、Mencius (孟子)Maois m (毛泽东思想)、papertiger (纸老虎)等等。
英语中来自汉字的外来词汇来自汉语的英语单词来自普通话Kung fu (1966年来自“功夫”)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Tofu (1880年来自“豆腐”)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Gung ho或gung-ho(热心)(1939年来自“工合”)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Tao (1736年来自“道”)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来自“大班”)Toumingdu(透明度)(来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语“透明度”)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Wampee(一种果)(1830年来自“黄皮”)Whangee(一种竹)(1790年来自“黄藜”)来自粤语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Y um cha (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2004])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Sycee(一种钱币)(1711年来自“丝”)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Chinese(汉语)bonsai:盆栽(花卉)cheongsam :旗袍(音译粤语“长衫”)Confucious:孔夫子coolie:苦力Cumshaw:小费,赏钱(音译闵南语“感谢”)dingho:顶好fengshui:风水ginseng:人参,西洋参gung-ho:热情高涨,一说来源“更好”;一说来源“干活”IChing:易经Kowtow:叩头,磕头Kumquat:金橘kung fu:中国功夫mahjong:麻将nankeen:南京棉布oolong:乌龙茶pongee:本织,府绸sampan:舢板shantung:山东绸shanghai:拐骗,胁迫silk:丝T aiji:太极T aoteching:道德经tea:茶(音译闵南语)tofu:豆腐tong :帮会,来源于“堂”tycoon:大亨,大款typhoon:台风yamen/ yamun:衙门yin:瘾yin and yang:阴阳Tibetan(西藏语,Tibet疑来自“吐蕃”)lama:喇嘛僧人Chinese(汉语)gung-ho:工合,就是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简写,引申为热心的,买力的。
中文借用英语的例子

中文借用英语的例子
中文借用英语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供参考:
1.沙发(sofa):沙发是英语单词,中文借用过来,表示一种舒适的坐具。
2.咖啡(coffee):咖啡是一种英语单词,中文借用过来,表示一种流行的
饮品。
3.巧克力(chocolate):巧克力是英语单词,中文借用过来,表示一种甜
美的食品。
4.音乐(music):音乐是英语单词,中文借用过来,表示一种艺术形式。
5.电影(movie):电影是英语单词,中文借用过来,表示一种流行的娱乐
方式。
以上只是部分例子,实际上中文借用英语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词汇已经成为了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源自中国的十个英文单词

源自中国的十个英文单词来源于中式的英文短句,用的最多算是“long time no see”吧,可你又是否知道有些英文单词其实就是我们这边土生土长起来的,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每个单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渊源,看看它们都是怎么演变成英文的……(一)丝绸——silk中国是养蚕大国,丝绸的故乡。
瓷器和丝绸始终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密技术和看家商品,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国进口到广州的钢琴,还干不过珠光宝气的丝绸。
“silk”的发音,显然是汉语的音译,这个词代表了中国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贸易强势。
即便现在,丝绸仍在现代生活中充当雍容华丽、典雅高贵的象征。
(二)茶——tea这个词,又是英国人从拗口的闽南话里偷走的。
茶,和丝绸、瓷器比肩,堪称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目前,品茶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几乎都能在袅袅茶烟里找到。
据萧乾的《茶在英国》介绍:“茶叶似乎是17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欧洲的……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17世纪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开始试种茶叶,那时,可能就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
”据说,即使在“二战”那样物资困乏的时期,法国人定量配给咖啡,英国人则要的是茶,还有一点点糖。
茶成了欧洲人的“主心骨”,他们只能跟着茶香如醉如痴地行走,这不是本土的历史与遗传;而是异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18世纪的柴斯特顿勋爵干脆在《训子家书》里写道:“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
”(三)世外桃源——Shangrila(Xanadu)这是两个近意词。
都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Shangrila”出自西藏的传说之地——香格里拉,“Xanadu”则是蒙古的元上都。
如果要表达“世外桃源”,通常采用“Xanadu”这个词。
看来,以出世自居的美国作家梭罗,白白地在瓦尔登湖旁边,做了那么久的“隐士”。
讲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哲学,中国人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外研社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6 打开26 v计划;打算7 学;学习27 票8 文件28 音乐9 点击29 电影10 使用30 夜晚11 保存;储存31 搜寻;搜索;查找12 框;盒子32 信息13 最后33 电子邮件14 打印34 发送15 纸35 游戏16 共用、分享36 有时候;不时17 澳大利亚37 电影院18 公司;剧团38 衣服(总称)19 经常39 探望;参观20 顾客40 假日;节日Module81 卡片21 连衣裙;礼服2 晚会;聚会22 恤衫3 礼物23 选择;挑选4 肯,会;愿意24 锻炼;练习5 总是;一直25 穿;戴6 太好了;巨大的;超乎寻常的26 昂贵的7 蛋糕27 鞋,鞋子8 从不28 花(钱);花费9 特别的,特殊的29 钱;金钱10 切;剪30 电影11 给,送31 歌曲12 唱,唱歌32 (尤指体育方面的)比赛、竞赛13 高兴的,幸福的33 周末14 秘密34 在周末15 哈哈(表笑声)35 (用于信开头某人的名前)亲爱的16 激光唱片;光盘36 听见17 音乐会37 收到……的来信18 杂志38 担心的、害怕的19 围巾39 恐怕(用于礼貌地拒绝)20 丝绸40 不能Module91 明信片18 向后;回到;返回2 (给……)打电话19 回去3 躺;平躺20 驾驶;驾车4 太阳21 prep下(飞机、火车、公共汽车等)5 行、排、列22 下(飞机、火车、公共汽车等)6 拿、,取;花费(时间)23 热狗(一种中间夹香肠的三明治)7 拍照24 离开8 等待,等候25 饭店;餐馆9 等待,等候26 (某事发生的)的时刻,时候10 行走,不行27 地点11 旅行28 事情、东西12 一些、几个、很少(的)29 大部分(的);大多数(的)13 一些、几个30 仍然;依旧14 卖、出卖31 明星;星;星状物15 正在出售32 跑,奔跑16 享受…的乐趣喜爱33 学习;研究17 尽管如此;无论如何Module101 灯笼23 adj.艰难的;困难的2 龙24 参加;加入3 n舞蹈25 赶快;匆忙4 v跳舞26 赶快5 v打扫27 圣诞节6 adj.清洁的;干净的28 二月7 打扫;清扫29 一月8 地板30 在…之前9 烹调;煮;烧31 扫去10 一餐;一顿饭32 运气11 说话,讲话33 桌子12 发生34 庆祝13 有准备的;准备好的35 传统的14 为…做好准备36 饺子;团子15 节日37 节目16 十分;相当38 厚运动衫;毛线衣17 此刻,目前39 外套18 漂亮的,美丽的40 意思是;意味着19 在工作41 幸运的20 在安全的地方;在通常存放的地方42 愉快的;高兴的21 收起;收拾好43 圣诞快乐22 adv. 努力地44 讲;告诉Revision module B1 想,认为。
源于中文的英文单词

源于中文的英文单词
中国走向国际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词汇走出国门,来看看有哪些英语词汇是源于中文的吧!
chopstick 筷子
注:关于此词如何产生,有研究人员称,筷,读音等于快,快者,速也。
而有一个英语词chopchop,就是速速的粤语发音,因此产生了chopstick这个词。
chop suey 杂碎
注:意思是杂烩,广东人称为炒杂碎,或炒杂。
chow mein 炒面(读音源自粤语)
Lo mein 捞面(读音源自粤语)
Ginseng 人参
Guanxi 关系
Kanji 汉字(日语中对于汉字的叫法,后被收录进英语词汇)
Kowtow 磕头(读音源自粤语)
Kung fu 功夫(大概是老外最先学会的汉语词)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注:早期广东移民创造的英语句子。
Lychee 荔枝(读音源自粤语)
Mahjong 麻(读音源自粤语)
Qi 气
记得《功夫熊猫》中的阿宝是怎么运气的吗?
Sifu 师傅(读音源自粤语)
立马想起了Master Sifu......
Tofu 豆腐
typhoon 台风。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Tuhao土豪”有望携手“Dama大妈"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这则消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二百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种类繁多的汉语借词“ganbu(干部)、guanxi(关系)等词多年以前就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tofu(豆腐)、Peking duck(北京烤鸭)、chow mein(炒面)已进入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cheng-guan(城管)、dia (嗲)等词也在英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冉启斌副教授介绍说。
实际上,英语中各类汉语借词不断涌现。
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如: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Tao(道/道教)、Tao Te Ching(《道德经》)、feng shui(风水)、Mandarin(官话)……这些词语已经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
文体娱乐方面:“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政治经济方面:“lianghui(两会)”一词,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早带头使用,渐渐地,这个词逐渐成为了各大国际媒体的通用词汇;我国的货币单位jiao(角)和yuan(元)也已被收入英语词典,有趣的是, yuan这个词在英语中又经历了词义范围扩大的过程,现在,yuan还可以用来泛指钱(money)。
汉语词语的“英化”过程其实,汉语词语进入英语词汇系统,或多或少地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英化”改造。
改造方式有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
例如,汉语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腊词“nautēs”(航行者)组成英语单词taikonaut(太空人),主要用来指中国航天员,现已收录牛津词典中。
而最先由海外华人创造的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了英美国家里不少人打招呼的常用语。
英语中六个中国特色的音译词

英语中六个中国特色的音译词近日有中国媒体为“《牛津英语词典》可能收录‘土豪’(Tuhao)等中文词”这类新闻自得:“中国贡献的英语单词,正不知不觉、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深层次看……反映了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
”现在像“Guanxi”、“Chengguan”这种“中国特色”的中文音译词语经常出现英文读物中。
这些词源于中国没错,却不见得可以自豪。
“Guanxi”:被收入牛津词典的最出名中文音译词.被收入牛津词典的中文音译词,最出名的就是“Guanxi”。
《牛津英语词典》对此的释义是:“源于中国普通话,字面上理解和‘联系’是一个意思,特指在中国有助于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的社交网络系统、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2013年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摩根大通在中国:为何‘照常营业’越来越难》对“Guanxi”这个字在英语语境中的含义做了更明白的解读:“每个去中国的外国人到中国后不久,都会学到一个神奇的单词:‘Guanxi’。
这是这个13亿人的国家中必要的东西。
有了‘Guanxi’,就能意味着得到一份工作、进入不错的学校、或帮助新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政府关注。
‘拉拉’‘Guanxi’,就能快速而不费事地解决棘手的问题。
”Chengguan”:源于媒体对“中国市政准警察力量”的报道.Chengguan”这一单词,源于英文媒体报道中国城管时无法找到对应的英文单词,只能音译。
2013年7月《大西洋月刊》介绍中国“城管”制度的文章题目便是《见过“Chengguan”:中国受憎恨的、暴虐的地方警察》,其中对“Chengguan”的介绍是:“作为在中国最被广泛厌恶的市政警察,从常规警察部门中分离出来的‘Chengguan’负责管理城市生活中最卑下的一部分……虽然每个社会都有警察滥用暴力,但‘Chengguan’的残暴是中国独有的。
”2013年8月《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城市准警察的定时炸弹》一文来介绍“城管”制度:“‘Chengguan’是中国城市政府组织、雇佣的辅助性准警察力量,负责管理各种市政问题。
英语中的汉语元素

英语中的汉语元素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衣着饮食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衣着、饮食都非常讲究挑剔;其形式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这类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不少,例如cheongsam(长衫/旗袍)、dudou(肚兜)、silk(丝绸)、nankeen(紫花布)、tofu(豆腐)、bok choy/petsai(白菜)、dim sum(点心)、spring rolls(春卷)、moon cake(月饼)、chow fan( 炒饭)、chow mein(炒面)、jiaozi(饺子)、wonton(馄饨)、chop suey(杂碎)、kaoliang(高粱/高粱酒)、Maotai(茅台酒)、tea(茶)、oolong(乌龙茶)、souchong(小种茶)、ketchup( 蕃茄酱)、Peking duck(北京烤鸭)、longan(龙眼)、lychee/litche(荔枝)、gingko( 银杏)、ginseng(人参)等。
2.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历史赋予文化以丰富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这类英语词语有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Confucianism(儒家思想)、Tao(道/道教)、Four Books (《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Tao Te Ching(《道德经》)、yinyang(阴阳)、feng shui(风水)、Kwan Yin(观音)、lama(喇嘛)、xiucai(秀才)、kowtow(磕头)、Mandarin(官话/普通话)、Cantonese(广东话/广东人)、china(陶器)、mahjong(麻将)、chopsticks(筷子)、Long(龙)、Qilin(麒麟)、Spring Festival(春节)等;这些词语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专业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3.政治经济这类英语词语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和时代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普通话
kung fu (1966年来自功夫)
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
kowtow (1804年来自叩头)
tofu (1880年来自豆腐)
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
gung ho或gung-ho(热心)(1939年来自工合)
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
feng shui (1797年来自风水)
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
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
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
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
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
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
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
sampan (1620年来自舢板)
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
tao (1736年来自道)
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来自大班)
toumingdu(透明度)(来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语透明度)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
tung(油桐属)(1788年来自桐)
ho-ho bird (1901年来自凤凰)
wampee(一种果)(1830年来自黄皮)
whangee(一种竹)(1790年来自黄藜)来自粤语
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
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
yum cha (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2004])
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
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
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
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
chow mein (1903年来自炒面)
paktong(一种钱币)(1775年来自白铜)
sycee(一种钱币)(1711年来自丝)
souchong(一种茶)(1760年来自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