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点电泳 原理 步骤 详细
等电点电泳

等电点电泳等电点电泳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分子大小和结构的常用技术。
它由荷兰科学家菲利普梅斯特首先提出。
它结合了动力学和凝胶电泳技术,可以用来定性和定量地测定分子质量,比较分子强度,分析和核查分子结构。
等电点电泳是一种生物电泳技术,它是一种在液体介质中对分子进行电流分析,通过电压的不同而使分子沿着电流方向移动的方法。
它在分子内部电荷分布的基础上,将分子分离分析出来。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同一液体介质中的固体分子,其电荷分布不同,在一定的电位下,会根据电荷分布的不同而移动的速率不同,从而实现分子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基础是分子电荷分布的差异,等电点电泳是根据分子电荷分布来实现分子分离分析的。
等电点电泳可以用来分析生物分子的大小和结构,包括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多糖,核酸,抗生素,酶以及抗体等。
它常用于凝胶电泳(喷雾电泳),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二维电泳(2-D PAGE)等等,以及其他新兴的分析技术,如质谱分析(MS),高速离子层析(CE)等。
等电点电泳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分子大小和结构的有效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定量,低成本,可重复分析性以及较少污染等优点。
它可以根据分子的等电点值,大小,构型和活性,将分子分离,从而确定分子的结构和痕量成分,或者比较两个分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等电点电泳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鉴定抗菌药物的有效成分,分离病原体中的重要抗原,研究和鉴别蛋白质的抗原性,研究抗体的特异性和结构,以及其它等。
等电点电泳是当今生物分析技术应用广泛的重要技术,它可以用来分析生物分子的大小和结构,可以确定分子的特性,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未知物质。
在生命科学领域,它给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实验三十五IEF电泳测定蛋白质等电点

实验三十五IEF电泳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等电点(isoelectri。
point)是蛋白质的最重要理化性质之一,其定义是当蛋白质的酸性解离与碱性解离趋势相等,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环境的pH。
当蛋白质分子的pI<环境pH时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pI>环境pH时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处于等电点时的蛋白质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一个特定的等电点,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IEF)电泳,IEF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蛋白质分离分析手段,其分辨率高,可达0.001pH单位,且操作方便、迅速,因此除用于蛋白质等电点测定外,也常被用于蛋白质纯度鉴定及分离制备蛋白质,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研究中的重要分离、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等电点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凝胶中加入载体两性电解质,使其在电场作用下,从阳极到阴极形成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线性pH梯度,其正极为酸性,负极为碱性,通常使用的载体两性电解质是脂肪族多氨基多羧酸化合物,其在电泳中形成的pH梯度范围有3~10,4~6,5~7,8~10等,蛋白质在IEF电泳时,当样品置于负极端时,因pH>pI,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电泳时向正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pH逐渐下降,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逐渐减少,蛋白质分子移动的速度逐渐变慢,当移动到pH=pI时,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为零,蛋白质即停止移动而聚焦成带。
当蛋白质置于正极时,也会获得同样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IEF电泳时,样品可以置于任何位置。
由于各种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等电点,在IEF电泳时,会分别聚焦于相应的等电点位置,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在IEF电泳中蛋白质区带的位置是由电泳pH梯度的分布和蛋白质的pI所决定,而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及形状无关。
因此根据蛋白质区带在pH梯度中的位置便可测得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icief的检测原理

icief的检测原理ICIEF全称为等电点异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等电点的差异而进行的一种电泳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药物研发、体外和体内性质研究等领域。
以下是ICIEF的检测原理及步骤。
1. 原理ICIEF的原理是利用全自动等电点聚焦电泳仪对样品中蛋白质等电点进行分离。
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带电量为零时的pH值,而异电点则是指带电量正负相等的蛋白质在一定的pH值下呈现出不同的电荷状态。
ICIEF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pH梯度中进行电泳分离,进而获得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异电点等信息,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2. 步骤(1)样品准备: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加入缓冲液、去除杂质等,以确保样品质量的精准和稳定。
(2)试剂制备:制备等电点聚焦电泳所需的缓冲液、样品浸泡液等,在实验室中准备好。
(3)电泳分离:将样品在电泳仪中进行分离,先将试管中的样品放入等电点聚集层,然后采用电场作用将样品分离到等电点的对应位置上。
经过异电点聚焦电泳、固定化定位等步骤,得到以等电点或异电点为参照标记的蛋白质荧光图谱。
(4)图像处理:将得到的蛋白质荧光图谱进行数据提取和峰和面积计算等处理,进而得到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异电点等自身性质。
(5)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得到的荧光特征图谱数据,通过ITC或DSC等热化学实验或计算方法,对样品中的蛋白质等电点和异电点等性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总之,ICIEF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等电点差异的一种高分辨率分离技术。
它在蛋白质药物研发与生产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蛋白质荧光特征分析和等电点测定,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蛋白质等电点和异电点等自身性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蛋白质药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推动药物研发和创新发展。
电泳生产的过程及原理

电泳生产的过程及原理电泳是一种将带电粒子分离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领域。
电泳分离的原理是利用电场作用下不同带电粒子的迁移速度差异,使它们在电场中以不同速率运动并分离。
电泳的原理可以分为自由移动和强制移动两种模式。
自由移动模式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电荷作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从而以自由方式在电极间移动。
强制移动模式是指通过外加电场将带电粒子强制移动。
电泳生产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处理、准备电解液、装配电泳槽、样品加荷、电泳分离、染色与检测。
首先是样品处理。
样品往往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电泳分离。
例如,对于蛋白质样品,常规处理包括添加分离缓冲剂、变性、脱氧核酸酶处理等。
接下来是准备电解液。
电解液是电泳分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提供了电场和离子的介质。
通常电解液是由缓冲剂、离子溶质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的。
缓冲剂的作用是维持溶液的酸碱平衡,使其pH保持在一定范围。
离子溶质的作用则是提供迁移所需的电荷。
然后是装配电泳槽。
电泳槽通常由两块平行电极组成,两个电极之间的空间就是电泳槽。
电极可以是金属板,也可以是特殊的电解质电极。
电泳槽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样品的大小和电泳的要求进行设计。
为了防止电泳过程中的热量产生,电泳槽通常会加冷却装置。
接下来是样品加荷。
样品通常通过孔隙电泳技术或浸润电泳技术加到电泳槽中。
孔隙电泳是将样品溶液加在凝胶电泳模板的小孔中,使样品分散到小孔内。
浸润电泳是将电泳槽中的电解液浸润到样品中,然后再将样品转移到电泳槽中。
然后是电泳分离。
加上电场后,带电粒子会受到电荷作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从而沿电场方向运动。
根据粒子的大小、形状、电荷和溶液中的介电常数等因素,不同的粒子会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运动的速度取决于所受到的电场力和摩擦力的平衡。
因此,在电泳过程中,带电粒子会根据其电荷、尺寸等特性在电场中分离。
最后是染色和检测。
为了观察分离效果,可以通过染色等方法将带电粒子标记出来。
等电聚焦电泳的两种方法

等电聚焦电泳(IEF)分离蛋白及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等电点聚焦(IEF )是在电场中分离蛋白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等电聚焦是在稳定的pH 梯度中按等电点的不同分离两性大分子的平衡电泳方法。
在电场中充有两性载体和抗对流介质,当加上电场后,由于两性载体移动的结果,在两极间逐步建立稳定的pH 梯度,当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存在于这样的pH 梯度中时,这种分子便会由于其表面电荷在此电场中运动,并最终达到一个使其表面静电荷为0 的区带,这时的pH 则是该分子的pI ,聚焦在等电点的分子也会不断扩散,一旦偏离其等电点后,由于pH 环境的改变,分子又立即得到正电荷或负电荷,从而又向pI 迁移。
因此,这些分子总会是处于不断扩散和抗扩散的平衡中,在pI 处得以“聚焦”.二、仪器与试剂1.材料:蛋白样品2.试剂:聚丙烯酰胺、甲乙聚丙烯酰胺、两性电解质、尿素、NP-40、teiton-100电极液:1M 磷酸(阳极液)、1M 氢氧化钠(阴极液)固定液:100g三氯乙酸、10g磺基水杨酸溶于500ml,定容为1000ml染色液:0.35g考马斯亮蓝R—150溶于300ml脱色液中,加热到60 - 70C,加入0.3g硫酸铜。
脱色液:25%乙醇、8%冰乙酸溶于水样品缓冲液:1%Ampholine 、2%Triton X-100 、9M 尿素三、操作步骤:1, 样品制备:用IEF 样品缓冲液提取待分析样品,如其他缓冲液提取的样品则应透析后,冷冻干燥、再复溶于IEF 样品缓冲液。
充分溶解后,离心去除不溶杂质。
2, 制模具:洗干净两块IEF 专用玻璃板,进行硅化和反硅化处理,两块玻璃板的硅化和反硅化面相对,放上夹条,夹子夹好。
3, 配胶:胶液组成:6ml 胶母液(10%,19/1)6—8 %尿素1ml Ampholine (pH3.5-10)60-80ul 10%AP5 ul TEMED4, 灌胶:配好的胶迅速灌入模具5, 电泳:等胶凝固后,小心揭去上下玻璃板,将塑料垫片底部擦干,小心放于电泳槽上。
电泳技术基本原理和步骤

第六节 免疫电泳
• 火箭免疫电泳(RIE)
图 6-16 Laurell 技术示意图及火箭免疫电泳图谱 Ag:抗原;1、2、3为待测标本;4、5、6为标准
第六节 免疫电泳
• 火箭免疫电泳(RIE)--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 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定量甲胎蛋白
图 6-17 火箭电泳放射自显影定量检测AFP图谱
蛋白质分子为两性电解质 等电点 pH>等电点 带负电 pH<等电点 带正电
基本原理
质点所带净电荷量越多(介质的pH值离等电点越远) 质点的直径越小 越接近球形 则它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越快,迁移率亦越大。
区带电泳
• 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血清蛋白电泳
Alb:清蛋白 α1:α1酸性糖蛋白、α1抗胰蛋白酶 α2:HP、CP、α2巨球蛋白、α脂蛋白 β:运铁蛋白、补体系统、β脂蛋白 γ:IgG、IgM、IgA、IgD、IgE
电泳技术基本原理和步骤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 第八节
区带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SDS-PAGE电泳 二维电泳 印迹技术 免疫电泳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 电泳分析仪
基本原理
不同性质的质点,由于带电性质及电量不同,在 一定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亦不同。
第四节 二维电泳
• 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一个问题:如何确定某个条带 是什么蛋白质?
图 6-1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上图:箭头示电泳方向,右侧示各条带的主要组分; 下图:光密度扫描后电泳图谱;HP:触珠蛋白;CP:铜蓝蛋白
第五节 印迹技术
• 免疫印迹法--基本原理
图 6-13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
第五节 印迹技术
生命科学中的等电点电泳技术分析

生命科学中的等电点电泳技术分析生命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异常广泛,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等,在这些领域中,等电点电泳技术分析是一项颇具地位的技术。
等电点电泳技术(Isoelectric focusing, IEF)是一种通过电荷差异来分离、纯化和定量蛋白质的技术。
根据其原理,等电点电泳是一种在等电点或等电位点上蛋白质带电量与溶剂背景电场平衡的电泳分离技术。
等电点电泳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低样品要求等特点,成为了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技术之一。
等电点电泳技术原理背后的基本概念是,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后带有正或负电荷,这是由离子化的基团带来的,该基团正电荷与负电荷之比决定了蛋白质的等电点电位。
等电流去除了电极之后,蛋白质分子如同漂浮在电场之中,直到到达其等电位。
当蛋白质分子到达它的等电点电位,它们会被欧姆定律的规律所吸引,停止在那个位置,停留时间取决于酸碱性和离子交换能力。
在实验操作方面,等电点电泳技术通常包括两种基本类型,非定向和定向。
其中,非定向等电点电泳将试样因离子强度差异与pH梯度进行分离,通过染色后观察试样中蛋白质的增强或消失实现检测;而定向等电点电泳依据蛋白质分子等电点电位分布特异性地选择性分离,从而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的蛋白质分离。
在标本操作方面,等电点电泳技术需要注意几件事情。
首先,标本区域应该在斜标本板或垂直标本板中。
其次,标本应该由远及近,由深至浅地添加。
最后,在进行等电点电泳之前应该将凝胶缓冲液平衡等化。
等电点电泳技术一般用于酸性、中性和碱性的蛋白质分离,而且不需要蛋白质样品特性有任何改变。
例如:等电点电泳可以在血液和组织样本中检测神经特异性、蛋黄天冬氨酸转移酶等酶的活性。
它可以在血清和其他天然液体的水平上检测静脉血液中的人类血清白蛋白(HSA),这是一种广泛用于癌症、肾脏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生物标志物。
等电点电泳技术还可应用于蛋白质芯片和鉴别蛋白质,例如:P50-2(一种结构紧密而富含丝氨酸和脯氨酸的蛋白质)和一种基于抗体的蛋白质。
等电点聚焦电泳

等电点聚焦电泳等电点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简称IEF)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基于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与其等电点相关的原理,能够将混合蛋白质样品分离成不同的带状区域,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纯化和分析。
等电点是指蛋白质在电场中呈等电状态的pH值。
蛋白质在不同的pH值下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当蛋白质的等电点与运行缓冲液的pH值相等时,蛋白质净电荷为零,停止运动。
这时,蛋白质会聚焦在等电点处,形成锐利的带状区域。
在进行等电点聚焦电泳实验时,先将样品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凝胶中存在着一种称为聚丙烯酰胺的高分子物质,它能够提供电泳的通道。
然后,在两端施加电场,使蛋白质在凝胶中向两极运动。
同时,凝胶中的pH值梯度能够使蛋白质在移动过程中逐渐接近其等电点,最终停留在等电点处。
等电点聚焦电泳的优势在于能够分离各种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析。
它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异构体、修饰和突变等信息,对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等电点聚焦电泳中,pH梯度的建立是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缓冲液体系和添加胶体等。
缓冲液体系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酸碱成分和浓度来调节pH梯度的范围和形状;而添加胶体则能够改变凝胶中的离子浓度分布,从而调节蛋白质的电泳速度。
等电点聚焦电泳的结果可以通过染色或质谱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染色方法可以使用酸性、碱性或中性染料,如银染色、Coomassie 蓝染色等,以可视化蛋白质的带状区域。
质谱分析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序列等信息。
除了等电点聚焦电泳,还有其他一些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如SDS-PAGE、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互补使用,以实现更全面的蛋白质分析。
等电点聚焦电泳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等电点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它通过建立pH梯度,在电场中将蛋白质聚焦在等电点处,实现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剂]
❖ Acr-Bis ❖ TEMED、AP ❖ Ampholine ❖ 电极缓冲液(5%H3PO4、2%NaOH)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操作]
1.凝胶的制备 2.电泳 3.剥胶 4.观察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结果]
pI HbA 6.87
HbF 6.98
HbA2 7.38
c
a. 蛋白质分子在负极端 b. 蛋白质分子在正极端 c. 蛋白质样品中各组分聚焦成区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这个从正极到负极pH逐渐增加的直流电 场中,当蛋白质进入这个环境,不同的蛋白质 带上不同性质和数量的电荷,向着一定方向移 动,迁移到与其相同的等电点位置上停留下来, 即被聚焦于一个狭的区带中 ,得以分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讲课内容
1
IEFE定义
2
IEFE的特点
3
IEFE的基本原理
4
IEFE的应用
5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四、IEFE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IEF
1.分析分离制备蛋白质、多肽 ①区分人血清蛋白 ②测出异常免疫球蛋白 ③基因分型 ④csf中寡克隆区带的检测 2.测定pI可鉴定蛋白质、多肽 3.双相电泳中,IEF作为第一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㈡引入电场时的变化
载 体 两 性 电 解 质 (carrier ampholytes)分子将向阴极 (cathode) 或 阳 极 (anode) 迁移,带有最低等电点的分 子(荷最多的负电)将最快 地向阳极迁移。当它达到净 电荷是零的位置时才停止。
其次一些低pI的载体两性 电解质分子(荷其次多的负 电)也将向阳极移动,直到 它的净电荷被减少到零才停 止。
3.pH梯度的形成
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s)是一 系列不同分子的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在通电后, 它们各自迁移到适当位置形成一个连续的pH 梯度(pH gradie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㈠没通电时的变化
所有的载体两性电解
质
(Carrier
ampholytes) 分 子 都 荷电,只是溶液中荷 正电和荷负电的基团 数目相等,净电荷 (net charge)为零。
1
IEFE定义
2
IEFE的特点
3
IEFE的基本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IEFE的应用
5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二、IEFE的特点
(一)优点
❖High Resolution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production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二)缺点
1.要求用无盐溶液,而在无盐溶液中蛋白质可能 发生沉淀。
在负极引起pH值的升高,在正极pH下降,另 外在电极槽的正极端放的是酸性溶液,负极端放 的是碱性溶液造成了在电极附近pH的急剧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由于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s) 是一系列不同分子的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所组 成的,设其中某一成分为A,它的pI=pH’,当 环境中的pH>pH’时,它带负电荷,朝正极移 动。
Hb具有四条多肽链 (α、β、γ、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HbA 正常成人血中主要的Hb成分。 HbA2 正常成人Hb中的一个次要成分,当
胎儿出生时,其浓度不到1%,以后 稍增多,在正常成人中其平均值自 2.2% 至2.6%左右,最高范围一般 不超过3.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HbF 1866年发现,是胎儿和初生儿的Hb的主要
2.样品中的成分必须停留在其pI,不适用在pI不 溶或发生变性的蛋白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分辨率(resolution)较不连续PAGE更高, 特别适合于分离分子量(molecuar weight,MW)相同而电荷(electric charge)不 同的生物大分子。
Q M = ——
6r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考马斯亮蓝
银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讲课内容
1
IEFE定义
2
IEFE的特点
3
IEFE的基本原理
4
IEFE的应用
5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实验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
在电泳介质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当通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
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步增加的pH梯度, 在此体系中,不同的蛋白质即移动到或聚焦于 其相当的等电点位置上,也就是说被聚焦于一 个狭的区带中,电泳技术中的等电点聚焦也称 为聚焦电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讲课内容
1.理想的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s)应具备的特征:
①分子量要小,以便与被分离大分子物质分离; ②化学性质稳定; ③各成分的pI彼此接近,并在其pI值附近有良好
的缓冲能力; ④在pI处具有足够的电导,导电性均匀; ⑤两性电解质载体的数目要足够多; ⑥可溶性好; ⑦对280nm的紫外光没有或仅有很低的吸光度,
在电泳介质中放入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s) ,当通入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形 成一个由正极(anode)到负极(cathode)逐渐增加 的pH梯度,正极附近是低pH区,负极附近是高 pH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蛋白质分子的电聚焦过程
+
pH=pI
-
—
a
b
pI1
+ pI2
pI3 pIn
等电聚焦电泳
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IEFE
李莉
/
讲课内容
1
IEFE定义
2
IEFE的特点
3
IEFE的基本原理
4
IEFE的应用
5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IEFE 定义
IEFE一种利用具有pH梯度的支持介质分离等 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不同的蛋白质 的电泳技术。
进行IEFE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有一个在电泳条件下基本稳定、重复性良好的 pH梯度
②有一个抗对流的电泳材料,使已经分离的样品 不再重新混合
③电泳后有适当的方法来鉴定分离的区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pH梯度的建立
用多种两性电解质(ampholytes)混合物建立 稳定良好的pH梯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讲课内容
1
IEFE定义
2
IEFE的特点
3
IEFE的基本原理
4
IEFE的应用
5
血红蛋白的等电聚焦电泳(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三、IEFE的基本原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蛋白质分子在不同pH下的解离状态
NH3+
P
P
COOH
NH3+ P
COO-
NH2 COO-
pH<pI
pH=pI
pH> p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载体两性电解质的合成
加成反应
丙烯酸+多乙烯多胺
Ampholine(LKB)
本质:一系列脂肪族(aliphatic ampholytes)多 氨基多羧酸同系物和异构体,具有很多既不相 同又十分接近相互连接的pI值。
pH范围:pH3~1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成分,足月的初生婴儿血中大约有70-80%为 HbF,其余为HbA。婴儿出生后不久,HbF的 浓度迅速减少,同时HbA相应增多,绝大多数 正常人于出生后6个月至2年后,HbF便降至成 人的正常浓度,以后HbF一直存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器材]
❖ 电泳仪 ❖ 凝胶玻管 ❖ 三角烧杯 ❖ 10cm长针头
Isoelectric focusing (IEF), is a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different molecules by their electric charge difference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等电聚焦(Isoelectric focusing ,IEF)就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思考题]
1.PAGE与IEFE有何区别? 2.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参考书目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科学出版社 郭尧君 《蛋白质技术手册》 科学出版社 汪家政 范敏 主编 《电泳》 科学出版社 何忠效 张树政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The proteins become focused into sharp stationary bands with each protein positioned at a point in the pH gradient corresponding to its pI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当环境pH<pH’时,它带正电荷,朝负极移动, 直至移动到它的等电点处,在那里聚集。由于两 性电解质A在它的pI处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因 此在它附近形成一个pH稳定区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同样载体两性电解质(carrier ampholytes)中 各种两性电解质也会各自迁移到它们的等电点 (isoelectric point,pI)处,由于它们的数量足 够多,各自的等电点相差很小,从而形成一个 pH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