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设计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设计《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设计本课通过提出问题、观看与假设、试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生疏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学生通过记录试验过程、试验现象、试验结果,进而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
通过阅读活动,进一步使学生生疏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的成分是有肯定的比例的“。
本课内容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提出问题。
让学生依据生活经受,对“空气是否是一种单纯的气体“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局部:观看和试验。
学生依据问题,进展观看、试验。
第三局部:学生综合以上的观看、试验,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受或经受对空气是否是单一的气体做出初步确实定。
第四局部:阅读资料。
通过阅读资料使学生清楚的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体,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指导学生能够说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通过动手试验操作,培育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培育记录试验过程、试验现象、试验结果的力量。
初步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学问。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培育学生记录试验过程、试验现象、试验结果的力量。
塑料瓶、水槽、玻璃片、蜡烛、烧杯、红色的水、火柴。
(一)导入课1、表达:用大小不同的两只玻璃杯,分别罩住两支燃烧的蜡烛,另一支燃烧的蜡烛置于空气中,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支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看现象,汇报结果。
4、争论:为什么罩上玻璃杯后,蜡烛会渐渐熄灭?为什么罩大玻璃杯的蜡烛比罩小玻璃杯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5、学生争论沟通。
6、表达:蜡烛燃烧会用掉杯子里全部的空气吗?玻璃杯里还有没有空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这个问题。
〔二〕通过试验分析和生疏空气的成分1、试验一:燃烧要消耗一局部空气。
(1)表达: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试验。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实物投影仪操作演示: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1.用澄清石灰石检验二氧化碳
2.用带火星线香检验氧气
学生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猜测空气的组成。
观看教师演示,学习检验方法,了解实验现象所代表的含义。
填写工作单上表格。
利用学生已有概念,创设开放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
1.一束光芒。
2.闪亮的小颗粒/灰尘。
3.空气中。
知道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
以具有戏剧性的导入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投入其中。
使学生知晓学习内容,目标明确。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其实在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应该已经发现了一种组成成分——灰尘。但它并不是主要的组成成分。
提问:你觉得空气由哪些主要成分组成?
2.在这道光芒里你看到了什么?
3.我们看见的这些灰尘悬浮在什么中?
开灯,开场白。
没错,我们所在的这个实验室,乃至我们所生活的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一种重要的气体混合物,那就是空气。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第七章节:空气与生命的学习。
而在本节课中,我们要一起找出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线索。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得。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证据支持假设”的探究模式。
要求学生做好实验收尾清洁作。
学生归纳总结。
清理试验台。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板书
空气的主要成分
一、主要成分及含量
氮气78%
氧气21%
空气成分_精品文档

空气成分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而空气的成分是构成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吸着空气,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空气的成分是什么。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组成。
本文将对这些成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占据空气总体积的约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惰性的。
氮气的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的代谢产物。
氮气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此外,氮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次,氧气是空气中的第二大成分,占据空气总体积的约2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们能够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钢铁冶炼和石油加工中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另外,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会增加。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水在气态下的形式。
它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表水、植物和土壤中蒸发而来。
水蒸气的存在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产生着重要影响。
除了氮气、氧气和水蒸气之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4%,虽然数量较少,但它对地球的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和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成分,空气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杂质。
这些杂质包括气溶胶、尘埃、花粉、细菌、真菌等微小颗粒物和微生物。
这些杂质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花粉会引起过敏反应,细菌和真菌可能会引发传染病。
总的来说,空气的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这些成分在地球系统中相互交换和循环,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主要成分;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 能够运用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进行分析和解题。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主要成分;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应用;2.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2. 投影仪或白板;3. 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例如:“你们认为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2 讲解教师利用PPT或教案,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
1.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1.4 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第二章:氮气2.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2.2 讲解教师利用PPT或教案,介绍氮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氮气的应用及其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2.4 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析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氧气3.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3.2 讲解教师利用PPT或教案,介绍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氧气的应用及其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3.4 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析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稀有气体4.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例如:“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是什么?”4.2 讲解教师利用PPT或教案,介绍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4.3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稀有气体的应用及其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4.4 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分析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和意义。
空气 原子量

空气原子量一、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约78%。
氧气是第二大成分,约占21%。
其他气体如氩气、二氧化碳等则占的比例非常小。
二、原子量的定义和计算原子量是指元素的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乘积。
原子量的大小反映了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其在自然界中的相对丰度的综合表现。
原子量的计算通常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通过比较其他原子的质量和这个标准来得出。
具体公式为:原子量 = (原子的质量 / 碳-12的质量× 1/12)三、空气的原子量测量对于空气的原子量测量,由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因此需要分别对每种气体进行测量。
通常使用质谱仪来测量气体的原子量。
质谱仪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每种气体的质量,从而得出其原子量。
对于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主要成分,其原子量已经有了精确的测量值。
四、空气的原子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空气的原子量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可以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
这些气体的原子量大小会影响它们的吸收和发射能力。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原子量也会影响大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形成和分布。
五、空气的原子量与生物体的关系空气的原子量对生物体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等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这些气体的原子量大小会影响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此外,空气中的原子量也可以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六、空气的原子量与工业应用的关系空气的原子量在工业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对于油品的加工和利用就需要了解其原子量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
通过对油品中各元素的原子量进行精确测量,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油品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记忆。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挂图。
3. 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展示教学卡片或挂图,让学生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含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在空气中的作用和用途。
例如,氧气对人体呼吸的重要性,氮气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稀有气体的用途等。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让学生举例说明。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 课堂小结: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强调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用途。
6.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进行调查,了解生活中空气成分的应用。
7.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空气成分的角色扮演2. 活动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3.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相关空气成分的资料或卡片。
4. 活动过程: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空气成分进行角色扮演。
b. 学生通过扮演空气成分的角色,介绍其特点、作用和用途。
c. 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听后进行提问和讨论。
d. 各组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掌握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通过燃烧红磷或白磷,消耗瓶内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从而可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弹簧夹、导管、橡皮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红磷、白磷、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夹紧弹簧夹,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将瓶内的空气分成五等份,并做好记号。
3.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或白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 观察燃烧现象,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5.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该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6.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现象1. 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2. 冷却后,瓶中白烟慢慢消失,说明五氧化二磷粉末溶于水。
3. 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说明氧气被消耗,瓶内压强降低。
六、实验分析及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到红磷或白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说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1/5。
2.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卫生。
3.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并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安全操作,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空气的存在与作用空气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作用对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的组成、重要性以及作用几个方面来探讨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空气的主要成分,约占78%,氧气占21%,水蒸气和其他成分占1%。
二、空气的重要性1. 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的关键。
人类和动植物吸入氧气后,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
没有空气中的氧气,动植物无法存活。
2. 平衡气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参与了水循环过程,它能够凝结成云、形成降水,对气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空气中的水蒸气,地球的水分得以循环利用,保持水资源的平衡。
3. 保护地球空气的存在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它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和一部分的宇宙射线,起到屏蔽的作用。
这种屏蔽作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空气的作用1. 呼吸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肺部会将氧气吸收,并将其输送到全身的细胞中进行新陈代谢。
同时,在呼气过程中,人体会排出二氧化碳。
2. 传播声音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当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播时,分子会相继振动,将声音从源头传递到我们的耳朵。
没有空气,声音就无法传播。
3. 保持气温平衡空气具有一定的散热和保温作用,它可以调节环境的温度,使得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在炎热的夏天,空气会散发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在寒冷的冬天,空气则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过度散热。
4. 形成风空气中的气流形成风。
当地面气温不均匀时,空气会形成温度和气压的差异,从而形成气流,产生风。
风对于气候的调节以及扩散污染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燃烧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是燃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燃烧过程是氧气和可燃物质反应的过程,它产生了火焰和光热能,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
综上所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扩散慢(物理性质)
蜡烛自下 而上的熄 灭
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1)列举空气的主要成分
2)举例说明空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 中的重要作用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含有多种气体
氮气 (78%)
体积分数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0.03%)
二氧化碳
水蒸气
(0.03%)
其他气体
根据作用指出气体的名称
氮气 (78%)
冲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用于食品防腐、 保鲜,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是制作化肥、
炸药的原料
按 体
氧气 (21%)
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的燃烧
积 算
稀有气体 用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用
(0.94%) 途的霓虹灯
其他气体 (1%)
二氧化碳 (0.03%)
光合作用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 汽水饮料,可用于人工降雨,还可用于 灭火
水蒸气等其他
杂质(0.03%) 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 物质,将物质填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 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石 灰水底部均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 含有_____。
(3)夏天,盛放棒冰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 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点燃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立即 塞紧瓶塞,观察现象 _红_磷__在__空__气__燃_烧__时__,__产__生_浓__厚__的__白__烟。
A.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B.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导管
C.酒精灯、广口瓶、漏斗、烧杯
D.烧杯、玻璃棒、长颈漏斗、集气瓶
6.实验室利用大理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二 氧化碳,如果制取二氧化碳5.5克,问需用含碳 酸钙质量分数为96%的大理石多少克?
7.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一般有五个步骤,请按
CO2+H2O = H2CO3 H2CO3 = CO2↑ +H2O 4、CO2与石灰水[Ca(OH)2]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
你能说出这些用途与哪些性质相关吗?
CO2的用途
纯碱
灭火
尿素
汽水
人工降雨
CO 工业原料 2
致冷剂
温
光合作用
度
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 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原理:
149 96
x 3.84g
=
X 3.84g
∴ x=5.96g
MnO2的质量 9.48g – 5.96g = 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
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 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 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
(2)发展“绿色工业”, 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保护空气的措施: (3)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4)制订环境保护法
1.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的是( D )
A.生物呼吸作用
B.物质燃烧
C.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
D.水蒸发
2.因二氧化碳太多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B )
A.保温效应
B.温室效应
C.地面效应
D.反射效应
放热,冒出白烟(五氧化二磷)
点燃 3Fe+2O2==Fe3O4
点燃 4P+5O2==2P2O5
补充:镁的燃烧,石蜡的燃烧,甲烷的燃烧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
助燃性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反应:物质得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
点燃
S+O2==SO2
点燃
C+O2==CO2
点燃 3Fe+2O2==Fe3O4
如把装置进一步改成如 图装置,现象又将如何?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紫 色 石 蕊 试 液
紫色变成红色 红色恢复紫色
△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检验 二氧化 碳
如果将二氧 化碳通入到 烧碱溶液中, 是否也可以 观察到浑浊 的现象?
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 + 2NaOH = N碳a酸2C钙O3+ H2O
预测实验现象
将盛满二氧化碳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的石 灰水中(如图),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1)
,2)
。
反应的方程式是:
。
小结: 氢氧化钠溶液: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 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可配成浓溶液,吸收效果 好但反应现象不明显。
氢氧化钙溶液:更好的用来检验二 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顺序排列
(A )
①收集CO2气体;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装置;③向 漏斗注入盐酸;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向广口瓶 中放入大理石小块。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⑤①
8.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下列气体,若将它们分别倒
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B )
A.H2
B.CO2
C.O2 D.空气
3.为了保护大气中的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A.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 B.防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C.防止SO2大量排入大气中 D.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氢能源
4.臭氧层浓度减少会使更 多 的紫外线辐射到地
球上,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填多或少)
5.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
点燃 4P+5O2==2P2O5
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物质具有 还原性,作还原剂.
元素化合价降低,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物质具有 氧化性,作氧化剂.
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2H2+O2点=燃==2H2O 还原性: H2+CuO=加=热=Cu+H2O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2CO+O2点=燃==2CO2 还原性: CO+CuO=加=热=Cu+CO2
9.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
壁上常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
。若要除去壁上白
色物质,可用稀盐酸冲洗。其原理为(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
。
10、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 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
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
紫外线,对生 物起保护作 用
3、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氟里昂等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增强大气对太 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 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很稀,吸收效果差,但反应 现象明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结
一、CO2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能溶于水(1:1) .降温易液化,甚至变成固体(干冰)
3、标态下, ρ=1.977 克 /升, 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CO2不能供呼吸。 3、CO2跟水反应。
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
___________2_C_O__+_2_N__O__=__N_2_+_2_C_O__2_____。
下列能控制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是
____(__1)__(_2_)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
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11、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 余物质量为9.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1、臭氧化学式:O3
紫外线
(1)来源: O2=====2O O+O2====O3
紫外线
3O2===========2O3
(2)臭氧的性质:是一种蓝色带腥臭味的气体, 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3)分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平流层(距地面 20—35千米处 Nhomakorabea——臭氧层
2、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
•
排水法 氧气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氧气
燃烧 剧烈的氧化
发光、放热
爆炸
有限空间里的燃烧
氧
化
自燃——从缓慢氧化转变为剧烈氧化
缓慢的 氧化
缓慢氧化
只发热、不发光
如生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金属的锈蚀。发 热但不发光。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 充足的氧气.
灭火与自救
大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有:
粉尘和有毒气体(如CO、SO2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