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的具体表现

中华诗词之美的具体表现
中华诗词之美,犹如璀璨的繁星,点缀在中国文化的浩渺星空之中。
其表现之丰富,犹如五彩斑斓的画卷,既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雄浑,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
首先,中华诗词之美体现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
古代诗人们擅长观察自然,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象、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借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深忧虑。
其次,中华诗词之美在于言简意赅,寓意深远。
诗人们善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诗词既含蓄又富有力量。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用极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再者,中华诗词之美还表现在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音韵使其成为千古绝唱。
此外,中华诗词之美还在于意象生动,形象鲜明。
诗人们善于通过描绘具体的意象来抒发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词中的鲜活形象和生动场景。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人通过描绘香炉峰和瀑布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总的来说,中华诗词之美体现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言简意赅、寓意深远、音韵和谐、旋律优美以及意象生动、形象鲜明等多个方面。
这些美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华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华诗词之美作文

中华诗词之美作文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中华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中华诗词之美,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表达。
中华诗词之美,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韵律和格律上。
中国古代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这些格律要求使得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要求诗人在用词和句式上做到精益求精。
这种严格的格律要求,使得中华诗词在音韵上有着独特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其中。
其次,中华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上。
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以自然、人生、情感为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也启发了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此外,中华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其传承和表达中。
中国古代诗词在历史中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诗文,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诗词风采。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财富,通过诗词的传承和表达,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养分,启迪自己的心灵。
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当代社会,尽管诗词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它的美丽和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之美,让这种精神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中华诗词的魅力,从中汲取到养分,启迪自己的心灵。
中华诗词之美,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表达,它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永远闪耀。
中华诗词之美

8、刘永生,清诗选,1997年05月第1版。
相关讲座:
1、清词的传承与开拓,张宏生,南京大学
2、宋词经典,刘扬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3、南宋江湖诗派的晚唐诗风,张宏生,南京大学
4、宋词与宋代文化——苏轼“以诗为词”辨,施议对,澳门大学
5、诗词鉴赏的三个层次,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
6、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莫砺锋,南京大学
二、长调
本节重点:长调以后写成好的词与不好的词的比较。
第四节小令至长调
本节重点:从小令到长调对词表达的影响,长调的特点,长调下的好坏词分析。
第四讲咏荷诗词
本节重点:解析咏荷诗词,荷的品行及能寄托的情感。
第五讲中华诗词之特美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语言文学的特质
本节重点:中国语言文字的独体单音特质。
二、诗
本节重点:诗的概念及诗的内容,诗歌平仄的音调,破音字。
中华诗词之美
开课单位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课程编号
01010052
中文名称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所属领域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教师姓名
叶嘉莹
职称
教授
课程简介:
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中华诗词之美》这一课程从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讲起,共有五部分:从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南唐冯李词对花间温韦词的拓展;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咏荷诗词;中华诗词之特美。南开大学知名教授叶嘉莹以独特的视角向你展示这一世界文学艺术的奇葩。
中华诗词之美高中作文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800字范文1思乡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自信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词在历史的长河里,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和想象,让我陶醉。
诗词,让我学会静心积淀,心怀敬仰。
第一次接触诗词,是在一年级时背诵《经典诵读》,因为好胜,我总会和同学们比试一番,看谁背得多,记得牢。
直到看到《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一个个有备而来的选手,你来我往地接连答题,有的选手甚至能上万首诗!不禁让我感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于诗词我还懂得太少,诗词之路还很长,我更要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带动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让我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感受诗词之趣、诗词之美。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比我还要好!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学写中国繁体字的原因,竟是为了看原版的书。
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因汉语与中国结缘,因诗词而爱上中国。
而我作为土生生长的中国人,更应常怀敬仰之心,学好古诗词,为传承中华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诗词,带我见证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时候参拜寒山寺,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妈妈吟诵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大些,我去桂林,随口就能吟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在学校学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时,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了西湖烟雨空蒙的美景。
今年夏天我来到了西安华清池,门口石头上刻着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仿佛看到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美好时光……虽然我现在还很小,所学的诗词很有限,但是我会静心沉淀,用心学习古诗词,带着诗歌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诗词魅力,见证祖国的旖旎风光。
高二诗的魅力学生作文800字范文2诗词,一直是古老中华民族的信仰。
这种信仰,使得中华文化渊源流长。
一诗一世界,一词一片天。
文学的美丽,正是从诗词开始。
中华诗词之美演讲稿800字集合5篇

中华诗词之美演讲稿800字集合5篇【篇1】中华诗词之美演讲稿800字有人爱看感人泪下的小说,有人喜爱缠绵悱恻的歌曲,有人钟情闲来独坐碧溪上的垂钓,有人痴迷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而我,却唯独迷恋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
正当我对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婉约、优雅的她正翩地向我走来,她就是唐诗。
我之前是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每次看到书,脑袋恨不得要火山爆发,但去年夏天让我改变了这一观念。
那天偶得闲暇,我无声静坐,拿出了那本《唐诗三百首》,静下心来看,无意中发现了诗歌的乐趣,就这样我背会了《咏鹅》,那绿水、白鹅、红掌与蓝天的明丽画面,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与唐诗同行的路上,我看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欣赏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夏,领略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悟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
在路上,我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友情所感动,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之情所动融,被”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的爱国情而默默致敬。
当我对唐诗情有独钟时,古典文化的又一瑰宝——宋词也迎面向我走来,与她邂逅,我一见倾心。
宋词,一种摆脱了绝句律诗束缚的新文体。
那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孕育出了千百词人,独树一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豪放派词人苏轼描绘的雄奇之景。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派柳永勾勒的凄清之景。
”塞下秋风来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边疆戍守的范仲淹展示的萧瑟之景。
恋上宋词,我认识了”莫道不消魂,帘转西风,人与黄花瘦“的李清照,崇拜上了”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正当我对宋词爱不释手时,我又与元曲不期而遇,并结为好友。
元曲,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式样,迷上元曲,我了解了《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四大长篇悲剧,但最让我着迷的就是短章——小令。
你看,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
秋思》勾起多少远方游子的思念。
中华诗词之美ppt课件

1.抒情之美 2.意境之美 3.哲思之美 4.自然之美 5.语言之美 6.音律之美
5
1.抒情之美
6
何
人
事
生
秋
若
风
只
悲
如
画
初
扇
见
。
,
7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17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 了反而落泪惊心。其实是人感时伤世,所以才会觉得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一个“溅”字,把作者当时面 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淋漓 尽致地抒发出来了。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1
朦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 纤纱,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 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 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 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 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 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 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 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唯美意境。
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从古至今,中华诗词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诗词之美,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一、中华诗词的起源和发展中华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代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长期演化中,古代人民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文化体系。
而中华诗词则是这一文化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最早的中国史书《史记》中就有大量的诗歌创作典范,为后世诗人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汉代的《诗经》更是中华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社会的审美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诗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
唐代是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作品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借鉴的范本。
宋代则是中国诗词创作技巧和理论探索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词理论著作。
明清时期,诗词创作态势不断发展,形成了文人诗派、骈文、格律诗等不同的创作流派。
二、中华诗词的表现形式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一般而言,中华诗词的格式是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字数要求较为严格。
通过有限的字数,诗人要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中华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比喻、夸张等,这些手法使得诗词更富有诗意和韵味。
三、中华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达中华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欣赏者。
其中,山水诗是中国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流派,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沉思。
而田园诗则常常表现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追求,一派田园牧歌的意境。
此外,爱情诗、边塞诗等也是中国诗词中的经典流派,通过对人情世故、历史事件的反映,表现出了情感的细腻和生活的曲折。
这些不同的意境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中华诗词成为了记录时代风貌和人民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
诗词的美 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

诗词的美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形容中国古诗词的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中国古典诗词美在何处1、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2、第一,从语言上来看,无论是诗还是词,它都有自身的格律,尤其是律诗,讲究平仄、粘对,讲究对称、对仗,也讲究声律和音律,由此,不仅突出了诗词的结构和节奏,还突出了诗词的韵律。
3、中华诗词之美就是中国的诗文是很美的。
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
4、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5、就像岑参的精典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说的是友情,但是话在酒里,干就完了。
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中华诗词之美是什么1、中华诗词之美是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2、诗词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
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
3、中国古诗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之美。
翻阅古诗名篇佳作,我们可以随处感受诗中蕴含的德操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心态之美。
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词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诗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对现代人而言,诗是审美的一部分,诗歌的美主要包括画面美、形式美、韵律美。
画面美。
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南开大学知名教授叶嘉莹以独特的视角向你展示这一世界文学艺术的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自然之美
沙泥春迟 暖融风日 绝 睡飞花江 句 杜 鸳燕草山 甫 鸯子香丽 。,。,
月 既 不 解 饮 , 影 徒 随 我 身 。
举 杯 邀 明 月 , 对 影 成 三 人 。
花 间 一 壶 酒 , 独 酌 无 相 亲 。
花 间 独 酌
李 白
通过这首精美的诗,李白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 有些许悲凉的境界,把这种酒月情结抒发到了极致。
在诗的一开始,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 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他心情不畅,原 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 才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诗人却 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 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 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 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 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这不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 来的?天上的月亮才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 。
朦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 纤纱,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 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 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 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 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 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 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 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唯美意境。
3.哲理之美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以意境相联的两幅图,通 过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 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寄托一种深刻 的哲理性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 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 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 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 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人人去 花面面年 题 依不桃今 都 旧知花日崔 城 笑何相此护 南 春处映门唐 庄 风去红中 。,。,
这是一首情 意真挚而且意境 很美的抒情诗。 “人面不知何处 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像桃花 一样美的脸庞不 知到何处去了, 只有桃花还依旧 迎着春风灿烂地 盛开,情态令人 惆怅。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 都定格在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间,一 切都将保持最初的美好。初见,爱恨 情愁的开始。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 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和 幻想,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 井残垣,刻骨铭心却变成了风轻云淡,卿卿我我变成了 相顾无言,相看两不厌也产生了审美疲劳。一切都变了, 所以诗人才这样感叹。
阳光朗照,水碧山青,草 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 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 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 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 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 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 十分娇慷可爱。构成一幅明丽 和谐的春色图。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望杜甫来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 了反而落泪惊心。其实是人感时伤世,所以才会觉得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一个“溅”字,把作者当时面 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淋漓 尽致地抒发出来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 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这九个字,以一种非 常美的语言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 的深度和力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来了。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将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 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 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 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 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蝶 恋 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刚刚下雨以后的山峦, 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天气, 略带凉意。为这夜间的秋色 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 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 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姑娘 住在竹林间欢笑,莲叶摇动, 渔舟离去。春天的芳华凋谢 了,我自可留恋在山中,不 回去。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 消失,而山间秋色却是我永 远留驻的理由。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1.抒情之美 2.意境之美 3.哲思之美 4.自然之美 5.语言之美 6.音律之美
1.抒情之美
何 事 秋 风 悲 画 扇 。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见 ,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 清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雨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 是诗人所追求的“大诗”的理 想,也是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 越性探究以及生命的终极存在 的关怀与眷顾。住在海边,面 朝着大海看春暖花开,这是一 个多么美好的意境。可惜这首 诗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 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 的想象之中。他把祝福更多地 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 有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一年清明节,崔护去长安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 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这位少女长得非常美, 给了他一杯水之后,就依靠在开满桃花的桃树下凝视 他。就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他发现她那微红的脸庞 就像那粉红的桃花一样美。这情景,使诗人难忘。
次年,崔护又来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那个美 丽的少女却不知去哪儿了,于是他就在紧闭的院门上 写下了这首诗,表示对少女的思念。原来那一天少女 和她的父亲出门去了,当他们回到家门口时,少女看 见了门上的那首诗,懊悔不已便从此一病不起。但崔 护由于心中惦念便又来寻访,少女在昏厥之中听到崔 护哭喊她的名字,就又苏醒了过来。 最终他们结成了美满夫妻......
中华诗词之美
-----------带你领略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之美
风华是一指流砂, 苍老是一段年华。
诗是一屡风,荡涤内心的忧伤。
词是一阵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秦时明月汉时关,唐时绿水宋时山。 诗词的美就像是草长莺飞的江南,就像 是烟花三月的孤帆,就像是松间明月下 的清泉......美,其实深深地驻 足于诗词之中!
小时候听故事,总是喜欢急着问:“后来呢?”后 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 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却是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 残羹冷炙,而是——这似水年华。
与 子 偕 老 。
执 子 之 手 ,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能够牵上心爱的人的 手,幸福地走过一生,一 直到两人都白发苍苍,也 许这才是最理想也最美好 的爱情!
举 杯 邀 明 对 月 影 , 成 三 人 。
永 结 无 情 游 , 相 期 邈 云 汉 。
醒 时 同 交 欢 , 醉 后 各 分 散 。
我 歌 月 徘 徊 , 我 舞 影 零 乱 。
暂 伴 月 将 影 , 行 乐 须 及 春 。
本文描绘了一幅绚 丽多姿的乡村自然之景。 虽然诗不长,只有三节, 却将幽谷、农舍、渔舟、 牧羊女……这些美丽的 自然之景一一收入笔下。 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 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 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 秋天,也是充满诗意的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