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97628419.html,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作者:黄秀英贾立财刘长清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S858.3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2-0027-05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家禽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发展,然而疾

病仍是困扰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蛋鸡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拒绝和防御动物疫病的发生及传播,最大限度地规避疾病风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峪口禽业总结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建立了疾病防控的新方法和新理论,这些方法和理论在模化鸡场养殖示范场(户)中进行了推广验证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本文重点对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生物安全;4335

1 何为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阻断病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畜禽群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疫病的预防体系。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宗旨都是排除疫病威胁、阻断引起畜禽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进入畜禽群体中。

2 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我们从疾病流行的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着手,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在国内大环境下,面对养鸡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疫病日益复杂的局面,单纯的靠企业一己之力无法清除传染源;同时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快速发展,人们频繁交流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使鸡群销售遍布全国,疾病也随之遍布全国,企业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外界病原?同时如何确保病原不在场区内扩散?峪口禽业4335生物安全体系,是建立在国内饲养环境条件下的行之有效防控体系。

3 4335的含义

“4”即四级预警:充分了解市场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并根据严重程度及与公司距离的远近,将疫情分为“绿”、“黄”、“橙”、“红”四个级别。

“3”即三级防疫场:结合公司产业、代次、场区等的特点,根据对防疫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将不同场区划分为三级防疫场。

关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总论第1页 总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由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成。如果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如何高级,都难以发挥其安全作用。在我国目前实验室硬件设施还比较差的条件下,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机构图和人员职责组成。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由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程序文件及SOP 组成。 规章制度包括: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2、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3、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4、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5、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6、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7、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8、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制度 9、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0、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11、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2 三废处理制度 13、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放射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4、实验室卫生制度。 管理规范包括:1、实验室安全手册 2、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程序文件及SOP 包括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包括适当的标识要求)、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紧急程序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组织体系第2页 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一生物安全委员会: 主任:韩令才副主任:李纲办公室主任:唐士涛 实验室主任:路昌峰伊艳敏 生物安全员:王元元张晓勤谢芳朱虹 杨莉路广强陈晓梅 安全监督员:王元元杨莉曹凤英 二组织机构图 管理组织体系第3页 三人员职责 1 中心主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总责。负责建立三级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2 生物安全委员会:审议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本实验室所操作生 物因子的生物危险程度评估,审查和批准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项目;审查操作程序,监督检查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审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负责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定新的安全政策以及仲裁安全事件纠纷。 3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室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组织生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充分认识生物安全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链球菌病等新的畜禽疫病不断出现,畜禽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年来,畜禽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特点等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疫病药物控制越来越困难,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通过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畜禽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已成为防控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 生物安全措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畜禽的生产安全性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隔离措施 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1.空间距离隔离。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要按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和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点,要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1公里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公里以上,远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最好建在果蔬基地、鱼塘、耕地边,利于生态循环。在风向选择上,应建在城镇或集中居住区的下风向。 2.建筑物隔离。通过建筑物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划分出来,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3.限制进出隔离。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养殖场工作人员限制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离进场都要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区原则上要建设监控室,配备必要的监控设备,用于生产管理和接待介绍,生产区严禁工作人员及业务主管部门专业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2005-11-24 阅读次数: 193 发布者:赵书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9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使养猪生产的成本增加,经营无利或亏本,甚至企业倒闭。 当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疫病,具有新的特点: 1.新疫病多,传播迅速。1986-1990年普查时,畜禽疫病共有202种,80年代以来新病增加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2种),90年代又发现新的传染病10种,新病增加很快,且传播速度亦快。如在1987年于美国北卡罗纳州发现的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蔓延,我国于1996年发现以来,迅速在全国流行。又如在1996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我国于2001年开始有报告,一年后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 2.非典型化。如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呈现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断奶前大批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过去是在种猪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呈现应激性发病,均为非典型特征。 3.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病原体(尤其以病毒为主)如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等等,都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4.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改变。如哺乳仔猪由胎盘垂直感染而发病;断奶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加上环境应激易发感染。在繁殖、保育、生长育肥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分段模糊、不能全进全出,以致母仔间的垂直、老幼间的接力传播,造成猪群中反复循环感染。 在此情况下,没有一个综合的有效地办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只靠药物保健,很难达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用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用版) 1目的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院长责任制。 医院院长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主管副院长或医务科长具体主管;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

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 4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院长 4.1.1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4.1.2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4.1.3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4.1.4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生物安全委员会 4.2.1负责全院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4.2.2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4.2.3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4.2.4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4.2.5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最新疾控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资料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 1 目的 建立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生物实验室和人员。 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医院院长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 同时委派一名副主任具体主管; 相关科室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具体工作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科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兼职安全监督员。 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 中心主任 ①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 ②负责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的工作 ④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4.2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①负责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④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⑤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⑥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文件 ⑦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⑦负责组织对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和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2002年加入了WTO以来,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几经波折。2003年SARS对全球带来的生存威胁,导致了全国上下一片恐慌,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又一次席卷,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到来,使我们养殖业进入了低迷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一场战争,如何有效杜绝、防御传染病的袭击,加强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呢我国通过对疫病的总体状况的统计,分析了造成新疫病层出不穷的原因,提出了猪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各种手段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隔离 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空间距离隔离、设置隔离建筑物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 空间距离隔离场址的选择要按我国有关技术规范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充分利用生态养猪,选择在地势高 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km以上的地点。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建筑物隔离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殖场的作用。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限制进出隔离:养殖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同样,养殖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进行消毒。 养殖场内各物群之间隔离:养殖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养猪场和养鸡场,猪、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d,方可调入新的猪群和鸡群。养殖场的栋舍布局应以方便生产和防疫为原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但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场内部布局应根据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确定,养殖场各生产单位应单设,并严密隔离,严禁一舍多用,严禁交叉和逆向操作。养殖场饲养、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消毒 消毒是生物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养殖场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另一方面,消毒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总的结果是减少了畜禽周边病原的数量,减少了畜禽被病原感染的机会。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有以下对象: 大门及猪舍进出口的卫生消毒: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以及车辆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带进猪场要采取如下措施。在猪场的大门口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都必须设立消毒池(且池长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用1:300菌毒灭或3%烧碱溶液注满消毒池,用以消毒来往人员的靴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两至三次。设喷雾消毒装置:用1:800消毒威或1:1000全安药液对来往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细致、彻底的喷洒消毒。设立洗手池:用1:1200消毒威或1:500碘酸溶液进行洗手消毒。脚的消毒:工作人员应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它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引进猪群前,对空猪舍应彻底消毒。一般采取三步进行,先消除杂物、粪便及垫料,用高压水枪从上至下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清澈为止;后用稳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案例)SICOLAB

本工程选址于某市现代农业园区地块内。该园区近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系统完备,离居民区较远且环境优美。根据使用要求,本地块内将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拟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微生物的检测以及未知毒性的原微生物实验,如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结核病、狂犬病等。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感染率的30%是由气溶胶扩散引起的,因气溶胶的易生性,易散性,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在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预防措施。SICOLAB其中在二级防护中,建筑隔离和空调系统设计是建设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关键。因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集中体现在规划设计,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注: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规定按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要求从低到高分为四级。BSL-3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3为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上。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座落于其中独立建造的实验楼中。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层高4.2m,实验室面积802m2;上部为设备管道层,下层为污水处理。 1、实验室总平面布置原则SICOLAB 从事高危险生物实验的人员,特别是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试验中产生的危害,即所谓的气溶胶aerosol,就是悬浮于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μm ̄100μm的固态、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最大的危险性。实验工作人员承受着生存和死亡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低层分散式的建筑布置形式和园林式的环境设计理念,以营造出一种由里至外的内部空间环境与外部空间环境的交流,也就是通过透空连廊、透光幕墙、降低层数、拉开建筑间距等手段,将园林绿化、阳光等直接送到实验工作人员面前。以求得到封闭集中的布置形式无法给予的大自然的气息。 1.1总平面区域划分 ①办公区动物疫情测报中心; ②缓冲区由30m宽的隔离区严格分开的办公区和实验区; ③实验区动物解剖室,ABSL-2级实验室,ABSL-3级实验室,BSL-3级实验室,固废冷藏,动物饲养房。 1.2出入口布置 图中a为办公人员出入口—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及办公用房;b为送检样品入口(兼污物出口)—疫区样品(含车辆和人员)经入口处消毒装置消毒后,进入实验区(兼污物出口);c为后勤出入口(与办公入口共用)—物资和疫苗等清洁物品进入。 2、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 2.1 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流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 目的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相关部门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 3 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 中心主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委派一名中心副主任具体主管;成立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科室的主任应对所辖科室的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科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科室或具体项目的运行管理;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办公室、质管办等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实验室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监督员。 中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见图1.1-001。 4 各部门或人员职责 4.1 中心主任 ①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②负责建立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 ③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④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4.2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 ①负责中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②督导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和措施的落实;

③组织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认定、危害评估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④负责领导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使用、维护; ⑤协调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 ⑥负责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操作技术指南及规范性技术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更新; ⑦提供生物安全相关技术和政策咨询; ⑧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相关的技术文件。 4.3 检验科负责人 ①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 ②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 ③组织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④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⑤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 ⑥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 ⑦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理并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4.4 实验室技术人员及实验活动辅助人员 ①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规定接受培训、考核、体检和预防接种; ②按要求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做好实验记录; ③按规程进行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紧急处理; ④发现生物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及时向有关上级报告; ⑤参与相关工作的危害评估及生物安全事故认定与处置。 4.5 安全监督员 ①有权力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 ②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③做好监督记录。

畜禽健康养殖及其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精)

畜禽健康养殖及其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动物疫病是危害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主 要瓶颈之一。与养殖业发展和集约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相比,我国畜禽养殖方式和水平未能得到同步提升。一方面对致病机理认识不足,难以做到有效防控动物疫病 ; 另一方面忽视动物的生理特点和基本福利,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滥用添加剂、激素、疫苗等,造成严重的动物健康问题和日益复杂的疫病流行状况。动物疫病不仅直接关系畜牧业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控家禽疫病, 不仅要从疫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加强综合防制, 更要在宏观上积极进行动物健康养殖体系及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建设与完善, 以充分发挥人类活动对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重大作用与积极影响。本文仅就畜禽健康养殖及其生物安 全体系的构建阐述如下: 1、建立和健全各级畜禽防疫体系和兽医卫生监督控制体系 转变动物防疫观念, 将动物防疫定位由保障动物健康和畜牧经济发展, 提升到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 并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提升到向以保护 人类健康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变。准确定位动物防疫工作, 建立和健全各级畜禽防疫体系和兽医卫生监督控制体系,以保障防疫规划、措施及各项兽医法规的贯彻执 行。 畜禽防疫体系和兽医卫生监督控制体系的工作,是一项与农业、商业、外贸、 卫生、交通等部门密切相关的系统工作。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职 能,必须依靠政府, 从全局出发,统一部署,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完善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动物防疫监管机制。建立兽医相关职能责、权、利统一的垂直管理 体制与体系, 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体制,是实现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屠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的有效体制。官方兽医体制的完善可切实将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由治标为重点的结果监控转变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全程监控。 2、以区域化和标准化的安全养殖小区建设为核心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水平,增强生物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是人口健康与动物卫生领域开展科研、生产和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2004年《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三级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了若干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四级实验室”),为我国的烈性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验室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建设布局和管理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整体布局方面,用于科研的实验室相对较多,产业和特殊领域的实验室数量不足,区域布局不均衡;在组织协调方面,全国性协调管理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统筹管理、快速反应和临机决策能力亟需加强;在经费投入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建设、运行维护投入,不利于实验室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建设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统筹管理、高效运行的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体系。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面向医药人口健康、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生态环境安全四大领域,针对微生物菌种保藏、科学研究、产业转化三大主体功能,围绕烈性、突发、外来、

BF生物安全管理评审程序

B F生物安全管理评审程 序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目的 评审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保证生物安全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的实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评审。 3 职责 中心主任主持管理评审。 中心分管副主任协助中心主任做好管理评审的组织工作和准备工作。 技术管理科负责组织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和评审后的改进监督、检查、跟踪、验证。 各相关科室责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材料。 4工作程序 评审内容(至少包括)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近期生物安全审核检查的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检查和评审;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投诉; 改进的建议;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 制定评审计划 技术管理科于每年初制订评审计划,原则上每12个月做一次管理评审,当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工作中发现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应增加评审,增加评审时间由中心主任决定。 评审准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向评审参加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内审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等)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准备。通知应在评审会前一周发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内审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跟踪报告,外审结果等材料。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组织准备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相关部门提供本部门相关的输入资料。 评审实施 管理评审采用专题研讨方式或集体会议讨论法进行。 实验室设立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评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作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并就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标准的符合性,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合性、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作详细介绍。各部门汇报相关情况。 与会者发表评论、讨论、分析,实验室设立单位主要负责人总结,提出整改要求,形成决议。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做好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工作与生物安全 1、实验动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生物医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成就都与实验动物息息相关。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没有对活动物进行的实验和观察,人们就无法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对于医学科学来说,探讨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治疗与治愈机制及其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的机制,无一不是通过动物实验而阐明或证实的,如肝炎、非典、艾滋病等都需运用相应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来阐明各方面的机理,并且研制传染病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都要用到大量和多种的实验动物,最后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2、动物实验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研究试验过程必须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随着生命科学、生物反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等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越来越多的使用动物进行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麻风、狂犬病、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研究。动物感染实验从接种病原体到实验结束,中间要经过以日、周、月计算的过程,在此期间,给动物喂食、给水、更换垫料及笼具等,遇有病原体随尿粪、唾液排出,就会有感染性气溶胶不断向环境扩散的危险;剖检动物时,实验者还会有接触在体液、脏器中繁殖了的病原体的危险;根据动物种类不同,还可能被动物咬伤甚至由于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而被感染等。因此,动物实验过程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同时,制定了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 动物实验中生物安全不容忽视 在动物实验中,对实验室的不科学管理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例如饲养中的动物将接种的病原体通过呼吸、粪、尿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室内环境,如果实验室人员防护或操作不当,就会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此外,用来做实验研究的野生动物也可能携带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 实践证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脱离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涉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实验研究。佐藤浩强调,维护生物安全,动物研究机构要不断完善检疫制度,并把实验标准和特殊微生物操作、安全性设备及机构规定的生物安全性等级相结合。 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原则 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第三章、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第一节、猪病防治总论及摘要 猪病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突出饲养和管理的重要性,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猪场疫病控制主要为:生物安全、免疫接种、药物预防、药物治疗。 猪场兽医要从治疗型、预防型走向管理型;事实上,大型规模化猪场没有专职由医,兽医总离不开饲养技术和人员管理。 猪场场长和生产场长,技术和管理必须全面:只懂饲养管理不懂兽医或只懂兽医不懂饲养管理的场长不是称职的正规化猪场场长;还要做到技术应用与经济核算的紧密结合,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能级。 疾病防控上坚持‘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预防保健是最经济的措施,预防是主动出击、治疗是被动应付,一旦猪感染疾病既花费大量的治疗费用,增加饲养成本,又造成猪只生长停滞,影响生产性能。 猪病预防措施:加强环境控制,严格防疫制度;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自繁自养,引进猪严格检疫及隔离;适合合理的免疫接种;制定并执行科学的药物保健方案;定期进行清洁卫生、消毒及驱虫。 发生疫情紧急措施:紧急封锁、全面消毒、隔离病猪、紧急免疫接种、处理病猪、对周围猪群进行检疫及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

引种可能引发疫情,搞好种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 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限制人员车辆出入,彻底消毒、控制病原带进猪场。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管理、市场、品种、营养、疫病等,其中管理应在第一位;在猪病防治上,管理也是第一位! 猪场管理水平越高,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就越重视消毒、保健、预防、兽医临床治疗就越被忽视,这是大势所趋! 猪病防治要兼顾成本控制与保本分析。健康场:饲料成本占总成本75-80%;以出栏猪为基数,分摊药品费30-35元左右/头;其中疫苗>消毒药>预防药>治疗药,比例分别为:3:3:2:2 观察猪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猪睡觉安静时观察呼吸道病;搞卫生时观察消化道病;喂料后观察食欲等,这是早发现疾病的基础。 能饮水用药就不饲料用药;能饲料用药就不注射用药。一周龄内仔猪可通过饮水器注射用药以减少应激。 准确判断病因,变对症治疗为对因下药,否则既费钱又无效。 轮换用药,避免同一猪群长期使用同一种药或同一种药物配伍,减少耐药性。 正确使用药物剂量,遵循脉冲用药方法,除首次加倍外,不能任意加大使用量。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查药物配伍表(附后),不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一定的疗程,不能随意减少用药时间及次数。

浅谈生物安全体系之健康管理

浅谈生物安全体系之健康管理 中国有句谚语,“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其中折射出大家对养殖风险控制的担忧,最主要是对动物疫病的担忧!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养殖场的疫病问题而诞生的一套管理方案,是养殖场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大部分养殖场对生物安全都非常重视,在各个环节加强对生物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提升自身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传统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围绕传染病的三要素展开,主要内容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易感动物。具体在养殖现场的表现形式:消毒、免疫、隔离、净化、灭鼠和蚊虫、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等方式,通过这些生物安全措施,的确为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我们养殖场面临的疫病问题却并没有减轻,相反是越来越严重,疫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我们原来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是疫病防控,所有生物安全措施围绕疫病防控展开。但在目前的养殖形势和疫病压力下,我认为我们的生物安全体系应该有所变化,把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纳入生物安全体系中来,并且作为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 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主要指通过对影响饲养动物健康的所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消灭或者减少这些影响动物健康的因素,从而达到保持动物健康的目的,进而就减少了疫病的发生概率。动物健康管理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动物发病原因的思考,动物是否发病归结为动物本身抵抗力(动物健康程度)和病原之间斗争的结果。生物安全体系就要双管齐下,在对病原进行控制和消灭的同时,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才是生物安全体系的根本。要做好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需要关注四个要素(家禽为例说明):建立家禽的健康标准、设定家禽健康评估体系、完善家禽的检测体系和落实健康管理方案。 1、家禽的健康标准:作为一名合格的养殖场管理者,必须要了解本公司/本场所饲养的家禽的健康状况,也只有了解了家禽的健康状况,才能为下一步的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设立家禽的健康标准需要关注四方面内容:家禽外观评价标准、家禽的运动指标、家禽的生产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前三项健康标准来源于养殖现场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可以比较直观的反应家禽的健康状况。健康的家禽外观标准,包含了家禽精神状态、体型、眼睛、鼻冠喙、羽毛、翅、肛门等内容;家禽的运动指标包含了家禽的动作姿势、呼吸、吃料、喝水等内容;家禽的生产指标包含了死淘率、产蛋率、受精率、周增重等内容。不健康的家禽会在这些评价指标区别于健康的家禽,这种差别就会第一时间给养殖场管理者足够的信息,帮助其了解家禽所处的健康状态。 2、家禽的健康评估体系:建立了健康标准,就可以根据健康标准设立一套可行的健康评估体系,利用评估体系作为工具,对饲养的家禽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把家禽分为健康、亚健康和发病三种状态,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家禽健康评估需要注意三点:定期评估、全面评估和及时记录分析。家禽在不同的周龄、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特定的表现,健康评估体系要和这些特定表现相对应,评估结果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例如对呼吸道的评估就要夜晚熄灯后进行。 3、家禽健康检测体系:健康的家禽,有其外在的健康标准,同时也有一些内在的健康标准。这些内在的健康标准,就需要我们借助化验室检测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含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区域内流行毒株抗体水平高低、家禽的带菌或者带毒情况、免疫抑制病等几个方面评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对肠道微生物检测、分离菌株耐药性检测、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等进行检测分析,更加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家禽的健康状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总论第1页 总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由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成。如果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如何高级,都难以发挥其安全作用。在我国目前实验室硬件设施还比较差的条件下,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机构图和人员职责组成。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由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程序文件及SOP 组成。 规章制度包括: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2、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3、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4、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5、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6、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7、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8、感染性废物的处理制度 9、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10、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11、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2 三废处理制度 13、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放射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4、实验室卫生制度。 管理规范包括:1、实验室安全手册 2、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程序文件及SOP 包括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包括适当的标识要求)、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紧急程序等。

管理组织体系第2页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一生物安全委员会: 主任:韩令才副主任:李纲办公室主任:唐士涛 实验室主任:路昌峰伊艳敏 生物安全员:王元元张晓勤谢芳朱虹 杨莉路广强陈晓梅 安全监督员:王元元杨莉曹凤英 二组织机构图

管理组织体系第3页 三人员职责 1 中心主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总责。负责建立三级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体系,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 2 生物安全委员会:审议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本实验室所操作生物因子的生物危险程度评估,审查和批准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项目;审查操作程序,监督检查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审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负责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定新的安全政策以及仲裁安全事件纠纷。 3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室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组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制度、规程的宣贯;决定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监督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出现的违规活动并有权停止实验;定期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各项技术参数的检查和实验室装备的维护保养;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4 安全监督员:监督实验室制度、操作规程的实施,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对于发现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6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室的安全工作,并应经常检查本室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确保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环境不受污染,样品质量不受影响特制定该管理制度。 一、人员准入条件 1、实验室人员、辅助人员和外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受过相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和特殊要求,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入相应的实验室工作。 2、未成年人、孕妇和有免疫缺陷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处于易受感染状态或感染后果严重的额人员也不得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穿戴好防护服(白大衣)的情况下,方能进入实验室的污染区域工作。但当身体出现较大的开放性损伤、处于较重的疾病感染状态或呈重度疲劳状态时不得进入。 4、外来参观人员需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并在相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实验室。 二、生物安全日常管理: (一)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白大衣)。大白衣应定期清洗、更换,清洗时应使用具有杀菌消毒的洗液或其他相应方法。 3、操作感染性物质、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镜、面罩或护目镜。皮肤受损时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5、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6、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7、不得涉及呼吸道传播疾病样品室,要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口罩。 (二)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2、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动物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3、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4、严格禁止用嘴操作实验器材,包括吸液、吹酒精灯等。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嘴里。禁止舔标签。 5、尽量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破损的玻璃不能直接用手直接操作,必须用机械方法清除,如刷子、夹子、镊子等。破裂的玻璃器具和比例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6、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应尽可能使气溶胶或气雾的形成控制在最小程度。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7、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8、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9、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被假定有传染性,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前,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10、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 11、每日工作完毕,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的人员需关好水、电、门、窗。 (三)监督与检查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誅卫生防疫 生物安全是指能以某些方式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的各种措施,以及能避免这些病原体在猪场中持久存在的所有措施。我国许多养猪生产者常常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不能充分理解猪群疾病发生的原理、传播的途径和疾病防制的原则。规模化猪场必须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入并最大限度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最终得以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加上。即便猪场已经有了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也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稳定猪群的健康和防止新的疾病传入。 1传染病在养猪场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在养猪场内的传播是与病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的精液、粪便、尿、唾液或脱落的皮屑间接传播,通过运输工具运猪车、拉下水车、饲料车及粪便车的机械性散播,通过机器设备、物品、衣物靴子等散播,通过场内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兽医选种人员等直接或间接传播,通过鸟类、鼠类、苍蝇、犬猫及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通过空气、饲料和饮水进行传播。 2生物安全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主要从环境、人员、采购、污物、隔离措施、卫生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猪场四周应有良好排水沟,以保持猪舍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猪场应远离村庄和其他养猪场,猪场周围须有围墙,防止其他兽类进入场内,猪场生活区外的入口处,安置消毒池,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供进出场人员车辆消毒;每次出售猪后,对外来车辆人员行走过的地方,必须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每栋猪舍门口,特别是产房,保育猪舍门口同样必须安置消毒槽,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进入者需将鞋底消毒。对猪舍内的设备,特别是与猪直接接触的用具例如料槽及水槽,必须每天清洗。堆积粪便处,每2个月撒石灰粉1次。 传染病传入猪场的危险途径是造访者。众所周知,人员可成为猪传染病的机械性携带者。因此要严格控制来访者,原则是越少越好,杜绝无关人员入场,更不允许来访者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生产区。应该要求来访者穿上猪场提供的胶靴、衣服并戴上口罩。入口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如脚浴,以供随时应用。另外,氯、碘和碱可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 全进全出措施能够较好的隔绝传染病的传播,专业户猪场饲养的母猪很难做到全进全出,但仔猪、保育猪必须采用全进全出;尽量避免从外面引种,母猪尽量自己培育少量公猪,引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月内注射好各种疫苗,并确定没有疾病才可进入生产区。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垫料废物,猪的粪便、尿液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另外,猪舍每天要做好通风清扫等卫生工作,用具等每天做好清洗工作。新猪购入时,应先进行隔离检疫,度过隔离期后,再放进猪舍,并将此措施设为规章制度。 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消毒是养猪防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猪的嗅觉和味觉都较发达,仔猪的皮肤又娇嫩,猪场选择的消毒剂要求无毒、无刺激性、无异味、无腐蚀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又要对引起猪烈性传染病的病毒有效。消毒剂种类非常多,质量不同,使用后的效果差别较大,养猪业目前没有检测消毒效果的设备,很难评定消毒的实际效果。尽量选择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保证消毒的实际效果。 乳猪刚出生时没有免疫力和抗病力,所以仔猪早期非常容易从隐性感染的母猪身上感染疾病。早期感染的许多疾病可以影响和左右仔猪的一生,当母源抗体逐渐消失,给仔猪注射的疫苗未产生抗体的时候,仔猪最容易得病,所以临产前母猪体表和产房的消毒最重要。 3结语 猪病是养猪生产中无可争议的重要限制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治疗重要的多。猪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具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实施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可显著改善猪场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病率。但若要达到最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最大限度降低病原量,以期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朱元举(黑龙江省克山县种猪场161600) 觼訐託訝 养殖技术顾问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