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超详细 (2)
机械设计相关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力学知识、材料知识和制造工艺知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分析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力学知识、材料知识和制造工艺知识;3. 机械设计的流程和步骤;4. 机械设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20%。
考试为闭卷考试,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课时讲解力学知识,第三课时讲解材料知识和制造工艺知识,第四课时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教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节课将采取以下差异化教学措施:1. 针对学习风格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2. 针对兴趣差异,挑选与机械设计相关的有趣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针对能力水平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和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该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零件的3D建模,第二部分是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3D 建模和装配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的3D建模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一种具有多重扭矩传递功能的联轴器,该联轴器支持高速和高扭矩传递,并且易于拆卸和维修,长度不得超过200mm,直径不得超过100mm。
2.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制定设计目标。
2.通过研究联轴器的结构原理,确定联轴器的建模方案。
3.进行零件建模,制定3D建模方案。
4.利用建模软件完成联轴器零件的3D建模。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建模的准确性。
2.建模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是否考虑了联轴器的多重扭矩传递功能。
第二部分: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1.课程设计任务根据第一部分联轴器的3D建模,进行联轴器的装配设计,保证多个零件之间的精确配合,以及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
2.课程设计步骤1.制定联轴器装配方案,明确零件装配的顺序和具体要求。
2.通过装配软件,完成联轴器的装配设计,包括零件的精确配合。
3.对联轴器进行逐个零件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以及扭矩的传递功能。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的装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装配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联轴器的扭矩传递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
最后,我们将介绍机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将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其次,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我们将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机械设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机械设计基础》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机械设计手册》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准备相关的PPT、视频等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内容。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机械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_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_机械设计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程,也是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基础培养环节。
本文将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期对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有所帮助。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任务,它不仅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IT技术和工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提高其分析、设计、实验和评价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其可行性。
而且,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工业生产中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不同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制造成本的考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入了解机械设计这一专业领域。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解决单个问题,还要与组员协作解决整体问题。
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协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切实体验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
具体而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设计思路和流程、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工程材料的选择、机械装配与调试、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艺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超详细

i0 减速器外传动比
i 减速器传动比
分配原则:
(1) 各级传动比应在推荐范围内选取,不 得超过最大值。 (2)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i1 (1.3 ~ 1.4)i2
或 i1 (1.3 ~ 1.4)i
(3)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i1i2= i
(4)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i1 0.25i
注意:(1)尺寸协调、互不干涉
图4-10
二)轴系结构
根据轴上各零件和支承的位置,通过计算确 定轴径尺寸和轴承后,在进行轴系结构的详细 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外伸轴通过联轴器与其它零件联接时, 根据扭矩计算的轴径应与联轴器孔径相匹配。
图3-11 轴承拆卸高度
(2)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的定位,便于装拆和调整,具有良好的制造 工艺性,一般把轴做成阶梯形,见图4-10。当相邻轴段直径变化处的轴 肩是为了固定轴上零件或承受轴向力时,其直径变化值要大些,轴肩根 部圆角半径r应小于轴上零件的倒角C或圆角半径r,见图4-9中I、Ⅱ等处, 定位轴肩的尺寸见表4-2。当用定位轴肩固定滚动轴承时,轴肩高度可
同步转速:3000 1500 1000 750
级数: 2 4
68
电动机安装型式和尺寸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 Pd
Pd
Pw
kW
工作机的功率 Pw
Pw
F v 1000
或
PW
T nw 9550
传动装置总效率
1 24 32 4 5
1-带传动; 2-轴承; 3-齿轮啮合; 4-联轴器; 5-工作机
减速器系统方案参考图例
T
T
5
4 6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减速器(详细版)

计算说明
题 目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两级圆锥-圆柱齿
轮减速器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X班
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
XXXXX
西安文理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田银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级
一班
指导教师
周毓明
何斌锋
教研室
机电系机电教研室
题目
异步电动机。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1.2
(1)工作机的输出功率
Pw
Fv
1000w
空也斗
10000.96
(2)电动机输出功率Pd
Pd
Pw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依次确定式中各效率:
个联轴器n=0.99、4个滚动轴承
n=0.98、圆柱齿轮传动
n=0.97、圆锥齿轮传动n=0.96。
n“、107.01r/min
co
n=0.99
n=0.98
n3=0-97
n=0.96
n0.84
n0.992
0.9840.970.960.84
•
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1各轴转速•…
3.2各轴输入功率
3.3各轴转矩•…
4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6
4.1圆锥直齿轮设计
4.1.1选定齿轮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4.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4.1.3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4.1.4几何尺寸计算
•
4.2圆柱直齿齿轮设计
4.2.1选定齿轮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传动系统图:
图一
机械设计里的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里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流程;2. 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的选用、计算和校核能力;3. 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认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流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框架。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选用、计算和校核方法,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性能的认识。
-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六章 机械零件设计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教授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七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八章 机械设计实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2. 第二周至第四周:机械零件设计3. 第五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4. 第六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题目4: 螺 旋 输 送 机 传 动 装 置 设 计 (F)
精品课件
题目6: 塔 式 起 重 机 行 走 部 减 速 装 置 设 计 (
精品课件
减速器系统方案参考图例
T
T
5
4 6
系统方案参考图 1-电动机;2-V带传动;3-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 5-卷筒 6-运输带
精品课件
ia
nm nw
2.分配各级传动比
ia io i i i1 i2
i 0 减速器外传动比
i 减速器传动比
精品课件
分配原则:
(1) 各级传动比应在推荐范围内选取,不得 超过最大值。 (2)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i1 (1.3~1.4)i2
或 i1 (1.3~1.4)i
(3)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确定电动机型号
例:Pd = 3.6 kW 电机额定功率为:4 kW
Y13M 216 nm=960r/min Y11M 24 nm=1440r/min
查取电动机轴外伸端尺寸: D-直径 E-长度等,
精品课件
二、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确定和分配
1.确定总传动比ia
i1i2= i
(4)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i1 0.25i 精品课件
注意:(1)尺寸协调、互不干涉
精品课件
(2)尺寸紧凑、便于润滑
精品课件
三、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计算各轴的功率P、转速n和转矩T
按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Pd 计算, 也可按电动机额定功率Ped 计算。
见指导书。
列汇总表:
精品课件
减速器装配图参考图例
精品课件
减速器装配图参考图例
精品课件
四、课程设计计划(3周)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3天) 2.装配草图设计(1周) 3.装配工作图设计(3天) 4.零件工作图设计(1天)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天) 6.答辩(1天)
精品课件
五、成绩评定
根据设计过程的表现、图纸质 量、说明书及答辩四方面综合情况 评定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 及格、不及格评分,独立实践环节 课程记载成绩。
精品课件
六、主要参考书
包括《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上机与设计》主 教材、机械设计(零件)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零件) 设计手册和图册等。
1. 吴相宪,王正为,黄玉堂主编. 实用机械设计手册. 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1 3.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 .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指导书.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陈淑连,张爱淑,徐桂云主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级数: 2 4 6 8 电动机安装型式精和品课件尺寸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 Pd
Pd
Pw
kW
工作机的功率 Pw
Pw
F v 1000
或
PW
T nw 9550
精品课件
传动装置总效率
12 43 245
1-带传动; 2-轴承; 3-齿轮啮合; 4-联轴器; 5-工作机
、 1≥8,
df≥ 16,d1≥ 12, d28,d36
精品课件
第4章 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传动装置中包含已设计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将要设 计的轴系和支承零件(如轴、轴承、 箱体、箱盖)及附件等。本 章将介绍其结构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时要考虑整体或局部结构的工作特点与材料的选择; 零部件结构形 状与强度;零部件及系统刚度与各零部件的位置 关系及固定方式;系统运转精度和灵活性与各元件的加工装配精 度和使用寿命;零部件生产周期与加工装配维护 工艺性要求; 设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技术表达,包括正确的工程图样表达等。设 计、计算和绘制图样一般应交叉进行,注意:“边计算,边设计, 边修改,边完善”。
2.低速级齿轮传动
已知:P、n、T、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精品课件
三、按转矩初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dmin ≥
C
3
P n
单键:加
注意:1.键槽 3%~5% 双键:加
2.圆整为标7%准~直1径0%
3.或按联轴器圆整直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验算工作速度误差
v v理 v实 v理
≤
5%
五、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 注意: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精品课件
一般的传动装置设计内容有:
1.传动方案的拟订; 2.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学参数的计算; 3.传动件的设计; 4.轴的设计; 5.轴承的选择计算; 6.键、联轴器的选择和校核; 7.装配图设计; 8.零件图设计; 9.编写设计说明书。
精品课件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工作量
题目3:悬挂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E)
题目4:螺旋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F)
题目5:塔式起重机行走部减速装置设计(H)
……
精品课件
题目1 垂 直 斗 式 提 升 机 传 动 装 置 设 计 (
精品课件
题目2: 装 配 车 间 输 送 带 传 动 装 置 设 计 (
精品课件
题目3: 悬 挂 式 输 送 机 传 动 装 置 设 计 (E)
(1)减速器装配图1张(1号图纸),计算 机绘图或手工绘图;
(2)零件工作图2张(3号图纸),手工绘 图,要求齿轮类零件和轴类零件图各1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A4纸,20页以 上)。
精品课件
2、课程设计题目
以教师指定为准。注意发给你们的资料。
例如:
题目1:垂直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C)
题目2:机械厂装配车间输送带传动装置设计(D)
第一章 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并初步 掌握简单机械的设计方法、步骤。
2.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先修课的有关理论和 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培养设计能力、理论联 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与 机械设计有关的标准、规范、资料、手册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3章 传动件设计计算
一、减速器外传动零件设计 1.普通V带传动
已知:P、n、T、i
2.链传动
已知:P、n、T、i
3.开式齿轮传动
已知:P、n、T、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精品课件
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设计
1.高速级齿轮传动
已知:P、n、T、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精品课件
七、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精品课件
第2章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一、选择电动机 1.选择电动机类型(见指导书) 常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同步转速:3000 1500 1000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