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学习课件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脊液
正常小儿脑脊液外观透明 压力0.69~1.96kPa 细胞数不超过10×106/L(婴儿<20×106/L) 糖含量2.8~4.5mmol/L 氯化物117~127mmo1/L 蛋白0.2~0.4g/L(新生儿0.2~1.2g/L)
(2)按医嘱用药:抗生素、脱水药、利尿药、糖皮质激素 等。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静脉推注时不能漏到血管外, 以免引起局部刺激和局部水肿。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或 头孢噻肟等,由于本病静脉给药疗程较长,必须有计划地选 择和保护静脉,保证药物按时、准确地输入。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躯体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降低颅内压
3.积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1)细心的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按医嘱给予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物理降温
口服给药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价
1.患儿颅内压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2.患儿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3.患儿惊厥发作时有无受伤、误吸等情况发生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减轻家长 的焦虑和恐惧,并取得家长的配合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 应静脉点滴给药10~14天;脑膜炎球菌 所致脑膜炎静脉用药7天;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脑膜炎疗程应在21 天以上。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 间。
资料模板:第14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脑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活动靠皮质下中枢调节脑耗氧量,占总耗氧的50%,成人则为20%二、脊髓胎儿:脊髓末端在第2腰椎下缘新生儿:第3腰椎水平4岁:达腰椎1上缘腰椎穿刺:婴幼儿3~4腰椎间隙腰椎穿刺:新生儿4~5腰椎间隙三、脑脊液婴儿(新生儿)儿童总量(ml)50(新生儿)100~150压力(mmH2O)30~80(新生儿)80~200细胞数(0~20)×106/L (0~10)×106/L 蛋白总量g/L 0.2~1.2(新生儿)0.2~0.4糖(mmol/L) 3.9~5.0 2.8~4.5氯化物(mmol/L)110~122 117~127四、神经反射神经反射具体说明终身存在的反射浅反射: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①出生时: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等②4~6个月:提睾反射③1岁后:腹壁反射腱反射:新生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出生存在,以后逐渐消失①迈步反射2~3个月消失②握持反射3~4个月消失③拥抱反射3~6个月消失④觅食、吸吮反射4~7个月消失出生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①降落伞反射9~10个月出现②平衡反射10~12个月出现病理反射①巴宾斯基(Babinski)征②戈登(Gor-don)征③霍夫曼氏(Hoffmann)征④查多克氏(Chaddock)征脑膜刺激征①颈强直②克匿格(Kernig)征③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④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具体说明一般检查①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祌发育和行为②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头颅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运动检查①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②新生儿手呈握拳状态,3个月后才自然松开③6个月做“蒙面试验”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幻灯片

典型表现 感染中毒症状 颅内压增高 脑功能障碍症 脑膜刺激征
.
29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 临床表现
非典型表现 <3个月婴儿;体温升高或降低,甚至体 温不升;面色青紫或苍白;吸吮力差、拒 乳呕吐;黄疸加重;肌张力减弱或不典型 性惊厥发作。
2个月~3岁: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
>5岁: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机体免疫状态
机体免疫能力较弱
血脑. 屏障功能较差
27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 发病机制
感染灶致病菌(大多经呼吸道)→血流→菌血症 →脑膜(多见)
脑的邻近组织感染→局部扩散→脑膜(少见)
.
28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 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
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 • 新生儿惊厥不典型表现:
.
14
第二节 惊厥
• 临床表现
• 惊厥持续状态: -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 完全恢复者。 - 为惊厥危重型,多见于癫痫大发作。由于惊厥时间过 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死亡。
.
8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神经反射
生理反射 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
病理反射 小于2岁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巴宾斯基(Babinski)征双侧阳性可为生理现 象。
.
9
第二节 惊厥
• 概念
俗称惊风、抽风,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强制 性或阵挛性收缩,常伴意识障碍。它是儿科常见急症, 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
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PPT教案

四、脑性瘫痪
• 病因
母亲妊娠期异常情况致发育异常 出生时危险因素 出生后感染、损伤
影响胎儿早期阶段神经系统发育,以致围生期 发生缺氧缺血等危险。
五、脑性瘫痪
•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运动发育落后和瘫痪肢体主动运动减少, 肌张力、姿势及神经反射异常。
三、病理
脑组织水肿、软化及坏死,脑膜充血, 脑膜及血管周围有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
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 神经髓鞘变性以及神经元破坏。
四、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
急性起病,可先有数日前驱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年长儿可
自诉头痛、颈、背、下肢疼痛、畏光等; 意识多不受累,可有颈强直; 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三、病毒性脑炎
•辅助检查
病毒检测
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阳性,恢复 期时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 具有诊断意义。
三、病毒性脑炎
•辅助检查
脑电图
早期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 景活动为特征,少数伴有棘波、棘-慢 综合波。
慢波背景活动提示异常脑功能。
六、治疗要点
1.一般处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磨牙间安放牙 垫,防止舌被咬伤;根据病情给氧。
二、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较高,出现在
正规治疗48-72小时以后,特点为小儿 发热、意识改变、颅内压增高等表现不 见好转,病情反复伴前囟饱满
二、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且
延误治疗的婴儿。经抗生素治疗后发热、 惊厥等症状持续存在,颈强直逐渐加重, 脑脊液检查结果始终异常。死亡率致残 率较高
幼儿卫生学之神经系统护理课件

运动
神经系统能够控制身体的 运动,使身体能够做出各 种动作。
思维
神经系统能够处理和整合 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进 行思维、学习和记忆等活 动。
神经系统的发育
胎儿期
神经系统在胎儿期开始发 育,神经元开始形成,并 逐渐形成神经网络。
婴儿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网 络的连接会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大脑的体积也会逐 渐增大。
跨学科合作
03
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护理效率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未来神经系统护理的发展方向
个性化护理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神经系统护理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针对 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预防性护理
未来神经系统护理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 理来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智能化护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神经系统护理将更加智能化,利用智 能设备和技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神经元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信 息处理、传递和整合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
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对神经 系统的正常运作起到重要作用。
神经纤维束和神经
神经纤维束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 的集合,而神经则是由许多神经纤 维束组成的束状结构。它们在神经 系统内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的功能
01
02
03
感知
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界的 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 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 理。
01
02
03
04
提高认知能力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是专门研究儿童护理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脑震荡、癫痫等,这些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首先,在接收患儿时,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和病情,包括病程、疾病的发展情况、治疗情况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以便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其次,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儿的行为、言语、表情等,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意识、反射、听力、视力等。
这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接着,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儿的疾病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护理干预。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而言,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患儿的舒适和安全。
护士要保持患儿的体温适宜,避免寒冷和过热的环境。
此外,护士要确保患儿的床位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转移或抱起患儿时,护士要轻柔和缓,避免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
2.维持患儿的液体和营养平衡。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往往伴随着食欲不振或吞咽困难等问题,护士要评估患儿的饮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提供小而频繁的餐食、辅助喂食等。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和尿量,以确保患儿的液体和营养平衡。
3.促进患儿的发育和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护士要组织和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运动协调训练等。
护士还要鼓励患儿参与适当的活动和游戏,以促进其身体和认知的发展。
最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疾病进展和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护士还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儿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总结起来,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护士可以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促进其康复和发育。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病毒性脑炎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给予降温、控制惊厥、降颅压、防治脑水肿等。 给予抗病毒药物,疗程10~14天。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潜在并发症 ☆营养失调 颅内压增高。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概 念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脑膜炎症。临 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 刺激征和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可遗留神经系统后 遗症。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病 因
☆致病菌 ◆ 多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具有流行特征。 ◆ 新生儿和2个月以内婴儿及免疫缺陷者,易发生大肠
☆健康指导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用药原则 及护理方法,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家长尽早对 患儿进行功能训练。
第三节
儿童惊厥
概 念
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 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 或阵挛性运动发作为主要表现, 常伴意识丧失。是儿科常见急 症,婴幼儿多见。
☆并发症和后遗症
出现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抗利
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遗留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如神经性耳聋、 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后遗症。
脑积水患儿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辅 助 检 查
☆脑脊液检查
◆正常脑脊液
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外观清亮透明,压力0.69~1.96kPa,白细胞计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
辅 助 检 查
☆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 一般少于3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以淋 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毒学检查 部分脑脊液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 ☆脑电图、头部CT和磁共振可协助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ppt课件

2、僵硬
3、不随意运动
4、共济失调
ppt课件
41
1、瘫痪:
机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 (1)分类: (2)定位:上、下神经元损害: (3)瘫痪的类型:
ppt课件
42
(1)瘫痪分类:
上神经元瘫痪,下神经元瘫痪 1)按病变部位: 2)按伴肌张力增高否分: 迟缓性瘫痪:软瘫、周围性瘫 痉挛性瘫痪:硬瘫、中枢性瘫 3)按肌力情况:
4
一、神经系统在人体的地位
* 指挥 统帅
*
人类神经系统特点
劳动 语言 思维
大脑皮质非常复杂
ppt课件 5
二、神经系统分类
从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分析综合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脑N,脊髓N):传递神经冲动 根据神经功能不同:
躯体神经:调节人体适应外环境变化
自主神经:调节机体其他系统器官
ppt课件 6
1、眼源性头痛:
眼眶周围及前额疼痛,治愈眼疾头痛可缓解
2、耳源性头痛:
耳疾引起,单侧颞部持续或搏动性疼痛,伴乳突压痛 3、鼻源性头痛: 鼻窦炎引起,前额疼痛,伴发热、鼻腔脓性分泌物
ppt课件 25
(四)神经性头痛:
无固定部位,持续性闷痛、胀痛
ppt课件
26
二、意识障碍 指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皮层运动投射区 受损 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髓束和皮层 脑干束) 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 瘫痪或硬瘫。
45
ppt课件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鉴别
上 瘫痪分布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以整个肢体为主 增高 增强 有 无或轻度 下 以肌群为主 减低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颅高压等并发症得到及时救治 2.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3.患儿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
【护理措施】
(一)协助降低颅内压
1.防止颅内压增高 (安静 减少刺激、体位) 2. 按医嘱用药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几种脑膜炎脑脊液改变
类型
外观
压力 (kPa)
白细胞 (106/L)
蛋白 糖 氯化物 (g/L) (mmol/L)(mmol/L)
其他
正常
清亮 透明
正常
0‾10
婴儿
0~20
0.2‾0.4 2.8‾4.4 118‾128
新生儿 婴儿 婴儿
0.2~1.2 3.9~5.0 110~122
化脑
混浊 脓性
↑
数百‾数千 以中性 为主
性脑膜炎最为常见
(二)身体状况
1.典型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 脑膜刺激征
2. 非典型表现
3月以下患儿起病隐匿 体温可升高或降低,面色青灰,吸吮 力差、拒乳、呕吐,哭声高尖,两眼 凝视,前囟饱满、肌张力增高或颅骨 缝裂开,不典型惊厥发作等 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
3.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脑 积水、脑性低钠血症、 脑室管膜炎、及脑实 质或颅神经损伤如肢 体瘫痪、眼球运动障 碍、耳聋、失明
糖含量2.8~4.4mmol/L 氯化物118~128mmo1/L 蛋白不超过400mg/L
三、神经反射
1.出生时已存在的永久反射 (角膜、瞳孔、咽、吞咽)
2.出生时已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拥抱、觅食、吸吮、握持、颈肢)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的永久
反射 (腹壁、提睾、腱、降落伞) 4.病理反射
3.出院时指导
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有无智能障碍、肢体瘫痪 指导肢体运动、功能锻炼的方法
【护理评价】
经过治疗和护理患儿是否达到
没有颅高压等并发症或发生时得到 及时救治 体温恢复正常 惊厥发作时无外伤、误吸情况
目录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为中枢神 经系统的急性炎症,可由多种病毒引 起。根据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本病的病程多 具有自限性。
请思考以下问题
1.婴幼儿腰穿的位置()。 2.小儿出生时已存在的永久反射有哪些,出
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原始反射有哪些, 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不消失的反射 有哪些? 3.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体有哪些?最常见 的侵入途径是什么? 4.化脑、病脑、结脑的脑脊液鉴别。 5.病脑的抗病毒药物首选()。
பைடு நூலகம்
↑↑
↓↓
培养
↓
可见
致病菌
微混 结脑 毛玻
璃样
数十‾数百淋
↑
巴为主 早期可以中
性为主
↑↑
↓↓
清亮 正常
正常
病脑 个别 或 正常‾数百 或轻度增 正常
微混 增高
高
抗酸染色
↓
涂片或培 养找致病
菌
正常
病毒抗体 阳性
(五)治疗要点
1.抗生素用药原则为联合、早期、足量、足疗程、 静脉给药,疗程按病原菌而定
2.对明确诊断而致病菌尚不详者,目前多主张选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
脑积水 面瘫
(三)心理-社会状况
注意评估家长及患儿对本病知识 的掌握程度,焦虑或恐惧的程度, 应对方式。评估社区、家庭托幼 机构的卫生情况,了解可能引发 疾病的社会及环境因素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20~40×109/L) 2.脑脊液检查
外观混浊 压力↑ 白细胞↑ 糖、氯化物↓ 蛋白质↑ 涂片或细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大脑、脊髓
1. 脑细胞的分化 2. 脑神经髓鞘 3. 脊髓的末端:
婴幼儿做腰椎穿刺时位置 要低,以第3~4或4~5腰椎 间隙为宜
二、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少(约50ml),压 力低,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细胞 数不超过l0×106/L 新生儿可达 20×106/L)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近1~3周有无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有无接触动物或被昆虫叮咬史 流行病史 预防接种史
(二)身体状况
多呈急性起病,病情的轻重与病变部位有关 1. 病毒性脑膜炎 婴儿常有烦躁不安,易激惹 较少发生严重意识障碍、惊厥 年长儿诉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2.病毒性脑炎
(1)前驱症状:急性全身感染症状
目录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 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可以出现在任何季 节,特别是冬季。
常见致病菌与患儿年龄关系
1. 新生儿及2月以下的小婴儿,致病菌最常见的 是大肠埃希菌,B组溶血链球菌、金葡菌
2. 3个月~3岁小儿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3. 年长儿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
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3)病程:一般2~3周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病毒学检查 脑电图
(四)治疗要点
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营养 配合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首选)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
(一)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 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降温处理 保持病室的安静,避免光线过强的刺激 采取舒适的体位
(二)积极促进功能恢复
1.细心的生活护理 2.按医瞩给予促进脑功能药物 3.恢复肢体功能
(三)协助降低颅内压
(四)健康指导
1. 介绍预后 2. 注意个人卫生 3. 避免蚊子叮咬
(二)维持正常体温
防止发生惊厥
物理降温
按医嘱给退热剂
(三)安全保障
1. 协助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2. 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 3. 拉好床挡,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
或坠床 4.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5. 必要时应给予镇静剂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昏迷患儿的家长 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 防压疮
2. 做好腰椎穿刺患儿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