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本文来源于网络,经本人精心整理,若有喜欢,可点击下
载】(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
地质灾害培训知识

<1
泥石流(堆积物万m3) >50
20-50 2-20
<2
2、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级别
地面塌陷变形面积(km2)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10 1-10 0.1-1 <0.1
3、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级别
规
模
特大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20m
大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10-20m
中型
地裂缝长>1km,地面影响宽度 3-10m,或长<1km, 宽10-20m
层及松散土层分布广、厚度大的沟谷.②沟谷处在断裂发育地带,断层带、断层破碎带 的岩体裂隙发育,岩体破碎.③沟谷两岸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发育,分布集中;水土流 失、坡面侵蚀强烈.④沟内贮集有大量松散土层,包括崩滑堆积、过去形成的泥石流堆 积等.
• 2.地形条件:①沟谷上游是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切割深而窄,下游比较开阔.沟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
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 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 滑坡称为"走山".
• 滑坡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
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的滑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 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 山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 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 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剧烈快速的滑动.在突变之 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渐趋于稳定阶 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 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是一种提高基层防灾人员和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应急防范能力的培训活动。
通过开展此类培训,可以增强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掌握预防、监测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地质灾害类型和形成原因: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3. 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如地面变形监测、降雨监测、地震监测等。
4. 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如地面裂缝、房屋倾斜、水井水位变化等。
5.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如科学选址、加强监测、提高防灾意识等。
6. 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方法:如紧急疏散、临时避难、急救知识等。
培训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知识抢答等互动环节,使参与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培训方案

地质灾害培训方案1. 简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质灾害也随之而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制定了地质灾害培训方案。
2. 培训内容2.1 培训目标•了解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发生条件和预测方法;•掌握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增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2.2 培训方式本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演示、讲解、案例分析、场地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使员工感性认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进而理性掌握避免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
2.3 培训内容2.3.1 地质灾害类型从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
2.3.2 地质灾害防范对地质灾害的防范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防范设施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灾害应对预案等方面。
2.3.3 场地实践通过现场实践,学员将亲自体验灾害防范设施的作用,了解地形地貌对灾害防范的重要性。
3. 培训时间和地点3.1 培训时间本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具体时间视公司工作情况而定。
3.2 培训地点本次培训将在公司内部或现场进行,需要在安全可靠的场地进行实践。
4. 培训后学员的任务本培训结束后,每个学员需要完成以下任务:•撰写一份个人的地质灾害应对预案;•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应用所学知识,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和防范。
5. 总结地质灾害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灾害,我们要学会识别并避免灾害风险,提高自身避险能力。
培训是提高员工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的有力手段,我们要不断开展类似的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2.1 防治基本原则
1.1.
2.2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2.3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监测
2.1 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
原则 ➢(4)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原
处置
的方
上漆法和贴片法
利用上漆法和贴片法监测裂缝拉裂,如果纸片 被拉断,说明变形加剧,需严加防范,与前面 提到的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 数据,但可以非常直观清晰的发现变化情况。
半简易—
滑坡伸缩
仪。安装于
滑坡、崩塌、 地面塌陷等不 稳定坡体两侧, 当拉绳位移量 达到预设阈值 则报警,提醒 附近受灾居民 注意防灾。
乡五
五是灾险情预 案和险情现场 5
到位
3 三是组织巡 查到位;
人员到位。
4
四是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村居一级群测群防应做到:四应有、四应知
四应有、四应知
村(居)委会做到“四 应有”:应有防治方案、 群众转移预案;应有值 班、监测、巡查、速报 等制度;应有防灾责任 人、监测人、协管员名 单;应有监测器具、通 讯工具。
地面沉降
1.2.2 地质灾害的分级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 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①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以上的;
②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③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一)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范围和转移对象;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三)应急响应; (四)转移工作的实施,包括应急发布信号、转移路线及 临时安置场所或者安全地带; (五)保障措施,包括生活安置及供给、医疗防疫、治安 保卫等; (六)其它相关内容。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包括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
一、灾害基础概念
1.地质灾害定义:指地球内部热核能和地球表面太阳日照能的作用下,地壳、地表和地下自然地质物理化学过程发生的危害性自然灾害事件。
2.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
–泥石流
–山体滑坡
–崩塌
–地面沉降
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1.灾前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存储应急物资和装备
2.灾中应急救援:
–确定灾情和受灾范围
–实施疏散和救援工作
–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3.灾后工作:
–进行灾情评估
–重建受损设施
–进行后续跟踪和评估
三、灾害应急救援技巧
1.施救技巧:
–优先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善用救援装备和工具
–配合救援队伍进行工作
2.团队配合:
–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
–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避免重复工作和冲突
四、现场实操演练
1.模拟场景:
–模拟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模拟地震后建筑物倒塌情况
–模拟泥石流袭击后的应急救援
2.实际操作:
–灾情评估
–伤员救护
–突发事件处置
五、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1.成功案例分享:
–某地地震救援行动
–专业救援队伍的效率
–突发灾害下的自救救援案例
2.救援经验总结:
–重视灾前准备
–有效的指挥调度
–改善救援装备和技术
以上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内容的详细介绍,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实操演练,提升灾害救援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共10页word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质灾害?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质灾害?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雪或其他引发的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二、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1、崩塌发生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根据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度的斜坡上。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的高陡坡上。
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什么是地面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