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色母粒的色彩调色教程

合集下载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

第2节 塑料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第二节简述塑料的配色程序和配色方法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一、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初步配方的设计:1.1.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1.1.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塑胶颜料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1.1.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调整配方:1.2.1确定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塑胶配色方法

塑胶配色方法

塑胶配色方法嘿,你问塑胶配色方法啊?这事儿其实挺好玩的呢。

先说一种方法叫目测法。

这就有点像你画画的时候凭感觉调色。

你看着一个颜色,然后试着用不同的颜料去调,直到调出差不多的颜色。

在塑胶配色里也是这样,有经验的师傅就靠眼睛看,凭感觉把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比如说你想要一个淡蓝色的塑胶制品,师傅就可能拿点白色的塑胶颗粒和蓝色的塑胶颗粒混在一起,然后看看颜色对不对。

要是觉得太蓝了,就再加点白色;要是觉得太淡了,就再加点蓝色。

还有一种方法叫仪器配色法。

这就像是有个超级厉害的小助手。

有一些专门的仪器可以测量颜色,然后根据你想要的颜色给出配方。

比如说有个颜色分析仪,你把一个样品放进去,它就能分析出这个颜色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然后告诉你要用多少比例的不同颜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颜色。

这可就比目测法准确多了呢。

另外呢,还有经验公式法。

这就像是有个神秘的小魔法。

一些有经验的人会总结出一些公式,根据不同的颜色和要求,用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用多少不同颜色的塑胶颗粒。

比如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深紫色的塑胶制品,有经验的人可能会根据一个公式,算出要用多少红色塑胶颗粒和多少蓝色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深紫色。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个玩具厂要生产一批彩色的塑胶玩具。

如果用目测法呢,师傅可能会先拿一些红色、黄色、蓝色的塑胶颗粒,试着混在一起,看看能不能调出想要的颜色。

要是想要一个橙色的玩具,师傅就可能多加点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直到调出满意的橙色。

如果用仪器配色法呢,就把一个橙色的样品放进颜色分析仪里,仪器很快就能给出一个配方,告诉师傅要用多少比例的红色、黄色和其他颜色的塑胶颗粒才能调出这个橙色。

要是用经验公式法呢,师傅可能会根据以前的经验,用一个公式算出需要用多少红色和黄色的塑胶颗粒,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色母粒配色流程

色母粒配色流程

色母粒配色流程
夫色母粒者,乃塑料之精髓也。

其配色流程,实为艺术与技术之交融,以下详述其过程:
初,需明确所欲配比之色相,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以及其浓淡、明暗。

此乃基础,宜审慎以待。

次,选择适宜之色母粒,以符合所需之色相。

色母粒者,乃颜料与载体树脂之混合物,能均匀分散于塑料之中,使色彩一致。

再,量取适量之色母粒,依配方比例,以天平称之,务求精确,不可有差池。

继,将色母粒与塑料原料混合,使之充分融合。

此时,或需借助机械之力,如搅拌机、挤出机等,以确保色母粒与塑料原料之均匀分布。

终,经高温熔融,色母粒与塑料融为一体,再经模具成型,冷却定型,所得之塑料制品,色彩鲜明,均匀一致。

此色母粒配色流程,虽涉技艺,亦需匠心独运,方能成就上乘之作。

如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配色之道,亦如是矣。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首先了解一下三原色: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又称三基色,用于电视机、投影仪等显示设备);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色、黄色(用于书本、杂志等的印刷)。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市场上所能供应的塑料着色剂品种是有限的,因此在塑料配色中不可能靠加入单一的品种的色粉来实现和满足人们对各种各样塑料颜色的需求,只能用拼色的办法,利用各种不同的色粉之间的合理配备,调配出所需要的特定颜色。

我们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用其他颜色色光的混合调配出来的,利用它们相拼却可以形成几乎所以的颜色,这三种色相我们称为三原色。

但在实践中,各种色彩调色和绘画颜料调色都是以红、黄、蓝作为三原色。

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成本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染料、颜料等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带色。

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即仅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如全部反射,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散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

塑料的本色:依原料本色的底色直接成型,不添加任何色料,如本色的透明件及内部件。

常用塑料的着色方法有以下三种:色粉、色母、抽粒塑胶需要着色,首先需要着色剂,着色剂:能够改变物体的颜色或将本身无色的物体变为有色物体的物质,统称为着色剂。

常见的着色剂可分为颜料和染料两大类。

染料是可溶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介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点是透明度好、着色力高、密度小。

颜料是不可溶于水、油、树脂等介质的有色物质,与染料相反,颜料与它所需的着色材料没有亲和力。

颜料是通过其颗粒分散于被着色材料中,而使该材料产生颜色的,由于颜料具有不溶解性,所以为获得理想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之中。

塑料色母粒生产中色差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塑料色母粒生产中色差控制的分析与研究

塑料色母粒生产中色差控制的分析与研究摘要:通过对色母粒生产中存在“色差”问题的分析,分别将影响颜色差异的染、颜料选择,颜色色相与颜色配伍规律及染、颜料本身的耐热性、耐光耐候性、坚牢度、分散性、着色力、卫生性等与发生色差的因素举了实例并指出了解决办法。

对色母粒生产加工工艺的高搅、挤出提出了加料顺序、停留时间和挤出温度“宜低不宜高,能成条就行”的见解;对检验两个物体间的色差要求“同一光线下”的比对结论,实践中对减少色母粒色差、稳定色母粒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色差色光补色高温氧化塑料产品外观的感觉和印象是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的基本条件之一。

而工业产品表面色感、光感与触感这些外观感觉中颜色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一些由多个零件组成的产品,有时这些零部件还是用不同材料做的,其表面处理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对颜色辨认的要求非常高,同样对于一些色调变化非常细腻的颜色,尤其是灰色调,颜色的辨认难度也相当高。

在塑料制品加工工业中,塑料色母粒作为一种浓缩体着色剂,通常以1:20—100的比例来给塑料制品着色,其色母粒本身的色差控制是关键,它是衡量色母粒制造商的色母粒产品质量水平的首选指标。

在实践中,通常表现在色母粒样品与客户要求色样间的色差,色母粒样品与批量订货产品的色差,色母粒供货批次间色差,基料品种或牌号改变后产生的色差等等。

色母粒使用中发现塑料制品产生色差肯定会是客户不下订单,下了订单后投诉索赔的软肋。

因此面对入世后品质要求提到首位,品牌意识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怎么办?色差控制必须升为每个色母粒生产商的头等大事。

首先,从实用检测产品颜色色差的几种方法来分析和认识色差的标准,然后找出产生色差的原因,再决定解决和避免产生色差的方法。

1. 国内目前普遍采用检测产品颜色色差的方法:1.1 目测检查法:直接用眼睛对两个着色制品的颜色差别作评判。

人眼评色时,一般均取两至三个色调,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在允差范围内的不同标准色(标准,上差,下差)用灰卡法评价色差。

塑料颜色调配

塑料颜色调配

颜色调配:黑的话主要颜料是黑色,再加入红色与黄色颜料调整色相。

瓷白服装业加漂白剂,更白的话需加入荧光增白剂,可加入细量红黄蓝调整色相。

塑料业加入钛白粉或碳酸钙,加入荧光增白剂(看样品是否有荧光)灰色的话要求不高可用黑色稀释,加入红黄调整色相,要求高可用红黄蓝或红黄青调整,调色是要注意同色异谱现象。

明暗的话颜色深就暗,反之亦然。

亮度的话在选颜料时亮度高的选鲜艳的颜色,如果还达不到要求,可适当加入荧光增白剂。

着色力是比较而言的,颜料进厂检验时不同批次颜料一定比例颜色深浅不同,如果颜色浅了,就要生产时比上次配方增加一定颜料比例。

着色力也可用于不同厂家颜料对比,着色力高,配方中颜料用的少,节约成本。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

塑料配色实用手册(颜色色母色粉色差,随手翻阅!)1.配色与着色•全球知名的三大颜料供应商介绍•退休高工纠错《常用塑料用着色剂的种类及性能介绍》•总与颜色打交道的你,怎么调色,配色知道吗?(用染料,色粉,色漆的收藏参考)•颜色理论:每个配色人必须收藏的经典教材原创•百总颜色对比图:RAL(劳尔)色卡颜色查询(收藏版)•配色七步法,敬请收藏!•无“颜”何以谈”色“?•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颜色的调与配(小百科)•【收藏】配色入门最后冲击教材•如何搞定PVC着色难题?吐血整理,敬请收藏!•TPE配色怎么破?一文掌握TPE配色要点•从业十年专家告诉你:免喷涂材料着色需要注意什么?•【配色基础】选择钛白粉需要考虑的9大因素•[解答]塑料配色过程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再生料能不能配色?专家指点!•一些配色颜料对注塑件强度的影响•配色工程师的一天•ABS着色需要考虑的三大问题•尼龙为何要耐水煮?耐水煮尼龙如何着色?•“变色微胶囊”是否能成为日后塑料中的新贵?2.色母与色粉•流光溢彩-色母,色彩通通out~塑料色浆将流行•如何才能降低色母生产成本?(色母人请收藏)•色母料常见的9大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色母知识大全,超级实用•色母粒行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色母粒原来是这样做的!配方设计实例~•改性塑料及色母粒生产工艺流程•【干货】色母粒常见着色问题及解决方法•电线电缆家族的大画家-色母粒! 原创•管材色母介绍-非常全面!•决定黑色母粒质量的六大关键点•为什么经常用的是色母而不是色粉?我们是不是该给色母厂致敬?•尘埃落定,色母粒归类塑料制品业•色母粒和填充母粒的区别•白色母粒的选购、缺陷分析和市场现状(十年母料行业专家精心整理)•色粉、色母、抽粒的优劣比较•[技术交流] 拌色粉料使用说明3.成型中的颜色问题•【收藏】塑机更换塑料或颜色作业规范•热流道换色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注塑件混色严重时的解决措施与调机技巧•专家总结:注塑产品颜色不稳定,这十大因素是杀手!•爸爸学注塑(第十三季):皱皮纹、颜色分布偏差、熔合线强度低、填充不满怎么办?•造成注塑制品颜色不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造成注塑制品颜色及光泽缺陷的原因•注塑温度与颜色偏差相互关系知多少?•填充母料产生色差是什么原因•[注塑]如何控制注塑产品的色差•三菱PC透明制品色泽变成透明黑怎么回事?•造成注塑制品颜色及光泽缺陷的原因•【会刊】TPE包胶多色多物料注射技术的关键点•常见几种塑料的熔点分解温度以及高温后颜色上的鉴别4.多色注塑•【视频】艺术与快感齐飞!阿博格展示立方模生产双色水瓶盖•【视频】全方位剖析牙刷双色旋转注塑,不看后悔!•【视频】双色注塑工艺示意图•视频分享:牙刷双色注塑-自动脱模,大开眼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 【东莞市金振塑料色母有限公司】提供
塑料色母粒的色彩调色教程
(一) 、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 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 另 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 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 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 色和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 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 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 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 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这三种色光具有独立性, 其中一种原色不能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绿、蓝为色光三原色。为了 统一认识,1931 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三原色的波长λ R=700.0nm,λ G=546.1nm, λ B=435.8nm。在色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色 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欢迎大家前来《金振色母》了解色母粒方面的技术知识: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品红光是 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 三色光以不同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 感绿细胞、 感蓝细胞, 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 绿光、 蓝光敏感。 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
欢迎大家前来《金振色母》了解色母粒方面的技术知识:
本文由: 【东莞市金振塑料色母有限公司】提供 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 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 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 具有合色的能力。 当一复色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色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然后混合成一 种颜色。正是由于这种合色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蓝三色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色。
(二)色光加色法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器 官,使人产生一种新的色彩感觉。我们称这种色光混合为加色混合。这种由两种以上色光相 混合,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称为色光加色法。
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 进行颜色匹配试验表明: 当红、 蓝三原色的亮度比例为 1.0000: 绿、 4.5907:0.0601 时,就能匹配出中性色的等能白光,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值并不相等,但 CIE 却把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所以色光加色法中红、绿、蓝三原色光等比 例混合得到白光。其表达式为(R)+(G)+(B)=(W) 。红光和绿光等比例混合得到黄 光,即(R)+(G)=(Y) ;红光和蓝光等比例混合得到品红光,即(R)+(B)=(M) ; 绿光和蓝光等比例混合得到青光,即(B)+(G)=(C) ,如图 2-7 所示。如果不等比例混 合,则会得到更加丰富的混合效果,如:黄绿、蓝紫、青蓝等。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 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 否则, 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 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 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 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 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 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 、绿(G) 、蓝(B)三色光的颜色最显 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 (600~700nm) ,G(500~570nm) ,B(400~470nm) 。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 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