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历史

合集下载

新闻摄影资料

新闻摄影资料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多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图像记录和传递新闻事件。

这种形式迅速传播信息,引起公众关注,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闻摄影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历史回顾
新闻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摄影技术开始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第一张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照片是由马修·布雷迪(Matthew Brady)拍摄的美国内战照片。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闻摄影在报纸和杂志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点
新闻摄影以其生动直观的方式,迅速传递信息。

相比文字报道,图像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增强记忆效果。

新闻摄影的主题广泛,包括突发事件、人物特写、社会现象等,丰富多样。

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闻摄影也在不断创新。

现代摄影师利用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拍摄出更加震撼和引人入胜的作品。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新闻摄影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图像传递真实和有力的信息,引领观众了解世界。

摄影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方式,呈现出更加精彩的作品,为新闻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通过探讨新闻摄影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展现了这一传播方式的重要性和未来潜力。

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和影响力将继续影响社会,推动信息传播的发展。

新闻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新闻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 者单位 : 南艺术 职业 学院 ) 作 河
责 任 编 辑 : 芳 晓
《 约 民报 》 者 雅 可 布 ・ 斯 , 入 到 纽 约 各 贫 民 纽 记 里 深
窟 , 摄 了 大 量 的 照 片 , 后 把 这 些 照 片做 成 素 描 图 发 拍 然
9 4
奇 般 的 人 物 芬 顿 ・ 雷 迪 分 不 开 的 。而 新 闻 摄 影 的 全 面 布 展 开 , 依 赖 于 一 批 关 注 社 会 问题 , 生 活 怀 有 热 忱 关 则 对 怀 之 心 的社 会 改 革 家 。 进 行 摄 影 记 录 的摄 影 家 。
身边 的 、与 自己切 身利 益 密切 相 关 的事情 投 入 的关注 程 度 会 更 高 些 。新 闻 事 实 奇 特 、 满 情 趣 , 有 人 性 味 , 充 富 这 些 事 实 能 够 引 起 读 者 的 接 受 兴 趣 。 真 实 是 新 闻 摄 影 的 本 质 规 定 , 其 赖 以存 在 的 根 本 。 是
合成 的第 一幅 永久性 照 片。 13 8 7年 , 国 画 家 路 易 . 盖 尔 用 水 银 蒸 汽 使 曝 过 法 达
新 闻摄影 是 以摄影 技 术 为手段 , 正 在 发 生 的 , 对 具 有报 道价 值 的新 闻事 实 , 过 现场 选 择 抓拍 的 手段 , 通 摄
取 特 定 的 瞬 间 形 象 , 并 结 合 必 要 的 文 字 因 素 来 进 行 新
闻 摄 影 技 法 与 洛 伦 特 的 现 代 新 闻 摄 影 准 则 及 图 片 编 辑
原 则 , 养 了一 大 批 世 界 著 名 的 摄 影 记 者 。 1 4 年 在 培 97 巴 黎 成 立 “ 格 南 图 片 社 ” 麦 。
记录 下 窗外 的景 色。 这 是人 类 用暗 箱和 感 光材 料 摄影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

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

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

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

新闻摄影在中国

新闻摄影在中国

新闻摄影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新闻照片开始在中国出现,到如今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当代的价值。

一、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史1、早期阶段中国的新闻摄影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这些照片打开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大门。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新闻摄影逐渐发展起来,但速度较为缓慢。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加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新闻摄影师和摄影机构。

他们的作品广泛涉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为公众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视觉报道。

例如,1904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合影以及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现场拍摄,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成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摄影逐渐发展成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新闻摄影也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二、新闻摄影的当代价值1、传递信息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有效的信息。

在当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闻摄影通过图像的直观表达,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2、记录历史新闻摄影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

通过拍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活动等,能够将历史瞬间定格为永恒。

这些照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够在未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3、服务社会新闻摄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历史的功能,还能够服务社会。

通过拍摄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典型人物等,能够引起社会的和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新闻摄影还可以通过宣传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等方式服务社会。

4、促进文化交流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形式,也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

新闻摄影知识简介

新闻摄影知识简介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3008:07:2708:07Nov-2030-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8:07:2708:07:2708:07Monday, November 30,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3020.11.3008:07:2708:07:27November 30, 2020
▪ 投稿时,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 话、联系地址等,以便联系沟通。
▪ 图片与说明文字为不同作者时,要分别注 明。
▪ 电子信箱发送稿件图片要添加到“附件” 中
十、照相机的使用与保管
▪ 1、背带和手带一定要用,防止相机脱手摔坏; ▪ 2、要按储存卡的大小和拍摄任务来正确设置照片
的大小;用完下卡,冲电。为随时使用准备。 ▪ 3、暴光指数(ISO)一般设置为100——400; ▪ 4、相机长时间不用,最好把电池卸下来; ▪ 5、有条件的最好放在干燥箱中,一般可以放在铁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8时7分27秒08:07:2730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8时7分27秒 上午8时 7分08:07:2720.11.30

每天都是美8:0708:07:2708:07:27Nov-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30日 上午8时 7分20.11.3020.11.30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30日星期 一上午8时7分27秒08:07:2720.11.3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8时 7分20.11.3008:07November 30, 2020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旧中国的新闻摄影发展1876年6月1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拍照火轮车》的广告,是中国早期采访摄影的一个先例,拍摄地点不再是照相馆,而是新闻现场。

20世纪初,中国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摄影图片。

1906年3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害的江召棠县令的照片。

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1907年创刊的《世界》画报,每期刊用100至200幅照片,介绍国内外时事的新闻照片,是当时行销国内的唯一一种摄影画报。

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

《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

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是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这一职业大量出现则是在20年代末。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摄影事业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一幅署名?°本报摄影部?±的照片,被看作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一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史上的杰作,如《战斗在古长城上》、《白洋淀的雁翎队》、《晓行》等,都诞生在抗日战争中。

抗日战争造就了罗光达、石少华、沙飞、吴印咸等一批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史上的著名新闻摄影工作者。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闻总署下设立新闻摄影局。

1952年划归新华社。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出现导演、摆布及弄假?±之风,认为摄影是宣传,必须服从政治需要;摄影是艺术,必须讲究美感。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表达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无法记录图像的时代到拍摄胶片的相机,再到现在的数字摄影技术,新闻摄影在技术和实践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早期的新闻摄影非常困难,由于技术限制和设备不足,拍摄和传播新闻图片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最早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使用大型相机来拍摄,通过显影和放大,将照片制成黑白胶片,然后才能进行媒体传播。

这些步骤耗时且复杂,限制了新闻摄影的实时报道能力。

到了20世纪,胶片相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新闻摄影的发
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胶片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图片的清晰度和质量,使摄影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和记录新闻事件。

同时,胶片相机的迅速普及也使得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数量增多,新闻摄影开始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摄影技术逐渐取代了胶片相机,成为新闻摄影的主流。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拍摄、后期处理和传播新闻图片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摄影师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新闻事件,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给全球的读者。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摄影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图片,使得新闻摄影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不仅提高了新闻摄影的影响力,也加深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关注。

总结起来,新闻摄影经历了从无法记录图像到胶片相机再到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而随着科技和传媒的不断进步,新闻摄影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为观众呈现出更真实、直观的新闻事件。

第六章 新闻摄影简史

第六章    新闻摄影简史

链接 链接 新闻摄影历史人物介绍—— 王小亭(教材P109)、沙飞(P111)
三、我国新闻摄影理论的初步概括
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时期,邵飘萍、戈公 振、林泽苍、胡伯洲等一些著名报人和新 闻摄影实践者,归纳总结了有关新闻摄影 的理论,对指导当时新闻摄影工作起到了 积极作用。(教材P112—113)
第三节 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繁荣发展
一、国外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方新闻摄 影繁荣发展时期。
• 摄影技术的新发展:轻便的小型相机,高感光度 胶卷,使得摄影记者有可能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 拍摄新闻现场中的人物动态和神情。 • 现代新闻摄影技法和理论的出现 : • 萨洛蒙创立的“小相机+现场光+抓拍”的 新闻摄影技法。 • 《慕尼黑画报》主编洛伦特的摄影原则:摄影 记者应真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不应该有意识 安排镜头。坚决拒绝任何摆拍。
• 3、第一批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家 • 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 布· A· 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他 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中展示了移民们居 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 • 1908年到1914年间,社会学家路易斯· 海因效仿 里斯,拍摄了 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 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 住所和艰苦的生活 条件。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 动法。
一、曲折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新闻摄影 事业进入了曲折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 出现了一批反映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优秀新闻摄影图片。新华社成立新闻摄影部并在 全国形成新闻摄影网络。人大等高校开设新闻摄 影专业或讲授新闻摄影课程。另一方面,从20世 纪50年代起,出现了“导演、摆布及作假”之风, 背离了新闻摄影基本原则,极大损害了中国新闻 摄影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摄影历史:
1、1839.8.19摄影术诞生
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
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
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
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
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
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
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
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
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
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
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
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
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
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
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
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
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
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
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
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
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
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
帕、西蒙、乔治.罗杰
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
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
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
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
基本技巧:
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
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
很清晰。

3、正确暴光主要由快门速度和光圈决定(拍摄人物和特写可以用光圈优先,自然景观可以
用速度优先)
4、抓拍:伏击法、突然袭击法、障眼法、伴攻法
5、预知事件;拍出新意、从记录走向见证、抓取出乎意料的情节
6、非事件性新闻:关注生活,善抓热点;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7、曝光控制:光圈系数F=焦距/光束直径(F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大)
感光度有四种制式(ASA ,DIN,GB,ISO )
简答:采访突发事件:因其突然性和未可知性,记者要仓促应战,需要机敏、灵活、勇敢的素质,尽快赶到现场,做到现场观察和拍摄同步进行。

专访:可分为同一空间多个时间;同一时间多个空间;多个侧面;多个瞬间。

它是深度报道要占有较大的版面空间,注意其情节的完整性,要求图文完美结合,多幅图片的有序结合,以及多失控状态下的多个瞬间形象结合。

图片编辑:1、所有的原始数码图像都必须由数码相机直接下载到图片库以备所需时编辑和回顾。

2、图片应标注清晰的图片说明。

3、读者认为图片应当是对事件的真实记录,我们决不能背叛这种信任。

4、摄影记者不能对新闻事件进行设置、重现、导演或者采取其他人为行为干扰新闻事实。

5、报纸的任务是刊发纪实图片,6、纪实照片应尽量减少侧面影像的图片的使用,这些图片容易造成特征性元素的缺失。

7、纪实照片不得被拉伸、变形以适应版面需要。

8、应减少标题压图片的用法,9、数字图像改造技术的使用必须明显地显示出其虚构性。

10、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照片图示来表达编辑思想。

11、应读者需要刊登的从读者那里获得的有关婚礼、讣告等的图片不能做任何改动。

12、允许为了使图片有更好的效果而对于锐度和对比度的一般性调整。

13、可以通过加光或者减光改善图片的技术质量,可以使用数码技术修补照片中由于过多的灰尘和其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图片缺损。

14、美术总监,责任编辑和编辑部应当对有疑点的图片及时作出质疑,必要时总编辑应参与决策。

剪裁:传递信息,增加视觉冲击力,减少视觉噪音,也是为了版面设计的需要。

策划;对即将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分析、构思,包括:主题的确定——记者的派遣——新闻图片稿的编辑——发稿时机的选择。

新闻策划不同于其他策划:1、要根据新闻事件发展的特点对初步方案加以及时调整,因此新闻策划是动态的2、新闻报道的策划还应与版面策划相结合
“荷赛”:,中国题材在“荷赛”中获奖的作品除《重返联合国的中国代表》、《中国为参加奥运会作准备》、《北京体育学校》及《最后的麻风病院》等属于题材重大、关注疾病外,其他获奖作品如《重返舞台的陈爱莲》、《聊城少儿杂技学校》、《中国残疾人杂技团》及《中国功夫》等,其内容无不折射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图片说明:形象语言也有不能完全表达事物意义的局限,这就需要通过简短的文字说明加以补充。

抓住要领,特色鲜明的文字说明成为优秀新闻图片不可缺少的点睛之笔,尽可能短、简洁,图片的说明要用事实说话。

准确、精炼、生动、有背景,是写作新闻图片文字说明的一般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