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和临床治疗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作者:王洋来源:《中外医疗》2017年第31期[摘要] 目的提高对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并复习文献。
结果 MRI可在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出现临床症状48 h内出现异常改变,X检查在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出现症状后1~3周常无异常改变,在5~16周时87%可出现股骨头、股骨颈、粗隆间及髋臼周围骨质减少征象。
同位素骨扫描对早期病变的显示非常敏感,表现为病灶区域放射性核素浓聚,但特异性差,解剖结构细节难以显示。
结论 MRI是发现及预测TOH的最佳检查方法,结合随诊复查及X线、同位素骨扫描等其他检查,能够正确诊断。
[关键词] 骨髓水肿;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1(a)-004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and diagnosis level of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joint. Methods The imaging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joint were analyzed an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MRI could have abnormal changes in 48h after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joint occurred, and X examination had no abnormal changes after the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joint occurred for 1~3 weeks, and 87% had osteopenia of the femoral head, femoral neck, trochanter, and acetabulum osteopenia in 5~16 weeks, the isotopic bone scanning was very sensitive to the early lesions, featured as radionucl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lesions but the specificity was bad, and the details of anatomic structure were difficult to display. Conclusion MRI is a best examination method of discovering and predicting the TOH, and the follow-up reexamination, X ray and isotopic bone scan combined with MRI can make accurate diagnosis.[Key words] Bone marrow edema; Hip joint; 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joint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是一种少见的、自限性疾病,目前关于其疾病发病机理的学说很多,但还不十分明确。
髋关节脱位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诊断标准
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骨折或创伤导致髋关节头脱离髋臼的情况。
诊断髋关节脱位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成像检查。
以下是一些用于诊断髋关节脱位的一般标准: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任何可能
导致髋关节脱位的事故或创伤。
体格检查将侧重于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疼痛、肿胀和可能的神经或血管损伤。
2.X射线检查:X射线是常用的成像检查手段,可以用于确定髋
关节的位置、骨折情况以及可能的韧带和软组织损伤。
正位X 射线、侧位X射线和斜位X射线可以提供多个角度的信息。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有助
于评估骨折的程度、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可能的并发症。
4.磁共振成像(MRI):MRI可用于评估软组织结构,例如韧带、
肌肉和其他关节结构。
它对于检测关节周围的损伤以及神经和血管的情况非常有用。
5.Angiography:如果怀疑存在血管损伤,医生可能会使用血管
造影(angiography)来检查血管的情况。
6.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怀疑神经损伤的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查
可能有助于评估神经的功能状态。
最终的诊断通常是通过综合以上多种评估手段得出的。
髋关节脱位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干预,通常包括复位和手术修复骨折。
由于这是一项专业工作,如果怀疑患者患有髋关节脱位,建议
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医疗评估。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在髋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加强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MRI技术和诊断培训,提高医生对 MRI图像的解读能力和诊断水平。
制定标准化的MRI扫描协议,确保不同医院 和医生之间的扫描参数和图像质量的一致性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
在必要时,结合X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手段,为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 信息。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 列在髋关节疾病诊断 中的临床应用
目录
• 髋关节疾病概述 • 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 •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介绍 • 髋关节磁共振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磁共振成像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辅助作
用 • 总结与展望
01
髋关节疾病概述
常见髋关节疾病类型
01
02
03
04
髋关节炎
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 炎等,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变、
无创性检查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不需要切开皮肤或注射造影剂,因 此被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中。
早期发现病变
MRI对于早期髋关节病变的发现非常敏感,能够在疾病早期就提供准 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患者早期治疗。
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MRI设备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将进一步提高,为 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信息。
性别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某些髋关 节疾病,如骨关节炎。
生活习惯
长期关节劳损、过度使用关节 、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 髋关节疾病的风险。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髋关节疾病 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遗传因素
部分髋关节疾病有家族聚集性 ,与遗传基因有关。
其他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 及髋关节,导致关节损害。
MRI的T1ρ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

MRI的T1ρ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6T05:46:05.8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张芳[导读] T1ρ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新开发的MRI序列,由于其可以无创评估关节软骨早期的退变、损伤、修复,而引起广泛关注张芳内蒙古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影像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T1ρ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新开发的MRI序列,由于其可以无创评估关节软骨早期的退变、损伤、修复,而引起广泛关注。
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传统的成像技术包括X线平片及常规MRI序列无法早期病变进行评估,量化MRI技术T1ρ序列通过量化关节软骨蛋白多糖PG含量实现了对关节软骨早期疾病的有效评估,本文就T1ρ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T1ρ成像原理自旋锁定T1ρWI技术是指在常规自旋回波或梯度回波序列前,首先施加1个自旋定脉冲簇进行自旋锁定T1ρ的预磁化,然后采用常规自旋回波或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对象的MRI信号来实现自旋锁定T1ρWI。
标准的自旋锁定脉冲簇是由在X轴上1个90°硬脉冲,在Y轴长且弱的自旋定脉冲,以及在X轴上第2个反相90°脉冲所组成的3个连续施加的射频脉冲,来完成自旋锁定T1ρ的预磁化。
自锁定时间即为自旋锁定射频长度。
2. T1ρ在关节软骨中的应用2.1 T1ρ对于正常关节软骨标记物的价值Chun Sing Wong等,对膝关节OA需要进行全关节置换的患者在术前行T1ρ序列扫描,手中获得软骨组织,用蛋白酶K降解关节软骨,测量相对应的软骨组织蛋白多糖PG含量,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负相关,即T1ρ与PG含量呈负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同样作为量化MRI技术的T1ρ和T2 mapping(T2图),两者都可以描绘关节软骨组织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却存在很大的不同,T1ρ参数描绘为在旋转架中的自旋晶格弛豫,对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葡萄糖胺聚糖GAG含量和定位的变化非常敏感。
《2024年应用MR探讨坐骨股骨撞击临床试验机理及IFS影响因素》范文

《应用MR探讨坐骨股骨撞击临床试验机理及IFS影响因素》篇一一、引言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Symptomatic 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SF)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由坐骨与股骨头之间不正常接触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和结构改变所引起。
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预后与个体差异有关,如何对其有效治疗与机理探究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SF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通过应用MR 技术,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的临床试验机理及影响IFS(撞击严重程度)的因素。
二、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试验机理(一)SF的病理生理过程SF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异常、关节内组织的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等。
通过MR成像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SF患者髋关节内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异常改变,如软骨损伤、滑膜增厚等。
(二)SF的临床表现及诊断SF的临床表现包括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结合MR成像结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SF,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MR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影响IFS的因素(一)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异常是影响IFS的重要因素。
通过MR成像,我们可以观察到髋臼形态异常、股骨头形态异常等解剖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坐骨与股骨头之间的不正常接触,从而增加SF的发生风险。
(二)软组织病变软组织病变也是影响IFS的重要因素。
MR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髋关节内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软骨损伤、滑膜增厚等。
这些软组织病变可能导致关节内压力分布异常,进而影响坐骨与股骨头之间的接触和撞击。
(三)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也可能影响IFS。
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关节退行性变而更容易发生SF;女性患者可能因为髋关节解剖结构差异而更容易出现SF;体重指数较高的患者因为关节负担较重,也更容易发生SF。
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征的MRI表现

MRI表 现 :7例 患 者 均 为单 侧 髋 关 节 病 变 。右 侧 6例 ,左 侧 1例 。病 变 累及 股 骨 头 颈 及粗 隆 6例 (1例合 并 累及 髋 臼),另 1例 累及股 骨头 颈 ,脂 肪 抑 制像 呈 高 信 号 (图 1A),T WI呈 高 信 号 (图 1B), T w I呈低 信号 (图 1C),3例合 并 关 节 囊 内少 量 积 液 。7例股 骨头形 态均 正 常 ,6例 6个 月复 查 MRI, 其病 灶消 失 (图 1D—F),呈 T wI低 T wI高 等 信 号 ,脂 肪抑 制 像 呈 高信 号 。3例 合 并关 节 囊 内少 量 积 液 ,7例股骨 头形 态均 正常 。
mann[2]将 其称 为 “骨髓 水 肿 综 合征 ”。该 病在 临床 所 遮 掩 。 因此 在 短 期 内复 查 是 必 要 的 。
少见 ,其 特点是多数 在无 任 何诱 因的 情 况下 出 现 的
总之 ,TBMES是 一 相 对 少 见 的 自限 性 疾 病 。
髋关 节严重 的疼痛 ,活动 受限 ,跛 行 ,于 6~8个 月 内 MRI检查 易 发现 骨 髓 水 肿 表 现 ,且病 变 范 围较 广 ,
l 资料 和 方法
1.1 临 床 资 料 2007年 10月 至 2010午 4月 ,新 余 市 人 民 医 院
经 MR诊断 为 TBMES 7例 ,男 3例 ,女 4例 (均 为 未 妊娠 者),年 龄 33~ 70岁 ,平 均 年龄 48岁 。临 床 表 现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髋 关 节 疼 痛 ,其 中跛 行 6例 。 所有 患 者无 外 伤 、无感 染 及 酗 酒 和 服 用 激 素 病 史 。 既往 无类 似发作 。体 检 :患侧腹 股沟 区压 痛 ,运 动受 限 ,局部 无 红 肿 ,肌 肉 无 萎 缩 。血 常规 、血 沉 、尿 常
髋关节磁共振报告模板

髋关节磁共振报告模板
MRI检查报告
检查时间:YYYY年MM月DD日检查号:XXXXXXXX
受检者姓名:XXX 性别:X 年龄:XX岁
临床诊断:XXXXXXX
检查部位:髋关节
检查所见:
1. 髋臼形态完整,无明显异常。
2. 关节咬合面平整,无明显凹陷或增生。
3. 注射造影剂后,关节腔内信号均匀,关节囊未见明显积液。
4. 股骨头表面光滑,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5. 股骨颈及干骺端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6. 股骨颈及甲骨未见明显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7. 各肌腱及韧带未见明显断裂或异常信号表现。
结论:
髋关节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提示:
本报告仅为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结论需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故最终诊断请以临床医生的判断为准。
本报告由XXXXXXXX医院医学影像科提供,仅供临床医学
参考。
医学影像科:医师姓名
报告日期:YYYY年MM月DD日。
髋部骨质疏松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实用 医学杂志 2 1 年 第 2 卷第 8 00 6 期
p r u a e u c r n r i t r e t n r d c s my n e o i a d ec t n o s o o a y n e v n i e u e o o e r ss n
t ame t t ttn n s ottr ciia uc me i c t r t n wi sais o h r-em l c o to s n a ue e h n l cr n r y do s: a mea a ay i frn o z d c nrle oo ay sn rme t・n lss o a d mie o t ld o
t a [ ] A A, 0 6 2 5 1 ) 2 4 — 0 6 is J r l J . M 2 0 , 9 (7 : 6 2 5 . 0
a ro i C,S t mi C,e 1 fe t fsa i h ta .Ef c ttn o [7 Mu u u l 1 ] l k t S R,Ma r qu n 0 t e a y r r o e e t e p r u a e u oo a y n e v n i n n h r p p o t lc i e c tn o s c r n r i tr e t o i v o
n a k r M ta ry sai [ 5 Ne y L Krsi s o 1 ] wb K, i t s n A, Bh p a V ,e 1.Ea l ttn i i a i n a d o t o s i ai n swih a u e c r n r y d o s n t t n u c me n p t t t c t o o a y s n r me i o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可 在腹腔镜直视 下可靠缝合腹 壁全层组织 。避 免疝 的发
生。
[ 7 ] 赵学英 , 冷金花 , 郎景和 , 等. 妇科腹腔 镜手术 中血管损伤 的临
参 考 文 献
[ 1 ]L a r o b i n a M, N o t t l e P .C o m p l e t e e v i d e n c e r e g a r d i n g m  ̄ j o r v a s c u —
i n g l a p a ms c o p y: a s u r v e y o f t h e Ame ic r a n As s o c i a t i o n o f Gy n e —
[ 1 1 ] 胡三元 . 腹腔镜临床诊 治技术 [ M] . 济南 : 山东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s i t e h e r n i a t i o n nd a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 ] . J S I 5, 2 0 1 1 , 1 5 ( 6 ) : 1 2 2 —
1 2 6 .
胖脐部戳孔缝合困难 , 是容 易形成疝 的部位 。国内文献 [ 1 2 ]
s ma l l i n t e s t i n l o a b s t r u c t i o n f o l l o wi n g l a p a r o s c o pi c a b d o mi n l a
[ 4 ]S a y a s n e h A , N o s i b H , A b d e l — R a h m a n H .A c a s e r e p o r t o f i n c i
[ J ]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 0 1 4 , 2 0 ( 1 0 ) : 7 2 6 7 2 8 . [ 1 3 ]D u r o n J J , H a y J M, M s i k a s , e t a 1 . P r e v a l e n c e nd a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 9 ] 陈锦 , 叶锦 , 王鹏 , 等. 后腹 腔镜术 后穿 刺孔延 迟愈合 的处 理 [ J ]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2 0 1 0 , 2 5 ( 3 ) : 9 2 — 1 9 4 .
[ 1 0 ]Y a m a m o t o M, M i n i k e l L , Z a r i t s k y E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5 m m t r o c a r
・
1 4 9 2 ・
中国药物 与临床 2 0 1 5 年1 O 月第 1 5 卷第 1 O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0 1 . 1 5 , N o . 1 0 [ 6 ]Y a m a m o t o M, M i n i k e l I , Z a r i t s k y E .L a p a r o s c o p i e 5 一 m m t F o e a r
床分析 [ J ] . 中国微创外科杂 志, 2 0 0 5 , 5 ( 3 ) : 1 7 8 . 1 8 0 . [ 8 ] 潘 志坚 , 王卫星 , 陈辰 , 等. 腹腔镜术 穿刺孔 出血的原 因分析 及 其对策 [ J ] . I 临床外科杂志, 2 0 0 7 , 1 5 ( 7 ) : 4 5 7 . 4 5 8 .
2 0 01: 6 0, 6 4 .
c o l o g i c L a p a r o s c o p i s t s[ J ]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1 9 9 4 , 8 4 ( 2 ) : 8 8 1 —
8 8 4.
[ 1 2 ] 虞 立平 , 段建 春 , 戴 国芳 , 等. 腹腔 镜穿刺孔 缝合 方法 的改进
s i t e h e ni r a t i o n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J ] . J S L S , 2 0 1 1 , 1 5 ( 1 ) : 1 2 2 .
1 2 6.
[ 2 ]H u s s a l n A, M bm a o o d H , S i n g h l a T , e t a 1 .L o n g — t e r m s t u d y o f P o r t — s i t e i n c i s i o n a l h e r n i a a f t e r l a p a r o s c o p i e p r o c e d u r e s[ J ] _
J S L S , 2 0 0 9 , 1 3 ( 5 ) : 3 4 6 - 3 4 9 .
[ 3 ]M o n t z F J , H o l s c h n e i d e r C H , M u n r o M G .I n c i s i o n a l h e r n i a f o l l o w
l a r i n j u i r e s d u i r n g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a c c e s s [ J ] . S u r g L a p a m s e E n d o s c
P e r e u t a n T e c h, 2 0 0 5 , 1 5 ( 3 ) : 1 1 9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