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答案)

合集下载

浙大JAVA 实验题答案05answer1

浙大JAVA 实验题答案05answer1

实验5 分支结构程序的设计1.程序填空题,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20004 计算旅途时间输入2个整数time1和time2,表示火车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计算并输出旅途时间。

有效的时间范围是0000到2359,不需要考虑出发时间晚于到达时间的情况。

例:括号内是说明输入712 1411(出发时间是7:12,到达时间是14:11)输出The train journey time is 6 hrs 59 mins.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Test2000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in=new Scanner(System.in);int time1, time2, hours, mins;time1=in.nextInt();time2=in.nextInt();/*------------------*//*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小时数和分钟数*/hours=time2/100-time1/100;mins=time2%100-time1%100;/*当计算得到的分钟数为负数时进行调整*/hours=mins>0?hours:hours-1;mins=mins>0?mins:mins+60;//或:if(mins<0){hours-=1;mins+=60;}System.out.println("The train journey time is "+hours+" hrs "+ mins+" mins.");}}30001 显示两级成绩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 (0<repeat<10),做repeat次下列运算:输入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果它低于60,输出“Fail”,否则,输出“Pass”。

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向1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的常规考查(★★★★★)【例题1】(2019·河南中招)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陷阱1:将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等易错、易混点整合到一起考查,引导考生疏忽出错。

陷阱2:引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增加解题难度。

①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实验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确定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

③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可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答案:D1.考查实验原理Fe2O3+3CO2Fe+3CO22.考查实验现象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考查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需要进行点燃处理或收集备用,防止污染空气。

4.考查操作先后顺序实验前: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排尽空气,以免爆炸;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目的:防止生成的铁再被氧化。

简记为“CO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三防”防爆炸(提前通入CO,排尽空气)、防氧化(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CO)、防污染(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考向2变形创新考查(★★★★)【例题2】(2020·河南中招)如图为CO 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形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__色逐渐变黑; B处V形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将尾气点燃,化学方程式为__。

【母题延伸】(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

汇编语言(王爽第三版)实验5编写、调试具体多个段的程序

汇编语言(王爽第三版)实验5编写、调试具体多个段的程序

汇编语⾔(王爽第三版)实验5编写、调试具体多个段的程序实验5 编写、调试具体多个段的程序⼀。

将下⾯的程序编译连接,⽤Debug加载、跟踪,然后回答问题。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data segmentdw 0123h,0456h,0789h,0abch,0defh,0fedh,0cbah,0987hdata endsstack segmentdw 0,0,0,0,0,0,0,0stack endscode segmentstart: mov ax,stackmov ss,axmov sp,16mov ax,datamov ds,axpush ds:[0]push ds:[2]pop ds:[2]pop ds:[0]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程序分析:由于是初次接触,我们逐步讲解,废话多点。

(1)此程序考察的是内存中数据段和栈段的定义。

程序共定义了1个数据段,data段,⾸先明确,在程序运⾏开始(标号start处),这个数据段就已经被定义好了,并且分配了内存空间,并赋值了。

⼀个栈段,stack。

同理这个数据段在没有被⼈⼯定义为栈结构时,也被定义好了。

并且分配了内存空间,并赋值了。

将此程序编译并连接后,使⽤debug调试,(这⾥需要注意,以下的段地址可能由于系统不同⽽有差异,主要是理解概念。

)E:\assembly>debug eee.exe-rAX=0000 BX=0000 CX=0042 DX=0000 SP=0000 BP=0000 SI=0000 DI=0000DS=0B55 ES=0B55 SS=0B65 CS=0B67 IP=0000 NV UP EI PL NZ NA PO NC0B67:0000 B8660B MOV AX,0B66程序分析:我们什么也没执⾏,此时我们在data段定义的数据在哪?在ds:0100H处(原来讲过,程序最开始时ds:00~ds:100H是留给程序与操作系统通讯使⽤的psp内存段,参见书中p92);也就是说我们在ds:100H、0B55:100H或0B65:00处可以看见这些定义的数据。

实验5-1函数参考答案.doc

实验5-1函数参考答案.doc

日期实验报告实验5 C++函数、重载与函数模板应用 姓名学号•实验目的(1) 学习函数定义、调用、参数对应关系及传递方法。

(2) 学习重载的定义与应用。

C3)学习函数模板的定义与应用。

• 实验项目1 (项目1:学号lab3_l )⑴编写求2整数m 、n 最大公约数gcd ()和最小公倍数Lcm ()函数;⑵主程 序键盘输入2整数a 、b 作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以a/b 形式输出显示,调 用gcd ()函数做化简运算,再输出显示2整数a 、b 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 倍数和化简后的分式a'/b'。

主程序可重复计算运行。

•实验方法最大公约数(辗转算法):设m>n,⑴k=m%n,若k=0,则n 为最大公约 数;⑵否则,用n 做被除数,k 做除数,回⑴处循环继续。

最小公倍数 1cm : lcmXgcd=mXn, lcm=mXn/gcd•程序代码 tt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cd (int m, int n){ int t;if(m<n) {t=m ;m=n;n=t;} do {t=m%n;m=n;n=t;}while(t!=0);return m; }C++程序设计语言int lcm(int m, int n){ int t;t二m1n/gcd (m, n);return t;}int main (){return 0;•实验结果•结果分析与收获T middl(T a, T b, T c){ T temp;if (b>a) {temp=a;a=b;b=temp;}if(c>a) {temp=a;a=c;c=temp;} if (b>c) return b;else return c;}1 实验项目2(项目2名:学号lab3_2)编写函数模板mid(),用于从3个数据同类型(整/单/双精度数/字符)数据中返回中间数。

数据库实验5答案

数据库实验5答案

实验五:数据库综合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2.掌握查询条件种类和表示方法;3.掌握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掌握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

二、实验环境已安装SQL Server企业版的计算机(120台);具有局域网环境,有固定IP;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要求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2.了解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3.了解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完成实验报告;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利用Transact-SQL嵌套语句实现下列数据查询操作。

1) 查询选修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o in(select Sno from coursewhere Cno in(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Cname='计算机体系结构'))2) 查询年龄比李勇小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a.sno,grade from student a,coursewhere a.sno=course.sno and sage<(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李勇')3)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1’的学生中年龄最小者要大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AND SAGE>(select min(sage)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4)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3’的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AND SAGE>all(selec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5) 查询‘C1’课程的成绩高于70的学生姓名。

实验5 sql语句练习——图书馆数据库答案

实验5  sql语句练习——图书馆数据库答案

实验5sql语句练习——图书馆数据库实验5 sql语句练习——图书馆数据库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2)了解表的结构特点;(3)了解SQL Server的基本数据类型;(4)了解空值概念;(5)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和表;(6)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和表。

(7)学会使用T-SQL语句更新数据。

(7)学会使用T-SQL语句创建多种查询。

实验准备首先要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或是被授权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的用户。

其次创建数据库必须要确定数据库名、数据库大小(最初的大小、最大的大小、是否允许增长及增长方式)和存储数据库的文件。

然后,确定数据库包含哪些表,以及所包含的各表的结构,还要了解SQL Server的常用数据类型,以创建数据库的表。

此外还要了解两种常用的创建数据库、表的方法,即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和使用T-SQL的CREATE DA TABASE语句。

实验内容假设有5本书设有一图书馆数据库,其中包括3个表,即图书表、读者表和借阅表。

三个表的结构如图:列名说明数据类型约束说明书号图书唯一的编号定长字符串,长度为10 主键书名图书的名称定长字符串,长度为50 空值作者图书的编著者名定长字符串,长度为30 空值出版社图书的出版社定长字符串,长度为30 空值单价出版社确定的图书的单价浮点型,Float 空值读者表结构假设有10位读者列名说明数据类型约束说明读者号读者唯一的编号定长字符串,长度为10 主键姓名读者姓名定长字符串,长度为8 非空值性别读者性别定长字符串,长度为2 非空值办公电话读者办公电话定长字符串,长度为8 空值部门读者所在部门定长字符串,长度为30 空值列名说明数据类型约束说明读者号读者的唯一编号定长字符串,长度为10 外码,引用读者表的主键书号图书的唯一编号定长字符串,长度为20 外码,引用图书表的主键借出日期借出图书的日期定长字符串,长度为8 非空值归还日期归还图书的日期定长字符串,长度为8 空值主键为:(读者号,图书号)(1)用Sql语句创建图书馆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Lab05(2)用Sql语句创建上述3个表create table book(bookId char(10)primary key,bookName varchar(50),bookWriter varchar(30),bookPublish varchar(30),bookPrice float)create table reader(readerId char(10) primary key,readerName varchar(8)not null,readerSex char(2)not null,readerOfficeTel char(8),readerDepartment varchar(30))create table 借阅表(readerId char(10),bookId char(10),checkOutTime char(8),checkInTime char(8),primary key(readerId,bookId),foreign key (readerId) references reader(readerId),foreign key (bookId) references book(bookId),)(3)基于图书馆数据库的3个表,用sql语言完成一下操作:1)为图书表增加一列“ISBN”,数据类型为CHAR(10)alter table book add ISBN char(10)2)为刚添加的ISBN列增加缺省值约束,约束名为ISBNDEF,缺省值为‘7111085949’ALTER TABLE book ADD CONSTRAINT ISBNDEF DEFAULT ('7111085949') FOR ISBN 3)删除图书表中ISBN列增加的缺省值约束alter table book drop ISBNDEF4)删除图书表中新增的ISBN列ALTER TABLE book DROP COLUMN ISBN5)查询全体图书的图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单价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Writer,bookPublish,bookPricefrom book6)查询全体图书的信息,其中单价打8折,并设置该列的别名为‘打折价’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Writer,bookPublish,(bookPrice*0.8) as打折价from book7)显示所有借阅者的读者号,并去掉重复行select distinct readerIdfrom 借阅表8)查询所有单价在20—30元之间的图书信息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Writer,bookPublish,bookPrice,ISBNfrom bookwhere bookPrice between 20 and 309)查询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图书信息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Writer,bookPublish,bookPrice,ISBN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in('机械工业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10)查询既不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也不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信息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Writer,bookPublish,bookPrice,ISBN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not in('机械工业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11)查询姓名的第二个字符是’建’,并且只有2个字的读者的读者号及姓名select readerId,readerNamefrom readerwhere readerName like '_建'12)查询姓名不是以‘王’、‘张’或‘李’开头的所有读者的读者号及姓名【方式一】查询出来的结果有问题!select readerId,readerNamefrom readerwhere readerName not in ('王%','张%','李%')【方式二】select readerId,readerNamefrom readerwhere readerName not in(select readerNamefrom readerwhere readerName like'王%'or readerName like'张%'or readerName like'李%' )13)查询无归还日期的借阅信息select book.bookId,book.bookName,reader.readerId,reader.readerName,借阅表.checkOutTime as 借书时间,借阅表.checkInTime as 还书时间from 借阅表,book,readerwhere 借阅表.bookId = book.bookIdand 借阅表.readerId = reader.readerIdand 借阅表.checkInTime is null14)查询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的平均价格、最高价、最低价select avg(bookPrice)as 平均价格,max(bookPrice) as 最高价,min(bookPrice) as 最低价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 '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15)查询读者的基本信息及借阅情况select reader.readerId,reader.readerName ,借阅表.bookId,book.bookName,book.bookPublishfrom reader , 借阅表,bookwhere reader.readerId = 借阅表.readerIdand book.bookId = 借阅表.bookIdand 借阅表.readerId ='1000000007'16)查询至少借阅过1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的读者的读者号、姓名、书名及借阅本数,并按借阅本书多少降序排列select r.Rno,Rname,count(borrow.Bno) 借阅册数from borrow,b,rwhere b.bno=borrow.bno and press='机械工业出版社' and borrow.rno=r.rnogroup by r.rno,Rnameorder by count(borrow.Bno) desc17)查询与‘王小平’的办公电话相同的读者的姓名/* 使用“自连接方式”求解*/select b.readerName,b.readerId,a.readerOfficeTelfrom reader a, reader bwhere a.readerName like '王小平'and a.readerOfficeTel = b.readerOfficeTel/*18)查询所有单价小于平均单价的图书的书号、书名及出版社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Publish,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rice <(select avg(bookPrice) as averagePricefrom book)19)查询‘科学出版社’的图书单价比‘机械工业出版社’最高单价还高的图书书名及单价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Publish,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like '科学出版社' and bookPrice >(select max(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查询‘科学出版社’的图书中单价比‘机械工业出版社’最低单价高的图书书名及单价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Publish,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rice <(select max(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 '机械工业出版社')and bookPublish like '科学出版社'21)创建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的视图CREATE VIEW 机械工业出版社ViewASSELECT bookId,bookName,bookPriceFROM bookWHERE bookPublish = '机械工业出版社'22)创建一个借阅统计视图,名为CountView,包含读者的读者号和总借阅本数CREATE VIEW CountViewASSELECT readerId as 读者号,count(*) as 总借阅本数FROM 借阅表GROUP BY readerId23)创建一个借阅统计视图,名为CountView10,包含借阅总本数打于2的读者号和总借阅本数CREATE VIEW 借阅统计视图ViewASSELECT readerId as 读者号,count(*) as 总借阅本数FROM 借阅表GROUP BY readerIdHA VING COUNT(*) >2。

实验5天然水的净化

实验5天然水的净化

■实验5天然水的净化★预备知识1、答:①一杯浑浊的河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但是仍有一些悬浮物。

②烧水用的水壶使用较长时间后内壁会有一层土黄色的物质。

③这层物质是在加热水后产生的,应当是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既然原来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那么原来就不是纯净物,原来的水就是硬水。

2、答:使一杯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可以使用以下方法:①加入明矾,利用吸附作用变成沉淀;②活性炭吸附杂质;③蒸馏法;④过滤。

但最好的方法是:先加明矾吸附不溶性颗粒,静置,然后过滤,再加入活性炭吸附颜色和气味,然后过滤。

(这样就澄清了)3、答:①过滤目的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

②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铁架台和滤纸。

③操作时要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沿低于漏斗边沿;过滤液边沿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尖端紧靠滤纸三层处;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漏斗颈部紧靠烧杯内壁。

4、答:(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

(2)因为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杂质,使其沉降。

【注:理解,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采用了哪些净水方法?(2)加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什么?(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A分析:(1)根据图示,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2)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杂质,使其沉降.(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的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和异味.B答案为:(1)采用了沉淀、过滤、吸附的净水方法;(2)明矾溶于水能吸附悬浮杂质;(3)活性炭池能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水中的异味。

】★实验步骤[实验5-1]①检验方法:用滤纸过滤。

实验5交换机的配置和应用(参考答案)

实验5交换机的配置和应用(参考答案)

实验5交换机的配置与应用一实验目的在熟悉交换机外部结构的基础上,了解交换机的物理连接方法和基本参数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要求1.设备要求:计算机至少1台(装有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装有网卡),二层交换机1台,直连UTP线1根,Console电缆1根。

2.每组2人,合作完成。

三实验预备知识交换机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硬件连接和基本参数的配置。

从外形上看,交换机与集线器非常相似,但二者在工作原理上完全不同:前者工作在物理层、各端口共享总线,在物理拓扑上看似星型网,但在工作原理上属于总线型;而后者却需要相关配置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地址学习、数据帧过滤和按生成树传递。

图5.1 交换机外观图5.2 一种控制端口外观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终端控制台查看和修改交换机的配置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

随以太网交换机的不同,配置方法和配置命令也有很大差异。

Cisco2924以太网交换机带有24个端口,并具有10/100M自适应功能。

下面,已Cisco2924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如图5.3所示的局域网为例,介绍其简单的配置方法。

1. 实验拓扑PC Switch_ACom1 Console图5.3 PC机与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相连终端控制台的连接和配置通过控制台查看和修改交换机的配置需要一台PC机或一台简易的终端,但是该PC机或简易终端应该能够仿真VT100终端。

实际上,Windows 2000 Server 中的“超级终端”软件可以对VT100终端进行仿真。

PC机或终端需要一条电缆进行连接,它一段与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相连,如图5.1所示,另一端与PC机或终端的串行口(DB9口或DB25口)相连。

2.超级终端设置利用PC机作为控制终端使用,在连接完毕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置:①启动Windows XP操作系统,通过“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程序;②选择交换机使用的串行口COM1,并将该串口设置为9600波特、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和硬件流量控制,如图5.4所示;图5.4 设置超级终端的串行口③登录交换机:单击“回车”键,系统将收到交换机的回送信息,进入交换机的用户模式,如图5.5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连续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在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及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掌握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点设计简单的滤波器的方法。

2.掌握利用MATLAB 分析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响特性和零极点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MATLAB 提供了许多可用于分析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函数,主要包含有系统函数、系统时域响应、系统频域响应等分析函数。

1. 连续系统的时域响应
连续时间LTI 系统可用如下的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
()( )()(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a n n n n ++++--
)()( )()(01)1(1)(t x b t x b t x b t x b m m m m ++++=-- 已知输入信号x (t )以及系统初始状态)0(,),0('),0()1(----n y y y ,就可以求出系统的响应。

MATLAB 提供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的函数,可以计算上述n 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连续系统的响应,包括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单位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在调用MATLAB 函数时,需要利用连续系统对应的系数函数。

对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 变换即可得系统函数:
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X s Y s H n n n n m m m m ++++++++==---- 在MATLAB 中可使用向量和向量分别保存分母多项式和分子多项式的系数: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这些系数均按s 的降幂直至s 0排列。

● 连续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的计算
impulse(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冲激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其中: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h=impulse(sys, t) 计算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冲激响应, 向
量h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冲激响应的输出值。

● 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g (t )的计算
step(sys)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阶跃响应。

参数: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其中:
],,,,[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g=step(sys, t) 计算出系统在向量t 定义的区间上的阶跃响应,向量g 保存对应区间的系统阶跃响应的输出值。

已知描述某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
)(8)( '2)(6)( '5)("t x t x t y t y t y +=++,计算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和阶跃响应g (t )。

t=(0:0.1:10)
程序如下
subplot(2,1,1);
t=0:0.1:10;
a=[1,5,6];
b=[2,8];
sys=tf(b,a);
h=impulse(sys,t);
plot(h);
subplot(2,1,2);
sys=tf(b,a);
g=step(sys,t);
plot(g);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 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t )的计算
lsim(sys, x, t) 计算并画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参数: 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x 为输入信号
t 为定义的时间向量。

已知描述某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8)( '2)(6)( '5)("t x t x t y t y t y +=++,计算在输入)(e )(t u t x t -=为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t=(0:10/300:10)
t=0:10/300:10;
a=[1,5,6];
b=[2,8];
sys=tf(b,a);
x=exp(-t)
y=lsim(sys,x,t);
plot(t,y);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2.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零极点分析
连续LTI 系统的系统函数H (s )可以表示为部分分式形式:
)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D s N s H ------== 设n m ≤,且H (s )的极点p i 全部为单极点,则:
∑=-=n
i i i p s k s H 1)( )()(1t u e k t h t p n i i i ∑== 系统函数H (s )的极点p i 决定了冲激响应h (t )的基本形式,而零点和极点共同确定了冲激响应h (t )的幅值k i 。

MATLAB 中提供了roots 函数计算系统的零极点,提供了pzmap 函数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

其中:],,,,[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roots(b):求b 的特征根;
roots(a):求a 的特征根
pzmap(sys): sys 可由函数tf(b,a)获得
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为:1
22132)(232+++++=s s s s s s H 计算其零极点,画出分布图。

b=[2,3,1];
a=[1,2,2,1];
roots(b);
roots(a);
sys=tf(b,a);
pzmap(sys);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3.连续系统的频率响应
若连续因果LTI 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H (s )的极点全部位于S 左半平面,则系统的频率响应可由H (s )求出,即
)(j j e )j ()()j (ωϕωωωH s H H s ===
MATLAB 中freqs 函数可以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响,格式如下:
H=freqs(b,a,w): 计算系统在指定频率点向量w 上的频响H ;w 为频率点向量。

[H,w]=freqs(b,a) :自动选取200个频率点计算频率响应。

其中:],,,,[011a a a a a n n -= ],,,,[011b b b b b m m -=
已知某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1)(1(1)(2+++=s s s s H ,分析系统的幅频特性。

[H,w]=freqs(b,a); %自动选取若干个频率点计算频率响应 plot(w,abs(H)); %绘制频率响应图
xlabel('Frequency(rad/s)'); %x 坐标的频率
ylabel('Amplitude'); %y 坐标的振幅
title('Magnitude response'); %频率响应的标题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