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pdf)

语文语文((S )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 )六年级上册 课 文:19 怒吼吧,黄河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设计理念::1. 从课题中“怒吼”一词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吼”、诗人的“怒吼”、作曲家的“怒吼”、演剧队的“怒吼”、延安军民的“怒吼”、全中国人民的“怒吼”,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
2.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择机播放录像、音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黄河的怒吼”和乐曲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对人物和作品的理解。
3.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促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披情入境,受到情操的陶冶,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认识“吕、滔、涛、骇、禹、挚、窑”7个字,会写“阶、陕、壶、赴、吕、滔、涛、骇、啸、窑、浊”11个字,掌握“阶段、陕西、吕梁山、滔天巨浪、惊涛骇浪、虎啸龙吟、窑洞、浊浪、如雷贯耳、心潮澎湃、刮目相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查阅《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导入(一) 同学们,你们听,(展示课件第三屏,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大气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汹涌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怒吼吧,黄河第1课时_语文S版

1怒吼吧,黄河 2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 渡黄河,转赴吕(I u )梁山抗日根据地。
3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 的气势所震撼:只见滔(t a o)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t a o)骇(h a i)浪扑面而 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①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船工 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句导读: 这两句写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浪大滩急的境地,目睹 黄河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到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这种 震撼人心的场景,人与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震动每个人的心。
]4所有的一切,让诗 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xu an yu a n)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 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y u) 精神吗?[②这两句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 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2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失陷。
沦,没落;陷入(不利的境地)。
3①比喻,把黄河的水声比作“虎啸龙吟”,描写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 ,为下文诗人的创作作铺垫。
3 ②比喻和反问。
作者把黄河滔天巨浪的隆隆响声比作“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 , 真实地再现了壶口瀑布巨大的声势。
两个反问句极有力地加强了气势,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壶口瀑布发自内心的感慨、赞扬之情,也表达岀诗人内心的无比激动。
第1页明![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光未然带队路过壶口瀑布时被黄河汹涌的气势所震撼想写一首赞颂黄河的诗。
,光未然见到了作曲家冼(xi d n)星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9 怒吼吧,黄河 语文S版

听得准 确,才有 条件正 确模仿, 才能不 断地掌 握高一 级水平 的语言。 我在教 学中,注 意听说 结合,训 练幼儿 听的能 力,课堂 上,我特 别重视 教师的 语言,我 对幼儿 说话,注 意声音 清楚,高 低起伏, 抑扬有 致,富有 吸引力, 这样能 引起幼 儿的注 意。当我 发现有 的幼儿 不专心 听别人 发言时, 就随时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
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
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
教学目 标
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 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 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
第13页/共16页
句,接儿
歌下句
等,这样
幼儿学
得生动
活泼,轻
松愉快,
既训练
了听的
能力,强
化了记
忆,又发
展了思
维,为说
打下了
基础。教
学重点
教学难 点
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授课类 型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第 2 课时(新授课)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第8页/共16页
我就 舀一 盆水 往下 一 倒, 作比 较观 察, 让幼 儿掌 握 “倾 盆大 雨” 这个 词。 雨 后, 我又 带幼 儿观 察晴 朗的 天 空, 朗诵 自编 的一 首儿 歌: “蓝 天 高, 白云 飘, 鸟儿 飞,
第9页/共16页
树儿 摇, 太阳 公公 咪咪 笑。” 这样 抓住 特征 见景 生 情, 幼儿 不仅 印象 深 刻, 对雷 雨前 后气 象变 化的 词语 学得 快, 记得 牢, 而且 会应 用。 我还 在观 察的 基础 上, 引导 幼儿 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 怒吼吧,黄河|语文S版 (2)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S版11册四单元围绕“民族之魂”这一主题进行编排,《怒吼吧,黄河》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河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光未然、冼星海以及抗敌演剧三队和观众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表达了中国人民澎湃的抗日斗志一定能战胜侵略者,保卫家园的信心。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不成问题了。
对品味精彩语句;赏析精彩片段;揣摩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的;了解作者表达方法,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还需引导和练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和旺盛的革命激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三、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领略文章中心,感悟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黄河大合唱》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故事背景,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特殊形式。
2、学生查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大致了解他们是什么人。
3、准备《黄河大合唱》几段经典唱词和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黄河之气魄师:孩子们,谈谈你对她的了解。
(师板书:黄河)师:是啊,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过她,看看这些诗句吧!(课件依次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仞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 怒吼吧,黄河教案(教学设计)

这个问题对突 破难点很关键。艺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 活,却又服务于生 活。它唤起了中国人 民高昂的斗志。
板书:延安军民的“怒吼”
中国人民的“怒吼” (三)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 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拿起战斗的武器,勇敢地冲向
感悟延安军民 的“怒吼”、全中国 人民的“怒吼” 。 突破教学难点。
生写作品质的引导。 即在具体事例中展 现人物品质。
五、作业
6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9 怒吼吧,黄河
1. 这是一篇行文非常优美的文章,把这篇文章的好词 佳
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2.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
设计此份作业 的目的是想让学生
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 养成感悟祖国语言
2 光未然朗诵自己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冼 星海
异常兴奋,只用六天就完成了谱曲。(第 4~6 自然段)
2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9 怒吼吧,黄河
(3)作品正式公演,引起巨大反响。(第 7~8 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
(一)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再
让学生对《黄河
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以大气磅礴的气势, 大合唱》激发人们的
激发起人们汹涌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 抗日斗志有所了解,
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怒 为下文的学习做好
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者 铺垫,同时激发学生
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抗日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怒吼吧,黄河》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熟练运用。
4.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对于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的培养。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文阅读(1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课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的主题是什么?–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教师板书整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课文分析(10分钟)1.教师解读生词,让学生了解关键词的意义和用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语音语调读练(15分钟)1.教师模仿读课文,给学生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
2.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3.学生小组内互相朗读,评价改进。
生字词学习(15分钟)1.教师分解并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读音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发音,并做相关练习,加深记忆。
情感体验(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音乐,再次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
2.引导学生表达对于黄河的敬畏之情和爱国情感。
课文默写(1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课堂小结(2分钟)1.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2.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学习进行巩固。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怒吼吧,黄河》。
2.结合课文,写一篇对黄河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进行教学。
通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和理解。
通过语音语调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同时,对生字词的解释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
最后,通过情感体验和课文默写来巩固学习效果。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时代背景。
2、了解光未然眼中的黄河、心中的黄河、词中的黄河,体会创作的灵感与激情以及歌词的感染力。
3、品词析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重点:了解光未然眼中的黄河、心中的黄河、词中的黄河,体会光未然人物特点。
难点:品词析句,体会歌词的感染力。
二、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查找相关资料,作好补充和拓展的准备。
三、教学程序:(一)导入,检查预习: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老师写个词“相持”,你认为“相持”是什么意思?(了解当时的背景)2、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要的是团结,是坚持,是决不相机指导理解和朗读。
)(1)“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A、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指导朗读每个分句(冲动、悲伤、欢喜、悲愤)B、师生合作读,体会比喻和排比的作用。
完成练习:A、搏击长空的苍鹰翱翔B、凄风冷雨中飘散的花香C、气贯长虹的宝剑长枪D、夕阳中宁静的霞光他的声音时而消沉柔和,充满温馨,如同;时而激昂悠扬,无比自豪,如同;时而悲切婉转,如泣如诉,如同;时而灼灼逼人,摄人心魄,如同……C、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这段文字的精妙。
(齐读)我请四个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先按顺序,再随意排序读)你从老师耍的花招中发现了什么?(这就是分号的用法——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就用分号。
)(2)歌词的感染力:是的,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思想与情感的共鸣,《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
所以,它就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不信,你从文章中找找看。
①光未然的词感染了抗敌演剧队的队员们:比照。
②感染了他的老朋友冼星海:冲动地、一把……抓、斩钉截铁、两个感慨号。
(三)布置作业:1、仿写第四自然段的排比句。
(可以写朗读声音,也可以写别的内容。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怒吼吧,黄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黄河的伟大形象和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黄河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黄河的知识,如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历史文化等。
2.通过图片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朗读与感悟1.让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描述黄河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针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写作背景介绍1.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
2.分析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
三、诗歌欣赏1.让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交流。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
2.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二、诗歌拓展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怒吼吧,黄河》是语文出版社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民族之魂”,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讲述了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其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在细读文本之后,我对文章又有了自己的解读,文章以“怒”为主线,写了黄河之“怒”,诗人和作曲家之“怒”,延安军民之“怒”。
我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已完成生字词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体会黄河的“怒”。
第二课时仅仅围绕诗人和作曲家之“怒”,延安军民之“怒”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黄河的印象不深,因时代的久远,对那段抗战历史,充满革命激情的岁月虽有所了解,但感受也不深刻,因此学生对文本的四个分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也认识不深,这些困难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及情感的激发。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重点词句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文段及感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文段,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自学中探究问题,在情境的想象中感悟文本,在文本的语用训练中体会情感。
3.情感与价值观:能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即诗人和作曲家之“怒”,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树立和平时期的爱国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自学和情境想象中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2.教学难点:学以致用仿写分句,根据情境进行语用练习。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以情激情,通过情境教学法,给予文字更多的画面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激发情感。
2.合作探究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文段的特点,感悟内涵,体会情感。
3.读中感悟法:朗读既是一项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升华。
4.文本拓展法。
结合文段的重点词语,拓展文本,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回归黄河之“怒”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板书),齐读课题1遍,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黄河”(板书),这节课,我们通过微课,再次走进黄河。
思考: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奋起反抗、不甘为奴……)
(二)紧扣“怒”,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
1.感受诗人之“怒”,品读仿写分句。
再来看一下这个“怒”字,心不甘为奴,所以为“怒”。
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黄河之怒因为不甘为奴,诗人光未然把怒化作满腔激情,(板书诗人)于是你听诗人怒吼了:
(1)听录音范读。
(2)出示小组合作学自学任务单:
①把文段读通、读流利。
②对文段中的重点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③读分句,联系当时的背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参看课后练习第3题)
④你能运用收集到的形容声音的词语,根据分句格式,想象诗人当时的情境,
再仿写一个分句吗?
⑤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个分句吗?从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3)运用智慧教室测评工具和学生ipad机进行小组竞赛汇报。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①两个小组读。
评价,加分。
②个人汇报,(句式上排比句、比喻句、分句,内容上诗人声音变化大等)
回答合理小组加分。
③第二个分句,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受日寇侵略的痛苦;第三个分句,仿
佛看到了军民团结一心,无比欢快的情景;第三个分句,仿佛看到了中
华儿女不屈不挠、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
言之有理即可加分。
④小组合作写一个分句,汇报展示,评价。
每个组都得提交,提交加分,
优秀再加分。
(打印学习单)
⑤个人读,谈感受。
小组加分。
2.感受作曲家之“怒”,想象“异常艰苦”
(1)刚才,你的朗读迎来了同学们的掌声,诗人光未然的朗诵迎来的掌声响彻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板书作曲家),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
)于是,我们看到了作曲家怒吼了。
(2)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
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3)如何理解“异常艰苦”?看视频,再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
曲?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
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冼星海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就在一孔小小的窑洞里,他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他想象着——,想象着——,——地修改着,——地吟唱着,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汇报,指名答。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
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冼星海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就在一孔小小的窑洞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顾不上梳头,顾不上睡觉,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想象着黄河边的演奏,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4)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革命激情,爱国情怀)
3.创设情境,感受军民之“怒”。
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师生音频合作读)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
此时(生接)……向黄河倾诉我们民族的灾难:(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
)队员们唱得那么投入,忘记了舞台,忘记了听众。
周恩来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你是如何理解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的?
总结:听着这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军民怒吼了,中国人民怒吼了,千千万万军民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三)话题跟帖,拓展表达
抗战胜利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幸福地生活着。
有人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都70多年了,现在又是和平时期,《怒吼吧,黄河》这样的曲子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请你听听《怒吼吧黄河》的演奏,发表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请继续在微博发表留言。
(五)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黄河
诗人作曲家
军民
革命激情,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