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药物调理养生方法2013分解

合集下载

中药调理平衡身体

中药调理平衡身体

中药调理平衡身体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药物属性和调理作用,可有效地帮助人们平衡身体。

中药调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中药药物的选择和配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药调理平衡身体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药调理平衡身体的原理中药调理平衡身体的原理源自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是由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

当阴阳失衡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和疾病。

而中药调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选择具有特定药性的中药,调整阴阳失衡,以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对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的一种理论体系,包括金、木、水、火和土。

每种五行对应着人体的不同脏腑和经络,中药调理可以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选择具有相应五行属性的中药,来调理身体的不平衡状态,使身体恢复健康。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脏腑和器官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人体的生命活动网络。

中药调理可以通过刺激和调节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二、中药调理平衡身体的方法1. 食疗调理:中药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食物调理身体。

中药营养学认为,许多中药材具有药食两用或食疗作用。

可以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药食材,制作健康食谱来调理身体。

比如,枸杞和当归可以补益气血,降低血压;黄芪和人参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等。

2. 中药煎煮:中药调理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中药煎煮汤剂。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煮制方法进行煎煮。

中药煎煮的优点是能充分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并且通过煮汤剂的温热效果,促进药物对身体的吸收和作用。

3. 中药药膳:中药药膳是将中药材与食物相结合,制作成具有特殊调理功效的食物。

中药药膳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和食材进行烹饪。

例如,炖煮猪脚配合淮山和党参,可以补肾壮阳;莲子糯米粥含有安神补脑的功效。

4. 中药浸泡浴:中药浸泡浴是将中药材加入到热水中,用浸泡的方式让药物渗透到皮肤和经络,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中药调理身体的方法

中药调理身体的方法

中药调理身体的方法关于《中药调理身体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是一个传统式的國家,我们國家的中华传统文化十分的多,中药材便是一种十分传统式的并且持续迄今都仍在普遍应用的一种,中药材是我国的与众不同看病方法,才用最纯天然的草药来看病,不容易造成副作用,安全性又靠谱,中药材还能调养身子,让人体在疲劳之后足以立即的修复起來。

下边就给有兴趣爱好的小伙伴们介绍一下中药调理人体的方式吧。

寻找吃药的“金子机会”服食药物最普遍的是“一天三次”,参考一天三餐的标准就非常容易把握了;而服食中药材则通常是一剂药“一天两次”,如何喝?将一剂中药材煎制2次的药水混和,各自于早中晚服食,是为“一天两次”的正确的答案。

早上9点和中午3点上下,是机体消化吸收药品的“最佳时机”,因此这时服食中药材最好。

但是,假如工作时间紧凑型,还可以将吃药時间调节至早上和夜里。

不一样药效的中药材,注重不一样的吃药机会。

一般而言,医治寒症和胃肠疾病的,应在餐前30-60分钟吃药;而医治心肺病和别的一般病症,则一般在餐后15-30分钟服食为宜,以防止药品对胃肠造成刺激性,降低副作用的造成。

滋补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餐前空腹吃用(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如黄连、火麻仁等,宜在早晨和大白天服食,防止在临睡前和晚间服用);狗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吃用;而医治外感风寒病症和头脸部病症的中药材,在餐后三十分钟上下服食为宜。

促进消化或对胃肠有刺激性的中药材,也应餐后服食;而安神药则应在临睡前用。

吃药不一定“趁着热”“趁着热喝!”是绝大多数人吃中药时的习惯性。

楼步青说,实际上,吃药不一定要“趁着热”。

传统式的中医基础理论,针对服食中药材的溫度十分注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当“温服”,即药汤煎制后马上滤掉,在常温状态晾至30℃-37℃时再喝。

而丸、散一类的中药方剂也应当以温水吞服;归属于补虚、散发寒症的中药材,才应当“热服”,而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白米粥、开水,以助药效;而止吐、祛毒、清热解毒的药,则应当“冷服”,以防造成刺激性。

中药养身如何通过中药调理体质

中药养身如何通过中药调理体质

中药养身如何通过中药调理体质中药养身:通过中药调理体质近年来,中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中药来调理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中药养身的理念源于中医的传统理论,它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自然疗法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调理体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中药养生方法。

一、中药的基本原理中药是根据中医理论制成的具有药理作用的草药,它们的作用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归经:中医理论认为,每种草药都有其归属的经络,通过调理不同的经络可以达到治疗或调理的效果。

比如,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病等病症;党参则主要归属于补中益气的药物,适用于气虚体质的人群。

2. 药物性味:中药的性味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和平。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选择不同性味的中药可以达到调和体质的效果。

比如,体质偏热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性凉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菊花、绿茶等;而体质偏寒的人则可以选择一些性温的中药,如肉桂、姜等。

3. 药物药性:中药药性包括药力、药劑和药性。

药力指的是草药的主要药效,如补品补气、清热解毒等;药劑指的是草药的制法和用法;药性是指草药的生物学特性,如苦寒、甘温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草药和合理的制法,中药可以发挥药理作用,调节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养身的效果。

二、中药调理体质的方法中药调理体质,可根据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养生方法:1. 药膳调理:药膳是指以中药为主料,配以食材制成的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食品。

通过食用药膳,可以达到调理体质、改善健康的效果。

比如,体质偏寒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温补的药食同源食材,如炖猪脚姜茶、山药炖鸡等;而体质偏热的人则可以选择一些清热降火的药食同源食材,如苦瓜炒鸡蛋、藕片炒枸杞等。

2. 中药泡脚:泡脚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养生方法,通过将中药材煮成汤水,用于泡脚,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当归、熟地黄、黄芪等。

泡脚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周2-3次。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节气草药疗法如何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节气草药疗法如何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节气草药疗法如何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每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能量和气候特点。

在这些特殊时刻里,人们可以利用中草药进行养生调理,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平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各节气的中草药疗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节气草药养生。

【立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阳气初生的时候。

此时,寒气未尽,人体容易感到畏寒、疲劳。

利用中草药调理身体的方法是使用白芍和黄芪煎剂,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缓解身体的不适。

【雨水】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整个大地开始解冻、湿润,气温逐渐回暖。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百合和枸杞泡水,喝下去有滋阴和补肾的作用。

【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节气,此时阳气开始及其衰弱。

中草药调理身体的方法是食用当归和艾叶炖汤,可以温暖子宫,补充女性身体所需的营养。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农作物进入最佳生长期。

可以采用半夏和陈皮煎剂来调理身体,有助于缓解暑湿和湿邪的困扰。

【大寒】大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的到来,气温最低。

在这个时候,使用百合和酸枣仁煎剂可以帮助润肺止咳,缓解干燥的症状。

除了这些节气之外,还有很多中草药可以用于养生调理。

比如,清明时期可以使用菊花和金银花泡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至可以选择红枣和茯苓煮水,具有益气养血的效果;深秋时节可以使用人参和山药煮粥,补益脾胃。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药养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合理膳食结构、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同样非常重要。

总之,利用二十四节气中草药进行养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草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所以,在每一个节气的到来时,让我们善用这些宝贵的天然草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五脏调和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脏调和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的中医药养生秘籍。

一、五脏调和的概念五脏调和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整五脏功能的平衡,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谐。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因此,调和五脏功能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五脏调和的方法中医药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和五脏功能,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药养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食物的味道与五脏相应,可通过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调和相应的五脏。

如苦味食物有助于调和心脏功能,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脏功能,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脏功能,辛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肺脏功能,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肾脏功能。

因此,合理搭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实现五脏的平衡调和。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中医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理五脏的功能。

例如,可选择具有安神补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心脏功能,选择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肝脏功能,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脾脏功能,选择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肺脏功能,选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肾脏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达到五脏调和的效果。

有些气功练习注重调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太极拳》中的五行运动、《八段锦》中的五脏调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调和五脏功能。

4. 情志调理情志是中医药养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过度的悲伤会伤及肺脏,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脏,过度的忧思会伤及脾脏,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脏,过度的恐惧会伤及肾脏。

各种病症服用新时代国珍产品的调理配方

各种病症服用新时代国珍产品的调理配方

食疗胜于药疗一、营养品的选择人体中各种营养元素具有协同性,即一种营养元素必须在其它营养元素的辅助下才能被吸收,所以单一的补充一种营养元素,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有时还会破坏人体生理的平衡,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选择纯天然、全面营养、容易吸收的营养品。

二、服用松花粉保健品注意事项产品包装上标明的用量,是相对健康体质的人而言的,是健康的身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一般用量。

对于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来说,按这个量服用,就好象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上浇一瓶矿泉水,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亚健康的人服用量应该是正常用量的3-5 倍。

1、注意原有的治疗方案暂不要改变,待松花粉的效果明确后再做适当调整,高血压减药前要注意天气变化,要先减量后再减次数。

2、无任何食物、药物禁忌。

3、历代医学文献及实践中未见有过敏的记载,但为了慎重起见,个体有差异,第一次先服用1 粒试用,以后再加量。

4、无毒副作用,可坚持长期服用,有个别人在初服头一二天可能会出现调整反应,如起疹、局部疼痛等,说明在起作用,先把体内毒排出,不必担心,可继续服用。

5、服用时水不要太热,以免破坏活性物质,水温不要超过40 度。

6、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存放。

产品一旦打开,请尽量按时服完。

7、松花粉是药食两用保健品,起作用时间因个体差异不同。

8、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用者,要建立效果登记卡,追踪观察,了解服用情况及服后效果反应,对于效果不明显的要帮助寻找原因,如最近的心情、饮食情况、天气变化、有无新的病症等,然后再调整服用剂量。

要全方位的保健,才能提高疗效。

9、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遇有下列疾病者可用以下综合办法来提高疗效。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在服用松花粉的同时,告诉一个食疗偏方:黑木耳10g,瘦肉一两,姜3 片,大枣5 颗,6 碗水,文火煲汤,可以放点盐及味精,煎至二碗水,每天或隔日食用一次三、营养品的服用时间营养品不是药,它是通过调节人体的营养结构来改善人体生理平衡,间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效果。

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中国食疗本草新编摘要中国食疗本草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方法,利用食物及中草药来平衡人体的阴阳,调理人体的内外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国食疗本草的基本原理、常用食材及其功效,并提供一些食疗方案以供参考。

1. 介绍中国食疗本草是一种融合了中医理论和食物疗法的养生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食用特定的食材,达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的效果。

中医认为,食物不仅可以提供营养,还可以起到药物的作用。

食疗本草将中草药与食材相结合,发挥了它们的双重功效,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法。

2. 基本原理中国食疗本草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中医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人体也是如此。

食物被分为寒热、阴阳、五味、五色等不同属性,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养生的目的。

3. 常用食材及功效3.1 五谷杂粮类•玉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利尿消肿。

•糯米:健脾益胃,补脾胃,滋阴润燥。

•小米:健脾益气,和胃益脾,清热解毒。

•黑米:补肝补肾,益血滋阴,美容养颜。

•绿豆: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养胃益肾。

3.2 蔬菜类•白萝卜: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降脂减肥。

•蘑菇:益气养血,保护肝脏,抗炎抗菌。

•西红柿:清热利尿,润肺止咳,防治动脉硬化。

•苦瓜:清热解毒,降血糖,利尿通便。

•芹菜:开胃消食,利尿通便,补血养颜。

3.3 水果类•苹果:生津止渴,健脾开胃,降低胆固醇。

•橙子:补充维生素C,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葡萄:补肾壮阳,清热降火,抗氧化。

•红枣:补脾养胃,益气补血,调理月经。

•柠檬:解毒排毒,减肥美容,增强免疫力。

3.4 中草药类•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调理气血。

•熟地黄:益肾补肾,滋阴养颜,补精益气。

•黄芪: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补气养血。

•人参:补气养血,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枸杞子:滋阴补肾,明目养肝,美白养颜。

4. 食疗方案4.1 养心安神方配方:酸枣仁10g,酸枣仁30g,莲子30g,红枣10枚。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

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五味调和的关键在合体食物的食性归结为阴阳,人体的属性归结为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黄帝内经》将阴阳学说引入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阴阳既可代表与生命有关的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代表生命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病理变化及生命的一切活动中,包涵诸多对立统一范畴,饮食养生,在生命活动诸多对立统一范畴中,所研究的是食物与人体或说饮食与健康的对立统一。

五味调和,关键在于饮食状态符合人体的健康状态。

人体的健康状态,《黄帝内经》阐述比较多的是阴阳和平,也称为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理想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和平对应的是阴阳失和,则属于疾病状态。

《黄帝内经》对阴阳和平进行深入分析,又描述了两种状态,一是阴阳自和状态,二是阴阳调和状态。

后世著名医家张仲景,高度重视阴阳自和状态,他在《伤寒论》以阴阳为辩证施治的总纲,把协调阴阳的偏盛偏衰贯穿于全部六经证治之中,尤其是创造性地发挥了“阴阳自和”的观点。

阴阳自和,也成为养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从养生的角度,突出强调人体健康的三种状态,一是阴阳自和状态,二是阴阳调和状态,三是阴阳失和状态。

其中,阴阳自和状态的一般规律性特点最强,阴阳失和状态的个体特殊性特点最强。

五味调和,主要是适合人体的这三种状态,根据人体状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特点,五味调和体现在针对性强度的不同。

1、阴阳自和状态下的五味调和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对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自我恢复、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

当人体出现阴阳失和状态时,不进行人工干预,而是依靠人体机制,自我达到阴阳和平的状态。

阴阳自和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运行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018/10/21
2.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选 用适宜的药物和补品。 3.因人制宜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是 “生机蓬勃,发育迅 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应适当选用助 消化之品和补肾的药物,如山楂丸,核桃仁、桑 椹、黑芝麻及排骨之类。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应注 重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药物调养可适当选用调 养心肾和心脾的药物,如枸杞子、菟丝子、柏子 仁、百合、莲子、大枣等。
2018/10/21 12
四)补勿过偏
进补目的在于协调阴阳,宜恰到好处, 不可过偏。保健用药组方法度严谨,配伍得 当,补泻升降,温清和理,互相协调,有机 配合,防止药物的偏颇之弊。
五)补勿滥用
补是针对虚而采取的方法。因此,要有 针对性的进补,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 少。要防止盲目进补,“无虚滥补”,和 “虚不受补”几种情况。否则,将会导致疾 病,或诱发痼疾。(防“人参滥用综合症”)
2018/10/21 8
温补法:适用于虚寒体质或虚寒证,多 用性味温和,不燥不烈之品。例如里虚寒 证可选用党参、白术、砂仁、干姜、干草 之类等。 峻补法:适用于虚极和危重证,是用药 专力宏,高效、速效药物补救危重证之法。 如大出血后,或大汗、大吐、大泻后的虚 脱者,可选用独身汤或参附汤等。
2018/10/21 9
药物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 林殷
2018/10/21
1
基本概念 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选用相关 中药组方配药,或与食疗相结合,组方 配膳,调养身体,以达到增强体质,补 虚治病,健身防病,促进康复,延缓衰 老,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保健方法称 之为药物养生。
2018/10/21
2
药物养生历史悠久 《神农本草经》:120味上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炼丹服石 《本草纲目》: 补充丰富发展了药物 养生; 长寿药物学:Pharmacologevity
2018/10/21 14
七)食药并举
中医养生学中早就有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 食同用传统。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在养生保健的食疗 和药疗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膳已成为中医组成部分。尤其是老年保健, 应因势利导,方法多样化,以药效食品制成饮料、 菜肴、汤类、粥食、药酒等,有良好保健价值。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100多种,有些中药本来就是 饮食之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赤小豆、山楂、 杏仁、木瓜、枸杞子、莲子、龙眼肉、芡实、荷叶、 桑叶、决明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 桑椹、高良姜、昆布、海藻等。
2018/10/21 13
六)补泻结合
“补”的主要作用在于“扶正”,其含义有二: 扶正祛邪:为攻补兼施,应扶正不碍邪; 纯补之法:用药不宜急于求成而宜缓图之。 “泻”的主要作用在于“祛邪” 盛者宜泻,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原则。 临床常用降血脂药物如泽泻、山楂、何首乌、决 明子、三七、荷叶、大蒜、丹参、菊花、茵陈、 桑寄生、绿豆等均属此类。 在药物调养中补泻结合,以补虚不碍邪,泻 实不伤正为原则。
2018/10/21 11
成年妇女,生理上有经、胎、产、育特点,感情 又丰富,易产生气血两亏之证,宜注意调理气血。 可选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片、乌鸡白凤丸等。 中年时期,生理上开始由盛转弱,应全面调理, 再振根基。宜选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补肾益脑 药物。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 柏子仁、枸杞子、杜仲、胡桃仁等。 老年期,生理上呈退行性改变,常患一些慢性病, 宜选用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药物,如 黄芪、党参、太子参、龙眼肉、桑椹、枸杞子、女 贞子、西洋参、山药、肉苁蓉、何首乌、杜仲、丹 参、百合、玉竹、龟板等。
2018/10/21 15
药膳考
三)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春季阳气生发,进补用药应顺应生发之气,如选 用党参、当归、黄芪、白术等; 夏季昼长夜短,酷暑外蒸,宜选用一些清补之品, 如西洋参、菊花、麦冬、佩兰等;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宜选用滋阴润燥生津 的药物,如银耳、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等; 冬季气温偏低,阳消阴长,宜温补元阳,并且养 阴,可选用何首乌、龙眼肉、杜仲、菟丝子、阿 胶等。
2018/10/21 7
2.审证施法:根据脏腑功能虚损性质和体 质特点,选用不同进补方法。例如: 平补法:是针对一些慢性虚弱体质,选 用平和温良之品,用药图缓,以求长效。
清补法:是补而兼清的方法,多用于阴 虚内热体质或热病后期。常用的药物如沙 参、麦冬、花粉、玉竹、梨汁、荸荠汁、 芦根、石斛、西洋参等。
5
2018/10/21
二)审因施补
运用补养药可分为无病强身和有病调养两类, 无论那一种情况进补均不可盲目,一定要根 据自身情况审因施补,合理选择药物。 1.对证施补:虚症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 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因此, 应选择相应的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 药物。

2018/10/21 6
常用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 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甘草、 大枣等; 常用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何首乌、 阿胶、桑椹、龙眼肉、紫河车等; 常用的补阴药物有:沙参、麦冬、石斛、 枸杞、黄精、女贞子、玉竹、龟板、银耳等; 常用的补阳药物有:鹿茸、冬虫夏草、淫 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

2018/10/21
3
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
预防为先
审因施补
三因制宜 补勿过偏 补勿滥用 补泻结合
食药并举防为先



《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 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乎”。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老年病 如高血压、冠心 病、慢性支气管炎、溃疡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 等,60%以上开始于中年时期。 从40岁以后,可开始有针对性进行一些药饵保健, 重在脾肾调养。旨在固护先天和后天,补虚泻实, 调理气血阴阳,达到动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