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概述曲颈椎治疗仪
曲度腰枕治疗仪的详细介绍

腰、腿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据国内三甲医院统计显示:20岁至60岁人群中,65%的患过腰、腿痛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腰、腿痛门诊患者的20%。
国外资料显示:腰、腿痛患者占外科门诊病人的50%,占骨科门诊患者的7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损失。
根据数万例腰病患者的X射线和CT检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腰病患者都会有腰椎生理曲度变形或消失的现象,只要恢复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有98%以上的患者症状会减轻或者消失,所以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就成为防治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病的关键。
曲度腰枕治疗仪,独有专利治疗弧度,能把变形或消失的腰椎生理曲度调整到正常,使周围受损的组织得到放松和修复,从根本上消除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病理基础。
复方专用增效垫,在热能的作用下,快速到达病灶,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疏经通络,修复受损组织,更快促进各种腰病的康复,现已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920089291.0),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重点推广项目。
(1)曲度腰枕治疗仪特殊弧度设计与腰椎生理曲度保持一致能瞬间支撑腰椎恢复其正常生理曲度采用高科技新一代永磁回力记忆棉可保证其弧度的精确度患者只要躺下腰椎能从僵直后突的变形状态被立即支撑复位到前突的正常生理曲度状态快速缓解腰突病痛(2)高科技碳纤维层采用独有的高科技碳纤维发热层它有热灸和理疗的作用,连通电源后----电热转换---瞬间发出热量—就像一股热流在身体中转动---疏通淤阻的脉络—热灸的作用直达患处能快速打开封闭毛孔,促进吸收(3)名贵复方增效垫内的中药(含有红花选自西藏、乌梢蛇选自云南、全蝎、透骨草等20多种名贵药材)透过打开的毛孔,能快速到达病灶,修复破裂纤维环和周边受损组织,消除水肿,腰腿不再酸、麻、痛。
恢复纤维环组织弹性,让你的腰部肌肉和组织恢复更加健康(4)稀有tourmaline(电气石,碧玺)康复芯片:具有很强的热电和压电双重效应,具有永久性电极,能够发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在40---55°C时,它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和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完全一致,能够刺激命门、肾俞等穴位,活化细胞,强筋健骨,恢复纤维环组织弹性,增强肌体免疫力,让你的腰部肌肉和组织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从此远离老腰病!复方增效垫具有三大不可复制的特点:(1)保密组方,药效发挥更强劲:特选26味对腰突效果最好、奇效最快、作用最持久的天然中药,通过了上千次科学配比实验,药效发挥更强劲。
曲度颈椎治疗仪颈椎健康保养很重要

不管是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相通的从事这个职业而患有的某些病症,我们通常概念里它们就是职业病。
由于电脑的普及及广泛使用,电脑一族的职业病最为广泛,而最为常见的是颈椎病。
长期从事财会、写作、编校、打字、文秘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小编推荐你3个方法,简单防治颈椎病。
1.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微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此外,定制一与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2.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在1~2小时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或行夹肩运动,两肩慢慢紧缩3~5秒钟,尔后双肩向上坚持3~5秒钟,重复6~8次;也可利用两张办公桌,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重复 3~5次。
3.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
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
康佳颈椎按摩仪器操作方法

康佳颈椎按摩仪器操作方法
康佳颈椎按摩仪器操作方法如下:
1. 首先,插上按摩仪器的电源插头,并将仪器放置在一个平稳的表面上。
2. 打开仪器的开关,通常开关位于仪器的侧面或底部。
在打开开关之前,确保将仪器的按摩头正确放置在你的颈椎区域。
3. 多数按摩仪器都有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强度调节。
根据你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式和强度。
通常,按摩仪器的控制按钮位于仪器的侧面或手柄上。
按下相应的按钮调节模式和强度。
4. 在开始按摩之前,你可以先调整按摩头的位置,使其更贴合你的颈椎区域,以便按摩更加舒适有效。
你可以通过按摩仪器上的按摩头调节钮来调整按摩头的位置。
5. 开始按摩时,将颈部轻轻靠在按摩头上,确保你的颈椎得到良好的支撑。
开始时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按摩模式,然后逐渐增加强度,以便你的身体逐渐适应按摩的力度。
6. 在按摩过程中,你可以调整按摩头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按摩到你需要的具体部位。
对于不同的按摩模式和强度,可能需要尝试一些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找到最适合你的按摩方式。
7. 在按摩完毕后,将按摩仪器的开关关闭,并将仪器安全地存放在一个干燥的地方,以便下一次使用。
同时,记得清洁按摩头和仪器的其他部分,以保持卫生。
请注意,以上操作方法可能因不同型号的康佳颈椎按摩仪器而有所不同,建议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遵循相应的操作指南。
按摩颈椎仪器的原理

按摩颈椎仪器的原理
按摩颈椎仪器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原理:
1. 热疗原理:按摩颈椎仪器可以通过加热功能,提供适度的热疗,促进血液循环,舒缓颈椎肌肉和软组织的疲劳和紧张。
2. 按摩原理:按摩颈椎仪器配备了各种不同的按摩技术,如振动、揉捏、敲击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人手按摩的动作,按摩颈椎区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椎肌肉疲劳和酸痛。
3. 牵引原理:一些按摩颈椎仪器还配备了牵引功能,通过气压或机械力的作用,可以逐渐牵引颈椎,改善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问题,同时放松颈椎周围的肌肉。
4. 脉冲原理:一些按摩颈椎仪器利用电脉冲按摩技术,通过刺激颈椎区域的神经末梢,达到舒缓疼痛、减轻炎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按摩颈椎仪器通过加热、按摩、牵引等功能,作用于颈椎区域的肌肉、骨骼、软组织,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颈椎问题。
颈椎按摩仪使用方法

颈椎按摩仪使用方法
颈椎按摩仪是一种常见的家用按摩设备,可有效缓解颈椎疲劳和疼痛。
下面是使用颈椎按摩仪的步骤:
1. 插上电源:将颈椎按摩仪的电源插头插入适配器插座,并将适配器插座插入插座。
2. 调节位置:根据您的需要,将颈椎按摩仪放在颈部的合适位置。
通常,将其放置在颈椎的上方,使其能够覆盖到颈椎和肩部。
3. 调节气囊:颈椎按摩仪通常配备气囊功能,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按摩效果。
根据个人的需要,可以选择是否打开气囊功能,以及调节气囊的气压大小。
4. 调节按摩模式:颈椎按摩仪通常有多种按摩模式供选择,如揉捏、敲击、指压等。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按摩模式。
5. 设置按摩时间:按摩时间的长度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
通常建议每次按摩时间不超过30分钟。
6. 开始按摩:按下颈椎按摩仪上的开始按钮,开始按摩。
按摩过程中可以根据感受调整按摩力度和模式。
7. 结束按摩:按摩时间到达设定时间后,按下颈椎按摩仪上的停止按钮,结束按摩。
8. 清洁与保养:按摩结束后,及时清洁按摩仪,保持其卫生和正常使用。
请注意,使用颈椎按摩仪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指导和警示,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任何不适或伤害。
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颈椎病诊疗规范

建水县中医医院针推科重点病种之二颈椎病的诊疗规范(2008)一、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常见于中老年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
祖国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淤所致。
二、诊断依据:颈椎病的诊断依据,病理分型,疗效标准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行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功能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片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示椎间孔变小,CT及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质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四、病理分型: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碧缇福肩颈按摩仪基础介绍

碧缇福肩颈智能按摩仪产品概述碧缇福智能肩颈按摩仪采用流线型环形设计,符合人体颈椎生理曲度。
利用微电脑芯片控制技术,采用低频电脉冲、磁效应、热灸、环形牵引、红外磁疗等,在按摩部位形成一个复合能量场,直达肌体深层组织和穴位,为颈椎提供科学的保健平台。
本产品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美观科学,携带便捷,伴有语音提示,使用方便。
适用范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局部肌肉,舒缓疲劳。
用于颈椎不适引起的颈痛、肩臂麻木、头痛、头晕等人群。
操作方法1. 先用湿毛巾将颈椎部位和导电板摸湿,再将按摩仪紧贴于颈部。
如果颈部有汗渍,必须清洁干净才能使用。
2. 按“按键开关”键,开启仪器,伴有语音提示。
3. 开机后默认的模式为热灸模式,档位为1档。
4. 开机后按“按键开关”键,表示调整模式,长按表示关机。
间断按压“+”键,表示档位增加,长按表示语音量增加;间断按压“-”键,表示档位减小,长按表示语音音量减小。
5. 模式调整:热灸模式:按摩+加热+红外磁疗+音乐自由模式:不同按摩手法自动调整+红外磁疗+音乐推拿模式:推拿+红外磁疗+音乐针灸模式:针灸+红外磁疗+音乐6. 充电时,插入充电线充电即可。
充电期间充电指示灯显示为红光,充满后显示为绿光。
充电器请选择标准的USB充电器,充电时间3小时左右。
充电期间,禁止使用按摩仪。
7. 按摩时间为定时控制,默认时间为15分钟,到时自动停止,并伴有语音提示,再摘下按摩仪。
8. 电极片的使用次数:电极片的使用次数与人体皮肤的清洁度和油性有关系,所以在使用前,最好先用肥皂清洗皮肤(酒精同样也可以)。
通过清洗皮肤,就可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提高电极片的使用次数。
电极片的寿命:每次使用过后,都把电极片放回原包装袋子,放置阴凉处。
如果电极片有少许的干燥,可以用几滴水来使它湿润,这样做都能增加电极片的使用寿命。
曲度颈椎治疗仪 250例颈椎病X线平片分析与探讨

250例颈椎病X线平片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50例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50例颈椎病X线表现为:①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退变者占81%;②颈椎骨质增生占79%;③椎间孔变形占71%;④颈椎失稳、曲度改变者占50%;⑤软组织钙化影占35%;⑥椎管狭窄占20%。
结论X线平片目前仍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方法,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其中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形是诊断颈椎病的直接征象。
骨质增生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依据。
颈椎矢稳。
曲度改变(4-6椎体为中心)为颈椎病的起因,是诊断本病的基本特点,椎部软组织影,各小关节增生伴功能紊乱是本病的间接现象。
关键词颈椎病X线分析探讨颈椎病又叫颈椎关节病、颈椎椎骨狭窄综合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是以软骨退变为本,出现在先:有骨关节肌腱韧带的增生,肥大是末,表现在后,颈椎失稳,解剖结构的变化导致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之后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症。
临床表现除颈肩、臂酸痛、麻木、头疼、头晕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现将我院近年来250例颈椎病X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文重点收集我院近三年间颈椎病250例,其中90%以上为40-65岁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85%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方法均采取传统X线侧、斜位及正位,双斜位摄影。
2、X线平片诊断分析2.1椎间盘退变:发病率81%,多在颈4-7椎间盘,其X线特征为:⑴椎间隙变窄;各椎间隙均程度不同受累而失去正常的结构比例,尤以颈椎侧位比较显著。
椎间隙改变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之一;⑵纤维环钙化:常见受累椎间隙前端呈小三角形或线状、点状钙化,证明有纤维环的退行性改变;⑶髓核钙化:部分受累椎间盘有点状,环形或呈砂石钙化影;⑷真空现象:见于椎体间隙内呈一横线状或分叉状透亮区,常在增生明显时椎间隙呈不对称性狭窄有真空现象;⑸软骨下骨增生:在椎间隙狭窄的关节面及椎体上、下缘密度增高、硬化,证明有软骨终板的退变和变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疾病名称:颈椎病其他名称:颈椎关节强硬疾病编码:ICD-9:721.001 ICD-10:M47.821所属部位:颈部,脊柱,所属科室:骨科,脊柱外科,中医康复,疼痛科疾病分类:骨科疾病 ->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一般认为椎间盘是人体最早最易随年龄而发生退行改变的组织,与劳损、外伤有重大关系。
正常椎间盘髓核含水80%、纤维环含水65%,随年龄的增大,含水量逐渐减少,因而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
故年龄大者易患椎间盘疾病(40岁以上),当椎间盘破裂或脱出后,含水量更少,椎间盘软弱,失去了支撑重量作用,椎间隙狭窄、脊柱弯曲时椎体前后错动,产生椎体间不稳。
纤维环外层有神经根后支分出来的窦椎神经分布,当纤维环受到异常压力,如膨出、错动等可刺激窦椎神经而反射到后支,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等症状。
椎间盘破裂脱出向后方可以压迫脊髓,引起症状。
当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时,易使椎间孔处神经根嵌压出现神经症状,同时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的交感神经支,引起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影响脑部供血。
颈椎病除了以上的病理原因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外伤常是诱发颈椎疾病的因素,包括直接外力打击头部或颈部、间接外力引起颈椎过伸活过屈损伤及医源性因素,临床常见下颈椎易发生劳损或外伤而产生病变。
②颈椎椎管狭窄问题,据统计颈椎病患者40岁以上较多,由于年岁大后椎间盘退变,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黄韧带增厚、颈椎变短、脊髓变短增粗,这些因素都会使颈椎椎管直接或间接变狭窄。
③运动和颈椎病的关系,当活动时突出物与神经或脊髓相互摩擦,造成局部充血和肿胀,可使症状出现或加重。
二、临床表现1.局部型颈椎病⑴症状:颈后部疼痛不适,放射到枕顶部或肩部,头颈活动因疼痛而部分受限,一侧严重者头偏向一侧,患者常用手托住下颌以缓解疼痛。
⑵体征:颈项肌紧张,一侧或双侧有压痛点,头颅活动部分受限,X线片上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中断,此节段小关节分开,有时称之为半脱位。
因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上出现椎体后缘一部分有重影,小关节也一部分有重影,称双边双突。
2.神经根型颈椎病⑴症状:颈部、枕部以及肩部疼痛,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
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可如刀割样、针刺样,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同时有感觉过敏、感觉减弱和感觉障碍。
⑵体征: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肉紧张,在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或胸大肌上找到压痛点;Eaton 征、Spurling征阳性;腱反射减弱;肌萎缩。
3.脊髓型颈椎病:好发于40~60岁年龄段,常是多节段病变,因为无神经根型痛苦,故早期很少就诊,常见侵犯椎体束,患者常诉手足无力,下肢发紧,行走不稳,不能快步,手握力差,持物易坠落,有时感四肢麻木,脚落地似踩棉感,有的胸或腰部有束带感或负重感。
重症者可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后尿潴留,甚至四肢瘫痪卧床不起。
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膑阵挛及Babinski征等阳性。
通常可分为3型:①中央型,以上肢症状为主;②周围型,以下肢症状为主;③前中央血管型,上下肢同时出现症状。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较少见的症状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眼肌瘫痪、复视、视物不清、瞳孔缩小、眼睑下垂,Horner征、听力减退,还可有心脏症状,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多汗或少汗,若伴有神经根压迫则症状更复杂。
头颅旋转引起眩晕甚至猝倒是本病的特点。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年妇女为多,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发生,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症状,如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部痛,心动过速或缓慢,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冰凉,局部温度下降,肢体遇冷出现针刺感,继而红肿疼痛,也可有血管扩张现象,出现手指发红、发热、疼痛、感觉过敏等。
6.混合型颈椎病:两种以上压迫因素同时存在,临床表现重叠存在。
三、医技检查1.X线检查:是颈椎病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消失或反常,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狭窄。
动力性过伸、过屈位可示颈椎阶段不稳定,椎间位移距离大于3mm,颈椎管矢状径小于13mm.2.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椎管内情况,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矢状径变小,黄韧带肥厚,硬膜间隙脂肪消失,脊髓受压等等。
3.MRI检查:T1加权像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入,T2加权像示硬膜囊间隙消失,椎间盘呈低信号,脊髓受压或脊髓内出现高信号区,同时可以鉴别其他如肿瘤、感染等疾病,是目前诊断脊髓病变最好的方法。
4.椎管造影:可以明确椎管内病变,如脊髓内、外压迫,以及脊柱解剖结构的损伤和病变所形成的神经压迫,为确定病变阶段水平和病变范围提供辅助诊断。
四、诊断依据1.神经根型颈椎病⑴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
⑵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S”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⑸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⑹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征。
2.脊髓型颈椎病⑴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为2.3:1。
⑵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⑶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⑷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⑸腰椎穿刺:奎氏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
3.椎动脉型颈椎病⑴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
⑵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⑸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⑹眼震颤图检查:呈阳性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⑴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⑵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1.凡有颈肩痛并放射到手臂者均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如颈部扭伤、颈肩部肌肉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以及周围神经嵌压综合征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和尺管综合征等,以上疾病在临床都比较常见,有相似的表现,也有各自特殊的体征,通过详细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比较容易鉴别。
2.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应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该病多见于40岁左右,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常以肌无力改变为主要症状,一般无感觉障碍,肌萎缩以手内在肌明显,并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EMG示胸锁乳突肌和舌肌出现自发电位。
3.脊髓空洞症:应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该病系脊髓慢性退行性变,脊髓内空洞形成,白质减少,胶质增生,多见于青壮年,病人可出现感觉分离现象:痛、温觉消失,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因关节神经营养障碍,出现关节骨质破碎脱落,关节活动范围扩大或异常运动的神经性、创伤性关节炎称之为Charcot关节,MRI检查可见脊髓内有与脑脊液相同之异常信号区。
此外颈椎骨质脱位损伤脊髓、颈椎骨结核、骨肿瘤等也应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
4.Meniere病、内耳药物中毒、位置性眩晕、神经官能症、眼肌疾患及颅内血管病变等应与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颈椎动力位片示颈椎不稳和椎动脉造影或磁共振成像椎动脉显影(MRA)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或不通等,可作为此型颈椎病诊断的参考。
5.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应与交感型颈椎病鉴别,如X线颈椎动力位拍片示有颈椎不稳时,用5%普鲁卡因5~8ml行颈椎硬膜外封闭后,若原有症状消失可诊断交感型颈椎病。
六、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①局部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上述各型之间的混合型颈椎病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②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脊髓造影无梗阻或仅部分梗阻者,或脊髓型颈椎病病程超过2年而不易手术者; ③年老体弱,或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而不能耐受手术者;④颈椎病的诊断尚未明确而需进一步观察者;⑤有精神病或严重神经官能症合并有颈椎病者。
方法:①颈椎牵引;②围领可限制颈部活动,特别是对颈部不稳者效果更好;③理疗常用离子导入疗法、超短波疗法、石蜡疗法及热疗等;④推拿按摩;⑤针灸或穴位封闭治疗;⑥用曲度颈椎治疗仪康复,适当功能练习;⑦中西药疗法,包括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药物,如颈复康颗粒、西乐保、弥可保等。
总之,采用上述保守疗法治疗,减轻工作负担或完全休息,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可缓解,1~2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但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差,若应用综合疗法无效而又有手术指征者,则应尽早应用手术疗法,以免耽误手术时机。
2.手术治疗:适应证:①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半年无效者;②症状进行性加重,尤神经根性疼痛剧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③上肢某些肌肉,尤其手内在肌无力、萎缩,应采取手术治疗;④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疾病自然史显示症状将逐渐发展加重,故应确诊后及时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是对脊髓、神经构成致压物的组织、骨赘、椎间盘和韧带切除或椎管扩大成形,使脊髓和神经得到充分减压和通过植骨或内固定行颈椎融合,获得颈椎的稳定性。
手术方法:主要依据颈椎病病理及临床情况来决定行颈椎前路或后路手术,其方法包括颈椎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术、颈前路长窗式扩大减压及椎间融合、后路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切开及椎体间融合术、颈椎前路髓核摘除术、颈椎半侧椎板切除减压、颈椎全椎板切除术等,每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证。
七、预后颈椎病临床表现和分型较为复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预后较为理想,若待疾病发展至后期,尤其是脊髓受压较为严重,甚至有脊髓变性,四肢肌肉出现萎缩、瘫痪时,预后多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