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习题答案(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

(完整版)【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后习题(含解析)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1课时演练·促提升1.下列在自制葡萄酒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A。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B。
制葡萄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C。
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要有适宜的条件,时间还应控制在10~12 dD.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解析:果酒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CO2,因此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要将瓶装满,要留有约1/3的空间.答案:D2。
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密封B.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发酵效果最好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
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仅在深层发酵时缺氧影响代谢活动解析: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当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答案:C3.(原创)为酿制杨梅酒,小明将杨梅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甲、乙、丙三个发酵瓶中,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装置的发酵产物为果酒,甲和丙中的为果醋B。
三种发酵装置的最适温度为30~35 ℃C.发酵瓶乙和丙每隔一段时间需排气一次D.甲、乙、丙三瓶可产生相同的气体解析:由于甲充气口打开,不能进行酒精发酵,得到的产物是果醋,乙和丙中得到的是果酒。
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 ℃.三瓶都产生CO2,故都需定期排气。
但丙中液体过多,会影响发酵。
答案:D4.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A。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二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2040912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选择题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营异养生活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乳酸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C6H12O6分解成CO2和水D.酵母菌不属细菌解析酵母菌是营异养生活的真菌,为真核生物,不属于细菌,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生成酒精和CO2。
答案 B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反复冲洗,这样洗的彻底B.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C.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内温度要维持在20 ℃左右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解析在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不可过多,否则天然酵母菌就会减少;而且应先洗再去除枝梗以避免被杂菌污染。
制作过程中要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故需消毒处理所用装置。
酵母菌只有在20 ℃左右的缺氧环境中才能很好地进行酒精发酵,故C项正确。
答案 C3.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生产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项错;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B项错;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C项正确,D项错。
答案 C4.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解析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原来存在于液泡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答案 D5.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将消过毒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解析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汁加入发酵装置时需留约1/3的空间,以便有足够的O2供酵母菌繁殖,且消毒会杀死酵母。
生物人教版选修1练习: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时训练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解析:温度对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都有影响,在制葡萄酒时温度要控制在18~25 ℃,而在制葡萄醋时则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案:B2.酵母菌和醋酸菌异化作用的类型分别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A.①③B.③①C.②①D.②③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可以分解有机物进行细胞呼吸,异化作用类型为兼性厌氧型。
醋酸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进行细胞呼吸,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
答案:B3.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发酵初期不通气,进行酒精发酵,生成C2H5OH和CO2,因为有CO2生成,所以pH应稍下降。
后期加入醋酸菌,通气,则进行醋酸发酵,生成醋酸,pH进一步下降。
答案:B4.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收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解析:果酒的发酵过程会产生CO2,使装置内的发酵液上溢,如果把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会造成发酵液溢出。
答案:A5.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核糖体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保持不变C.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封,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解析: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它们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核糖体;果酒发酵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果醋发酵过程产生醋酸,二氧化碳和醋酸都会使pH下降;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制果酒时瓶口需密封,而醋酸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醋酸,所以制果醋时需通入氧气;制作果酒时最适温度为18~25 ℃,而制作果醋时最适温度为30~35 ℃。
生物选修1课后训练:专题1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含解析

课后训练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3.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
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
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4.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将消毒过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收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5.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颜色反应为()。
A.红色B.紫色C.灰绿色D.棕色6.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B.先通气是为了使酵母菌大量繁殖C.密封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密封的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越多7.现代化酿醋工艺离不开对高产菌株的选择,欲探究菌株a是否为高产类型,实验设定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 )。
A.菌株a和普通菌株;醋酸的产量B.醋酸的产量;菌株a和普通菌株C.菌株a和普通菌株;发酵底物、温度、pH等D.是否提供氧气;发酵底物、温度、pH等8.发酵酿造苹果醋正成为果醋市场新贵,该产品由苹果汁经“两次发酵”而成。
以下关于“两次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发酵指乳酸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B.第一次发酵指酒精发酵,第二次发酵指醋酸发酵C.两次发酵均为真菌所为D.两次发酵均为细菌所为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一同步练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含答案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总分52分)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酵母菌是营异养生活的真菌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乳酸C.酵母菌在有氧存在时,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是酒精发酵2.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培养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在所含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A.前者必须含有机成分B.后者必须含有机成分C.前者可以不含无机盐D.后者可以不含无机盐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4.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获得较多的醋酸菌菌种的最简便方法是()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B.不必人为加入菌种,在葡萄等水果表面本身就存在大量醋酸菌C.从食醋中分离提取D.从土壤中分离提取5.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6.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7.在发酵条件的控制中,错误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B.要想一次得到较多的果酒,在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C.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除在适宜的条件下,时间应控制在10~12 d左右D.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但时间一般控制在7~8 d左右8.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应先去枝梗,再冲洗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转化成醋酸D.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为无氧发酵,葡萄醋的发酵过程为有氧发酵9. 如图1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图2为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2019-2020年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
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次,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去皮,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去梗的操作应在冲洗之后,否则会因去梗造成汁液流出和造成杂菌的污染。
灭菌会使酵母菌被消灭,无法产生果酒。
答案:B3.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的混合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滴加硫酸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并加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酒精检验的基本操作。
检测的原理是在酸性环境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的硫酸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个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无需加热。
答案:C4.下图中的4个曲线图分别表示在发酵罐中培养酵母菌时各种因素对酵母菌繁殖速率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在发酵罐中,由于营养和空间是有限的,酵母菌的繁殖速率不可能一直保持上升,温度、溶氧量和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繁殖速率。
1.1果酒果醋的制作

1.1果酒果醋的制作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编者:杨正清审稿:⾼⼆⽣物组班级:姓名:【本节重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条件的控制【课前预习】⼀、果酒的制作1.原理:果酒发酵所利⽤的菌种是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物,通过⽆氧呼吸可以产⽣酒精。
其⽆氧呼吸的反应式是②直接在果汁中加⼊⼈⼯培养的酵母菌。
2.条件:③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酒精发酵时⼀般将温度控制在④18~25℃。
3.菌种的来源(1)⾃然发酵:附着于葡萄⽪上的⑤野⽣型酵母菌。
(2)⼯⼚化⽣产果酒,为提⾼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物的⽣长,采取的措施是⑥直接在果汁中加⼊⼈⼯培养的酵母菌。
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⑦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存在。
可观察到溶液颜⾊变为⑧灰绿⾊。
⼆、果醋的制作1.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成醋酸的反应式是⑨30~35℃ 3 30~35℃0~35℃。
2.条件:最适⽣长温度为⑩30~35℃,需要充⾜的氧⽓。
3.菌种来源:到当地⽣产⾷醋的⼯⼚或菌种保藏中⼼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30~35℃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通⼊氧⽓。
如果没有充⽓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盖⼀层纱布,以减少空⽓中尘⼟污染。
三、实验设计流程图1.制葡萄酒时,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应该从哪些⽅⾯防⽌发酵液被污染?2.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3.果酒制作过程中并未刻意灭菌,但其他微⽣物却难以存活,为什么?你如何确认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问题探究⼀: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1.果酒制作需要酵母菌,果醋制作需要醋酸菌,它们都是单细胞⽣物。
它们的细胞结构主要区别是什么?2.果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发酵为主。
葡萄酒的制作流程如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专题一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答案

专题一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B。
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无氧时能分解葡萄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时分解葡萄糖为二氧化碳和水;微生物的细胞呼吸也叫发酵。
2.解析:选B。
醋杆菌可以将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进一步氧化成醋酸。
3.解析:选A。
酒精发酵的条件:①要有葡萄糖、水和酵母菌;②必须在密封的条件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A正确,B、C错误。
如果有氧存在,酵母菌能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不产生酒精,D错误。
4.解析:选A。
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因此醋酸发酵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
5.解析:选B。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装置不需要接受光照,发酵时也不能通入空气,一般将发酵温度控制在25~30 ℃。
6.解析:选C。
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传统生产果酒可利用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菌进行发酵;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25~30 ℃,若温度超过30 ℃,要采取降温措施;一直关紧阀a防止氧气进入装置,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排出CO2。
7.解析:选B。
醋杆菌是严格好氧细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氧气;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在糖、O2充足时,醋杆菌能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时,可将乙醇氧化成乙酸(醋酸)。
8.解析:选C。
①过程有氧、无氧条件均可以发生,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A 项错误。
过程①在酵母菌细胞溶胶中进行,过程③在酵母菌线粒体内进行,B项错误。
过程③为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④需要氧气参与,C项正确。
过程①、②、③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约为25~30 °C;④的最适宜温度为30~35 °C,D项错误。
9.解析:选B。
温度影响细胞呼吸过程中的酶活性,对酵母菌酒精发酵和醋杆菌的发酵都有很大影响。
10.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教材第4页
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教材第4页
答:从发酵制作过程进行全面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教材第4页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教材第4页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5.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教材第4页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比较自己制作果酒,果醋的方法和工厂生产工艺流程有哪些异同点。
在此基础上,总结少量制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了解哪些实际问题。
教材第5页
答: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
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
获得成品酒或醋。
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分析果醋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果你投资建厂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材第5页
答: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凑字小科普】
1.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
采用联想记忆法,“苏赖甲、本色亮、洁异亮”,想象出意义:苏赖(人名)的指甲,本来颜色就亮,清洁之后异常亮了。
即“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八种氨基酸。
2.原肠胚的分化。
原肠胚的外、中、内三胚层将来分化成高等动物个体哪一部分,可采用口诀记忆法,归纳为“外表感神系、内消呼肝胰、剩下是中胚”,含义是外胚层将来分化成表皮、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内胚层将来分化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肝脏、胰脏,剩下的都由中胚层分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