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表检定规程修订编制说明
指针式指示表校验规程

指针式指示表校验规程1.0目的规范指针式指示表(如百分表等)校验的操作,确保指示表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分度值0.01mm量程≤5和0.001mm量程≤5)指针式指示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内部校验。
3.0校验设备外校验合格的标准量块、检定仪。
4.0环境条件室内温度:20℃±5℃,每小时温度变化不大于2℃。
室内湿度:≤80%RH校准前被检测量设备在规定温度下恒温不少于2h。
5.0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5.1准备过程5.1.1检查5.1.1.1新购进的指针式指示表的表蒙透明、清洁;刻线清晰;无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影响外观质量和影响视觉的其他缺陷。
5.1.1.2后续的检定和使用中检定的指针式指示表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例如在检定前应目测观察测量面是否有毛刺或赃物,并用油石打磨毛刺及用丝绸布擦拭干净。
5.1.1.3指针式指示表必须标有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分度值或分辨率、测量范围和出厂编号以及本厂计量室的编号。
5.1.2恒温:检定之前,按照检定规程要求,将被检定的指针式指示表、检定器及其器具放置于检定室内的工作台上进行恒温。
恒温时间不少于2小时。
5.1.3检定之前将检定过程中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及各类辅助用具准备好。
5.2检定5.2.1使用标准器组进行检定时,应戴好手套,各受检测量面与计量标准器应轻轻接触,不得有碰撞现象。
5.2.2具体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4—2008指示表(指针/数显式)的要求,对被检指示表按顺序逐项进行检定,并做好原始记录。
5.2.3计量检定员检定完毕后,须经另一计量检定员核检,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5.2.4全部检定工作完成后,应将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被检计量器具的测量面用无腐蚀的汽油洗净,再用清洁的丝绸布擦拭干净,并涂上防锈涂料,分别放入盒内。
《指示类量具检定仪》规程和《指示表》规程的建议

www.cqstyq.com
www.cqstyq.com
隔为 0. 1 mm 的 示 值 误 差 时,有 可 能 出 现 超 差 现 象,而在检定测量间隔为 0. 2 mm 的示值误差时, 检定结果为合格。这样给判断此指针式百分表为 合格或不合格会带来误判[3]。
曾经有这种情况: 在一批新购进的 10 块 0 ~ 10 mm 指针式百分表进行首次检定过程中,在第 1 台检定仪上对新的百分表进行首次检定,其检定 结果有 3 块百分表示值误差不合格。而换第 2 台检 定仪再进行首次检定时,却是合格的。当时没有 考虑是仪器的问题。就按第 2 台仪器的检定结果 进行了检定结果的认定。时间不长又购进了第 2 批 20 块 0 ~ 10 mm 指针式百分表,按规程进行了 首次检定,其检定结果为有 5 块示值超差。依据 上一次的检定方法同样又在另外一台仪器上进行 了第 2 次复检,结果又和第一次一样,5 块百分表 又为合格。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在第 1 台 上的检定会出现不合格而在第 2 台上其结果又合 格了呢。由此 我 们 对 仪 器 发 生 了 怀 疑。 于 是, 我 们对仪器进行了校准。在对仪器进行校准的过程 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两台仪器均在检定示 值误差时出现了问题。第 1 台仪器在检定0. 1 mm 检定 间 隔 时 其 回 程 误 差 为 3 μm, 第 2 台 为 0. 4 μm。
指针式指示表检定操作规程

指针式指示表检定操作规程1 目的按照《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和校准计划》的规定对指针式指示表(如百分表等)进行全面评定,确保其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4—2008规定的要求,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分度值0.01mm量程≤5和0.001mm量程≤5)指针式指示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定。
3 检定基准外检合格的标准器量块、检定仪。
4 环境条件室内温度:20℃±5℃,每小时温度变化不大于2℃。
室内湿度:≤80%RH.5 检定步骤5.1 准备过程5.1.1 检查5.1.1.1 新购进的指针式指示表的表蒙透明、清洁;刻线清晰;无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明显划痕;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影响外观质量和影响视觉的其他缺陷。
5.1.1.2 后续的检定和使用中检定的指针式指示表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例如在检定前应目测观察测量面是否有毛刺或赃物,并用油石打磨毛刺及用丝绸布擦拭干净。
5.1.1.3 指针式指示表必须标有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分度值或分辨率、测量范围和出厂编号以及本厂计量室的编号。
5.1.2 恒温:检定之前,按照检定规程要求,将被检定的指针式指示表、检定器及其器具放置于检定室内的工作台上进行恒温。
恒温时间不少于2小时。
5.1.3 检定之前将检定过程中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及各类辅助用具准备好。
5.2 检定5.2.1 使用标准器组进行检定时,应戴好手套,各受检测量面与计量标准器应轻轻接触,不得有碰撞现象。
5.2.2 具体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34—2008指示表(指针/数显式)的要求,对被检指示表按顺序逐项进行检定,并做好原始记录。
5.2.3 计量检定员检定完毕后,须经另一计量检定员核检,以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5.2.4 全部检定工作完成后,应将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被检计量器具的测量面用无腐蚀的汽油洗净,再用清洁的丝绸布擦拭干净,并涂上防锈涂料,分别放入盒内。
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02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1) 打开指示表检定仪和配套电脑 2) 点击软件中的仪表设置:将仪 电源开关:登录指示表检定仪账号 表信息依次填入,点击"确定"
3) 将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检定仪上: 使测杆处于水平的状态,固定指示表位 置,使指示表测量面轻触指示表检定仪 测头,指示表示值不超过零位,此时电 脑屏幕出现指示表图像
零,将指针对到零位
9) 点击"检定"
02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指示表检定仪开始工作,自动进行反向校准。运行结束后,查阅校准结果 7.数据处理
7.1全量程示值误差 指示表的全量程示值误差由正行程内各受校点误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确定
7.2 回程误差 在示值误差校准完后,取正、反行程同一点误差之差的最大值为回程误差
NEXT
02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取 3 个位置中数值最大的作为测得值 6.7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 使用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进行校准 校准时,将指示表可靠地紧固在检定仪上,使测杆处于垂直向下或水平的状态,,压缩测 杆使指示表对"零",将检定仪和指示表置"零"后开始检定,自动进行反向校准。在整个校 准过程中,中途不得改变测杆的移动方向,也不应对指示表和检定仪做任何调整
02指示表校准 作业指导书
02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目录
02指示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1.编写目的 为使指示表的校准工作更规范、合理,保证计量标准和被校器具正确使用和操作,特编写 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分度值为 0.001 mm,测量范围上限不大于 5 mm 指针式指示表;分度 值为0.002 mm,测量范围上限不大于 10 mm 的指针式指示表,分辨力为0.001 mm测 量范围上限不大于 30 mm 的数显式指示表;分辨力为 0.005 mm,测量范围上限不大 于 50 mm 的数显式指示表的校准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大量程百分表自校规程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式)、大量程百分表自校规程
1、目的
对指示表、大量程百分表进行自校,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指示表、大量程百分表的自校。
3、环境条件
室温。
4、外观
4.1目视:表蒙透明、清洁、刻线清晰。
无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明显划痕。
4.2指示表上必须有制造厂名或商标、测量范围、分度值或分辨力和出厂编号。
4.3数显式指示表各功能键标注清晰、明确。
4.4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指示表,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5、各部分相互作用
5.1表圈转动平稳,静止可靠,与表体的配合无明显松动。
5.2测杆移动平稳、灵活、无卡滞和松动现象。
显示屏数字显示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
现象,功能键功能稳定、可靠。
5.3测杆移动时,指针无松动。
5.4紧固轴套后,测杆自由移动时,不得卡住。
6、测杆、测头
手试测杆不允许径向明显松动,目视测头不允有影响使用的严重磨损。
7、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符合自校规程的开具合格标识,不合格的报废或送外修理,量具不合格时需对前期检验产品进行验证。
8、检定周期
一年。
9、校准记录
将校准过程形成记录。
指示表检定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
1.概述
指针式指示表是利用齿条与齿轮或杠杆与齿轮转动, 将测杆的直线位移转变为指针位移的计量器具;主要用于测量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误差等。
2.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本公司新购指示表的检定、以及在专业外校机构合格期内而根据使用情况内部作辅助确认时的检定。
3.校正条件:
3.1 室温 20C+10C, 相对湿度不超过 80%.
4.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
指示表应每 1 年为一周期送外部专业机构进行校验,内部校验周期依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不作限定。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校准方法

指示表(指针式﹑数显)校准方法受控状态:文件编号:修订状态: B0分发号: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会签与修订页:1 目的为了在公司内部开展校准工作,进行量值传递保证测量准确有效。
2 适用范围本校准方法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0.002mm量程不大于10mm的指针式指示表;分度值为0.001mm,量程不大于5mm的指针式指示表;分辨率为0.01mm,0.005mm,0.001mm,量程不大于10mm的数显式指示表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的检验。
3 依据JJG 34-2008指示表(指针式﹑数显)计量检定规程4 职责4.1 计量中心负责指示表校准方法的制定和修订。
4.2 计量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指示表的校准和作出判定并做好相应记录与标识。
5 工作程序5.1环境条件5.1.1 校准的环境要求:温度:20±10℃;湿度:≤80%5.1.2 校准前应将被检仪器及标准检具同时置于平板上让其在平衡温度放置足够长的时间。
5.2 指示表校准项目5.2.1 外观检查和各部分相互作用5.2.2 任意0.2mm或1mm示值误差5.2.3 示值误差校准5.2.4 回程误差校准5.3 指示表的校准方法5.3.1 外观用目视的方法:观察表蒙应透明洁净无破坏现象,无气泡和明显划痕;刻度清晰平直,无模糊不清现象;测头上不应有碰伤、锈迹、斑点和明显划痕。
各部分相互作用通过手动实验及观察检查各部分相互作用。
手动试验时看表圈转动是否平稳与表体配合有无明显松动;测杆移动及指针回转是否平稳;灵活无卡现象,测杆应能自由移动不得卡住。
5.3.2分度值或分辨率为0.01mm和分辨率为0.005mm的指示表用数显式指示表检定仪或百分表检定器校准,分度值或分辨率为0.001mm和分度值为0.002mm的指示表用数显式指示表检定仪或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校准。
校准时,先将指示表可靠的紧固在检定仪上,然后将检定仪和指示表分别对好零位,百分表后续校准示值误差在正反行程的方向上每间隔20个分度值校准;千分表后续示值误差是在正反行程的方向上每间隔50个分度值进行校准。
指示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

指示仪表现场检定作业指导书
1.前言
为了值班人员(监视人员)读取准确可靠的电测数据,电测指示仪表应遵照SD110-83规定的周期进行现场检定,故编此作业指导书。
2.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配电室安装的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直流和交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频率表、功率因数表的检定。
2.2本指导书不适用于自动记录式仪表、电子式仪表的检定。
3.引用标准
3.1JJG124-93《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表、功率表及电阻表》
3.2SD110-83《电测量指示仪表校验规程》
4.工作流程
4.1更据工作内容准备必需的工器具:多功能校验仪、记录纸、合格证、标签、试验用工具。
4.2外观检查
4.2.1仪表铭牌、标志是否完整;
4.2.2仪表外观是否完好,端钮、开关应有用途标志;
4.2.3调零器转动灵活,签印是否良好。
4.3基本误差的检定
检定基本误差时,应对标尺工作部分每个带数字的分度线进行检定,双刻度线应分别检定。
4.4接线正确性检查
4.5做好相应的记录,登记建档
5.安全措施
5.1认真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经工作许可后方可进行工作。
5.2说明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室外工作应戴安全帽。
6.组织及分工
至少两人参与工作,工作负责人为安全监护人,根据需要分派人员,但操作人员和接线人员应由不同人员担任。
7.相关文件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工作票、操作票使用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示表》检定规程修订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文件》制定/修订计划,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西计量测试研究所、桂林量具刃具厂等单位承担对JJG34-1996《指示表》检定规程进行修订工作。
二编写依据
按照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对旧规程的格式进行重新编写,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
三修改、增加和删除的内容说明
1范围
a.增加了分辨力为0.01mm或0.001mm、量程为10mm的数显式指示表
b在范围中引入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中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的概念。
c量程扩大,把指针式指示表(分度值为0.001mm)量程扩大到(0~10)mm (注:旧规程量程是(0~5)mm)
2.增加了引用文献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GB/T 18761-2002电子数显指示表
GB/T1219-2000几何量技术规范长度测量器具:指示表设计及计量技术要求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
4.计量性能要求
a.指针与分度盘相互位置
a.1.为了GB/T1219-2000保持一致,对旧规程中5.1.1、5.1.4、5.1.5中的计量性能要求有一些修改。
a.2.由于GB/T1219-2000中无5.13技术要求,对旧规程中5.1.3进行删除。
b.指针末端宽度和标尺标记宽度
为了与GB/T1219-2000保持一致,对旧规程中6.1中的计量性能要求有一些修改。
c.指示表的行程
增加了数显指示表的工作行程计量性能要求. 为了GB/T1219-2000保持一致,并对旧规程中5.13技术性能要求进行适当修改。
d.测力
d.1.为了与GB/T1219-2000保持一致,对旧规程中有关对测力的说法进行修订,如把“最大测力”变成“最大测量力”;把“单向行程测力变化”变成“测量力的变化”;把“同一点正反测力变化”变成“测量力的落差”。
d.2增加了数显指示表的测力计量性能要求。
e示值重复性
为了与GB/T1219-2000保持一致,把旧规程中“示值变动性”变成“示值重复性”的说法;
f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
由于国际(德国、美国、日本)标准,都没有把指示表分等级,在加上我国GB/T1219-2000和GB/T18761-2002也没有把指示表分等级,在新的规程上不准
备把指示表分等级。
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计量性能要求参照GB/T1219-2000和GB/T18761-2002的要求写的。
g.示值漂移和响应速度
在新规程上增加了数显指示表的示值漂移和响应速度计量性能要求。
5通用技术要求
这部分内容主要根据旧规程中3.1和4.1.1~4.1.4内容,在增添了数显指示表的一点内容。
6.计量器具控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将旧规程中的“二检定项目和检定条件”和“三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中检定方法合并而来。
对旧规程中“12示值误差的检定方法”中测量间隔有所修改,旧规程上规定百分表按照0.1mm和千分表按照0.05mm测量间隔进行检定,新规程上将按表1的方法进行检定
理由如下:
a.按旧规程检定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数据量太大,如检定一块(0~10)mm
的百分表,检测数据量有200个。
b.根据国外的一些标准,如:美标ASMEB89.1.10M-2001《DIAL INDICATORS》检定示值误差仅规定选择适当的测量间隔,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百分表按照0.1mm和千分表按照0.05mm测量间隔进行检定,日本标准JIS B 7503《指示表》,检定示值误差是根据不同的行程选择不同的测量间隔进行检定的。
德国的标准DIN878《Dial gauges》也没有规定一定要百分表按照0.1mm和千分表按照
0.05mm测量间隔进行检定,只是选择适当的测量间隔进行检定。
c.我国标准GB/T1219-2000主要根据ISO/R463:1965的修订稿写的,也没有规定百分表按照0.1mm和千分表按照0.05mm测量间隔进行检定,只是选择适当的测量间隔进行检定。
新规程主要参照日本标准在指示表的不同行程选择不同的测量间隔进行检定的,是采用细分段------粗分段------粗分段的检定方法。
另外:请专家门关注以下数显式指示表最大允许误差技术指标是否定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