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创新意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学习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的科学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高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最佳途径。
让学生尽可能的动手实验,针对教材中实验的不足之外,引导学生大胆改革,以增强可视效果或简化操作等。
例如教材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5-1],为了操作的方便,减少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系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
通过让学生对实验的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设条件增强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探索性。
但设计探索性的实验,绝不可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并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词典里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简单地说: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
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以及智力的发展。
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下面谈谈平时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一、通过了解历史,利用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人民很有创造能力,唐朝以前注重创新。
唐朝鼎盛时期,思想开放,吸收各国文化,成为世界中心。
南宋以后,束缚思想,创造力衰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正处在明朝,整个社会精神世界崇尚菩萨神仙,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迷信,人民的创造性被限制住了。
于是,500多年来,中国与欧洲文艺复兴提倡的创新精神和科技精神相反,距离西方的进步越来越远,落在后边。
落后就要挨打,鸦片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类只有不断创造,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蕴涵着大量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故事的素材,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诱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志向。
如学习《奇妙的物理现象》一课时,给学生做奇妙的物理实验,给学生讲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以及火箭、飞机的发明史等,让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从小立志。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们初中教师都很积极地参见了这场改革。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觉得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大关键。
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物理实验的本质决定的。
物理学的创新和发展无不与实验密切联系,物理实验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但是,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却表现为“统一的实验设计,机械划一的实验器材,固定呆板的实验程序,已知样板的实验结论”,这无疑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实践的激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科学实践过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那么,应该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态度、对物理实验的评价和意见出发,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些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要打破“教师本位论”和“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应在“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下展开“开放式教育”。
为此,我连续两年分别选择了初二和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学生自主地对“实验的态度”、“实验的评价”和“实验的意见”发表看法。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80%的学生对实验有兴趣,只有不足20%的学生害怕做实验。
这说明实验以其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天生好奇、好动的中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以诱导,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的良好的前提条件。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改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发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一、利用化学实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诱发创新意识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敢想、敢说、敢问,并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例如,在讲“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做了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后,我说这是氢离子作用的结果.这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盐酸中有那么多微粒,你怎么知道就是氢离子作用的结果呢?问题一提出,学生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这位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意识,我及时表扬了他.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盐酸中究竟含有哪些微粒,并找来蒸馏水、氯化钠溶液以及硫酸溶液,让学生自己做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认真分析和讨论后,全班学生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并心服口服.事实证明,利用化学实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就创造了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消除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萌发并不断滋长.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好奇心,激活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实验问题,虽是被人们早已认识了的科学事实,但是作为实验过程中的认识主体——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未知的科学事实.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按方抓药”去“表演”实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去探索,这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对实验的兴趣感和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因此,在演示实验中,我把实验中涉及的实验事实化为能引起学生兴趣或争议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时,我提供给学生许多实验药品,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条件的高低,反应的快慢,药品的价钱,制得二氧化碳的纯度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药品.在选择实验装置方面,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行设计,全班有的学生设计了一支试管和带有单孔导管的胶塞.有的设计了一支试管和带有导管和长颈漏斗的胶塞.随后,我带领学生从实验操作的难易、药品的添加、反应速度的控制、药品的节约以及反应能否随关随停等方面分析了这两种实验装置的优缺点以及下一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再次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他们个个好像都成了专家,在不断地设计,否定,再设计.终于设计出他们认为满意的装置,打开一看,令我吃惊,有的学生把原来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有的把装有石灰石和带有导管的试管底打破放入烧杯的盐酸中;有的用u型管,一端放入有孔塑料板,将石灰石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并带有导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的另一端来添加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实验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培养.三、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增加实验创新成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提出种种疑问,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并鼓励他们去探索,在疑中生奇,奇中生疑,勇于想象,各抒己见,开阔思维,共同提高.使学生意识到即使再成熟的实验依然有创新余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增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验证“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将此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去探究,结果大部分学生不能成功地使铁丝燃烧(因很多学生不知道实验时要用火柴杆引燃),心生疑问,从而产生更强的探索欲,他们通过重新阅读教材、讨论,设计,最终探索到了用木条引燃的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而且还使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真谛.总之,教师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创新的潜能能不能挖掘出来,关键要看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化学实验诱发、激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受人们关注,在高考的改革中,也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进行转变。
因此,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实践证明,教师演示一个富有创意的小实验,能很有效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而且还能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过程中导出教学重点。
1、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边教边实验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的形式。
例如,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在讲惯性时,可让每个学生将钢笔帽放在纸条上,然后看谁抽出纸条时还能保持笔帽不倒。
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
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不是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使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新改进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中专电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加强中专电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电子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子实验教学以其生动、直观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脑,通过积极参与掌握实验技能、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时代的召唤是“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的转向”。
电子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电子实验教学以其生动、直观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脑,通过积极参与掌握实验技能、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可见中专电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总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造勇气。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期”。
也就是说,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产生了新观点、新观念、与众不同的反映,即当人的思维处于积极、敏捷、兴奋、高效状态下而产生创新冲动意识。
电子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生动、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营造“允许学生运用知识发生错误,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发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发创新欲望,发挥个性潜能”的课堂氛围。
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把一些验证型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动机,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启发、导向功能,是挖掘创新思维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如制作收音机。
1.设置探究的环境:有现成的电路板,有现成的电子器件。
只要按照电路图正确地安装,就能安装成一个收音机。
2.学生探究的顺序:先分析思考,先装什么,后装什么,电子器件的正负极是否考虑等。
3.实施安装总结。
学生通过完成这个实验,能认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能尝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
“ : 教” 基本讲解一 引导学 习一启发思考一归纳 问题 讲 解要点一设计练习 ;学 生的 “ ” 学 :笔记心记一 自己摸
索一大胆质疑一 展开讨论一 总结评议一 自主创造 。 以上 是我个人在从事 中学计算 机教 学中的经验之谈 , 恳请同 行专家指正 。
质 量也 就 得 到提 高 。 关 键 词 : 理 实验 物 创新意识 观 察分 析 提高能力
物理 实验教 学的 目的 , 不仅是验 证原理 , 学生理 让
解和掌握 已学的书本知识 , 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 的科学
分析问题 、 问题 的能力 。 解决 当然 , 学生动手操作绝 培养 不是一个简单 的事情 。在实验前 , 我总是先布置实验预 习题 , 让学生 在预习时就 明确实验 的 目的 、 骤和操作 步 方法 , 做到有的放 矢 , 明确实验纪律 , 还要 注意操作 的关
第二个 问题 “ 小块 文字进行 编辑 ” 也得 到 了圆满解 决。 大家知 道Wo 20 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 r 03 d 但是如 果我们先在左边 写一小段 , 然后 在右边写一小 段 , 么 怎 办?他们巧妙利用 “ 图” 绘 工具栏里的“ 文本框 ” 竖排 和“ 文本框” 于是就可 以只在文本框范 围内写文字了 , , 其它 区域一律不会受干扰 。 而且利用“ 线形” 虚线线形 ” 和“ 还
教学过程 中能与教师一起参加教与学 ,做学 习的主人 ,
只有 在这种氛 围中 ,学 生才能充 分发挥 自己 的聪 明才 智, 以独特 的角度提 出疑问 , 与讨 论 , 参 发表 各种见解 , 形成 师生之 间的互 动交流 , 培养学 生一题多解 , 一题多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文章旨在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索性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教学,不仅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因为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教学,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开拓、进取、创新,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意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坚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列举几例实验教学,体现我校化学实验注重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化学实验的探索性教学中,教学内容也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问题是探索性学习的核心,探索性学习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学生是问题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及创新意识,应该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1、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苏教版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中,“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剧烈得多”,这个知识点学生遗忘率极高,原因在于不理解反应的原理,本反应涉及co32-的水解及离子反应co32-+h+==hco3-, hco3-+h+==h2o+co2↑的本质。
因此我们把教材中验证性实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改为探索性实验,并且“增加碳酸氢钠在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两个实验中气球膨胀的速率,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就能很好地理解反应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往往对新的事和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再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用好实验这个主战场,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爱上你这个人和你这门学科,老师再以身作则,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安全、环保意识,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实验指导;灵活多变;受益终生;理论联系实际;安全防护;环保意识;品学兼优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八年级的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们边远山区的学校,由于地区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压根就没有开过实验课,所以学生对实验教学就特别感兴趣。
作为我们这里的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再配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积累:
1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要有“学生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这种思想。
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就要为该集体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进入实验室,要把这里的东西当做家里的东西一样。
首先要清点自己桌子上有哪些东西,是否齐全、完好。
然后再按照实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完成。
实验过程中应积极、主动,不要对实验老师有依赖思想。
试验完后,应整理好器材,举手让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 实验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2.1 我们做实验应该有的放矢,不能盲目瞎做。
也就是说,做实验要有实验目的,知道该做什么,知道怎么去做。
因此,做每一个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写好预习报告。
2.2 进入实验室后,学生应按实验小组迅速坐好,并保持肃静。
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清点需要的器材,看是否完整、完好,如有疑问,举手发言。
2.3 在电学实验中,接触不良是造成开路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一开始就养成规范接线:首先要将电线的金属芯拨好,绕线按顺时针方向,最后拧螺丝要到位。
2.4 电线连接好后,要仔细检查(特别是滑动变阻器是否调到最大),然后试触开关,确定无误后方可合拢开关。
2.5 实验中如果用到玻璃制品,必须轻拿轻放,细心操作。
3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
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长期存在重解题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设计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缺乏在理想模型和实际应用之间架桥的意识,对物理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介绍比较少,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学了物理没什么用。
我们感到,物理教学必须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学好理论。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么或那么一些问题,致使实验无法正常完成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排除故障。
如在做电学实验的时候,由于我们学校的器材比较陈旧,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开路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找到故障,而不是由老师自己去帮助他们排除。
利用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排除故障比赛:有意设置一些电路故障,提供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等器材,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查出故障。
按排查时间,分设一、二、三等奖,并给以小小的奖励。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熟悉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用法。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会学生一些安全防护知识。
比如在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发生酒精燃烧,我们不应惊慌,应用湿帕子将其弄灭。
在教学家庭电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不能用手去接触火线或与火线连通的金属,更不能一手接触火线,一手接触零线。
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
我们还可以用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明白更多的安全知识,以及发现触电事故时,应怎样对人施救等。
5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学校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大舞台。
同学们在学校期间是培养一个人是否形
成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
因而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让学生自学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5.1 要让我们身边的环境优美,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教室、学校,让它们清洁、卫生,进而爱护其他的环境。
在实验过程中,不要随地扔垃圾。
应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剥线头要求学生用专用工具,千万不要用火烧。
5.2 实验中常用的干电池,用旧了不能与普通垃圾一样对待,更不能随地乱扔,而应该分类回收。
5.3 实验中用过的物品、药品,也应该分类回收,不能乱扔。
离开实验室时应搞好卫生。
总之,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对新、奇、怪的事和物特别感兴趣。
我们只要抓住这种心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爱上你这个人和你这门学科,老师再以身作则,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安全、环保意识,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