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合集下载

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

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

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计划是为了保障养殖场内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减少疾病传播和生物风险带来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围绕养殖场生物安全工作展开,旨在帮助养殖场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工作计划。

二、环境管理1. 声明养殖场内禁止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动植物进入。

2. 设置标志牌,提醒人员注意生物安全和卫生要求。

3. 定期清洁养殖场,清除积水、垃圾和杂草,减少虫害滋生的机会。

4. 控制野生动物的进入,尽量减少与养殖场接触的机会。

5. 鼓励员工遵守卫生规定,如定期洗手、健康监测和接种疫苗。

三、动物饲养管理1. 严格控制动物的进出,避免非法交易引入疾病或有害生物。

2. 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如体温测量、毛发检测和疫苗接种。

3. 采取合理的饲养和饲料管理,确保动物养殖环境卫生。

4. 加强动物的防疫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动物疾病。

5. 鼓励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减少动物密度和应激。

四、疫情监测与控制1.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养殖场内外动植物疫情。

2.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疫情监测和控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和评估。

3. 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及时报告并隔离可疑病例。

4. 鼓励养殖场参与疫苗研发和使用,提高养殖物种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 在发现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隔离病区,确保疫情不扩散。

五、废弃物处理1. 制定废弃物管理制度,明确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和处理方法。

2. 加强废弃物的集中处理,采用环保的处理方式,避免对环境和生物安全造成影响。

3. 对废弃物进行有效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 建立废弃物处置的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处理效果。

六、员工培训与教育1. 员工入职前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加强其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2.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增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向员工提供生物安全知识手册和应急预案,供其参考和学习。

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与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与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与措施养殖场生物安全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保护农作物、动物及环境免受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生物感染的一系列措施。

生物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与措施,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1. 规范养殖场的进出管理- 加强对人员、车辆、设备等进出养殖场的管理,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养殖区域,避免潜在病原体的传播。

- 及时清理消毒进出口,确保进出通道的卫生。

2.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养殖场地的清洁、消毒,消除病原体的滋生环境。

- 做好养殖设施的维护和修复工作,确保设施无漏水、无污染。

3. 实施严格的养殖动物健康监测措施- 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温、体重、粪便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 加强动物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4. 严控采购来源和交易渠道- 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养殖动物供应商,确保采购动物健康、无病无害。

- 避免通过非法途径或者交易渠道购买养殖动物,以免引入病原体。

5. 做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作- 对养殖废弃物进行规范收集、处理和利用,避免其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潜在源头。

- 加强垃圾收集和消毒设施的管理,确保垃圾不会对养殖区域环境造成污染。

6. 注重员工健康与培训- 培养员工对生物安全的意识,加强培训,使其掌握预防控制病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 鼓励员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因个人原因引发的疾病传播风险。

7. 加强养殖场管理与监管-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 政府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关键因素与措施包括规范进出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动物健康监测、采购来源和交易渠道控制、养殖废弃物处理、员工健康与培训,以及养殖场的管理与监管。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场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并且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从而确保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有害生物入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养殖场环境复杂,容易吸引有害生物如 鼠类、昆虫等,它们可能携带病原体, 对养殖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国内外生物安全形势分析
国内形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但生物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近年来,禽流感、非洲猪瘟等 疫情频发,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外来疫病传入 风险也在加大。
规范接种操作
对接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确保疫苗接种操作规范、 安全。
合理用药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 兽药使用的规定,合理选 择和使用药物,避免滥用 和误用。
病死动物处理及无害化处理方法
病死动物处理
发现病死动物应及时进行无害化 处理,如深埋、焚烧等,防止疫
情传播。
无害化处理设施
养殖场应配备完善的病死动物无害 化处理设施,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 保要求。
01
02
03
04
用品清单
建立个人防护用品台账,记录 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领用人签字等信息。
用品选用
根据不同岗位和作业环境,选 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
罩、手套、防护服等。
用品使用
员工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 应检查其完好性,正确佩戴和
使用,确保防护效果。
用品更换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 和更换,确保其防护性能和使
分析等。
操作规程编写和执行情况检查
编写规程
针对养殖场的各个环节,制定相 应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等。
执行情况检查
定期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 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修订完善
根据检查结果和实际操作情况, 及时修订完善操作规程,确保其 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新)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最新)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舍内环境控制
01
02
03
04
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 ,提供适宜的温度,可通过供 暖、通风等设备进行调节。
湿度控制
维持舍内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可通过喷雾、地面洒水等措施
进行调节。
光照控制
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提 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可通过灯
具和开关时间进行控制。
空气质量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可通过通 风换气、空气净化等措施来改
某水产养殖场发生 细菌性病害疫情
经验教训总结
01
02
03
04
05
生物安全体系建 立的重要性
加强疫病监测与 预警
提高饲养管理技 术
加强人员管理
做好应急预案
养殖场应从设施、制度、 人员等多方面入手,全面 提升生物安全水平。
及时发现并控制动物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减 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善空气质量。
养殖场消毒与卫生设备
消毒设备
配备高压清洗机、消毒液喷射器等设备,定期对养殖场舍内进行消毒处理。
卫生设备
设置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备等,确保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污水排放符合 标准。
03
CATALOGUE
养殖场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人员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为场内工作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
饲料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不受污染,采用封闭 式运输,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饮水管理
水源管理
养殖场应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确保水质符合规定标准。
水处理
对饮用水进行过滤、消毒等处理,保证饮水安全卫生。
水质检测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部分,为满足人民对肉类、蛋类等动物产品的需求,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会发生疾病传播和食品安全问题,养殖场要严格执行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

1. 无害化处理在养殖场中,动物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患,对于病死动物和病残动物的处理,养殖场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进行。

首先,要将病死动物、病残动物及时收集,避免外界环境污染。

然后,通过高温或有效的消毒手段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其他动物造成污染和传染。

2. 饲料管理养殖场对于饲料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饲料质量符合要求,不含有潜在的病原体和污染物。

其次,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合理配比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或不合理的搭配,防止引发营养失衡和疾病。

最后,要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保管,避免湿气、霉菌等物质的滋生,影响饲料的品质和动物的健康。

3. 疫情监测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及时监测和发现动物疾病的疫情。

养殖场应该建立健全的动物疫情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动物的检疫和病原体的检测。

通过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4. 防疫措施针对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养殖场要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疫苗免疫计划,对重要的传染病进行预防接种。

其次,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对动物圈舍、器具、设施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和病媒生物,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养殖场还要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隔离,避免病情扩散。

5.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离不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养殖场应该对从业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养殖业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防疫技术和操作要点,做到科学养殖。

同时,养殖场还需要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让消费者了解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和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要点

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要点

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要点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要点是确保养殖场内动物、养殖人员和环境不受疾病、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生物的侵害,以维持养殖业的正常运营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的要点:1.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与教育:养殖场的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培训与教育,了解有关生物安全的最新知识,学习并掌握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中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 严格的访客和车辆管理:养殖场应制定严格的访客和车辆管理制度,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机场,并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进行相关检疫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3. 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和监测: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和监测,包括对动物、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防止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4. 严格的动物检疫和隔离措施:养殖场应确保进入养殖场的动物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避免带入疾病和传染源。

同时,对新到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是否有病症,并确保隔离区与其他区域严格分离,防止疾病扩散。

5. 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养殖场应建立健康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此外,要确保动物接种相关疫苗,并记录接种情况,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6. 环境卫生和消毒:养殖场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动物栏、饮水设备、饲料桶等养殖设施,并采取措施预防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7. 动物饲养和喂食管理:养殖场应确保动物饲养和喂食过程的卫生安全。

这包括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饲料,定期清洗和消毒饲养设备,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8. 疫病监控与紧急处理: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以避免疫情的扩散。

9. 与当地兽医合作:养殖场应与当地兽医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和咨询,并接受兽医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性。

10. 健全记录和报告制度: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包括动物养殖和健康信息的记录、疫苗接种情况、生物安全事件的记录等,以备查阅和报告相关部门。

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养牛厂的生物安全,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牛只健康,维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养牛厂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2. 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牛只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参与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生物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生物安全制度在本部门得到有效执行。

三、生物安全管理措施1. 防疫设施建设(1)建立完善的防疫设施,包括消毒池、隔离舍、病死牛处理设施等。

(2)确保防疫设施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疫病监测与报告(1)定期对牛只进行疫病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2)发现疑似疫病病例,立即隔离病牛,并上报当地动物防疫部门。

3. 消毒与防疫(1)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牛舍、饲料加工场所、车辆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2)加强饲料、饮水、垫料等物资的防疫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4. 隔离与无害化处理(1)对新引进的牛只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疫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2)对病牛和无症状带毒牛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无效或死亡后,按照无害化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5. 人员管理(1)加强对员工的生物安全教育,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人员出入管理制度,防止疫病传入。

(3)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健康状态。

6. 环境保护(1)加强牛舍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合理规划养殖用地,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3)严格执行粪污处理规定,确保粪污无害化处理。

四、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1. 事件报告发现生物安全事件,立即上报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当地动物防疫部门。

2. 事件调查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养殖场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与检疫要求

养殖场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与检疫要求

养殖场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与检疫要求养殖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为了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检疫要求。

以下是养殖场常见的生物安全措施和检疫要求:1. 引进动物的检疫要求:养殖场引进新的动物种群时,必须对这些动物进行检疫。

这项检疫工作通常由当地农业部门或专业机构负责,目的是确保引进的动物健康状况良好,不携带疾病或病原体。

2. 饲养环境的生物安全措施: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养殖场必须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例如,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域,禁止与其他动物接触的员工进入禽类养殖区域等。

养殖场还应确保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和清理,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3. 饲料和饮水的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需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安全性。

饲料和饮水的来源必须可靠,应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以防止通过饲料传播疾病。

养殖场还需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储存和供应设施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

4. 畜禽健康监测措施:为了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疾病传播,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畜禽健康监测。

这包括检查动物的体温、体重、食欲等指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粪便,以及进行病原体检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5. 病原体的防控措施: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养殖场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灭鼠、灭蝇、灭蚊等。

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疫病,养殖场可采取预防性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6. 动物运输的检疫要求:当养殖场需要将动物运输到其他地方时,必须遵守相应的检疫要求。

这包括进行检疫检查,确保运输车辆和设备的卫生和安全,以及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运输手续。

7. 动物死亡的处理措施:养殖场应建立和执行合理的动物死亡处理制度。

动物死亡后,必须及时处理尸体,尽量避免引起疾病传播。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埋葬、焚烧、深埋等,必须符合相关的环保和卫生要求。

8. 疫区和疫情的报告和处理:养殖场若发现某种病害或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和消灭疫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薛文星、薛广波,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研究进展,《中华 医了《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12卷第8期,634-635页。
21
季铵盐消毒剂:特别适宜环境消毒
对季铵盐容易产生的误区:
➢误区一:季铵盐=消毒剂,如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络 合戊二醛,随意将起载体作用的季铵盐当作消 毒剂进行概念炒作。 ➢误区二:各种季铵盐消毒剂的性质都差不多。 ➢误区三:季铵盐消毒剂不能杀病毒。 ➢误区四:季铵盐消毒剂非常适宜饮水消毒。
4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HACCP
HACCP的概念: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写,60年代 形成,美国登月时控制食物的一个概念。 ➢Hazard: 危害 ➢Analysis: 分析 ➢Critical: 关键限或管制界限 ➢Control Point: 关键点或管制点
季铵盐消毒剂:特别适宜环境消毒
杀菌作用: ➢ 低浓度(1ppm)可快速杀死细菌、真菌和部份病毒。 ➢ 一般季铵盐不能杀死芽孢,杀无囊膜病毒能力差。
主要特点: ➢优点:1)有去污性能; 2)杀菌迅速; 3)杀菌浓度低; 4)剌激性小; 5)使用成本低; 6)受有机物干扰小; ➢ 缺点:灭活无囊膜病毒能力差(如法氏囊、口蹄疫)。
一般碘制剂的运用: ➢ 饮水消毒、工作人员皮肤消毒、奶牛乳房消毒。 ➢ 3%碘超过1:150稀释,在养殖场环境消毒,基本无效。 ➢ 结论:普通碘制剂不适宜用在养殖场环境消毒和设备消毒
27
碘伏类消毒剂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解决有机物特别容易干扰碘消毒活性的问题。 ➢ 意义:如此问题得到解决,则可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
成都科飞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1
为什么要重视生物安全措施?
高密度规模化养殖是利润的保障。 但同时也增加发生疾病的风险。 解决方案:生物安全措施/IPM理论/HACCP
2
什么是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biosecurity)是指预防临床或亚 临床疾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体系。
具体说,就是为减少疾病侵入动物及防止 患病动物将疾病传播于其它动物而能做到的 一切事情。
18
适宜环境和物表消毒的消毒剂
季铵盐:预防性消毒,普通消毒剂
场地冲冼、空气消毒、动物体表、工作人员体表消毒 脚踏池消毒、手术器械消毒、设备车辆消毒、
三碘氧化合物:紧急消毒,高效消毒剂
适宜于物表和场地消毒,百菌消、 拜净。
复合酚:
空场地消毒,无动物时使用。
醛制剂:
手术器械消毒。
19
解决碘不能杀芽孢(或弱)的问题。 ➢ 意义:能杀芽孢,则是高效消毒剂。
28
碘伏的种类及发展历程
碘伏发展 阶段及年代
碘伏溶液的种类
特点
养殖场环境消毒
第一阶段 (50年代)
聚维酮碘
1)载体无杀菌功能。 2)无活性杂质碘约30% 3)抗有机物能力差。
第二阶段 (60年代)
非离子表面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剂络合碘
阳离子季铵盐络合 碘(中国90年代)
模拟消毒试验(第二阶段):在实验室分两步进行 ➢ 第一步为扩展悬液消毒实验:用标准硬水配制消毒液,加入 各种有机干扰物质,测试某消毒剂是否仍有杀微生物作用. ➢ 第二步为真正模拟试验,即模拟在实际使用时,消毒剂是否 具有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14
消毒剂鉴定:欧洲消毒实验标准方法
现场消毒试验(第三阶段):同我国现场相似,无具体效果规定 ➢ 空气消毒、饮水消毒: ➢ 表面消毒: a)场地:一个月内未使用消毒剂的两个场的四个以上圈舍。 c)采样:消毒前与后1小时内的3个时相点分别在圈舍地面、 墙壁、饮水器、食槽等不同部位采样,取样时将棉拭纸于用中 和剂浸润后,在面积为5×5cm 2的表面横直各用力擦拭10次。
,剂量大,成本高。 ➢ 普通碘伏:抗有机物能力差,剂
量大,成本高。
➢ 研制新的过氧化物,改正其性质不稳定、腐蚀性强的缺点,目前还较缺乏能
全面推广的成熟产品。
➢ 修饰现有季铵盐结构或研制复方制剂,提高杀病毒和增加杀芽孢能力,克服
其不是高效消毒剂的弱点。
➢ 研制新碘伏,克服碘杀芽孢和抗有机物影响能力差的重大缺陷
正烷基苄基氯化铵
作用时间
45分钟 60分钟
复合季铵盐的浓度(mg/L)
3200(1:312)
800(1:1250)
破坏乙肝表面抗原
无效
破坏乙肝表面抗原
破坏乙肝表面抗原
资料来源:《中国消毒学杂志》1999年第1期第33页
24
单双链季铵盐复合物量杀菌试验
试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人员:张朝武、许欣 国家法定认可实验室 实验时间:2002年4月 实验结果:
1)载体无杀菌功能。 2)无活性的杂质碘约占
40%。 3)抗有机物能力差。 4)不适宜污染环境消毒 5)季铵盐络合碘中的季
铵盐不能杀菌
第三阶段 (80-90年代)
三碘氧化合物
1)载体同时可杀菌。 2)无杂质碘。 3)抗有机物能力最强。 4)有一定清洁功效。 5)是目前最新一代的碘伏
29
不推荐 不推荐 不推荐
8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
1、环境控制程序(清洁/隔离/人员进出的控制) 2、消毒程序(环境/饮水/车辆/设备/人员) 3、杀虫程序(苍蝇/蚊虫) 4、灭鼠程序
9
使用科飞推荐的生物安全程序
健康动物
生产出优质的畜禽产品 = 经济效益
10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内容 一、消毒程序
11
消毒工作的一些特殊性
3
怎样进行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IPM理论
什么是IPM?
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缩写。1972年美国环境质 量委员会(Committee of EnvironmentalQuality,CEQ)提出
IPM理论在生物安全措施中的运用:
将生物安全措施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用于指导设计生物 安全的思路和理念。
适宜
碘伏的种类及发展历程
碘伏发展 阶段及年代
碘伏溶液种类
结构特点
络合碘 最高含量
第一阶段 (50年代)
第二阶段 (60年代)
第三阶段 (80-90年代)
聚维酮碘
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络合碘
阳离子季铵盐络合 碘(中国90年代)
三碘氧化合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 N、O与碘形成不 定型络合物。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醚健与碘形成不 定型络合物。
HACCP的内容及运用: ➢内容:危害分析和关健点控制 ➢运用:从养殖生产的每个环节来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然后加以清除。
5
目前使用HACCP的国家和组织
联合国的食品法典委员会 欧盟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日本
结果: 一些发展中国家,因诸多因素,在产品出口时,只能
遵守发达国家的规定,力争与其达成水产品HACCP的谅 解备忘录,以扩大出口。
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季铵盐杀病毒能力不是很强的弱点。 ➢解决季铵盐不能杀芽孢、不是高效消毒剂的弱点。
22
单双链季铵盐复合物:最优秀的季铵盐
配方:
苯扎氯铵: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1:1或1:1.3
效果:
杀病毒、细菌能力更强。 试验证明经复合后的季铵盐能杀乙肝病毒[魏兰芬等,1999],而单独
6
HACCP:养殖场应控制的主要目标
畜禽舍和各种物体表面饮 水、饲料里的病原:细菌 、病毒、真菌、支原体
参观者
工作人员 交通工具
臭气 粪尿
粪尿
昆虫:苍蝇、蚊、 甲虫、蟑螂。
老鼠


鸟7
HACCP:养殖场关键点控制技术
• 场地建设——地质地貌、建筑 • 环境控制——消毒、卫生清洁、绿化建设、灭鼠杀虫 • 饮水控制——除害消毒 • 饲料供给——全价优质饲料 • 工作人员——消毒、防疫 • 种畜种禽——优质、健康 • 养殖设备——车辆、器具清洁消毒 • 药物使用——合理选择,正确使用
25
碘伏类消毒剂
作用机理: ➢ 碘元素直接卤化菌体蛋白,与蛋白质的氨其结合,使菌 体的蛋白质和酶受到破坏,微生物因代谢障碍而死亡。
杀菌作用:属中效消毒剂 ➢ 常规消毒浓度为75ppm左右(无有机物和酸碱度影响时) 。 ➢ 2%碘作用1分钟可杀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影响因素: ➢ 有机物:极其严重的影响,实验室中25-50%小牛血清严 重影响消毒效果,2%碘可抗有机物干扰。 ➢ 酸碱度:严重影响,低浓度碘随PH的上升消毒效果明显 下降,浓度高于0.02%时,PH2.2-8.0无影响。 ➢温度:受影响较小,在0-5C下杀菌比室温26 仅稍迟缓。
代表品种: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双链):百毒杀、1210、菌毒杀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单链) 复合季铵盐:苯扎氯铵+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
使用时机:预防消毒。
20
季铵盐消毒剂:特别适宜环境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的发展过程[薛文星、薛广波2002] : ➢第一代:单链季铵盐,洁尔灭类,对病毒效力差。 ➢第二代:单链季铵盐的衍生物,在洁尔灭分子上加上烷基 或氯取代基,杀菌能力有所增强,但仍存在第一 代的缺陷。 ➢第三代:双链季铵盐,如百毒杀,克服了上述缺陷,杀 菌谱更广。 ➢第四代:单、双链季铵盐的联合运用,克服了季铵盐不是 高效消毒剂的缺点。
测试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枯草杆菌 黑色变种芽孢
有效浓度 (稀释比例) 1:20000-40000 1:5000-20000 1:1000-2000 1:10
作用时间 与常用季铵盐 (分钟) 消毒效果比较 5-20 高5-10倍 5-20 约高5倍 5-20 约高4倍 120 突破了季铵盐不能 杀芽孢的缺点
关于环境消毒及其消毒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