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 (2)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课件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大学物理课件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N sin m(a 'cos a) N cos mg m(a 'sin )

m0g N
N
a’ B mg
联立解得
(m m0 )sin m cos sin a g, a ' g 2 2 m0 m sin m0 m sin
例题2 质量为m的快艇以速率v0行驶,关闭发动 机后,受到的摩擦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 正比,比例系数为k,求关闭发动机后 (1)快艇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快艇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B

A
F
B

m0g
A
解:隔离两物体,分别受力分析, aA-地对楔块A N sin m0a
N
F ( N cos m0 g ) 0
N
对物体B(aB地 aB A aA地 )
B
a
B-A
a
N sin m(aB A cos a)
A-地
mg
N cos mg m(aB A sin 0)
m0 m sin
(m m0 )sin 联立解得 a m cos sin g , aB A g 2 2 m0 m sin
B

A
F A a
解:隔离两物体,分别受力分析, 对楔块A N sin m0a N cos m0 g F 物体B相对楔块A以a’加速下滑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动量: p mv
2.力的定义: dp d (mv ) F dt dt --牛顿第二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v c 物体质量为常量时:
dv F m ma dt
惯性演示实验
当锤子敲击在一大铁块上时,铁块下的手 不会感到有强烈的冲击;而当用一块木头取代 铁块时,木块下的手会感到明显的撞击。

大学物理课件光学-2

大学物理课件光学-2
(1) 如果太阳正位于海域上空,一直升飞机的驾
驶员从机上向下观察,他所正对的油层厚度为460nm,
则他将观察到油层呈什么颜色?
(2) 如果一潜水员潜入该区域水下,又将看到油
层呈什么颜色?
解 (1) Δr 2dn1 k
2n1d , k 1,2,
k
k 1, 2n1d 1104 nm
k 2,
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11 - 3 薄膜干涉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 i 0
当 n2 n1 时
Δr
2dn2
2
当 n3 n2 n1 时
Δr 2dn2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n1 n2 n1
n1 n2
n3

11 - 3 薄膜干涉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例1 一油轮漏出的油(折射率 n1 =1.20)污染了某
海域, 在海水( n2 =1.30)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污.
2n
11-4 劈尖 牛顿环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2)厚度线性增长条纹等间距,厚度非线性增长 条纹不等间距
3)条纹的动态变化分析( n, , 变化时)
11-4 劈尖 牛顿环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4 )半波损失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n n
n1 n3
n2
n1 n2 n3
11 - 5 迈克耳孙干涉仪
一 迈克耳孙干涉仪
r (k 1)R (k 1,2,3,)
2
r kR (k 0,1,2,)
1)从反射光中观测,中心点是暗点还是亮点? 从透射光中观测,中心点是暗点还是亮点?
2)属于等厚干涉,条纹间距不等,为什么?
3)将牛顿环置于 n 1 的液体中,条纹如何变化?
4)应用例子:可以用来测 量光波波长,用于检测透镜质 量,曲率半径等.

2024版大学物理(下)电子工业出版社PPT课件

2024版大学物理(下)电子工业出版社PPT课件

01大学物理概述与回顾Chapter01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

02030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大学物理课程目标与要求01020304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等。

热学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差、磁场强度等。

电磁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学上学期知识点回顾01020304振动与波动量子力学基础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固体物理基础本学期学习内容预览010204学习方法与建议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多做习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阅读相关物理书籍和文献,了解物理学前沿动态。

0302电磁学基础Chapter静电场的定义与性质库仑定律电场强度与电势高斯定理静电场及其性质恒定电流与电路分析电流的定义与分类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容和电感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的定义与性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与计算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律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电磁感应现象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规律。

楞次定律与自感、互感现象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自感、互感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磁场的能量与磁场力做功描述磁场中储存的能量以及磁场力对电流做功的过程。

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如交流电的产生、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电磁炉和微波炉的工作原理等。

03振动与波动Chapter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定义特征量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振幅、周期(或频率)、相位。

描述简谐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满足F=-kx的回复力特征。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课件:牛顿定律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课件:牛顿定律

d 2
(
FT
dFT
)
sin
d 2
FT FT
cos d 2
sin d 2
Ff FN
0 0
Ff
FN
O
sin d d ,cos d 1
22
2
1 2
dFT
FTd
FN
dF FTA
T
d
F FTB
T
0
FTB FTAe
FTB / FTA e
若μ=0.25
θ
FTB/FTA
π
0.46
2π 0.21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可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是物体固有 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惯性(inertia).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 称为惯性定律. (3)定义了一种特殊的参考系——惯性系.
一个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或处于 受力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将保持其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这样 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
* 以距源 10-15m 处强相互作用的力强度为 1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
2.3.1 动力学问题分类 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2.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所受的力. 2.3.2 解题步骤(隔离体法)
• 选择研究对象(隔离物体); • 查看运动情况; • 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画重力,找接触,不遗漏勿妄加) • 建立坐标系(惯性参考系),选取正方向; • 对各个隔离体列出牛顿运动方程(分量式); • 利用其他的约束条件列补充方程; • 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力,与此同时,绳的内部各段之间也有相互的弹性力作用,这
种弹性力称为张力.

2024版(推荐)《大学物理》ppt课件

2024版(推荐)《大学物理》ppt课件
(推荐)《大学物理》ppt课件
2024/1/27
1

CONTENCT

2024/1/27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力学基础 • 热学基础 • 电磁学基础 • 近代物理初步 • 实验方法与技能培养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7
3
《大学物理》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 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实验操作
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保证 实验的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得 出结论。
2024/1/27
36
典型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02
03
04
案例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通过气 垫导轨上滑块的运动,验证牛 顿第二定律,加深对力和运动 关系的理解。
案例二
角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10
功和能
功的定义和计算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
内容、表达式、意义及应用
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势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
内容、条件及应用
2024/1/27
11
03
热学基础
2024/1/27
12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 理量,其单位是摄氏度(°C) 或华氏度(°F)。
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物理素养。
2024/1/27

大学物理第二章质点动力学PPT课件

大学物理第二章质点动力学PPT课件

•若物体与流体的相对速度接近空气中的声速时,阻 力将按 f v3 迅速增大。
•常见的正压力、支持力、拉力、张力、弹簧的恢复 力、摩擦力、流体阻力等,从最基本的层次来看, 都属于电磁相互作用。
2021
12
五、牛顿定律的应用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时,通常要用分量式:
如在直角坐标系中:
在自然坐标系中:
Fn
man
mv2
2021
6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沿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F21F12
第三定律主要表明以下几点:
(1)物体间的作用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本质:即力总 是成对出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 失,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4)由于力、加速度都是矢量,第二定律的表示式 是矢量式。在解题时常常用其分量式,如在平面直 角坐标系X、Y轴上的分量式为 :
2021
5
Fx mxamddxvtmdd22xt Fy myamddyvtmd d22yt
在处理曲线运动问题时,还常用到沿切线方向 和法线方向上的分量式,即:
Ft
mat
mdv dt
2021
27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定义长度单位用真空中 的光速规定:
c = 299792458 m/s
因而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 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
❖其它所有物理量均为导出量,其单位为导出单位
如:速度 V=S/ t, 单位:米/秒(m/s)
加速度a=△V/t,单位:米/秒2(m/s2)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 沿接触面相对运动时,或者有相对 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

大学物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

大学物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2024)
2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3
2024/1/29
13
圆周运动
2024/1/29
01
变速圆周运动
02
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性质
03
变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14
相对运动
2024/1/29
01 02 03
参考系与坐标系 参考系的选择和建立 坐标系的种类和应用
15
相对运动
2024/1/29
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 相对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024/1/29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分析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包括回复力、加速度 、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
讨论简谐振动的能量特征,包括动能、势能 、总能量等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的过 程。
32
振动的合成与分解
2024/1/29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分析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介绍合振动振幅、合 振动相位等概念。
5
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03
观察和实验
建立理想模型
数学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 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假说和理论,发现新 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理想模型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 方法,它忽略了次要因素,突出了主要因 素,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
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学方法 可以精确地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推导物 理公式和定理。
2024/1/29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 、光学等各个领域。
应用举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爱因斯坦的 质能方程等。

大学物理2详解PPT课件

大学物理2详解PPT课件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9-1 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9-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9-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功 热量 §9-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9-5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9-6 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9-7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不可逆过程 卡诺定理
热学系统所包含分子数的数量级为 1023 , 若用 r 、v 去描写就要解 1023 个牛顿方程, 这是不可能的。
热学规律从本质上不同于力学规律。 研究对象数量的增加必然引起物理规律 的变化,这就是哲学上的从量变到质变。
热现象服从统计规律。
§9-1 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温标 ——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摄氏温标: t ℃ 冰点为 0℃ 热力学(开氏)温标: T K 冰点为 273.15K 绝对零度:T = 0 K
水三相点(气态、液态、固态的共存状态)273.16 K
§9-1 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第9章 热力学基础
4. 热力学第零定律——测温原理 热平衡 (thermal equilibrium):两个物体互相热接触, 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宏观性质不再变化,即达到了热 平衡状态。 热力学第零定律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如 果两个系统分别与处于确定状态下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 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p1V1 p2V2 恒量 (质量不变)

T1
T2
p,V,Tp0,V0,T0(标 准)状 态
T0 273.1K5
p01.013 12055Pa
m V0 M Vmol
Vmol2.4 210 3m 3 pVp0V0 mp0V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波阵面法 ——在光源发出的某一波阵面上,取出两部
分面元作为相干光源的方法(杨氏实验)
分振幅法 ——利用反射、折射把某振幅分成两部分,再使
它们相遇从而产生干涉现象的方法(薄膜干涉)
波阵面分割法
振幅分割法
s1
光 * s2 源
§14-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光程 劳埃德镜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二 光程 三 劳埃德镜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能量的量子化理论,成功地解释了黑体 辐射问题。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 效应。爱因斯坦的结论于1923年被康普顿的散射实验所证实。
从光学发展史可以看出,光的干涉、衍射、 偏振等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而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又证实了光的微粒性,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Wave-particle duality)。光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波动 性,而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出微粒性。
三、光的电磁学说
光是一种电磁波。
你的预言是对的!
麦克斯韦(Maxwell )
赫兹(Hertz )
1860年,麦克斯韦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电磁波在 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c ,从而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预言。
通过大量实践可知,红外线、紫外线和X 射线等都是电磁 波,它们的区别仅是频率(波长)不同而已,从而使光的波 动理论成为电磁理论的一部分。
本章只讨论光的波动性。即主要研究光的 干涉、衍射、偏振等问题。
§14-1 相干光
一 光的相干性 二 相干光的获取
14.1 相干光 一 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
光源:一切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火苗等等)
处在激发态电子
处在基态电子
原子模型
14.1 相干光
普通光源发光的两个特点:
间歇性:各原子发光是断断续续的,平均发光时间t 约为10-8秒,所发出的是一段长为 L =ct 的光波列。
早在我国先秦时代(公元前400-382年),《墨经》中就详 细论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的成像规律。而在之后约一百年,古希腊的欧几里德也专门著书 《光学》,对人眼为何能看到物体、光的反射性质、球面镜焦点 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621年荷兰科学家菲涅耳(W. snell, 1580~1626)从实验归纳 出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几何光学。
如何才能实现光的干涉(产生源
激光光源是相干光源
2、采用普通光源同一部分发出的光
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发出的光设法“一分为二”, 然后再使这两部分叠加起来。
——即把每一个光波列都分成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
同、相位差恒定的波列
(1)分波阵面法;(2)分振幅法
14.1 相干光 二、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 生理光学:第一个测定了7种颜色光的波长;从生理角度 说明了人眼的色盲现象,提出了三原色理论;
• 材料力学:杨氏弹性模量;
Thomas Young (1773 ―1829)
支持者
能够解释/无法解释(刚提出时)
微 粒 说
牛顿(Newton) 毕奥(Biot) 拉普拉斯(Laplace) 泊松(Poission)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在折射率大的介质中传播速率小 光的干涉
马吕斯(Malus)
胡克(Hooke)
光的直线传播
波 动 说
惠更斯(Huygens) 托马斯·杨(T.Young) 夫琅和费(Fraunhofer) 菲涅耳(Fresnel)
14.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杨氏简介
英国物理学家、医生和考古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
• 医学:1793年发现了眼睛晶状体的聚焦作用;
• 波动光学: 1801年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首次引入”干 涉”概念论证了光的波动说,并解释了牛顿环的成因及薄 膜的彩色,1817年提出光是横波 ;
光是电磁波,可见光是能引起人的视觉的那部分电磁波。
电电磁磁波波谱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400 nm~ 760 nm
四、量子光学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光学的研究深入到光的发生、光和物 质的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构中。一些新的实验,如热辐射、光电效 应和康普顿效应等,用经典电磁波理论都无法解释。
普朗克(Planck) 爱因斯坦(Einstein) 康普顿(Compton)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
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 相互作用等规律的学科。
光学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研
究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波动光学 ——以光的波动性质为基础,研
究光的传播及规律。
量子光学 ——以光的粒子性为基础,研
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光学发展史
光是什么?
一、几何光学时期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光在折射率大的介质中传播速率小 【该结论于1862年被傅科实验所证 实】
傅科(Foucault)
对光的波动说给予有力支持的几个实验: 1、 1801年托马斯 ·杨(Thomas Young)完成了 著名的“杨氏”实验,并提出了干涉原理; 2、 1809年,马吕斯(Malus)发现了光的横波 性; 3、 1815年,菲涅耳(Fresnel)综合了惠更斯子 波假设和杨氏干涉原理,用次波干涉理论成功地解 释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并且定量地说明了光的衍 射图样光强分布规律(如泊松亮斑)。
二、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牛顿(Newton)
光是一种粒 子!
光是一种波!
惠更斯(Huygens)
1668年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提出光的微粒说, 167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uygens)提出光的波动说。 两种学说的争论持续了几个世纪,起初微粒说占优,到19 世纪初,人们对光本质的认识逐渐趋向于波动说。
L ct
随机性:每次发光是随机的,所发出各波列的振动 方向和振动初相位都不相同。
从同一光源发出的各光波列之间没有恒定的相位差,且振动方向也不相同。
14.1 相干光 波动干涉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有恒定的位相差。 相干光:能够满足干涉条件的光。 相干光源:能产生相干光的光源。
由于普通光源的发光特点: • 来自两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能产生干涉 • 同一光源两个不同部分发出的光也不满足相干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