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合集下载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彭顺昌【期刊名称】《厦门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10-14)【作者】彭顺昌【作者单位】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NO.15》为基础,对厦门城市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厦门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五个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2016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1。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前的有以下城市: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后的11个城市:长沙、常州、重庆、宁波、杭州、南通、大连、济南、中山、西安、泉州。

厦门的综合效率排名靠前,主要是厦门土地开发强度高,地均GDP较高。

另外厦门经济对外联系紧密,海空港对外运输便捷,也使得厦门的硬件环境和全球联系排名较前。

受到经济规模所限,厦门的大企业数量不占优势,因此,在企业本体排名上不大理想。

总体而言,近5年厦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动不大。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等。

城市宜居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的能力,进而影响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2016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3。

虽然个别指标排名靠后,厦门的宜居竞争力仍然排名很好,排名在厦门之前的仅有香港、无锡、广州、澳门4个城市。

排名在厦门之后的10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武汉、宁波、西安、镇江、北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亿元
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指标代 码
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人口特征
7.1.01 人口
百万
7.1.02 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3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4 赡养率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总量/15~64岁之 间人口总量
5.3.0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教育
5.4.01 学生教师比
小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5.4.02 学生教师比
科学技术
普通中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科技基础
6.1.01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6.1.02 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

6.1.03
每百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数
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3.1.03 工业生产率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1.04 工业生产率
美元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金融体系
——银行运营效率
4.1.01 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2 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
10亿美元
4.1.03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
10亿美元
基础设施
——基本基础设施
5.1.01 可耕地面积 5.1.02 公路 5.1.03 铁路 5.1.04 空运
人均平方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公路里程/土地面积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铁路里程/土地面积
千人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一、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就是一个城市整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与文明资源参与区域资源配置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竞争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涵盖经济、社会、环境、文明四大系统,由包括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备竞争力、社会体制竞争力、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文明笼统竞争力等在内的10项一级目的、50项二级目的、217 项三级目的综算计算而成。

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1 香港15128.39 11 澳门5198.63 21 无锡3460.042 上海13688.09 12 重庆5035.37 22 佛山3269.663 北京13089.83 13 青岛4774.29 23 烟台2842.874 深圳9361.22 14 东莞4370.61 24 昆明2765.825 广州8235.86 15 大连4356.47 25 济南2697.496 台北7496.48 16 武汉4236.28 26 郑州2657.157 苏州6621.2 17 宁波4073.75 27 西安2592.68 天津6226.51 18 成都3872.72 28 哈尔滨2517.459 杭州6000.62 19 沈阳3778.08 29 福州2512.7210 南京5231.79 20 厦门3753.82 30 长沙2496.7二、2020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排行榜城市生长竞争力就是城市在静态开展的进程中,充沛开掘其潜在的潜能,不时完善城市的社会组织体制,展现其创新生机并依据城市可继续开展的内在规律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由实力指数、潜力指数、生机指数、才干指数四大目的综合而成,包括4项一级目的,29项二级目的,67项三级目的。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当今世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其人才竞争力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构建出能适用于我国现状的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助于城市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有利于集聚人才资源和发挥人才效能。

关键词: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管理中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人才资源综合实力的体现,建立一套准确、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资源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对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和提升,是本课题组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人才竞争力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是其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争夺、拥有、使用及转化能力。

人才流动和人才集聚的规律显示,人才发展中的经济地位、科技平台、社会环境、人文传统等因素对人才的流动和集聚影响很大,有时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表面上看,人才在不同的国度、区域或社会组织之间流动,在实质上其实是在不同的体制、机制、制度环境和不同的经济、科技、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流动。

哪个地方适合人才充分发挥其才智、有利于人才的长足发展,人才就向那个地方集聚。

因此,在设置城市人才的外在竞争力指标时,将突出考虑这类指标的重要性(用较高的权重来体现)。

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2.1 科学性原则现有“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中,少有人才竞争力的专项指标;即使名曰“人才竞争力”,也是以城市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为指标,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在不多的“城市人才竞争力”研究中,其评价所依据的指标大多也为人力资源及其相关数据,也未能反映“人才”的竞争力特征。

2.2可量化原则“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科学评价,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一系列与“城市人才竞争力”相关的指标进行处理,这就要求这些指标是可量化的。

对少量非常必要的定性指标(如城市尊重人才的氛围等),也需要通过调研问卷并运用“行为锚定”、“层次分析”等方法转化成为定量指标。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动态城市竞争力理论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用 和更 微 观 的影 响 因素 。 国 内 的学 者 也 要 因素 。D u lsWe s r( 9 9)对城 市 og bt 19 a e
提 出 了一 些 理 论 框 架 ,如 北 京 国际 城 市 竞争 力 的阐述为一个 城市 能够生产 和销售
随着经 济全 球化 和世 界分 工 体 系的不 对 于 国家 总体 发 展战 略而 言 , 市 的发展 城
断 深 人 ,国家 间的竞 争越 来 越 体现 在 城 市 和 城市 综 合 竞争 力反 映了综 合 国力 , 市 城 之 间的竞 争 之上 。城 市作 为 物 质流 、信 息 竞 争力 的合 力 形成 国家竞 争力 , 市竞 争 城 流、 人力流 、 资本流 等在空 间上的集 聚体 , 力理论 为 国家发展 战略提供理 论支持 。 是 未 来 国家 问争 夺 要 素资 源 、市场 、人 才
研究 仍处 于起步 和探索 阶段 ,各研 究机构 城市竞 争力 的有洛桑 国际管 理学 院 “ 国际 竞 争力理 论 ”和迈克 尔 ・ 波特 ( 02)的 20
“ 产业 竞争力 理论 ”。根据 国际竞争 力 的
陷 :一是 理论基 础薄 弱 ,国外 的学 者多将 定 义 :一 国能获得 经济 持续高 速增长 的能
的重 要 阵地 。城 市间 的竞 争力 的实 质 是 城 市 发展 的差 异 化 , 究 城 市竞 争 力具 有 重 研 大 的 战略性 意 义 , 一方 面 通 过 比较城 市 问 城 市竞 争 力 的 研 究 始 于 2 世 纪 8 年 0 0 的 发展 差 异 ,找 出影 响城 市 发展 的制约 因 代 , 国率 先 成 立 了专 门 的 “ 市 竞 争 美 城 素 , 括适 合 所有 城 市发 展 的一 般性 影 响 力 ”研 究 机 构 ;9 年代 英 国就 该 议 题开 发 包 0 因 素和城 市 特 色影 响 因素 , 而 为城 市 管 了一 系列 的 “ 从 白皮 书 ”;自18 年起 , 国 99 美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南京、苏州、无锡为例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

而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它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竞争力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地位。

城市在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人类各种活动的中心。

事实上自人类农业文明以来,城市在此过程中发展形成,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时至今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各个城市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在区域的竞争力以谋求在区域中相对更高的地位,进而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城市来说,竞争力就是它创造财富的能力。

无疑,这与太多的因素有关。

欧洲最早的学者将城市经济的衰退或增长作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标准。

这其中又包含了收入、失业、移民以及商业和旅游需求等因素。

现代国外主要有三种评价体系:一是借鉴了波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钻石体系”和“价值链”理论;二是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其他要素,来进行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三是一些机构或者学者,结合部分城市发展的新背景,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的评价方法,关注城市竞争环境(或者竞争过程)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我国的倪鹏飞提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弓弦模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一般认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竞争力、生活质量、政府效率等方面。

对于各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

在影响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所以在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之前,必须先确定因素因子的权重。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
2012 年第 6 期 总第 216 期
【区域经济】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龚维
(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 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投资环境和环境治理五方面构建了科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部地区 14 个副省级( 含) 以上城市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得
出 4 个一线城市的竞争力拥有绝对优势,总体来看,各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差异性较大,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
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3283( 2012) 06 - 0065 - 02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 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与 其他城市争夺、吸引和转化资源以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分析和比较城 市竞争力可以客观地评价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潜 力,为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以期改变城 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状。 二、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国内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著述颇多,其中较早提出 城市竞争力概念的是南开大学的郝寿义教授等人,但国 内外学者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共 识,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在参考借鉴国 内外已有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城市 竞争力丰富的内涵出发,遵循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 和实用性等原则,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投资 环境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共选取 18 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 析法,对东部地区副省级( 含) 以上城市进行分类评价和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经济发展包括人均 GDP、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额、 固定资产投资; 基础设施包括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国际互 联网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 科教文卫包括科学事业费 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医生数、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高 校在校学生数; 投资环境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 业工业总产值; 环境治理包括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 覆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与要 素效应分析 本文选取北京、上 海、广 州、深 圳、天 津、南 京、杭 州、 厦门、大连、青岛、沈阳、济南、宁波和重庆 14 个副省级 ( 含) 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评价结果见表 1。

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l 确 定 公 共 因 子 本 文 将 数 据 标 准 、 化 后 ,用 s s软 件 因 子分 析 计 算相 关 系数 ps
根 据 上 面 的 公式 得 出 的 因子 综 合得 分 2 …和 各 排 名 见表 2 。 上 表 中 的综 合 得 分 给 出 了各 城 市竞 争 因 子 的 贡 献 率 ) ,累 计 贡 献 率 本 文综 合 考 虑 了国 内外 几 种 有 影 响力 力 的 量 化 描 述 ,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竞 争 力 越 的城 市 竞 争 力 理 论 ,结 合 我 国城 市 的 实 际 强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 海 、 京 、广 州 、 上 北 ( / ∑ / ∑五) S S 输 出结果显示 , 。 PS 前五 情 况 并 根 据 指 标 选 取 的 原 则 ,归 纳总 结 出 天 津 、南京 排 在 前 五 , 次 是 杭 州 、 汉 、 其 武 5 69 0. 了一 套 用 以评 价 城 市综 合 竞 争 力 的 指 标 体 个 公共 因子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 . 5 %、 1 济 南等 , 在 最 后 三 名 的 足 南宁 、 阳 、 排 贵 西 6 %、8 5 7 .6 %、5 7 7 .4 %、4 5 1 .3 %,累 积 系 ,对 我 国 省 会城 市 及 直 辖 市 的综 合 竞 争 4 9 宁 ,这 基 本 上 与 实 际是 相 符 的 。另 外 ,因 贡 献 率 达 到 了 8 .7 %,可 以 认 为 这 五 个 492 力进 行 综 合 评 价 ,使 每 个 城 市 对 自身 的 发 子 得 分 的 差 距 也 较 大 ,上 海 、北 京 、广 州 公 共 因子 基 本 反 映 了原 变 量 的 绝 大 部 分 信 展 状 况 、优 劣 势有 一 个 客观 的认 识 , 并正 遥 遥 领 先 于 后 面 的 城 市 ,表 明 我 国 省 会城 确 制 定 城 市 的 发 展 与竞 争 战 略提 供 某 些决 息 。提 取 这 五 个 公 共 因子 ,根 据 方 差极 大 市 及 直 辖 市 的 综 合 竞 争 力水 平 不平 衡 ,差 法 对 因 子载 荷 矩 阵 旋 转 ,因子 旋 转 后 ,根 策依据。 距 明 显 。并 且 城 市 竞 争 力 在地 域 上 也 有 明 据 因 子 中包 含 的 指标 性 质 进 行 综 合 分 析命 显 的 分 界 ,沿海 地 区城 市 竞 争 力 很 强 ,如 名 为 :经济 水 平 因 子 、产 业 结 构 因子 、生 数据 来 源 上 海 、广 州 、天 津 、杭 州 。 中 部地 区城 市 竞 争 力 相对 来说 也 较 强 , 武 汉 、 沙 、 如 长 郑 表1 权 重表 州 、太 原 等 。而 西北 地 区城 市 相 对 而 言 较 F1 F2 F3 F 4 F5 ∑ 落 后 ,排 名 也靠 后 ,如 兰 4I 宁 、乌 鲁 i、西 、 贡献 率 % 5.3 12 l . 0 O7 1 9 27 .3 86 5 . 7 5 1 .3 8 .7 4 92 木 齐 、银 川 。 权 重 06 03 O. 2 16 0. 0 19 0 0 .1 2 000 .6 1 O0 . O 各城市政府只有认清城市现状 ,正确 表 2 综 合得 分排 名 表 地 定 位 ,才 能 制 定 与城 市 本 身 相 适 应 的 政 城 市 F 1 F 2 F 3 F 4 F 5 综合 得分 F 排 名 策与 目标,寻找出适合城市 自身的发展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1.04 赡养率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总量/15~64岁之 间人口总量
——就业
7.2.01 就业
百万
就业人口
7.2.02 就业率
%
就业人口/总人口
7.2.03 农业就业
%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7.2.04 工业就业
%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7.2.05 服务业就业
%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就业人口
10亿美元
4.1.02 金融机构贷款Fra bibliotek末余额10亿美元
4.1.03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净额
10亿美元
基础设施
——基本基础设施
5.1.01 可耕地面积 5.1.02 公路 5.1.03 铁路 5.1.04 空运
人均平方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公路里程/土地面积
公里/平方 公里
境内铁路里程/土地面积
千人
主要公司运载的乘客数
5.1.05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技术基础设施
5.2.01 人均电信业务量
美元
电信业务量/人口
5.2.02 蜂窝式移动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用户数/年末总户数
5.2.03 固定电话数
本地电话用户数/年末总户数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健康与环境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5.3.0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医疗保健消 费支出占比
美元
1.1.20 人均国内总投资
美元
1.1.21 人均国内居民储蓄
美元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指标名称
——国际经济竞争实力
单位
注解
1.2.01 出口额
10亿美元
1.2.02 出口额占GDP百分比
%
1.2.03 进口额
10亿美元
1.2.04 进口额占GDP百分比
%
1.2.05 外贸依存度
%
第二产业占比
1.1.13 服务业产出占GDP比重
%
第三产业占比
1.1.1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按可比价格计算
1.1.1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按可比价格计算
1.1.1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现价
1.1.1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美元
现价,购买力平价
1.1.18 个人最终消费人均支出
美元
1.1.19 政府人均最终消费支出
7.2.06 政府雇员占总就业比重
%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 数/就业总人数
%
5.3.02 千人医生数

5.3.03 千人护士数

5.3.04 绿化覆盖率
%
绿化覆盖面积/土地面积
5.3.05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教育
5.4.01 学生教师比
小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5.4.02 学生教师比
科学技术
普通中学每名专任教师对应的学生人数
——科技基础
6.1.01 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美元
6.2.0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百分 比
%
——科技产出
6.3.01 亿元投资新增GDP
亿元
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指标代 码
人力资本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人口特征
7.1.01 人口
百万
7.1.02 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7.1.03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经济运营
指标名称
单位
注解
——国内经济实力
1.1.01 国内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现价
1.1.02 国内生产总值
10亿美元 现价,购买力平价
1.1.03 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10亿美元 居民最终消费
1.1.04 个人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
%
1.1.05 政府最终消费支出
10亿美元
1.1.06 政府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
%
1.1.07 国内总投资
10亿美元 国内固定资本形成
1.1.08 国内总投资占GDP的比例
%
1.1.09 居民储蓄
10亿美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
1.1.10 居民储蓄率
%
居民储蓄占GDP比例
1.1.11 农业产出占GDP比重
%
第一产业占比
1.1.12 工业产出占GDP比重

6.1.02 每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数

6.1.03
每百万人口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 业学校招生数

普通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数/人 口
——科技投入
6.2.01 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

6.2.02
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 重
%
6.2.03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10亿美元
6.2.04 人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
指标代 码
指标名称
3.1.02 综合生产率
单位
注解
美元
每个就业者人均GDP
3.1.03 工业生产率
美元
以购买力平价计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3.1.04 工业生产率
美元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金融体系
——银行运营效率
4.1.01 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
2.1.03 一般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
地方政府预算支出/GDP
——财政政策
2.2.01 税收总收入
%
地方一般预算各类税收收入总和/GDP
2.2.02 个人收入税
%
个人所得税/GDP
2.2.03 公司税
%
企业所得税/GDP
——社会体制
2.3.01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企业竞争力
——生产率
3.1.01 综合生产率
进出口总额/(2*GDP)
1.2.06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
10亿美元
1.2.07 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GDP比重 %
——市场竞争运行水平
1.3.01 消费品价格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政府效率
——公共财政
2.1.01 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
10亿美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差额
2.1.02 地方政府预算盈余/赤字占GDP比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