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怎样的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怎样的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名老师,卢梭有怎样的教育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
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
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
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
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
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对卢梭的评价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
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
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梭的观念渗入社会风气,成为时尚。
年轻人模仿《爱弥儿》,要做“居住在城里的野蛮人”。
路易王太子也深受《爱弥儿》的影响,按照卢梭的观点从小教育他的儿子,学一门手工匠人的手艺。
据说,这就是路易十六那个著名的嗜好——业余锁匠的由来。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
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所崇尚的功利的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卢梭及其教育思想

卢梭及其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卢梭提倡的教育观

一、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爱弥儿》1、性善论与感觉论从人性论上说,卢梭推崇性善论,认为儿童之所以性格乖张,原因不在于自然,而是不良教育的结果。
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怜悯心和自爱心。
同时他还强调“良心”使人为善的作用,认为良心能指导人判断善恶,引导人弃恶扬善。
为了保持善良的天性,儿童应该远离乌七八糟的城市生活,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
卢梭认为人天生具有学习的可能,而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说,所有道德一切事物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因此要高度重视儿童的感官训练。
2、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①自然教育的含义自然主义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就是遵循自然天性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接受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核心是自然教育,事物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教育,三种教育综合作用使人趋于善良。
卢梭信奉消极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是儿童自由发展,儿童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反对成人对儿童的灌输和压迫。
②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培养“自然人”,即自由成长,身心协调发展,自食其力,不受束缚,适应社会发展的资产阶级新人。
③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第一,正确的看待儿童,不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看待;第二,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具体来说就是给予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教育。
④自然教育的实施方案婴儿期(0~2)体育;儿童期(2~12)“理性睡眠期”,感觉教育;少年期(12~15)智育和劳动教育,反对灌输,主张儿童主动学习;劳动教育侧重手工劳动;青年期(15~24)德育德育内容:培养善良,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力;德育方法:反对体罚,主张使用“自然后果法”;对宗教:“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道德”。
⑤自然教育理论的影响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对压迫和束缚儿童,阻碍儿童天性发展的传统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对解放儿童,释放儿童天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卢梭的自然主义理论首次实践是巴西多的“泛爱学校”,之后在德国兴起的泛爱主义教育运动也以此为理论基础,此外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等人关于儿童观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以此为出发点。
第十三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学校教育应由国家掌管; 学校教育应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 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 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 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 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赠 言:
读书太多的人, 读书太多的人,最有可能成为自以为是的无 知者。 知者。 ——卢梭 卢梭: 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卢梭 卢梭: 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
四、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 另一方面, 的思想家。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 的思想家。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 就特别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 民。
三、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4. 对自然主义教育的评价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 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也就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 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是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这三方 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 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 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 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的教育相配合, 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的教育相配合, 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的分阶段教育思想

卢梭的分阶段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以自然哲学观为指导,主张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主张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并提出了教育方法的阶段论。
自然教育的理论的宗旨,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自然本性,以天性为师,使教育与人身心以展的各阶段一致。
教育阶段论,就是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自然发展年龄阶段,因阶段、年龄施予教育,不要超前施行其所不能的,也不要耽误教育的最佳时间。
1.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就是符合自然的教育,以利用形象的事物为教育手段,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中心,按照儿童心灵的自然进程和特点使儿童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教育界者应该像护理树苗一样,但是精心呵护不等于过度的照顾,我们只要按时浇水、施肥、修枝就可以了,让其用自己的天然本性来抵挡风雨,向上发展,这样才能长成大树,抵制狂风暴雨,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
2.以天性为师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按照人天性的要求,培养儿童适应的能力,教给它生活的手段。
人之初,性本善,任何邪恶和不良,都是从社会上学来的,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那么就要返回自然,使其避免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接受自然主义的教育,让其看到自然的发展,从事物的成长中,培养纯朴、天真、高尚的品德。
3.古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是一步一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要有耐心和计划。
教育应该按自然的要求,分阶段来进行。
按年龄阶段来进行道德、体质、智力教育,使儿童各阶段所受教育有一个主题思想。
按儿童心理、生理自然发展过程,分①幼儿期(出生到2岁),②儿童期(2岁——12岁),③少年期(12岁——15岁),④青年期(15——20岁),各阶段因心理成熟的条例不同,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但一个主导思想贯穿其中,就是始终按自然要求进行。
4.十二岁以前,绝不读书儿童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期,这一阶段只能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体格也未发展到运用理性的阶段。
我们不希望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为早熟的果子,虽然外表诱人,但并不甘美。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著名也是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主要代表作《爱弥儿》与《忏悔录》等。
其中《爱弥儿》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誉为世界三大教育名著。
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1.性善论与感觉论(1)性善论①性善论的观点是卢梭整个社会发展观的一部分,《爱弥儿》开篇提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②此外,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
(2)感觉论。
卢梭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强调对人的感官进行训练。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①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卢梭把人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认为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自然教育人力不可控制,因此把后两者向自然教育趋于一致。
自然教育:器官和才能的内在发展;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自然发展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从影响我们的事物(“客体”)中获得良好的经验。
②自然教育的理论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体协调,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的一代社会新人。
③教育方法方面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反对小大人,绅士教育;其次,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强调消极教育,即不干预儿童活动,教师的作用是防范不良周围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后,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自己认识到行为的后果来进行的教育。
④教育实施方面卢梭认为对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实施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婴儿期(0-2岁)主要是体育,以身体养护为主;第二,儿童期(2-12岁)主要是感官教育,反对儿童在这一时期读书,认为是理论的睡眠期;第三,青年期(12-15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青春期(15-20岁)以道德教育为主,采用自然后果法,用“良心说”代替神说。
⑤自然人与公民的区别第一,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公民的一切依赖于社会,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第二,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社会秩序中公民是有等级的;第三,自然人是自由人,公民因从事某种职业而失去自由;第四,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一、引言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牛顿”。
他提倡“自然教育”,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
本文将从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1. 教育的本质卢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下健康成长。
2. 教育的目的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有才、有智、有体的人。
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儿童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具有道德品质、有才华和体魄的人。
3. 教育的原则(1)遵循自然原则。
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
他主张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成长,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来学习。
(2)情感教育原则。
卢梭强调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情感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形成人格的基础。
(3)实践教育原则。
卢梭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 教育的方法(1)观察法。
卢梭认为,教育者应该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启发法。
卢梭主张教育者应该引导儿童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3)游戏法。
卢梭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卢梭的教育实践1. 卢梭的教育实践背景卢梭的教育实践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当时社会动荡,教育制度僵化,儿童的教育状况堪忧。
卢梭为了改善儿童的教育环境,亲自创办了“卢梭学校”。
2. 卢梭的教育实践内容(1)学校环境。
卢梭学校的环境充满自然气息,教室宽敞明亮,设施简陋,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学习。
(2)课程设置。
卢梭学校的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注重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
卢梭学校采用观察法、启发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4)师生关系。
卢梭学校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尊重儿童,关注他们的需求,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的教育思想既不是战士也不是和尚;他是第一个人”(卢梭:埃米尔,第1卷,第13页)这种自然人根本无法与封建教育培养的人相比。
他的天性已经得到充分发展。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地位。
卢梭笔下的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他身体健康,思想发达,品德高尚,办事能力强。
他能完全适应发展和变化的客观环境,不需要固定在特定的职位、阶级或职业上。
他绝不是一个寄生、吃东西、作恶多端的暴君和强盗,而是一个消除传统偏见、能够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
他像农民一样工作,像思想家一样思考。
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新绅士。
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卢梭认为贫困劳动人民的子女不需要教育。
因为他们在简单的工作生活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以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成长。
然而,皇室、贵族和贵族家庭的孩子,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了各种谬误和偏见,他们的天性必须通过自然教育自然发展。
卢梭选择了出身名门的埃米尔作为他想象中的学生,这就是他的意图。
卢梭从“回归自然”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与封建教育完全不同的培养自然人的目标,这一目标颠倒了教育的方向,将教育目标纳入了资产阶级的轨道。
这是一场教育目标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反封建意义。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卢梭的教育目的有其局限性。
他理解的自然是脱离社会的抽象人性,本质上是一种生物本能。
卢梭强调人应该完全按照他们的本性来训练。
这种完全摆脱社会约束来培养人的理论是不现实和不现实的。
(2)教育年龄阶段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卢梭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过程将教育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界定了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根据卢梭的说法,这一时期婴儿的身体特征是虚弱,但灵活,善于运动并能接受锻炼。
在心理学方面,“他没有情绪,没有思想,几乎没有感觉。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卢梭:埃米尔,第1卷,第68页,第34页,第137页,第59页,第16页)也就是说,在时,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思考,甚至感觉也极其微弱。
根据这些特点,卢梭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保健和维护身体,使身体能够健康发展。
卢梭接受了洛克的“健康身体中的健康思想”的观点,并高度重视健康身体的重要性。
他说:“身体必须有能量才能服从精神的控制”(卢梭:埃米尔一世,第68、34、137、59、16页)他补充说:“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你应该首先培养由他的智慧支配的体力”(卢梭:埃米尔,第1卷,第68、34、137、59、16页)在这里,卢梭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发展的物质基础。
“给儿童更多真正的自由”(卢梭:埃米尔,第1卷,第68、34、137、59、16页)是发展身体的基本原则。
卢梭坚决反对在封建教育中用襁褓包裹婴儿的做法,指出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他说:“人们把孩子的手和脚绑起来,这样他们就不能移动,感觉很受约束。
这只会阻碍血液和体液的循环,阻碍孩子的体力和成长,并损害他的体质。
”??在婴儿被裹在襁褓中的地方,驼背、腿瘸、膝盖弯曲、佝偻病、脊髓炎和各种畸形的人随处可见”(卢梭:埃米尔,第1卷,第68、34、137、59、16页)结果,卢梭要求允许婴儿自由行动。
为了使婴儿健康成长,卢梭对他们的饮食、衣着、睡眠、洗澡、刷牙、断奶、吃药和学步、说话等进行了研究。
,进行了详细讨论在饮食方面,卢梭要求保持自然的味道,以清淡为宜,如牛奶、蔬菜、水果、水、面包等。
他认为饮食越简单,对婴儿的健康越有利。
衣服应该宽松,便于四肢自由活动;床上用品应该轻便柔软,这样婴儿就能轻松翻身。
衣服不应该太暖和,锻炼他们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
把婴儿放在一个大摇篮里,这样他就可以在里面舒适安全地移动。
不要给婴儿戴上帽子、鞋子或袜子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在,的充足睡眠是儿童健康的保证,因为睡眠可以补偿活动的消耗。
养成日出时起床,日落时睡觉的好习惯孩子们应该被训练睡在不舒服的床上,这样他们才能对这种情况感到满意。
卢梭主张从出生到2岁的婴儿应该由父母抚养。
他认为第一个儿童保育工作者是母亲,第一个老师是父亲。
父母不应该以任何借口推卸抚养孩子的责任。
他还指出,的孩子不仅需要精心保养,而且锻炼更重要,因为锻炼有助于抵御灾难。
卢梭反对溺爱孩子,也反对溺爱他们。
此时不应该强迫孩子说话,以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音。
应该注意儿童感官的发展,以便他们能够通过活动和触摸物体获得最初步的体验。
的第二阶段:童年,从2岁到12岁卢梭认为,在此期间儿童仍处于睡眠状态。
他们“不能接受思想,但只能接受图像”(卢梭:埃米尔,第1册,1XXXX时代没有道德观念。
不要教他道德观念,不要强迫他接受道德规则,只结合具体的东西进行教育。
卢梭反对道德说教。
他根据自然教育理论提出了“自然结果”的道德教育原则。
这是为了让孩子们从自己错误行为的不良后果中获得经验,并意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卢梭忠于他的自然教育原则,主张从这一时期开始,孩子们应该离开城市,这个颓废和堕落的发源地,去农村的“自然环境”,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熏陶。
这段教育非常成功。
卢梭在《爱弥儿》第二章末尾描述了这种教育的结果:10-12岁的孩子“健康强壮”,“上下跳动,活泼泼”。
他“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和烦恼,过着真实的生活,充分享受似乎溢出他身体的生活”(卢梭:埃米尔,第1卷,XXXX,12至15岁埃米尔已经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教育。
他的身体变得强壮,他的感官发展良好,他有强烈的好奇心。
卢梭认为好奇心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应该学习知识。
但是时间太短了,无法教会埃米尔一切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选择我们所学的知识。
关于选择的原则,卢梭提出:(1)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用的,真正有益于幸福卢梭反对学习无助于实际情况的古代经典。
他需要学习对生活有实际用途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和劳动知识,并学习使人们理解事物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制度、人类道德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知识。
(2)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能够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学习这一章应该在了解卢梭的生活、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掌握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感觉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理解卢梭教育思想的意义,批判地吸收其合理因素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也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斗士。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通过这部杰作,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并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的观点非常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斗争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然人”。
这些人实际上是自力更生的小资产阶级精英。
这一思想强调教育必须符合儿童自然发展的自然过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尊重儿童的个性特征。
卢梭证明了这一点。
他把教育理解为“自然教育”、“人文教育”和“物的教育”。
后两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协调。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具有极端的观点,如自然至上论,认为教育是自然的成长,但这一思想在当时的反封建教育中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启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他的论点最初触及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卢梭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强调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是培养新人不可或缺的途径。
他希望孩子们不仅能获得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能通过参与生产劳动来培养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爱。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是进步的,而且在今天仍有意义。
关于智力教育,卢梭认为儿童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用的,并且应该为儿童的智力所理解。
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教学等从卢梭对教学的论述来看,不仅是片面和有偏见的,而且还包含许多真知灼见。
卢梭反对封建文化。
根据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应该在12岁之前远离封建文化的影响。
他们不应该从书本上学,而应该进行感官教育,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感官。
卢梭的感官教育完全将感官的发展与阅读和学习分开,这当然是有偏见的。
然而,从唯物主义感觉理论的立场来看,卢梭强调感觉训练。
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部感觉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
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他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是有益的。
第十七章卢梭的教育思想1、他的生活和哲学以及他的社会和政治观点卢梭(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和反封建的激烈战士。
他出生在瑞士日内瓦。
他的父亲是钟表匠,热爱他的祖国。
卢梭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去世,由父亲抚养。
从4岁到5岁,他跟随父亲读书写字。
10岁时,他的父亲因为被陷害而逃离瑞士。
卢梭13岁时开始自食其力。
他是一名学徒、杂工、乐谱记录员和家庭教师。
那些依赖他人的人所遭受的屈辱和冷漠,以及长期漂泊和贫困的生活培养了卢梭对“残酷和不公正”的反抗1741年,卢梭来到巴黎,靠抄写乐谱谋生。
不久,他结识了伏尔泰、狄德罗、达·兰伯、康迪拉克等知识渊博的人和思想家,并参与了百科全书的写作通过与思想家交朋友,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洞察了当时的腐朽政治,而且还锻炼了自己反抗封建势力的坚强意志。
1749年,法国第戎学院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有助于社会道德吗?”这一主题的写作提供了奖励卢梭在他的论文中认为,科学和艺术只为少数人所享受,助长了贵族的傲慢和对弱者的掠夺,从而腐蚀了社会风气,给人民带来灾难。
这篇论文被选为一等奖,因此卢梭赢得了声誉。
1754年,卢梭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在这篇文章中,卢梭明确指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
在这部不朽的社会杰作中,卢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民主政治思想。
同年,长篇教育哲学小说《埃米尔》出版。
卢梭在这部构思于XXXX的巨著中抨击了法国腐朽的政治、199宗教,尤其是教育。
这部巨著写了3年,经过了仔细的思考。
他的封建教育摧毁了孩子们的身心,就像对疾病的仇恨一样。
他无情地揭露了他压制儿童人格的种种弊端,并要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他提出了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思想,描绘了培养新人的蓝图。
这场反对传统教育的长期运动一发表,就在法国和西欧引起了轰动。
法国政府下令逮捕卢梭并焚烧埃米尔。
卢梭被迫逃到瑞士,次年又逃到英国。
反动派严格禁止“埃米尔”,但它受到进步派的热烈欢迎。
伟大的英国哲学家休谟在1765年说:“法国赞美卢梭的热情是无法描述或想象的“来自欧洲大陆的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竞相阅读,他们的视野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