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1)
论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问题

论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问题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趋同化的概念、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趋同化的概念所谓趋同化,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物质、文化、法律、经济等领域中各种制度、规则、标准、传统等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靠拢、一致、相似,并且在发展和运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国际会计领域,趋同化主要指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同质化、相互靠拢的过程。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也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朝着一致的方向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由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各国交流合作的频率和程度大幅提升,这就要求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和规则能够相互融合、互通有无,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易和投资便利化。
国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增加也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到跨国公司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中,他们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比较,而如果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不一致、甚至相差甚远,就会给这些投资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经济风险。
国际投资者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和透明度要求日益提高,这也成为推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1. 降低信息成本。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适应和符合这些多样化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而且在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行转换和调整,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和运营风险。
通过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国际投资的效率和透明度。
2.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不一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国际间的比较会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降低了国际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准确理解和评估。
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内容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趋势,我国也是一样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趋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的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当时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我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都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印记;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基本相同。
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存在,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特色。
尤其是2001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就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我国会计准则排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
与账面价值相比,其特点是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自主空间大,有利于公司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对支撑环境的要求较高。
在会计标准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曾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等会计领域引进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盈余操纵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危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这使准则制定机构不得不反思其在我国当前会计环境下的应用价值,进而又对其做出了回避或限制性的准则调整。
因此,我国现行做法与国际上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广泛应用的趋势并不合拍。
(三)会计处理及披露要求上的差异仅就我国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相比,就存在着很多差异。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贸易与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多样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趋向和影响。
首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指不同国家在财务报告准则和会计规定上趋向一致。
这种趋同的需求源于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企业需要适应跨国经营和投资的需求,国际投资者也需要更准确地理解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已被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这种全球接受度大大促进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然而,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是不可否认的,但多样性依然存在。
不同国家的法律、经济制度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会计准则的差异性。
例如,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法律、税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事实上,绝对的国际会计准则完全趋同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会计目标和监管要求。
尽管如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益处。
首先,国际趋同使得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的理解和评估能力。
例如,当投资者比较两个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同样的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比较和分析财务信息。
其次,国际趋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由于跨国投资的增加,采用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耗费大量资源来进行财务报告的转换和调整。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另一方面,多样性也不可忽视。
不同国家的经济环境、税收政策、法律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要求会计准则有所调整。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经 济 与 社 会
啊
I
我 国会计准 则 国际趋 同分析
张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阳市 第 i人 民医 院 辽 辽 宁 辽 阳 1 1 0 ) 1 0 0
中图分 类号 : 2 3 F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9 4 (0 0 0 0 10 10 1X2 1) 7 09 2
在 经济全 球 化的背 景下 , 国际 间 日益增 多的 贸易 、融 资、投 资等 业务 活 动需要 一个统 一 的商、语 言— — 国际会 计准则 。我 国会 计准 则正 逐步 的和 国 I 际会计 准则趋 同 。我 国的会 计准 则是 以当 时国 际会计准 则 的概念框 架 作为蓝 本起草 的 : 基本会 计准则 的总则部 分着 重强调 了会 计信 息应 当反 映企业 管理层 受托责任 履行 情况 、满足包 括投 资者和 债权 人在 内的信 息使 用者 的经 济决策 需求, 而这 与 国际会 计准 则的精 神是 一致的 。 正是基 于要在 实质上 而不 是文 字 形式上 实现与 国际会计准 则趋 同的改革 思路, 0 6 2 0 年会 计准 则改革 中仍然坚 持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我国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我国应注意的问题一、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向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与之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ASC)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其基本目标为:第一,为了公共利益,制定并公布在编制成为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时应遵守的会计准则,并推动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
第二,为改进和协调与财务报表揭示有关的会计准则和程序而付出最大努力。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第一,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普通法系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第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基本会计准则。
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
我国将1992年底发布的基本准则类比为国外的概念框架,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而且削弱了对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研究,推迟了概念框架的出台。
第三,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在90年代中期就已发布的30多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一直未能成为正式准则,至今只发布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和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数量要少得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精品PPT】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和反倾销调查
• 中国在国际反倾销中受损的原因 主观原因:企业缺乏应对的意识和胆量 客观原因:中国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制度与 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差距
• 反倾销调查中的会计举证 应诉企业在填写反倾销调查问卷时,注册会计
师在审核过填写调查问卷和提供相关数据时必须 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口径一致。
康保险。
3,跨国收购兼并的影响
跨国收购兼并案例
• 通用汽车协议收购韩国大宇汽车 • 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 • 法国雷诺与日本日产合并 • 英国石油与美国阿莫科合并 • 德意志银行与美国信孚银行合并 • 英国沃达丰通信与德国曼内斯曼合并 • 法国电信与英国橙移动电话合并 • 英国葛兰素-威康与美国史克-比彻姆合并
…………………
上市日期
1993-7-15 1993-7-26 1993-8-6 1993-8-6 1993-11-3 1993-12-7 1994-3-29
1994-5-17
1994-6-6 1994-7-8
79 939 80 489 81 337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截止日期为2005年12月31日
Shandong Luoxin Pharmacy Stock Co Ltd
2005-12-9
数据截至日期为2005年12月31日
全球十大IPO
名次
公司名称
所属国家 年份
集资规模(亿美元)
1
NTT
日本
1998
184
2
Enel
意大利
1999
170
3
Deutsche Telekon
浅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6年第期总第3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浅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白朝丽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成为会计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发展等进行浅谈。
关键词国际趋同动因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国际趋同即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处理有关事务上,要相互沟通、相互协调,达到采用国际规范和统一通行做法的行为。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一)经济因素。
1.趋同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交往更加频繁,若各国之间各用一套会计准则,或彼此之间差异很大,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
趋同可消除不同会计实务生成信息的商业语言障碍,不同地域的企业可顺利地交流信息,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2.趋同可以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需要有一套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可比的会计和报告体系。
不同子公司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如存在差异,不仅使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合并、分析和利用产生诸多障碍,增加报表折算与合并的费用及经营成本,而且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管理,趋同则有利于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促进其发展。
3.趋同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
各国间统一使用一种会计商业语言,可以实现无阻碍的交流,减少交易的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而且使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更好地流通,充分地得以运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政治因素。
有许多实征文献表明,会计国际协调以后并没有提高会计信息的含量,换言之,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能并非完全是技术上的问题,而可能存在政治动因。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财经纵横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王 珺 安徽财经大学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行为指南,按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两种,其目的在于使会计处理能够科学、公允、合理的比较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并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赞誉。
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策略,并就目前存在的阻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151-02一、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并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对象、财务报告要素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之后的十年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理念也从关注企业经营成果转为关注企业营运效率、发展能力及风控能力等内容。
2005年,我国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逐步建立了中国会计准则新体系,同年,我国财政部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有实质性的发展。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规范,如2006年发布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逐渐在亚洲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位于前列,国际趋同下的准则体系也与中国市场经济更加契合。
2008年,财政部会计司分析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及有效执行会计准则情况,证实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在上市公司得到有效的实施。
同年,欧盟在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会议上决定与中国实现会计准则等效的基础上,发布接受中国会计准则的正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G20领导人峰会多次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IASB改进IFRS。国内外掀起了向IFRS趋同的风潮,IASB也加快了相关准则项目的进程,对一系列重要准则项目进行制定或修改,发布了一系列的征求意见稿,IFRS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同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特殊问题。中国于2006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IFRS实现了实质趋同,并与2010年4月发布了持续趋同路线图,表示将与IFRS保持持续趋同。在此背景下,全球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动态都可能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应该研究并确定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应对举措及策略。
2. 2平衡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本国特殊需求的矛盾
未来会计准则变迁的主导者将变成IASB这样的国际组织,但IASB很难取得直接的制度收益,缺乏必要的利益激励,每一次的进展需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共识,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度安排很可能滞后于现实环境的需要。同时,如果IASB成为唯一的会计准则供给者,可能因其垄断地位,导致供给质量下降、速度变慢。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领域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现阶段中国主要是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学习借鉴,向国际经验靠拢,但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可能在某些方面会滞后于中国经济发展。所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需要调整其角色,一方面它需要充当IASB与中国应用者之间沟通交流的中介,另一方面当中国有现实需求时,继续制订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目前会计准则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外部审计师等中介机构)对国际化的企业会计准则还不太适应,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国的情况,为准则应用者提供更多的具体指引。例如通过培训会计准则的应用者,帮助他们理解支撑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性概念和原则,如资产负债观、权益性交易、控制、公允价值等。其次,需要调查和总结这些概念和原则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和因中国国情带来的特殊问题,将这些结论与IASB和其他国家的准则制订者互动,并利用监管问答或者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与准则应用者交流。一方面帮助外国同行了解中国同类经济业务的交易实质和会计处理的选择基础,以实现会计准则的等效目标,另一用中屡次出现的难点问题,初始阶段中国的会计准则可能是偏向规则性的,达成共识后,可以更为原则导向一些。此外,对于一些中国特有的问题或者在中国率先出现的新经济问题,中国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可不必等待IASB的研究成果,可率先行动。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Strategies; IFRS
1
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跨国生产、跨国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教育、会计组织的不断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需求己经愈来愈迫切。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通过提高各国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透明度来促进世界上各个国家资本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最优化配置,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伦敦峰会、匹兹堡峰会等都要求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快速恢复全球经济的增长以及加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更好的监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己经先后举行了七次峰会,在峰会上内容上,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都积极支持建设一套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使会计准则制定以及国际趋同问题提高到前所末有的政治层面及高度。历次峰会都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改进,以此来维护全球金融行业的的稳定。
2
2.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式和速度
2010年4月我国发布的持续趋同路线图的正式稿表明中国与IFRS己经实现了实质趋同并将继续保持与IFRS的持续趋同,趋同的时间安排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在2011年年底前争取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同时为确保企业有效应用会计准则开展必要的宣传培训。修订后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仍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等构成。可以看出我国发布的趋同路线图正式稿中只承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与IFRS的进度保持同步,并没有说明怎样与IFRS的进度保持同步?是与IASB发布的讨论稿保持同步,还是征求意见稿或者是发布正式准则或者是IFRS的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生效时间保持同步。2009年IASB发布了IFRS9一金融工具,并陆续发布了多项准则如IFRS10、IFRS11、IFRS12、IFRS13等,这些准则中的大多数自2013年1月开始生效。我国目前还没有计划将这些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中国,因此我国与IFRS的进度保持同步,应该是与IFRS的实施时间保持同步,并且仍将可能采取大爆炸的方式分阶段分步骤的引入各项改革的IFRS,而不是与各单项会计准则保持同步。目前我国也并没有完成趋同路线图正式稿中提到的在2011年底前完成会计准则修订工作的计划。相比于渐进式,大爆炸式以整体引入会计准则,可以帮助准则的制订者统一考虑是否引入某具体会计准则,但同时准则使用者需承担的一次性转换成本也较高,也会影响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目前IASB对IFRS进行一系列的密集改革,如果没有与IASB的进度保持同步,并且大爆炸式一次性引入IFRS的间隔时间较长,那么就需要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影响重新评估,可能需要不断进行对原来完成的等效互认的评估,影响“趋同是手段,等效是目标”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诉求。因此,2006年我国以大爆炸的方式整体性引入IFRS后,对于IASB新制定的IFRS,应在逐个评估再引入中国。中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在IASB发布新的IFRS时,就应同步确定是否应引入中国,并且在决定引入时,应与IFRS同步生效。如果能够争取IASB直接发布IFRS的中文版,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 3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的利益诉求
各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有的是希望能在制度变迁中争取制定的领导权,有的是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其他的则可能是享受搭便车的行为。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不同的趋同策略。例如欧盟、美国采用IFRS主要是为了争取在IASB中制订IFRS的主导权,而新兴经济体例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则应是在争取在IASB中的话语权,希望未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能更多反映自己国家的需要,而放弃自己国家会计准则的制订权直接采用IFRS的国家和地区则更多的是希望享受搭便车。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会选择不同的与IFRS趋同路径以及策略。欧盟是最早使用IFRS的,是IASB最早的支持者,在IASB中也占领了主导地位;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被国际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国民生产总值和资本市场规模也居世界前列,通过引导和积极参与IASB的重组和改革与欧盟争夺IFRS的制订权。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拟采用趋同认可方式,先趋同后认可。在趋同时期,通过缩小US GAAP与IFRS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可以降低美国企业由US GAAP向IFRS转换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或拉拢或打击IFRS在全球取得认可的努力。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或承诺与IFRS持续趋同,或承诺采用IFRS,其目的都是紧跟IFRS的改革进程,在IASB改革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和获得话语权。各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的利益诉求不同选择与IFRS趋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采用US GAAP与IFRS先趋同后认可的模式,但SEC保留对会计准则的否决权。欧盟采用的是认可的方式,在欧盟通过双重许可方式接受IFRS。而中国、印度等采用是与IFRS实质趋同的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IASB一直努力说服中国直接采用IFRS,中国对IFRS的接受可以采用在承诺不放弃国内企业会计准则的制订权的前提下,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未规范的,可以按基本准则的方式采用IFRS。会计准则的形式趋同并不等同于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全球使用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企业使用同一套规则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并不能保证企业根据同样的会计规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所反映出的的会计信息具有同样的质量,因此,在现阶段IASB首先积极推动各国承诺使用IFRS,在实现会计准则的形式趋同后,下一阶段的目标将会积极推动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或执行趋同上,中国的会计准则趋同策略可以对此进行合理预期。
现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己经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23个国家或地区,或普遍认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允许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截至到2011年6月,93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采用IFRS, 6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部分上市公司必须采用IFRS,还有24个国家或地区允许其上市公司采用IFRS。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快了相关准则项目的进程,修订和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项目。同时世界上的一些主要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可以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研究并确定中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举措,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制订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IFRS
ONTHEINTERNATIONALCONYERGENCEOFACCOUNINGSTANDARDS
ABSTRACT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G20 summit repeatedly initiative to establish unified global high-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ers IASB to improve IFRS. At home and abroad set off a wave of convergence to IFRS, IASB has also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project-related criteria, for a series of important projects to develop or modify the guidelines, released a series of draft, IFRS is undergoing a major chang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major economies, there is a new situation and special problems.Chinareleased in 2006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essence of IFRS convergence, and with the April 2010 release of sustained convergence roadmap shows a sustained convergence with IFRS. In this context,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dynamic glob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likely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ountry, we should be studied and determine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respons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