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七上·石台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花穗(huì)匀称(chèng)迸溅(bèng )须臾(yù)

B . 气氛(fèn)啜泣(chuò)偌大(nuò)滑稽(jī)

C . 篡夺(cuàn)骸骨(hái)黄晕(yùn)欹斜(qī)

D . 吮吸(yǔn)贮蓄(zhù)枯涸(hé)收敛(lián)

2. (2分)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重峦叠障珠光宝气自出心裁

B . 俯仰生姿因地制宜亭台轩榭

C . 别俱匠心胸中有丘壑高低屈曲

D . 雕镂琢磨盘屈嶙峋安静闲适

3. (2分)(2020·广西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B . 桂林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C .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 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收藏家纷至沓来。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写的。

B . 看来,增强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C . 许多附近的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D . 人类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

5. (2分)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

B .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C . 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

D . 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

6. (2分)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 . ⑤①②④③

B . ⑤②④③①

C . ⑤②④①③

D . ⑤①④②③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7. (2分)(2018·遵义) 语言运用―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8. (5分)(2016·吉林) 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5字。)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7八上·凉山期中) 古诗文默写。

(1)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2)《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凝望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险人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4)《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

10. (12分) (2017九上·惠城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

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

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本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的故事。

(2)李逵本来是想把娘亲接到梁山泊享清福的,没想到反而害死了娘亲!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慨?最想说什么?请写在下面。

(3)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至少二个)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

11. (19分) (2020九上·恩平期末) 阅读选文

牧羊歌手

郭震海

①这是一个难得清闲的周末,我和老三相约到太行山深处这个宁静的小镇,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我和老三信步走进小镇后面一个空旷的山谷。

②只见一位牧羊老汉手举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啪啪啪”脆生生的鞭响,惊起一只正在觅食的山鸡,山鸡欢叫着振翅飞起又迅速落下。

③“庆生叔,这样好的天气,你咋不亮开嗓子唱一个呢?”老三远远向那牧羊老汉打招呼。

④“哈哈,唱一个!”牧羊老汉乐呵呵地回道。

⑤老汉说着,大声咳嗽了几声后,便开了腔:

⑥嗨——/送郎送到大门口/扑上来看家的大黄狗/认了认是郎哥/摇了摇尾巴住了口口……

⑦“好!好——”老三高声叫好,同时双手举过头顶鼓掌。

⑧确实是好!我也在心里暗暗赞叹。没想到,在这苍茫的群山之中,这位牧羊老汉的嗓音会如此的高亢嘹亮。他那辽阔婉转的歌声如一把铁锤有力地撞击着大地,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群山伴唱,流云起舞,纯粹而自然。

⑨老三告诉我,这位牧羊老汉名叫侯庆生,他爹在世时,就是出了名的“喊号子”的人。他爹的“号子”喊得响亮,大家干起活很起劲儿。

⑩“你知道啥叫‘喊号子’吗?”老三问我。

?“就是劳动号子吧。”我说。

?“小的时候,我爷爷和镇子里的人从山下往山上运石头的时候,七八个人用绳索用力拉着,一点一点上移,那时候庆生他爹就负责喊号子。喊的啥倒是不记得了。”老三的家就住在小镇上,在小镇上出生长大。

?“没准,我还能喊上几句哩。”我说。

?“你?”老三停下脚步,回头一脸惊奇地望着我,眼里流露出怀疑。

?我确实没有骗他。我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乡村调查走访,听过多位至今依然健在的喊号子者喊过,也知道一些内容,只是从未亲口喊过。

?“要不要现在就喊一回?不过,我需要你的配合。”我对老三说。

?“好!喊一回!你说需要我咋配合?”老三的眼里疑惑瞬间变成了兴奋,仿佛射出两道光。

?我说:“很简单,比如,我喊‘劳动号子嘛吼嘿’,你就跟着喊‘嘛吼嘿’,我就是喊号子的人,你就当正在劳作的人。”

?那天,我和老三竟然忘情地在山谷中喊起了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嘛吼嘿——嘛吼嘿/震天动地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风儿嘛吼嘿——嘛吼嘿/不怕雨儿嘛吼嘿——嘛吼嘿/愚公移山嘛吼嘿——嘛吼嘿/传遍四方嘛吼嘿——嘛吼嘿/团结紧呀嘛吼嘿——嘛吼嘿/齐努力呀嘛吼嘿——嘛吼嘿……

?我们由最开始的小声喊,到彻底亮开嗓门,越喊声音越大、越高亢。老三平时是很稳重的人,此时仿佛整个人都被点燃,两个胳膊在空中挥动着,仿佛再次回到童年。

?我越喊越投入,眼前仿佛山坡上真的出现了一群弓着身,光着背,负重前行的人,汗水在他们古铜色的脸上。随着号子声声,他们一步步向上,向着挂着太阳的地方走去……

?“三娃子,三娃子,是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三娃子……”

?我们太陶醉、太投入了,完全不知庆生何时停的歌声,更没有听到他急切的呼喊,直到他从山坡上连滚带爬,挂着一脸泥土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停止喊声。

?“谁教你们喊号子的?”他问我。

?我被他的问话喊醒,忙说自己之前曾经对劳动号子进行过乡村调查。

?“调查?”他问道。

?“是的,我曾在报社当记者,专门调查过劳动号子,这算是我们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我调查就是想记录下来,记录这份宝贵的民间艺术。”我说。

?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后来我才知道,老人一辈子太爱民间艺术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爱唱民歌,爱喊号子,他继承父亲之所爱,比他的父亲还要痴狂。从小只要听他的父亲唱过一遍的民歌,他就能记在心里。

?老三告诉我,庆生老汉的儿子大学毕业,在一个煤矿当技术工,家里小日子过得很不赖。只要跟庆生提到民歌,他总是张嘴便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我问庆生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首民歌,他笑笑说:“多得很,一箩筐肯定装不完。”

?看着眼前的庆生老汉,想起刚才他那高亢有力,婉转动听的歌声,我想起了近几年一路走红的华阴老腔,那几位陕西老汉,在舞台上,忽而人喊马嘶、气吞山河,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每每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演,扑面而来的是真实。这种真实让人震撼,更令人神往。

?庆生告诉我,其实他啥也不图,更没有想过当歌唱家,只是觉得这些山歌经过数代人的口口相传,不能丢,丢了怪可惜。可我分明觉得这位牧羊歌者就是一位真正的歌唱家,是我在这山野中遇见的“歌王”。

《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22日 20 版)

(1)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2)分析文章第⑨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层层叠叠的群山,也仿佛随着老人的山歌活泛了,亮开嗓子,纷纷回音。

②庆生听了,几步走近我,一双粗糙的手不容分说就紧紧抓住我的手,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4)文章结尾句中“真正的歌唱家”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内涵。

12. (22分) (2017七上·日照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被“教诲”→________→获“奖励”→坚定“梦想”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13. (15分) (2016七下·泰州期中) 阅读《阅读是有“重量”的》,完成下题。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⑥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⑦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⑧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阅读全文,说说文题中“重量”有何含义。

(2)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请为第⑤段的观点列举一则事例作论据。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14. (25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寡人谕矣②天下缟素③晏子将使楚④吏二缚一人诣王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是如何回应的?可见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4)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5)这两则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2016·萝岗模拟) 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7-1、

8-1、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9-1、

9-2、

9-3、

9-4、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

10-1、

10-2、

10-3、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6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

14-1、

14-2、

14-3、

14-4、

14-5、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