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段延长线初步设计阶段审查咨询报告
某大道施工图设计双院制审查咨询报告简本

新桥大道(团肥路南段)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双院制审查咨询报告简本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八月新桥大道(团肥路南段)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双院制审查咨询报告简本编制单位: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证书: 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 010027-kj设计证书: 公路行业(公路、交通工程、特大桥梁、特大隧道)甲级证书编号:A111009147工咨甲20120070025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2)1.3 技术标准 (3)1.4 主要工程规模 (4)第二部分工作依据及工作内容 (6)2.1 工作依据 (6)2.2 工作内容 (6)第三部分总体与路线 (11)3.1 总体设计 (11)3.2 路线 (13)第四部分路基路面及排水 (14)4.1 总体评价 (15)4.2 具体意见 (15)4.3 路面结构厚度复算 (17)第五部分桥涵及交叉构造物 (19)5.1 总体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分标段意见 (20)5.3 桥梁计算书 (26)第六部分路线交叉及其他 (57)6.1 总体评价 (58)6.2 路线交叉具体意见 (58)6.3 其他具体意见 (58)第七部分地质勘察 (60)7.1 总体评价 (60)7.2 具体意见 (60)1.1 项目概况新桥大道(团肥路南段)是安徽省S242上庄路的一段,起自肥西上派,经小庙、高刘、寿县、炎刘、双庙终于长丰县庄墓,主要服务于新桥国际机场、新桥国际产业园及沿线乡镇客货运输和居民出行,同时肩负着新桥国际机场应急通道的功能,在区域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低位。
目前,S242寿县至高刘段和高刘至机场段已经建成通车,解决了寿县方向快速通达新桥机场的交通问题,拟建项目为新桥大道团肥路南段工程,起点位于和规划市政道路习友路交叉处,向北与G312、合六叶高速公路交叉后,于高刘镇顺接团肥路一期工程,本次实施的路段为小庙至高刘段。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关于《宿松路(慈光路-锦绣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报告合肥市发改委:受委托,我院于二○一○年八月二十日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合肥市宿松路(慈光路-锦绣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审查会。
参加会议的有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勘探计划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计划研究院安徽分院、安徽永诚会计师事务所、合肥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园林局、重点局、排管办、交警支队、公交公司、路灯管理所、合经区建发局、合经区重点局等单元的专家和代表。
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初步设计》的介绍及与会市直单位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发起,专家组对《初步设计》举行了认真的审议,形成了检察会专家组意见。
审查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初步设计》。
现根据《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及审查会后设计单位上报的“关于审查会专家组意见的答复”,提供检察陈诉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项目概况宿松路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是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向的紧张交通性主干道。
本次计划路段北起慈光路,南至锦绣大道,全长约1.5公里。
根据规划,宿松路为城市Ⅰ级主干道,红线宽度60米,西侧绿线10米,双向八车道,推荐路幅分配:中央绿化带7米+车行道16米×2+绿化带4米×2+慢车道3.5米×2+人行道3米×2。
《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为22778.74万元,审查调整后的工程概算为21430.48万元。
二、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2、交通等级:重3、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4、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5、荷载标准:BZZ-100KN6、道路最大纵坡:1.453%;最小纵坡:0.4%7、抗震标准:7度8、暴雨强度公式: L/S.公顷其中:q_暴雨强度(L/(s·ha))p_重现期t_降雨历时(分钟)三、道路工程设计1、《初步设计》对平面及横断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计划的计划原则、工程内容举行了论述。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MsoNormal”style=““ align=“center”>关于《宿松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报告“MsoNormal” style=““>“MsoNormal” style=““>合肥市发改委:“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受委托,我院于二○一○年八月二十日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合肥市宿松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
参加会议的有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安徽分院、安徽永诚会计师事务所、合肥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园林局、重点局、排管办、交警支队、公交公司、路灯管理所、合经区建发局、合经区重点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初步设计》的介绍及与会市直单位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形成了审查会专家组意见。
审查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初步设计》。
现根据《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及审查会后设计单位上报的“关于审查会专家组意见的答复”,提供审查报告如下,供决策参考。
“MsoNormal” style=““>一、项目概况“MsoNormal” style=““>宿松路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是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向的重要交通性主干道。
本次设计路段北起慈光路,南至锦绣大道,全长约1.5公里。
根据规划,宿松路为城市Ⅰ级主干道,红线宽度60米,西侧绿线10米,双向八车道,推荐路幅分配:中央绿化带7米+车行道16米×2+绿化带4米×2+慢车道3.5米×2+人行道3米×2。
《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为22778.74万元,审查调整后的工程概算为21430.48万元。
“MsoNormal” style=““>二、主要技术指标“MsoNormal” style=““>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MsoNormal” style=““>2、交通等级:重“MsoNormal” style=““>3、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MsoNormal” style=““>4、设计年限:15年“MsoNormal” style=““>5、荷载标准:BZZ-100KN“MsoNormal” style=““>6、道路最大纵坡:1.453%;最小纵坡:0.4% “MsoNormal” style=““>7、抗震标准:7度“MsoNormal” style=““>8、暴雨强度公式:L/S.公顷“MsoNormal” style=““>其中:q_暴雨强度)“MsoNormal” style=““>p_重现期t_降雨历时“MsoNormal” style=““>三、道路工程设计“MsoBodyTextIndent” style=““>1、《初步设计》对平面及横断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的设计原则、工程内容进行了阐述。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

苏南县亚希至浦西改建拓宽施工图设计咨询初审报告K0+210--K25+780段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概述1.1项目背景三亚至亚希公路(以下简称丁凝公路)位于珠三角平原苏南县,起点位于下海市莲盛镇,与俞蒸公路相接,路线自东向西经三亚镇,穿越著名塘西古镇,经三溪镇,终于苏南县亚希镇与嘉兴市南湖区油车港镇交界处。
丁凝公路是苏南公路网“三纵五横九连”布局中的“一横”,建成后将成为苏南县出省入皖的一条快速通道。
2016年2月26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设计…2016‟123号”文批复了本项目初步设计,明确本工程主线全长约30.9km。
全线设大桥4642.66m/14座、中小桥1207.16/29座。
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
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
路基宽度26m。
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项目核定概算为164698.9万元。
本项目业主为苏南县交通运输局。
黑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K0+210--K25+780段)。
2016年8月19日,设计单位提交了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共五册),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路线交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组织计划、基础资料。
本次提交审查的施工图设计(K0+210--K25+780段)全长约25.57km,共设大桥4227m/12座,中桥1048.1m/20座,小桥100.8m/4座。
本项目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
利用已建成桥梁维持原技术标准。
路基宽度26m。
桥涵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
我公司受业主委托,依据部颁编制办法、省发改委初设批复和省厅相关文件,对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初审,提交初审报告供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和设计单位参考。
[PPT]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汇报(93页)-讲解详细-权威资料
![[PPT]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汇报(93页)-讲解详细-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c39b283ddccda38376baffb.png)
项目区域地震以小震为主, 地震活动频度高、烈度不高。项 目附近无发震活动性断裂,地壳 稳定性好。
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Ⅶ 度。
建设条件
不良地质情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踏勘与勘察,项目区域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 区,无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地质灾 害,根据土层勘察结果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拟建场地②层粘土自由 膨胀率一般为40%~42%,为膨胀土,具弱膨胀潜势。项目沿线仅在局部地 段(主要为沟塘发育位置)需要将淤泥质土进行换填处理。故场地稳定性 较好,适宜建设。
中风化泥质砂岩:沿线该层仅在桥梁钻孔处有揭露,覆盖层较厚,工程性 质良好,可作为桥梁的桩端持力层。
建设条件
水文地质
拟建项目场地内地下水类型有上层滞水以及岩层裂隙水,上层滞 水分布在①层耕(填)土底部,其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迳流 渗入补给,水位随降水多寡而升降。勘察期间处于旱季,未测得上层 滞水稳定水位。
地质勘察
测设简介
地质勘察,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对沿线进行了详细的 地质调绘和大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根据不同地貌地质单元、不同工段, 合理布置勘探点。本次地质勘查工作主要采用钻探、静力触探等方法进 行综合勘察。本项目共布置钻孔174个,其中取土孔36个,取土标贯孔26 个,静探孔64个,一般钻探孔48个,总进尺2239.0米,取土样128件。
项目背景
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xx县境内,连接xx北 城区和xx县城,是未来xx市北部 的主要干线公路,该路的修建, 将为xx市北扩、xx县南扩,“xx 同城一体化”起重要的作用,加 快xx县的城市化步伐,对完善xx 县公路网布局,加快地区建设, 促进地区经济和谐、健康、快速 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xx 路(xx大道至xx段)已建设完成 ,为实现xx路改建工程全线贯通 ,受xx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我院 开展本项目初步设计的研究工作 。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doc

《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告关于《宿松路(慈光路-锦绣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报告合肥市发改委:受委托,我院于二○一○年八月二十日在合肥市主持召开了《合肥市宿松路(慈光路-锦绣大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审查会。
参加会议的有合肥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安徽分院、安徽永诚会计师事务所、合肥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园林局、重点局、排管办、交警支队、公交公司、路灯管理所、合经区建发局、合经区重点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
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初步设计》的介绍及与会市直单位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形成了审查会专家组意见。
审查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初步设计》。
现根据《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及审查会后设计单位上报的“关于审查会专家组意见的答复”,提供审查报告如下,供决策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 /)一、项目概况宿松路位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是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北向的重要交通性主干道。
本次设计路段北起慈光路,南至锦绣大道,全长约1.5公里。
根据规划,宿松路为城市ⅰ级主干道,红线宽度60米,西侧绿线10米,双向八车道,推荐路幅分配:中央绿化带7米+车行道16米×2+绿化带4米×2+慢车道3.5米×2+人行道3米×2。
《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为22778.74万元,审查调整后的工程概算为21430.48万元。
二、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2、交通等级:重3、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4、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5、荷载标准:bzz-100kn6、道路最大纵坡:1.453%;最小纵坡:0.4%7、抗震标准:7度8、暴雨强度公式: l/s.公顷其中: q­_暴雨强度(l/(s·ha))p_重现期t_降雨历时(分钟)三、道路工程设计1、《初步设计》对平面及横断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的设计原则、工程内容进行了阐述。
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咨询报告初步设计咨询报告

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咨询报告初步设计咨询报告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咨询报告初步设计咨询报告仅供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报告使用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报告目录1.概述............................................................. .. (1)1.11.21.31.4 项目背景 ............................................................ .. (1)咨询依据及内容 ............................................................ ............................................... 2 咨询过程 ............................................................ .. (3)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 (3)2.具体咨询意见 ............................................................ (5)2.1 总体评价 ............................................................ . (5)2.2 总体设计 ............................................................ . (5)2.3 路线 ............................................................ ............................................................... .. 62.4 路基、路面 ............................................................ .. (8)2.5 桥梁、涵洞 ............................................................ (10)2.6路线交叉 ..........................................................................................................................152.7 其他工程 ............................................................ .............................................................162.8 工程地质勘察 ............................................................ .. (16)2.9 设计概算 ............................................................ .............................................................16武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意见1. 概述1.1 项目背景省道汉沙线洪湖市城区绕城段改建工程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省道汉沙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洪湖市东西向主干线,省道汉沙线洪湖段穿越洪湖市城区,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增长迅速,造成城区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改线升级尤为迫切。
遵赤公路某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咨询总报告

目录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咨询依据 (1)1.3 技术标准 (2)1.4 咨询内容 (3)1.5 咨询过程 (3)2 总体评价 (1)2.1本项目工可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2.2 初步设计外业验收会议纪要的执行情况 (1)2.3《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试行)的执行情况 (1)2.4 初步设计文件的总体评价 (2)3 路线 (3)3.1 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3)3.2 路线方案比选 (3)3.2.1枫香镇过境方案比选 (4)3.2.2杨古老至大陆井段方案比选 (4)3.2.3坪子上特大桥、坛厂隧道轴线方案比选 (5)3.2.4XX特大桥桥位方案比选 (6)3.2.5两路口至XX段方案比选 (8)3.3 运行速度预测及协调性评价 (9)3.3.1 运行速度预测 (9)3.3.2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16)3.3.3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16)3.3.4 爬坡车道设置评价 (17)3.3.5 运行速度纵断面图 (18)3.4路线技术标准运用评价 (27)3.4.1 总体评价 (27)3.4.2 关于连续纵坡 (27)3.4.3 关于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 (28)3.5 路线局部优化调整的建议 (28)3.5.1 路线平面 (28)3.5.2 路线纵断面 (29)3.5.3关于主线收费站 (29)3.5.4 其它 (30)4 路基路面及排水 (31)4.1 一般路基 (31)4.1.1 路基标准横断面 (31)4.1.2 路基填料要求和压实度标准 (31)4.1.3 路基土石方 (32)4.1.4 路基取、弃土方案 (32)4.1.5 填石路基的压实 (32)4.2 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 (32)4.2.2 软土路基 (33)4.2.3 煤层采空区 (33)4.2.4 高填路基、斜坡路基 (33)4.2.5 深挖路堑 (35)4.3 路基边坡及防护 (39)4.3.1 路基边坡 (39)4.3.2 边坡防护 (40)4.3.3 支挡工程 (41)4.4 路面 (41)4.5 路基、路面排水 (41)4.5.1 路基排水 (42)4.5.2 路面排水 (42)5 桥梁涵洞 (44)5.1 桥梁 (44)5.1.1 总体评价 (44)5.1.2 桥梁上部构造 (45)5.1.3 桥梁下部构造 (47)5.2 几座主要桥梁 (48)5.2.1 推荐线坪子上特大桥 (48)5.2.2 推荐线(E线)XX特大桥 (50)5.2.3 推荐线其它主要桥梁 (54)5.3 小桥、涵洞 (58)5.4 关于新技术的运用 (58)5.5 设计文件的差错遗漏 (59)6 隧道 (60)6.1 设计概况 (60)6.1.1 青坑隧道 (61)6.1.2 坪子上隧道 (62)6.1.3 坛厂隧道 (62)6.1.4 中枢隧道 (62)6.2 总体评价 (63)6.3 主要意见和建议 (64)6.3.1 总体意见 (64)6.3.2 建筑限界与内轮廓设计 (65)6.3.3 衬砌支护设计 (65)6.3.4 防排水设计 (65)6.3.5 洞口位置和洞门设计 (66)6.3.6 初勘 (66)6.3.7 隧道内装 (67)6.3.8 隧道内路面 (67)6.3.9 施工方法 (67)6.3.10 通风、照明、消防給排水等设计 (68)6.3.11 弃渣与环保 (68)6.3.13 C比较线 (69)6.3.14 D比较线 (69)6.3.15 F比较线 (70)6.4 建议 (70)7 交叉工程 (71)7.1 互通立交 (71)7.1.1 互通立交共性意见 (71)7.1.2 枫香互通立交 (72)7.1.3 长岗互通立交 (74)7.1.4 坛厂互通立交 (75)7.1.5 仁怀互通立交(E线) (77)7.1.6 比较线互通立交 (78)7.1.7 互通区桥梁 (79)7.2 分离式立交 (80)7.3 通道、天桥 (81)7.4 平面交叉 (81)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2)8.1 沿线设施 (82)8.2 安全设施 (82)8.3 监控系统 (83)8.4 收费系统 (84)8.5 通信系统 (85)8.6 供电照明 (85)8.7 房屋建筑 (86)9 环境保护及其他工程 (88)9.1 环境保护 (88)9.2 其他工程 (88)10 筑路材料和施工方案 (90)10.1 筑路材料及试验 (90)10.2 施工方案 (91)11 设计概算 (97)11.1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和费率 (97)11.2 概算文件分项审查意见 (97)11.2.1 路基土石方工程 (98)11.2.2 纵向排水工程 (98)11.2.3 防护工程 (98)11.2.4 特殊路基处理 (98)11.2.5 路面工程 (98)11.2.6 桥梁、涵洞工程 (94)11.2.7 隧道工程 (94)11.2.8 交叉工程 (95)11.2.9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01)11.2.10 土地、青苗等补偿和安置补助费 (101)11.3 整体造价分析 (101)12 地质勘察 (97)12.1 总体评价 (97)12.2 路线工程地质 (97)12.3 桥梁工程地质 (99)12.4 隧道工程地质 (101)12.5 其它问题 (102)13 基础资料 (104)13.1初步设计外业测量成果 (104)13.2初步设计测量技术评价 (104)13.3初步设计测量总体评价 (104)14 主要咨询结论和建议 (105)14.1 主要咨询结论 (105)14.1.1 总体评价 (105)14.1.2 路线 (105)14.1.3 路基路面及排水 (106)14.1.4 桥梁涵洞 (107)14.1.5 隧道 (109)14.1.6 交叉工程 (109)14.1.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10)14.1.8 环境保护及其他工程 (111)14.1.9 筑路材料和施工方案 (111)14.1.10 设计概算 (111)14.1.11 地质勘察 (112)14.1.12 基础资料 (112)14.2 建议 (112)15 致谢 (114)1 概述1.1 工程概况遵赤公路XX至XX段高速公路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十射、五纵、五横、六条国际通道”高速公路网第8射的“麻江-遵义-泸州支线”中的一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广园东路延长线初步设计阶段审查咨询报告一、概述广园东路延长线是广州市广园东路的延续,起于荔新路立交,与已分期建成的广园东路直接相连。
终点为璜涌大道与北王公路的相交处,接东莞市中堂镇璜涌工业区的璜涌工业大道。
该线沿线经塘美村后向南跨越广深铁路,然后向东至仙村镇,再折向南经十字窑岛过东江北干流,全长约14公里。
全线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60〜80KM/h的城市快速干道标准。
道路宽为28〜34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
—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完成,但未经过有关部门的评审和下达正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
由于工程实施紧迫,该项目部已于2001 年10 月完成了设计招标工作。
中标的广东省公路勘查规划设计院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根据“合同”要求,已于2002年2 月基本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
负责该项目设计监理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按“合同”要求,派出由审查室和一分院有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设计监理组,进行全过程设计监理。
为了配合该贵两院工作,确保初步设计按期保质保量顺利进行,设计监理组在设计过程中除跟踪设计咨询外还于2002年3月3日至8 日,对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提供的K0+000~K9+869 81(=K9+885 55)不完整的初步设计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地K9+885.55(=K9+869.81)~K14+120 的部分初步设计进行了中间检查、审核和咨询。
审核咨询期间,监理组听取了两院对初步设计工作的汇报,然后通过问、查、看等方式进行审查。
同时还互相交流了看法和视察现场。
这次审查咨询的内容主要有总体方案和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涵、路线交叉以及工程地质等。
根据审查情况,监理组提出以下审查咨询意见,请业主审定,并请贵两院按审查咨询意见和业主审定精神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和完善,然后将执行情况反馈业主和我院认可后正式提出初步设计文件。
..................................................二、总体设计与路线㈠、总体设计1、本项目作为城市快速干道,路基横断面各部分尺寸应征得广州市和东莞市规划部门的批准。
目前第一合同段与第二合同段的路基横断面中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同,现设计采用三角段过渡形式不利于安全行驶。
应采用完善的平曲线予以过渡。
鉴于目前路基横断面尚未得到两市规划部门认可,对两合同段接线部位的平面线形暂时予以维持,待施工图阶段予以修改。
2、本项目作为城市快速干道,其路线纵坡设计中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确定沿线城镇及工业开发区场地标高,据此对通道、分离式立交的净空予以控制。
在目前城市发展规划不完善的情况下,可通过对附近开发区场地标高的调查作出预估。
....................3、本项目沿线除起点至广深铁路间有小山丘外,沿线地势较为低窄窪,路基取土困难。
建议第二合同段利用路堑段路侧小丘取土,改路堑断面为路堤断面,取消路堑边坡或改为1: 3~1: 4的缓坡并扩宽路堑边坡平台,以改善景观条件,利于绿化工程的实施。
....................4、本项目沿线地势低窪,加之沿线软土地基分布广泛。
因此,软基段通道不应下挖,以防通道积水及被交路变形,尤其是覆盖层厚度仅为1.0m~1.5m 的路段。
路基下挖使软土层暴露或硬壳层过薄,使被交道路路基无法成型。
............㈡、路线1、K0+000~K9+869.81(=K9+885.55)①路线方案:初步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广园快速路延长线工程方案设计招标中标书”和“广园东路延长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而最重要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暂缺。
由于工程方案设计中JD2 平曲线半径为1100米,而本初步设计改为两个平曲线半径为600 米的反向曲线,路线指标有所降低。
另外,“工可报告”中还提出按已建成的广园东路顺延,提前跨广深铁路后,穿瑶田村,然后在上田村北拐向东,大致平行于广深铁路,利用黄沙头、上坊、瓜岭、河安等村边房屋稀少地带通过至龙湖村北后,再拐向南接一标的第二方案。
为了不遗漏方案和说明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建议增加该比较方案。
.................................由于路线总体方案存在可比性差的问题,加上“工可”报告未批复,所以增加比较方案是必要的。
该方案路线走向与“工可报告”第二方案大致相同。
虽然比较方案存在拆迁量过大,与规划有干扰,地方政府反对等弊病,但比较方案顺畅,技术指标高,而且工程造价有减无增,同时解决了K0+000~K3+000 段推荐方案路线过于扭曲,技术指标太低等问题。
为了避免本初步设计存在方案遗漏之嫌和保证初步设计深度,更重要得是通过比较,更能衬托出推荐方案的合理性,也可供领导决策,所以,请省院在进行有关工作后予以补充完善。
..............................................比较方案与推荐方案案因相距较近,勘察和钻探资料可以借用,但工作要作得深作得细微。
平、纵要分别设计,工程数量计算和造价分析要与推荐方案同等深度,并且要加大说明的力度。
只有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进行比较后才能得出合理可行的结论。
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要将该区域规划附在平面图上,要将地方政府意见附在初步设计说明后面。
为了便于初步设计审查,比较情况建议表格化,比较表内容包括路线长度、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地质情况、工程规模、施工条件、环境影响、地方政府意见和造价等。
.....................................②技术指标该工程项目是城市快速干道性质,其技术指标主要按“城规”执行。
但“城规”中有些技术指标活动范围大,例如计算行车速度是60〜80KM/h 。
在执行时,是按60KM/h ,还是按80KM/h 套用其他指标,就有较大的活动余地。
建议在执行时,主线尽量按80KM/h 掌握,以提高线性质量和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
..............省院提供的初步设计,平曲线最小半径为400 米,最大纵坡已超过3%,行车道宽度为3.5 米。
从总体上分析这些指标偏低。
另外,终点与一标相接处,由于该处存在中央分隔带宽度不一致,需要平顺过渡,而过渡段长度不足100 米,渐变太急。
因此,建议结合路线设计作出适当的修改,尽量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使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例如JD2和JD3可增长其两交点间距和加大JD3的平曲线半径。
路线纵坡最大值建议采用3%,不要超过3%,竖曲线半径有条件时,宜按视觉所需的最小半径取用,无条件时最好大于一般最小值。
与一标进行两种宽度不一致的中央分隔带过渡时,其过渡段位置最好设在二标最后一个弯道的平曲线范围内。
③路线平面设计为改善JD2和JD3的线型,建议将JD3交点顺JD2~JD3方向延伸至高石村边,使线位紧贴山岗边布设,JD3 半径可加大,这样可改善该段平面过于扭曲现象,同时又可方便路基借土。
...........④路线纵面设计1、建议将K2+500变坡点移到K2+400处,这样3.44%纵坡可改为2.7%。
并将K2+000 变坡点竖曲线半径由6000米增大为31950米左右。
将K2+400 变坡点竖曲线半径由5000米增大为12000米,大大改善了纵面线型,也不影响桥下净空。
........ii、K0+400处纵坡为0,又处于超高过渡段上,出现合成坡度为0 的现象,路面排水不畅。
类似现象因其他纵坡为0 段较多,也可能存在,需进行全面复查,并解决好路面排水问题。
有条件时,建议调整纵面设计。
iii、变坡点K3+56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变坡点K4+35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4500米;变坡点K5+63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 米;变坡点K7+191.250,凸型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
以上变坡点位置除K4+350夕卜,均处在互通立交范围内,建议将其竖曲线半径改为》6000 米。
如果桥下净空受限,宜优化两端纵面设计,以改善纵面线型和视觉条件。
同时建议全线凹型竖曲线半径均应适当加大。
................................2、K9+885.55 (K9+869.81 )段①路线方案本标段起于第二标段终点, 止于北王互通式立交, 全长4.23公里,均由桥梁组成。
从总体方案分析,可供选择的比较方案余地小,现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符合中标书路线方案要求和“工可报告”的路线方案。
终点以后路线与外环高速公路的接线方案由于不属于本设计路段,建议重点在方案的可行性方面多加论述,同时应注意北环高速公路的设计动向,多方面进行联系,重点考虑接线方案接入北环高速公路的可能性。
目前本设计终点已设互通式立交与北王公路相接,而北王公路与北环高速公路是贯通的,只要接入北王公路就是接入北环高速公路,至于接线方案可考虑分期实施的办法。
因此,在本设计中不必过多的进行有关探讨。
..........本设计标段起点接二设计标段终点,路幅宽度因中央分隔带不一致而不相等。
应注意两相邻处的连接。
另外,该分界处出现断链应加强与二标段的联系和协调,以确保分界处平面和纵面的衔接。
避免出现平面错位和高程断高现象。
.........................关于十字滘岛收费站路堤与桥梁方案,建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推荐。
从十字滘岛的规划水文地质社会环境等分析,桥梁通过方式优点较多,值得推荐,但从与岛上的联系和造价分析,路基方式可能优于桥梁方案。
所以增加方案比较和加大说明力度是完全必要的,否则,推荐桥梁方案依据不够充分。
............................②技术标准该工程项目是城市快速干道性质,全封闭,尽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城规”的有关要求,建议在执行时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线型质量和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段均为高架和跨河桥梁,如果纵面起伏过于频繁,对行车不利,对安全也不利。
建议全段纵坡控制在3%以下,特别的凸形竖曲线半径要尽量采用公路标准中规定的保证视觉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
.....③路线设计路线平面设计因控制的因素较多,优化的余地不大。
东关段接线方案设计中JD3和JD4交点间距仅229.782米,JD3偏角为2° 10’34〃,指标太低。
建议将JD3和JD4改为缓和曲线不等长的单曲线,以改善线性和满足规范要求。
.........路线纵面设计建议如下:i建议将K11+780变坡点后退至K11+720处与原K12+160变坡点相连,纵坡由原3.3%改为2.79%。
.ii建议将K9+885.55〜K10+820段纵坡进行适当调整后改K10+340变坡点凸形竖曲线半径为》6000米。
如果直接改半径不影响航道净空时,可不调整该纵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