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风格演变

合集下载

玻璃幕墙建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玻璃幕墙建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玻璃幕墙建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玻璃幕墙建筑是指以玻璃为主要构件材料,在建筑造型和功能性方面具有极高水平的现代化建筑。

它具有很多特点,如透明度高、视觉体验好、良好的采光条件、防尘、隔音等特点。

今天,我们将分析玻璃幕墙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玻璃幕墙建筑的特点1.透明性高人们欣赏玻璃幕墙建筑最大的原因在于它的透明性。

高品质玻璃能够达到98%的透明度,这使得设计师可以运用玻璃创造出一些出奇制胜的设计和构造。

观赏玻璃幕墙时,就会感受到内外一体的空间感和广阔的视野。

2.视觉效果好玻璃幕墙建筑不仅具有良好的透光和透明效果,它也能够产生非常醒目的视觉效果。

使用玻璃,可以创造出任何形状、尺寸和构造,并且可以在表面加工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色彩,最主要的是,它能够反射出周围的环境和景色,这样让美轮美奂的建筑体现出绝佳的视觉效果。

3.良好的采光条件环境友好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玻璃幕墙建筑则在这方面大大优于传统建筑。

玻璃幕墙不仅能够随时吸纳阳光,而且它对于建筑内部采光非常的好,使得内部通风度和采光条件优越,降低建筑物使用的能量消耗。

4.隔音抗噪性好玻璃幕墙的另一优点就是隔音抗噪性好。

高质量的玻璃可以过滤掉噪音的进入场所,并且锁定在建筑物外部的声音,从而保持了建筑内部环境的安静和平静。

二、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玻璃幕墙建筑也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际上推崇的绿色建筑概念涵盖了建筑设计、用途以及相应的操作。

作为绿色建筑的设计,玻璃幕墙建筑将发挥更强大的功能,成为环境友好型建筑。

利用真空玻璃、纳米复合材料等科技材料的应用,可以在保证美感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玻璃幕墙的隔热性能和使用寿命。

2.智能化智能化是建筑行业未来的方向,也是未来的热点。

玻璃幕墙建筑也不例外,利用人造智能技术,可以使其更为智能化。

建筑内部部件的自动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资源回收系统等都将在未来的玻璃幕墙建筑当中得到应用。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建筑幕墙是指建筑物外墙的一种垂直外护结构,通常由铝合金型材、玻璃、铝板等材料构成。

它不仅是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筑节能、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的重要保障。

随着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幕墙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将就建筑幕墙的发展历程、技术革新、对建筑产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筑幕墙的发展历程建筑幕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建筑中已经开始出现了使用玻璃作为窗户材料。

直到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之后,建筑幕墙才真正开始出现,并且成为了建筑外墙的常见形式。

在20世纪上半叶,建筑幕墙的发展主要是以钢结构、铝合金型材和玻璃为主要材料,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包括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芝加哥的肯尼迪大厦等。

这些建筑的幕墙结构采用了大量的玻璃,使得建筑外观更加现代化和明亮。

从此,建筑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到了20世纪下半叶,建筑幕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科技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建筑幕墙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

光热隔离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节能材料等的应用使得建筑幕墙在保温隔热、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建筑幕墙在设计、安装、维护等方面也得到了更加科学的规范和管理,使得其具有更加持久的使用寿命和更加安全可靠的性能。

二、建筑幕墙的技术革新建筑幕墙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材料、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

在材料方面,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建筑幕墙所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传统的铝合金型材、玻璃等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对建筑幕墙功能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夹层玻璃、耐候钢等。

这些材料具有更强的抗风压性能、更高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

在结构方面,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玻璃幕墙由于玻璃的脆性,容易发生碎裂和漏水等问题。

现代建筑幕墙结构采用了更加复杂的金属支撑结构和特殊的密封技术,以确保幕墙的安全可靠性。

1.1幕墙的发展历史

1.1幕墙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幕墙的发展历史
玻璃幕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1950-1980)的显著特征。

最初具有代表性的“玻璃盒子”是50年代初建成的纽约利华大厦和联合国大厦。

60-70年代,国外高层建筑采用玻璃幕墙迅速增多,许多著名的建筑都玻璃幕墙为外部装修。

如世界上一些有名的建筑: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10层,442m米高)和汉.考克大厦(100层,344m高),都采用了明框玻璃幕墙。

我国建筑幕墙工业从1978年开始起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幕墙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2002年我国生产使用了约800万平方米建筑幕墙(不含窗墙、金属板和石材外装修、金属板屋面),约占全世界当年用量的2/3左右,到2002年底我国安装了约5000万平方米建筑幕墙,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还多。

2002年生产使用的建筑幕墙中,玻璃幕墙约占550万平方米(其中隐框幕墙380万平方米、点式玻璃幕墙约70万平方米)。

2002年使用的建筑幕墙中由国内幕墙企业生产的占80%-85%,境外企业生产不到20%。

国内幕墙企业已能为国内各类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类型的建筑幕墙。

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演变

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演变

柯 布 西 耶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向来是 哲学 范畴 内所 关注 的。人是 自然 的载体 , 为了让人类行使 自然的意志 , 让两者更和谐 , 人被赋予
了智 慧 。 而 建筑 是 人 类 为 了抵 御 自然 力量 的庇 护所 , 是人 类与
及 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材料在 建筑中的应用, 来探 讨技术与
艺术 的 国际 主 义 高科技 玻
Ab ta tAi tas re ip ew hc a e o r lm f sr c m a e sds ut ih c us ft p obe o i he svng e r y t h fgasc ran w al h sa il a ic st a i ne g o t e o ls u ti l,ti r ce h d sus he t s
维普资讯
玻璃 幕 墙在 建筑 中的演 变
Th v l p e to asCu ti ali i i g e De eo m n fGls ran W l n Bu l n d
杨 守 Ya gNig 任 乃 鑫 le ii n n k nNa n x
期内如果我们在设计 的同时注意这些问题 , 考虑到它们的存在 和解决措施 , 那么将会更有利于建筑的节能。虽然有些设备和 技术先期投 资较大 , 不过从建筑回收期来看是一项非常有价值
的投 入 , 着 建 筑 节 能 研 究 与 应 用 的 深 入 , 来一 定 会 普及 并 随 将
() 3风压热压相结合实现 自然通风
地 开 花 的 玻璃 幕 墙 建筑 , 璃 幕 墙 技 术 的产 生 和运 用 , 现 代 玻 在 建 筑 发展 史 上 , 书写 着 重 要一 笔 。
i p tntp i onoft ls c ran ali r h tcur veo m ora os i t gas u i w l n a c ie t ede l p— he t

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技术对其建筑风格的影响

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技术对其建筑风格的影响

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技术对其建筑风格的影响摘要:玻璃幕墙技术对高层建筑的建筑风格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对高层建筑的外部效应进行表达的时候,重点就是玻璃幕墙透明度所发挥的作用、智力方面的表现以及结构艺术方面的表现,其实主要还是需要重视其高层建筑风格,要突破传统的高层建筑形式,对建筑的艺术外观进行合理的改善。

关键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技术;建筑风格;影响相较传统建筑结构而言,玻璃幕墙的应用更能突出建筑的艺术效果使得建筑更具有立体感;并且玻璃幕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因其物料比较单一,所以建设时间也比较短;施工起来也更加便捷,维修起来更为方便;其次,玻璃幕墙的组件可以更换,在阳光下,透明的玻璃可以适当减少人工照明,节约能源。

以上都是玻璃幕墙的优点,在高层建筑中,这种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效果极佳,因此玻璃幕墙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建筑风格方面,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也随之而流行起来。

建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上世纪初,玻璃幕墙开始被应用于建筑,由于这种技术集多种优点于一身,因而得到了设计师的充分认可,并同时得到了建筑师的喜爱。

随后玻璃幕墙建筑就迅速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城市景观,逐渐成为现代建筑中的特色景观。

一、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技术对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一)不规则的形体随着对新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进而使得玻璃制品逐渐开始朝着功能化转换,并且同时玻璃的品种也逐渐开始增多,使得智能玻璃幕墙晶种变得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随之而来的还要工业化和现代化。

举个例子,中空玻璃幕墙技术就具有非常优质的热性能,若将其应用于Low-E中,就能够发展现代成就,并服务于透明玻璃建筑;另外,这也能够将建筑师的设计心意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能够充分改变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传统的单一建筑风格,体现了技术不会再是约束建筑风格发展的反向因素,它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能够被建筑师灵活运用的元素之一。

玻璃幕墙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熟练程度得以提高,并可以在此前提下使得已有的的技术和理念有所进步,将建筑转变为一种多种特征并存的建筑模式,并逐渐展现出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并且玻璃幕墙技术系统能够按照其内外部结构以及其材料状况逐渐发展,现在它已经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起来,玻璃幕墙技术在未来一定会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起来,并会从初期的工业建筑材料进一步转向新兴建筑材料。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风格演变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风格演变

整个建筑立 面采用玻璃 幕墙结构 ,完全通透 ,
t 高层玻 璃幕墙 建筑 的源起
I 5 年约瑟夫 81 帕克斯顿在英国世界博览
体现了整十 建筑结构 . 这两 个设计都具 有简单
i lgen r i n ev l m e d pos ec o s eat d eop o nt an f p lt
目1弗雷德 希路办0 楼设计目 目 2 玻璃摩 ^楼 设计囤
作者靖舟:王璐 ( 9 4).女,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0 级硕±研究生 18 7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风格演变
S yesE ut he Hi r e B l ngs i as rai al t l vol i of on t gh—s ui i di t Gl sCu t nW w h
王 璐 Wa g L n u

高 璃幕镕建 玻 怍
Fidr h ta s O mceBulig) (闰 1 提 r f sr se e c in d )
出了将窗墙 台二而一 . 为世界上第 一个采用 成
全部玻璃 、钢结构设计 的离层建筑 方案,被密
斯称之为 骨头与皮肤 的结构 . 也是 目前全
筑 2 问的 §* ∞ 提 供 据
斯的方案 ,完全是从造型 艺术角度提 出的.但
如用当时仅 有的透明玻璃 来做墙 . 导热系数 其
理论 的应用 . 传统 建筑中墙体 结构与建筑 的支 撑体 系得以分离 。简洁实用 、直截了当和功能
上 ,成为先锋 派设计师们 的价值追求 。大面
Hg ih船
B ngs u
Key onl :hihr ebulig w s g s i n s.ga sC on i d ls ut ] r

玻璃幕墙产生新的建筑美学-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标志。建筑上使用玻...

玻璃幕墙产生新的建筑美学-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标志。建筑上使用玻...

玻璃幕墙产生新的建筑美学-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标志在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元素。

随着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发展,玻璃幕墙被广泛应用于高楼大厦、商业中心、文化建筑、体育场馆等各种场所,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美学气息。

玻璃幕墙的优点第一,隔音性好。

玻璃幕墙将建筑内部与外部隔离开来,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侵扰,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办公或生活空间。

第二,节能环保。

玻璃幕墙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照明的需要,同时使用高效隔热玻璃降低能耗,既能节省能源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第三,增加采光面积。

相比传统的墙体材料,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采光面积,在室内创造了宽敞明亮的感觉,提高了居住和工作体验。

反之,玻璃幕墙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建筑使用玻璃幕墙比例过大而导致建筑“失控”的时候,不仅会带来摩天大楼的通病——“孤岛效应”,也会浪费大量的建筑能源。

玻璃幕墙的设计在玻璃幕墙的设计中,追求简约、干净、现代化的风格已成为主流。

制造商和设计师不断地尝试新的形式和材料,希望通过玻璃幕墙的多变形态来突出建筑的独特性。

在通行的设计理念中,采用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交错的方式,形成连续的镶嵌拼图,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图案和效果。

而且随着建筑场所和气候需求的变化,设计师也会选择不同的玻璃类型,来达到该建筑最佳效果。

此外,玻璃幕墙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性能。

如今的玻璃幕墙已经不再仅仅是装饰性的建筑元素,还贡献到了建筑的环保性和社会价值上。

玻璃幕墙的未来未来的玻璃幕墙将是建筑和珠三角城市地标的重要元素之一。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区的关注日益加深,建筑师已经开始将玻璃幕墙的使用与生态可持续设计相结合,以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未来的玻璃幕墙也将更加高效、节能,拥有更好的热保护和防火性能,更好的隔音、隔热和防水性能。

可以预见,未来,玻璃幕墙将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元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创新科技和材料研究和发展。

无论是从外观、功能还是实用性来看,玻璃幕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必备元素之一。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

论建筑幕墙的发展建筑幕墙是指建筑外围墙体的装饰和保温层,也是建筑外部视觉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立面,其发展受到建筑设计、材料科技、施工工艺和环保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在建筑幕墙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幕墙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初的建筑中,幕墙主要采用的传统材料,如砖、石材等,外观简单,功能单一。

这些幕墙主要起到保温、防火和隔音等基本功能,但在外观上缺乏创新和设计感。

第二个阶段是高层建筑幕墙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玻璃幕墙技术的成熟,高层建筑的幕墙开始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外观更加现代化。

随着建筑结构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幕墙的结构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砖石结构转变为钢铝结构,使建筑更加轻巧和节能。

第三个阶段是绿色建筑幕墙的崛起阶段。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开始成为建筑幕墙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幕墙主要采用可再生材料、高效保温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保湿性能,能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舒适性。

第四个阶段是数字化建筑幕墙的兴起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外观的个性化需求,数字化建筑幕墙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建筑幕墙主要是通过灯光、声音和图像等技术,将建筑幕墙变成一个多媒体的艺术形式,提升建筑的视觉效果和整体形象。

建筑幕墙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高层、绿色和数字化四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外观的要求的提升,建筑幕墙将继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摘 要:以高层玻璃幕墙建筑作为出发点,从其产生、发展和展望诸方面,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种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作以剖析,探寻玻璃幕墙技术与高层建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未来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 玻璃幕墙;技术;风格Abstract: Using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GlassCurtain Wall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to scan architecture,being based on such aspects as it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to analyz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ir theories which deal with this external form, in order to find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of Glass Curtain Wall and High-rise Buildings,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High-rise Buildings.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glass curtainwall;technology;styles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1-0076-05作者简介:王璐(1984-),女,中南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07级硕士研究生。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风格演变Styles Evolu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Glass Curtain Wall王 璐Wang Lu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史,有一种革命性的建筑技术贯穿始终,“玻璃幕墙”——在建筑立面大范围地使用玻璃,不仅在开口部位,而且在窗间墙也使用玻璃取代外装修,整体形成大面积的幕墙。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对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褒贬不一,但却无法掩饰“玻璃幕墙”的巨大魅力,其中蕴含着建筑技术与艺术风格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1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源起1851年约瑟夫·帕克斯顿在英国世界博览会上设计的水晶宫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的玻璃幕墙建筑,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这两种新材料的设计和建造的先河。

此后,随着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成熟、框架理论的应用,传统建筑中墙体结构与建筑的支撑体系得以分离。

简洁实用、直截了当和功能至上,成为先锋派设计师们的价值追求。

大面积的连续横向开窗替代了旧式建筑厚重的外墙和各式窄窗,解放了建筑的立面,使室外景观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引入室内空间,不再受制于传统立面设计的束缚。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开始于1919年,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他设计的弗雷德里希路办公大楼(TheFriedrichstrasse Office Building)(图1)提出了将窗墙合二而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部玻璃、钢结构设计的高层建筑方案,被密斯称之为“骨头与皮肤”的结构,也是目前全世界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雏形。

1921年,他进一步发展这种形式,建造了一个采用这两种建筑材料做成的高层玻璃摩天大楼模型,成为“玻璃摩天大楼”(The Glass Skyscraper)(图2),整个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结构,完全通透,体现了整个建筑结构,这两个设计都具有简单到极点的形式特点,是密斯“少就是多”原则的最早集中体现。

他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映现出周围景色,可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密斯的方案,完全是从造型艺术角度提出的,但如用当时仅有的透明玻璃来做墙,其导热系数约为5千卡/小时·平米·℃。

这样大型的全玻璃幕墙建筑,冬天取暖与夏天制冷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加上眩光使人眼花缭乱,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

进入国际主义建筑时期,密斯对于“少就是多”和高度工业化语汇的立场到美国之后逐步明朗化,1958年,密斯与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合作完成38层玻璃幕墙的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图3)图1 弗雷德里希路办公大楼设计图图2 “玻璃摩天大楼”设计图图3 西格拉姆大厦图4 纽约利华公司大厦77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

建筑外形极为简单,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

按照密斯一贯主张,采用20世纪50年代新材料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夏季可以避免阳光的曝晒,节约制冷费,还可避免眩光。

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

西格拉姆大厦虽还没达到密斯设想的高反射全玻璃幕墙的境地,但它新颖的造型与较为适用的功能,讲求技术精美的风格和“少就是多”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艺术,使西格拉姆大厦成了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纪念碑。

而实际上,1952年建成的由SOM 设计事务所(Skidimore,Owings & Merrill)设计的21层纽约利华公司大厦(Lever House) (图4)是世界上第一座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它比密斯的“西格拉姆大厦”早6年完成。

大厦采用全部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所有功能部分都包裹在简单的玻璃外壳之内,可说是吸收了密斯思想和设计原则的、早于密斯同类建筑在纽约的第一个国际主义风格高层建筑。

此后,直到后现代主义运动兴起,高层玻璃幕墙建筑基本保持着密斯玻璃盒子的国际主义风格,比如,1952年由美国建筑师华莱士·哈里逊( Wallace Harrison)主持设计的纽约联合国大厦(The United Nations)(图5),大厦2700个窗口采用玻璃幕墙结构,采用铝合金框构成,形成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形式;1971年建成的,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60层超高层波士顿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图6),是一幢完全体现了密斯的设想的,简洁、纯净得一无所有的浅蓝色镜面玻璃幕墙摩天大楼。

2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发展国际主义建筑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形成体系,到1960年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各国。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原因逐渐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包括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一系列设计运动的产生。

高层玻璃幕墙建筑风格也由此开始转变,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2.1 后现代主义菲利普·约翰逊在20世纪70年代脱颖而出,认识到国际主义的局限,探索发展的可能性,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最重要大师。

完成于1976年的约150m 高的36层潘索尔大厦(Pennzoil Place)(图7)极具戏剧化的雕塑剪影效果,是约翰逊从密斯国际主义风格向后现代主义转变的里程碑。

双塔外墙由古铜色镜面玻璃和氧化铝窗框构成的玻璃幕墙,其美学形象跳出了简单的方盒子概念,两幢古铜色镜面玻璃高塔,相互照映出各自的轮廓。

两座梯图5 纽约联合国大厦图6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图7 潘索尔大厦图8 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图9 芝加哥沃克道333号大楼78形平面高塔间存在明显的张力,其斜面和尖角,加上地面和顶部三角形的玻璃顶,从不同角度望去,在城市风景中呈现出多变的视觉效果。

约翰逊极富想象力地实践玻璃幕墙建筑,1984年在平板玻璃公司总部(PPG Corporate Headquarters)(图8)中,他大胆地尝试赋予现代的玻璃建筑以后现代式的古典外形,采用导热系数远低于一般玻璃,甚至几乎可以和石材的保温性能相媲美的高反射率玻璃。

整组建筑都带有长而尖的顶,231个尖顶令人想起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

立面上那些由方形和三角形凹凸形成的起伏的竖直线条在反射玻璃的反映强化下使整装建筑显得更加挺拔壮观。

KPF 建筑事务所(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具有古典主义因素,对称的、中心式布局、古典的装饰和三段式的立面频颇登场。

设计于1981年的芝加哥沃克道333号大楼(333 Wacker Drive)(图9)在具象表达与抽象表达之间形成对话,弧形的立面由于顶部切削出的线形体块更具有动感,建筑的底部以石材的沉重体量植根于大地,与上部玻璃体量的轻盈形成对照。

这座建筑通过它具有雕塑感的、水平划分的玻璃体与周围厚重的石头建筑形成的对照加入到它的环境中。

2.2 新现代主义虽然不少设计家在20世纪70年代认为现代主义已经穷途末路了,但仍然有一些坚持现代主义的传统,按照现代主义基本语汇进行设计,根据新的需要给现代主义加入新的简单形式的象征意义的建筑师,其中包括西萨·佩里、贝聿铭等。

他们的设计都体现了继续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明确、功能主义的方式,同时进行各种不同的个人诠释,这样,形成了现代主义建筑基础上的个人性变化,这种探索的方向被称为“新现代主义”。

由于玻璃幕墙、结构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师们的设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地表现出个性特征。

西萨·佩里(Cesar Pelli)开始是沿国际主义风格发展,而其转折点是1971年设计的太平洋设计中心(Pacific Design Center)(图10),分三期发展的幕墙分别为绿、蓝、红色不透明彩色镜面玻璃,反射丰富而强烈。

庞大的体积,简单的几何形式,全部采用单向彩色玻璃组成,体现了他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基础上的发展,利用色彩、夸张的几何体积打破国际主义风格过于讲究传统比例造成的刻板、单调面貌。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图11),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楼高315m,大厦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上是玻璃幕墙楼层,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法国新现代主义代表多米尼克·佩劳(Dominique Perrault)1988-1996年设计的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大楼建筑群(French National Library)(图12)被密特朗称为法兰西最高的建筑艺术珍品。

图书馆的上半部分为四本形状如同打开的书似的四座玻璃大厦,下半部分埋在地下。

建筑设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内外和谐。

所有的墙壁或是铝合金或是玻璃,玻璃及金属材料给人以强烈现代意识,为了保护图书,避免阳光辐射,玻璃墙内又加了一层活动木板墙。

当阳光照射时,大厦就变成了本木色,背阳光时则亮丽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