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实验五参考答案

05实验五参考答案
05实验五参考答案

实验五SQL参数查询、子查询与数据更新

第二部分实验:

打开“图书管理”数据库,完成下列工作。

已知一个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表间约束如下图所示,各个数据表的数据类型如上题表所示。

编写SQL完成下列功能。

用子查询完成以下实验:

(1)查询未归还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和性别。

(2)查询没有借过书的读者姓名

(3)查询至少借阅了3本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图书编号和图书名称,并按读者编号排序(4)查询已借阅图书但尚未归还的读者编号、姓名和工作单位

(5)查询没有借阅管理类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和出生日期

用数据更新完成以下实验:

(6)将计算机类的图书单价减少5元

(7)将1987年出生的读者所借图书改为“已归还”

(8)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读者编号06-00008,图书编号003-000024,借书日期2007-3-25,还书日期2007-5-25,未归还。

(9)删除2006年8月的借书记录。

(10)删除读者欧阳思思的借书记录。

用参数查询完成以下实验:

(11)输入图书入库时间上、下限,查询在上限和下限期间入库图书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和入库时间。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一 SQL Server 2005常用服务与实用工具实验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SQL Server 2005常用服务与实用工具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1)了解Microsoft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发展历史及其特性。 (2)了解SQL Server 2005的主要组件、常用服务和系统配置。 (3)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图形环境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使用 “SQL Server 2005 联机从书”获取帮助信息的方法;了解“查询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了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 (1)收集整理Microsoft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的相关资料,总结其发展历史及 SQL Server 2005主要版本类别和主要功能特性。 (2)使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查看和管理SQL Server 2005服务。 (3)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连接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帮助系 统获得所感兴趣的相关产品主题/技术文档。 (4)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查询编辑器”编辑并执行Transact-SQL 查询语句。 (5)查看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模板,了解模板的使用方法。 (6)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1) 简要总结SQL Server系统发展历史及SQL Server 2005主要版本类别与主要功能特性。SQL Server系统发展历史 1988 SQL Server 由微软与Sybase共同开发,运行于OS/2平台。 · 1993 SQL Server 4.2桌面数据库系统,功能较少。与Windows集成并提供了易于使用界面。 · 1994 Microsoft与Sybase在数据库开发方面的合作中止。 · 1995 SQL Server 6.05 重写了核心数据库系统。提供低价小型商业应用数据库方案。 · 1996 SQL Server 6.5 · 1998 SQL Server 7.0 重写了核心数据库系统,提供中小型商业应用数据库方案,包含了初始的Web支持。SQL Server从这一版本起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0 SQL Server 2000 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其包含了三个组件(DB, OLAP, English Query)。丰富前端工具,完善开发工具,以及对XML的支持等,促进了该版本的推广和应用。 · 2005 SQL Server 2005 最新版本,历时5年的重大变革。 · 2007 SQL Server 2008(Katmi)即将发布。 · 2008 SQL Server 2008 发布。 -SQL Server 2005主要版本类别及功能特性 SQL Server 2005 Enterprise Edition(32 位和 64 位) Enterprise Edition 是最全面的 SQL Server 版本,是超大型企业的理想选择,能够满足最复杂的要求。 注:没有任何限制,包含所有功能和特性。

MATLAB课后实验答案

%实验一MATLAB运算基础 %第一题%(1) z1=2*sin(85*pi/180)/(1+exp(2)) %(2) x=[2,1+2i;-0.45,5]; z2=0.5*log(x+sqrt(1+x.^2)) %(3) a=-3.0:0.1:3.0; z3=(exp(0.3*a)-exp(-0.3*a))/2.* sin(a+0.3)+log((0.3+a)/2) %(4) t=0:0.5:2.5; z4=t.^2.*(t>=0&t<1)+(t.^2-1).*( t>=1&t<2)+(t.^2-2*t+1).*(t>=2&t <3)%第二题 A=[12 34 -4;34 7 87;3 65 7]; B=[1 3 -1;2 0 3;3 -2 7]; A+6*B A-B+eye(size(A)) A*B A.*B A^3 A.^3 A/B B\A [A,B] [A([1,3],:);B^2]%第三题 A=[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B=[3 0 16;17 -6 9;0 23 -4;9 7 0;4 13 11] C=A*B F=size(C) D=C(F(1)-2:F(1),F(2)-1:F(2)) whos%第四题 %(1): A=100:999; B=rem(A,21); C=length(find(B==0)) %(2): A='lsdhKSDLKklsdkl'; k=find(A>='A'&A<='Z'); A(k)=[] %实验二MATLAB矩阵分析与处理 %第一题 E=eye(3); R=rand(3,2); O=zeros(2,3); S=diag([2,3]);%判断AB是否相等 A=[E,R;O,S];A^2 B=[E,(R+R*S);O,S^2] %第二题 H=hilb(5) P=pascal(5) Hh=det(H) Hp=det(P) Th=cond(H) Tp=cond(P) %第三题: A=fix(10*rand(5)) H=det(A)Trace=trace(A) Rank=rank(A)Norm=norm(A) %第四题: A=[-29,6,18;20,5,12;-8,8,5] [V,D]=eig(A)%数学意义略 %第五题方法一: %(1): A=[1/2,1/3,1/4;1/3,1/4,1/5;1/4, 1/5,1/6]; b=[0.95,0.67,0.52]'; x=inv(A)*b %(2): B=[0.95,0.67,0.53]'; x=inv(A)*B %(3): cond(A) %第五题方法二: A=hilb(4) A(:,1)=[] A(4,:)=[] B=[0.95,0.67,0.52]'; X=inv(A)*B B1=[0.95,0.67,0.53]'; X1=inv(A)*B1 N=cond(B) N1=cond(B1) Na=cond(A) %矩阵A为病态矩阵 %第六题 A=[1,4,9;16,25,36;49,64,81] B=sqrtm(A) C=sqrt(A) %sqrtm函数是以矩阵为单位进行计算,sqrt函数是以矩阵中的元素进行计算 %实验三选择程序结构设计 %第一题程序一 x=[-5.0,-3.0,1.0,2.0,2.5,3.0,5. 0]; y=[]; %建立存放所有y值的矩阵

实验5(答案)

实验五 连续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掌握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设计简单的滤波器的方法。 2.掌握利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响特性和零极点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MATLAB 提供了许多可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函数,主要包含有系统函数、系统时域响应、系统频域响应等分析函数。 1. 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连续时间LTI 系统可用如下的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 ()( )()(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a n n n n ++++-- )()( )()(01)1(1)(t x b t x b t x b t x b m m m m ++++=-- 已知输入信号x (t )以及系统初始状态)0(,),0('),0()1(----n y y y ,就可以求出系统的响应。 MATLAB 提供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的函数,可以计算上述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的响应,包括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在调用MATLAB 函数时,需要利用连续系统对应的系数函数。对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 变换即可得系统函数: 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X s Y s H n n n n m m m m ++++++++==---- 在MATLAB 中可使用向量和向量分别保存分母多项式和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这些系数均按s 的降幂直至s 0排列。 ●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的计算 impulse(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其中: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h=impulse(sys, t) 计算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冲激响应, 向 量h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冲激响应的输出值。 ● 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 (t )的计算 step(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

统计学 第五章 抽样推断课后答案

第五章 抽样推断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D B D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A D C A C B D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ABCE ABDE BCE ABCE ABDE 6 7 8 9 10 ACE ADE ACD ABE CDE 11 12 13 14 15 BDE CD BC ABCD ABCDE 16 17 18 19 20 AD AC BCE ABDE AC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四、填空题 1、变量 属性 2、正 反 3、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4、抽样总体 样本 5、大于 N n - 1 N n 6、标准差 7、样本 总体 抽样平均误差 抽样平均误差 △x = Z x σ 8、合适的样本估计量 一定的概率保证程度 允许的极限误差范围 9、随机抽样 统计分组 10、增大 增大 降低 11、大数定律 中心极限定理 12、样本容量不小(不小于30个单位) 13、大 0.5

14、缩小 3 3 (即0.5774) 扩大 1.1180 15、估计量(或统计量) 参数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 1、已知条件:P = 0.5 ,n = 100 且重复抽样 求:p ≤0.45的概率 解: Z = 1100 ) 5.01(5.05.045.0)1(=-?-= --n P P P p 则F (Z = 1) = 0.6827 所以p ≤0.45的概率为: 2 6827 .01-= 0.15865 2、解 E (x 1) = E (0.5X 1 + 0.3X 2 + 0.2X 3) = 0.5 E (X ) + 0.3 E (X ) + 0.2E (X ) = E (X ) = X E (x 2) = E (0.5X 1 + 0.25X 2 + 0.25X 3) = 0.5 E (X ) + 0.25 E (X ) + 0.25E (X ) = E (X ) = X E (x 3) = E (0.4X 1 + 0.3X 2 + 0.3X 3) = 0.4 E (X ) + 0.3 E (X ) + 0.3E (X ) = E (X ) = X 所以x 1、x 2、x 3都是X 的无偏估计量。 D (x 1) = D (0.5X 1 + 0.3X 2 + 0.2X 3) = 0.25 D (X ) + 0.09 D (X ) + 0.04D (X ) = 0.38 D (x 2) = D (0.5X 1 + 0.25X 2 + 0.25X 3)

数据库实验五题目答案

实验五 实验5.1 数据查询 1)要求 以School数据库为例,在该数据库中存在四表格,分别为: ●表STUDENTS(sid, sname, email, grade); ●表TEACHERS(tid, tname, email, salary); ●表COURSES(cid, cname, hour); ●表CHOICES(no, sid, tid, cid, score) 在数据库中,存在这样的关系:学生可以选择课程,一个课程对应一个教师。在表CHOICES中保存学生的选课记录。 按以下要求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操作: (1)查询年级为2001的所有学生的名称并按编号升序排列。 程序: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s where grade='2001' order by sid asc; (2)查询学生的选课成绩合格的课程成绩。 程序:Select score from choices where score>'59';

(3)查询课时是48或60的课程的名称。 程序:select cname from courses where hour='48'or hour='60'; (4)查询所有课程名称中含有data的课程编号。 程序:select cid from courses where cname like'%data%';

(5)查询所有选课记录的课程号(不重复显示)。 程序:select distinct cid from choices; (6)统计所有教师的平均工资。 程序:select avg(salary) from teachers;

实验五数值积分参考答案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积分理论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2 了解定积分近似计算的矩形法、梯形法与抛物线法; 3 会用MATLAB 语言编写求定积分近似值的程序,会用MALAB 中的命令求定积分。 二 实验准备素材 见附件。 三 实验内容 1.(不定积分)用int 计算下列不定积分,并用diff 验证 ?dx x x 2 sin ,?+x dx cos 1,?+1x e dx ,?xdx arcsin ,?xdx 3sec 2.(定积分)用trapz,int 计算下列定积分 ?10sin dx x x ,?10dx x x ,?π20)2sin(dx x e x ,?-102dx e x 3.(椭圆的周长) 用定积分的方法计算椭圆1492 2=+y x 的周长 4.(二重积分)计算积分??≤+++y y x dxdy y x 222)1( 5. (广义积分)计算广义积分 ?∞∞-+-dx x x 421)exp(,?10)tan(dx x x ,?-1021sin dx x x 7.1 syms x; g1=int(x.*sin(x).*sin(x)) g1 = 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clear;syms x; d1=diff(x*(-1/2*cos(x)*sin(x)+1/2*x)+1/4*sin(x)^2-1/4*x^2) syms x; g2=int(1/(1+cos(x))) g2 = tan(1/2*x) clear;syms x; d2=diff(tan(1/2*x)) syms x; g3=int(1/(exp(x)+1)) g3 = log(exp(x))-log(exp(x)+1) clear;syms x; d3=diff(exp(x))-log(exp(x)+1)) syms x; g4=int(finverse(sin(x))) g4 = x*asin(x)+(1-x^2)^(1/2) clear;syms x; d4=diff(x*asin(x)+(1-x^2)^(1/2)) syms x; g5=int(sec(x).^3) g5 = 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clear;syms x; d5=diff(1/2/cos(x)^2*sin(x)+1/2*log(sec(x)+tan(x))) 7.2 x=10e-100:0.001:1; y=sin(x)./x; trapz(x,y) clear all;syms x;

matlab实验五答案1

实验五 1、编写程序,该程序在同一窗口中绘制函数在 []0,2π之间的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步长 为200/π,线宽为2个象素,正弦曲线设置为蓝色实线,余弦曲线颜色设置为红色虚线,两条曲线交点处,用红色星号标记并标注sin(x)=cos(x);通过函数方式在生成的图形中添加注释,至少应包括:标题,文本注释,图例和坐标轴标注。%x=linspace(0,2*pi,1000);x=[0:pi/200:2*pi]sinx =sin(x);cosx =cos(x); k=find(abs(sinx-cosx)<1e-2);x1=x(k); plot(x,sinx,'LineWidth',2) hold on ,plot(x,cosx,'r:','LineWidth',2)hold on ,plot(x1,sin(x1),'r*')xlabel('x:(0-2\pi)'); ylabel('y:sin(x)/cos(x)'); title('正弦-余弦曲线'); text(x1+0.1,sin(x1),'sin(x)=cos(x)');legend('sin(x)','cos(x)'); 1 2 34 5 6 7 x:(0-2π) y :s i n (x )/c o s (x ) 正弦-余弦曲线 2、绘制图像:双曲抛物面:22 x y z =- ,1616x -<<,44y -<<,并对绘制的双曲抛物面尝试进行视点控制。 [X,Y]=meshgrid(-16:0.4:16,-4:0.1:4);Z =X.^2/16-Y.^2/4; subplot(1,3,1),plot3(X,Y,Z),view(0,180),title('azimuth =0,elevation =180'); subplot(1,3,2),plot3(X,Y,Z),view(-37.5,-30),title('azimuth =

05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油菜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1. 了解油菜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练习和掌握油菜去雄杂交技术,了解和掌握油菜自交技术。 2. 学习油菜考种及产量测定方法;了解和掌握油菜形态特征和品质特征。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甘蓝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品种 2.仪器用具 剪刀、镊子、网袋、纸袋、回形针、纸牌、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 1.花器构造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常异花授粉(甘蓝型和芥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5%-10%,最高不超过30%)或异花授粉(白菜型,天然异交率一般为 80%-90%以上)作物。油菜的花序 为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和分 枝花序组成。在花序上互生许多 单花,花由花柄、花萼、花冠和 雄蕊等组成。花瓣4片与花萼4 片互生,作十字形排列,称十字

花冠。雄蕊6枚,侧面的一对为短花丝,中央的两对为长花丝,特称四强雄蕊。雌蕊由2心皮组成,由假隔膜(胚座框)将子房隔成两室。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边缘,为侧膜胚座。 2.开花习性 油菜的开花顺序是先主花序,第一分枝、第二分枝花序依次由上而下开放,同一花序的花朵无论是主花序还是分枝花序都是由下向上依次开放。油菜单株花期的长短因品种、气候和裁培条件而异,一般为20-30天,每天开花时间一般在上午7时到12时,以9-11时开花最盛。油菜开花散粉的最适相对湿度为75%-85%,最适温度约为14-18℃。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一般不开花。 油菜花的雌蕊较雄蕊先熟,且生活力较强,开花前后7天内柱头均具有受精能力,但以2-3天内受精结实率最高。油菜的花粉落在柱头上45分钟后即可萌发,经1-24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3.油菜的自交不亲和性 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可用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作母本,优良品种作父本,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用于生产,以提高油菜的产量。由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在开花前1-2天柱头上可形成一种由特殊蛋白质组成的“隔离层”,它作为一种“感受器”能识别和阻止相同基因型的花粉发芽,一般套袋自交很难得到种子,因此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和繁殖就必须在柱头未形成这类蛋白质的蕾期选株,并采用人工剥蕾后套袋自交或其它方法进行。 四、实验步骤

实验五 连接查询参考答案

--创建学生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tu]')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tu] go create view v_stu as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bdate, Datediff(year, sbdate, getdate()) as sage, stele, ugrade.gid, gname, gyear, udept.did, dname, daddr, dtele, demail, uteacher.tid, tname, tsexy, tbdate, tfield, tprof, tele, qq, email, msn from ustudent, ugrade, udept, uteacher where ustudent.gid=ugrade.gid and ugrade.did=udept.did and ugrade.tid=uteacher.tid --创建选修课程视图 if exists (select * from dbo.sysobjects where id = object_id(N'[dbo].[v_sc]') and OBJECTPROPERTY(id, N'IsView') = 1) drop view [dbo].[v_sc] go create view v_sc as select ustudent.sname, usc.*, cname, credit, pcid, chour, cattr, cnum from ustudent, usc, ucourse where ustudent.sid=usc.sid and usc.cid=ucourse.cid --1、显示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2、显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同学的名单,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名称、入学年份 select sid, sname, ssexy, sage, gname, gyear from v_stu where dname='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3、显示选修了“数据库”的所有同学的学号、姓名 select sid, sname from v_sc where cname='数据库' --4、显示白云同学的班主任老师的姓名、联系电话 select tname, tele from v_stu

实验5(2) 参考答案

实验5(2) 类的继承与派生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掌握单继承和多重继承下派生类的定义方法,理解基类成员在不同的继承方式下不同的访问属性。 (2)正确定义派生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理解定义一个派生类对象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3)理解同名冲突的产生原因,会使用虚基类来解决第三类同名冲突问题,并理解引入虚基类后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4)理解赋值兼容的相关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定义一个车基类,派生出自行车类和汽车类,并以自行车类和汽车类为基类共同派生出摩托车类,每个类都要定义带有参数的构造函数。自行车类分别使用private、protected、public三种方式来继承车基类,观察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问属性;观察自行车类、汽车类和摩托车类对象定义时构造、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最后将车基类定义为虚基类再观察程序运行结果。题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定义基类V ehicle,它具有两个保护成员变量:MaxSpeed、Weight,有3个公有的成员函数:Run( )、Stop( )、Show( ),以及带参数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再定义一个从Vehicle 公有继承的Bicycle类,增加保护属性的成员变量Height,定义Bicycle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改造Show函数,用于输出本类中的完整信息。main( )函数中定义Bicycle类对象,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顺序,以及各成员函数的调用。使用跟踪的方法观察程序运行的每一步究竟调用的是哪一个函数。 ②在上一步基础上,将继承方式分别修改为protected和private,再重新编译,观察这时的报错信息并进行分析。 ③将Bicycle类的继承方式恢复为public,代码回到①的状态,再在Bicycle类下面增加一个第二层汽车类Car的定义,Car也是公有继承基类Vehicle,其中增加了一个保护成员变量SeatNum,表示汽车有几个座位,其定义方式与类Bicycle类似。主函数中定义该类对象,观察运行结果。 ④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定义一个第三层类MotorCycle,该类以公有方式继承了第二层的Bicycle和Car类。定义其构造函数,要调用两个直接基类的构造函数,再改造函数Show( ),输出所有四个成员变量的信息。主函数中只定义类MotorCycle的对象并调用相应的函数,代码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④。程序进行编译,会产生4个错误、8个警告,因为存在二义性问题,在同名成员前增加“基类名::”以消除二义性直到程序正确,观察运行结果。 ⑤再将代码恢复至上一步未修改前,即存在4个错误、8个警告的状态,再作一定的修改,将Vehicle声明为虚基类以消除二义性,同时修改第三层类的构造函数,其余代码不变,具体请参考实验指导1的⑤。观察运行结果,理解此时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及用虚基类消除二义性的原理。 参考程序如下: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 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The dress is long The shoes are big The trousers are black 答案: #include main() { printf("The dress is long\n"); printf("The shoes are big\n"); printf("The trousers are black\n"); } 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 正确的程序为: #include main() {

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 printf("TCL电视机¥7600\n"); printf("美的空调¥2000\n"); printf("SunRose键盘¥50.5\n"); } 2.编写程序: 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x,y; a=150; b=20; c=45; x=a/b; y=a/c; printf("a/b的商=%d\n",x); printf("a/c的商=%d\n",y);

x=a%b; y=a%c; printf("a/b的余数=%d\n",x); printf("a/c的余数=%d\n",y); } 4. 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赋给c。(提示:用条件运算符) 答案: #include main() { int a,b,c; a=0; b=-10; c= (a>b) ? b:a;

统计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参数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 1.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 )抽取样本。 ①随意原则②随机原则③可比原则④对等原则 2.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 ①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②了解全及总体单位的情况③用样本来推断总体④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 3.抽样误差是指()。 ①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②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③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④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4.在抽样调查中( )。 ①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②既无登记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 ③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④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5.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 )。 ①登记误差②系统性误差③计算误差④抽样误差 6.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①抽样误差②登记误差③系统性误差④测量误差 7.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①可能误差范围②平均误差程度③实际误差④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8.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 )。 ①总体标准差②全部样本指标的平均差③全部样本指标的标准差④全部样本指标的标志变异系数 9.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①前者小于后者②前者大于后者③两者相等④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10.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 )。 ①随着抽样数目的增加而加大②随着抽样数目的增加而减小③随着抽样数目的减少而减小④不会随抽样数目的改变而变动 11.允许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①抽样误差的平均数②抽样误差的标准差③抽样误差的可靠程度④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12.极限误差与抽样平均误差数值之间的关系为( )。 ①前者一定小于后者②前者一定大于后者③前者一定等于后者④前者既可以大于后者,也可以小于后者 13.所谓小样本一般是指样本单位数()。 ①30个以下②30个以上③100个以下④100个以上 14.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 )。 ①前者是个确定值,后者是个随机变量②前者是个随机变量,后者是个确定值③两者均是确定值④两者均是随机变量 15.在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①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数目②概率度、点估计值、误差范围

实验5(1) 参考答案

实验5(1) 类的组合 参考答案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理解类组合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对象成员的定义方法,理解对象成员的构造与析构方法。 (3)理解组合后类的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调用次序。 (4)掌握对象成员中私有成员和保护成员的访问方法。 二、实验内容 题目1:对象成员的定义、构造与访问。 定义三个类Member1、Member2和New。Member2中包含有Member1类型的成员,New中包含有Member1与Member2类型的成员。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Member1类中,它含有一个int型私有数据成员x以及三个公有成员函数。三个成员函数分别为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x的值。 ②在Member2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obj1、obj2与int型的数据y。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y的值。 ③在New类中,它含有三个私有数据成员,分别是Member1型的对象m1、Member2型的对象m2与int型的数据z。此外,它还含有三个公有成员函数,分别是构造函数、析构函数与显示函数show( )。show( )函数的作用是输出z的值。 ④main( )函数中定义一个New型的对象,并调用show( )函数。 程序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ember1 { public: Member1(int a) { x = a; cout << "constructing Member1 " << x << endl; } ~Member1( ) { cout << "donstructing Member1\n"; } void show( ) { cout << "Member1 x = " << x << endl;

c实验报告05

第 1 页 共 2 页 实 验 报 告 五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多分支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 进一步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使用。 2. 进一步熟练使用if 语句、if-else 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3. 使用switch-case 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实 验 环 境:WIN-TC2.0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编写程序,输入三角形三边 a 、b 、c ,判断a 、b 、c 能否构成三角形,若不能则输出相应的信息,若能则判断组成的是等腰、等边、直角还是一般三角形。 实验步骤与要求: (1)输入一组数据3,4,8,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2)另外再输入几组数据进行测试: 3,4,53,3,33,3,52、编写求任意系数值的一元二次方程任意实根的程序。 3、奖金提成???????????≥≤<≤<≤<≤<≤=) 100(%1)10060(%5.1)6040(% 3)4020(%5) 2010(%5.7)10(%10万元利润万元利润万元万元利润万元万元利润万元万元利润万元万元利润i i i i i i p 用switch 语句编写一程序,输入当月利润i 值,输出当月应发奖金p 。 4、编写程序,输入奖金数a ,计算并输出税率、应缴税款和实得奖金数。 奖金 税率 奖金 税率 a <500 0.00 2000≤a <3000 0.10 500≤a <1000 0.05 3000≤a 0.15 1000≤a <2000 0.08

实验步骤与要求: (1)用if语句编程,自变量和函数值均为双精度类型 (2)用scanf函数输入奖金数a,输出结果采用以下形式: a=具体值rate=税率值tax=应缴税款profit=实得奖金数 分别输入a=280,512,1000,4250,5100,运行该程序 (3)用if~else 语句和switch语句编程,其它同上。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心得: [问题讨论] 1.对于多分支选择结构何时使用if语句的嵌套,何时使用switch语句? 第 2 页共2 页

实验五答案

实验内容: 1. 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2534432312w z y x w z y x w z y x 的通解。 2. 一个城镇有三个主要企业: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作为它的经济系统。生产价值一元的煤,需消耗0.25元的电费和0.35元的运输费;生产价值一元的电,需消耗0.40元的煤费、0.05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而提供价值一元的铁路运输服务,则需消耗0.45元的煤费、0.10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假设在某个星期内,除了这三个企业间的彼此需求外,煤矿还得到了50 000元的订单,电厂得到了25 000元的电量供应要求,而地方铁路得到了价值30 000元的运输需求。试问: (1)这三个企业在这个星期各应生产多少产值才能满足内外需求? (2)除了外部需求,试求这星期各企业之间的消耗需求,同时求出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值中除去各企业的消耗所剩的部分); (3)如果煤矿需要增加总产值10 000元,它对各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完全需求分别将是多少? 3.在某年经济年度内,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单位:亿元)。假设t 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最后需求均为17亿元,预测t 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产出(提示: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系统而言,直接消耗矩阵和系数矩阵可视作不变)。

表中第一行数字表示工业总产出为25亿元,其中6亿用于工业本身,2亿用于农业,1亿用于第三产业,16亿用于最后需求,二、三可作类似解释。第一列数字表示6亿是工业对自身的投入,2.25是农业对工业的投入,3是第三产业对工业的投入。 1. clear;clc a=[2 1 -1 1;3 -2 1 -3;1 4 -3 5]; b=[1;4;2]; rank(a) rank([a,b]) ans = 2 ans = 3 无解。 2. clear;clc A=[0 0.40 0.45;0.25 0.05 0.10;0.35 0.10 0.10]; E=eye(3); Y=[50000;25000;30000]; X=(E-A)\Y x1=X(1) x2=X(2) x3=X(3) C=eye(3); C(1,1)=x1

05 分光计的调整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分光计是精确测定光线偏转角的仪器,也称测角仪,是光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之一,在光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分光计的调整技术和技巧,并用它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和最小偏向角。 二.实验内容 (一) 调整分光计 1.调整分光计要达到下列要求: 1) 望远镜接受平行光,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2) 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仪器的主轴。 3) 载物台与望远镜共轴。 2.分光计的调整方法: 1) 目测粗调:通过调节望远镜的光轴俯仰角调节螺钉以及载物台调平螺钉粗调望远镜和载物台,目视观察载物台三颗底脚螺钉顶起的高度基本一致,载物台面三条线对准三颗底角螺钉,载物台平面大致水平;望远镜光轴基本水平,并基本垂直仪器主轴。(粗调很重要,保证了后续调整的顺利进行。) 2) 调整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

(1)目镜调焦 这是为了使眼睛通过目镜能清楚地看到图2所示分划板上的刻线。调焦方法是把目镜调焦手轮轻轻旋出,或旋进,从目镜中观看,直到分划板刻线清晰为止。 (2)调望远镜对平行光聚焦 这是要将分划板调到物镜焦平面上。调整方法是: (a)把目镜照明,将双面平面镜放到载物台上。为了便于调节,平面镜与载物台下三个调节螺钉的相对位置如图4。 图2从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图3载物台上双面镜放置的俯视 (b)粗调望远镜光轴与镜面垂直——用眼睛估测一下,把望远镜调成水平,再调载物台螺钉,使镜面大致与望远镜垂直。 (c)观察与调节镜面反射像——固定望远镜,双手转动游标盘,于是载物台跟着一起转动。转到平面镜正好对着望远镜时,在目镜中应该看到一个绿色的亮十字随着镜面的转动而动,这是镜面反射像。如果有些模糊,只要沿着轴向移动目镜筒,直到像清晰且无视差,再旋紧螺钉,则望远镜已对平行光聚焦。 无视差是指当观察者眼睛左右移动时,准线和绿色亮十字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即测量准线和被测目标处于同一平面。这可以通过仔细移动望远镜目镜套筒和转动目镜视度调节手轮实现。 3).调整望远镜光轴垂直于仪器主轴 望远镜光轴和仪器主轴都不可见,因此可以借助平面反射镜调节。 当镜面与望远镜光轴垂直时,它的反射像应落到分划板上与下方十字窗对称的上十字线中心,如图3所示。平面镜绕轴旋转180°以后,如果另一镜面的反

C语言实验参考答案11

C语言实验参考答案 实验一 5、输入并运行自已编写的程序(教材第一章P14 三编程题)。 实验二 1、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接收3个实数(分别为10.0、20.0、5.0),输出这3个数的和s、乘积t和平均值a。 #include main() {float x,y,z,s,t,a; printf(“x,y,z=”); scanf(“%f,%f,%f”,&x,&y,&z); s=x+y+z; t=x*y*z; a=s/3; printf(“s=%f,t=%f,a=%f\n”,s,t,a); } 2、编程。要求用户输入两个整数a、b(分别为20、10),读取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值,然后: 1)用整数输出这两个数的和、差; 2)用长整型输出这两个数的积,用float输出商; 3)用整数输出这两个数的余数,用float输出平均值。 #include

{int a,b,he,cha,yu; long ji; float shang,aver; printf(“a,b=”); scanf(“%d,%d”,&a,&b); he=a+b; cha=a-b; ji=(long)a*b; shang=1.0*a/b; yu=a%b; aver=(a+b)/2.0; printf(“a+b=%d,a-b=%d,a*b=%ld\n”,he,cha,ji); printf(“a/b=%f,a%%b=%d,aver=%f\n”,shang,yu,aver); } 3. 再次运行程序第2题中的程序,使整数a、b的值分别为10、20,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并给出说明。 程序同上。 实验三 1、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一位的整型数,经转换,用字符函数putchar输出。例如,输入整数5,程序运行后输出字符5。 #include

实验五答案

实验五: 实验过程: 1.插入如下学生记录(学号:95030,姓名:李莉,年龄:18)insert into student(Sno,Sname,Sage) values('95030','李莉',18); 2.插入如下选课记录(95030,1)insert into sc(Sno,Cno) values('08001','007'); 3.计算机系学生年龄改成20 update student set Sage=20 where Sdept='cs'; 4.数学系所有学生成绩改成0 update student set Sage=0 where Sdept='ma'; 5.把低于总平均成绩的女同学成绩提高5分update sc set Grade=Grade+5 where grade<(select avg(grade) from sc)and sno in(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sex='女'); 6.修改2号课程的成绩,若成绩小于75提高5%,成绩大于75提高4%(两个语句实现,注意顺序)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5 where cno='002' and grade<75; update sc set grade=grade*1.04 where cno='002' and grade>75; 7.删除95030学生信息delete from sc where sno='95030'; 8.删除sc表中无成绩记录delete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9.删除张娜的选课记录delete from sc where sno =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张那'); 10.删除数学系所有学生选课记录delete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ma'); 11.删除不及格的学生选课记录delete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60); 12.查询每一门课程成绩都大于等于80分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性别,把值送往已经存在的基本表stu(sno,sname,ssex)中insert into stu(Sno,Sname,Ssex)select sno,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min(grade)>80); select sno,sname,ssex into xtu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min(grade)>80); 13.把所有学生学号和课程号连接追加到新表中select sno+cno as newline into xdu from sc; 14.所有学生年龄增加1 update student set sage=sage+1; 15.统计3门以上课程不及格的学生把相应的学生姓名、系别追加到另外一个表中select sname,sdept into newtabl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60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grade)>=3); insert into ntable select sname,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60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grad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