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嘉兴市新居民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嘉兴古镇民居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_张新克

10.3969/i .issn .1008-6781.2011.05.007收稿日期:2010-11-29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研究项目(00310354BW );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0310444BW )作者简介:张新克(1978- ),女,河南郏县人,嘉兴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①百度百科:http ://baike .baidu .com /view /355562.h tm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317:26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 ww .cnki .net /kcms /detail /33.1273.Z .20110513.1726.002.html ?uid =嘉兴古镇民居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张新克(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浙江嘉兴314001)摘 要:以田野考察获取的调研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嘉兴传统古镇民居聚落的共有现状:除西塘和乌镇的部分聚落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外,余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甚至被冷落。
它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新旧建筑混杂、卫生状况堪忧、水污染严重、部分内河在逐渐萎缩,提出了整体性、特色性、合理性保护策略,论述了公司化运作经营、开放式旅游等发展模式,探讨了研究古镇民居聚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嘉兴;古镇;民居聚落中图分类号:T U 984.255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8-6781(2011)05-0036-04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 ent of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in the Ancient Town of JiaxingZ H AN G Xin -ke(Scho ol of Desig n ,Jiaxing U nive rsity ,Jiax ing ,Z hejiang 314001)Abstract :Ba sed o n the da ta fr om the investig atio n and surv ey in the field ,after co mpa ring and analyzing thecur rent co mmon co ndition of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in ancient tow n o f Jia xing ,it is show n that other r esidential se ttlements a re no t pro tected well o r even de ser ted by people in Jiax ing ex cept par tial settlements in Xitang a nd Wuzhen tow n .Currently ,some pro blems such as the mixing o f new a nd o ld building s ,w or se sanitatio n ,water po llution and some dw indling river s obviously o ccur red .In terms of abo ve co nditions ,this ar ticle puts forw ard a co mplete ,special and rational protectio n measure s ,ex po unds a development mode o f co rpo ra tiza tion and o pen tourism ,and discusses the v alue and sig nificance of study ing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of ancient to w n .Key words :Jiaxing ;ancient tow n ;residential settlements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
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
3%,五年年均提高0。
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嘉兴市市场分析

嘉兴市市场分析嘉兴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
作为一个经济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嘉兴市的市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概况嘉兴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嘉兴市积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嘉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二、消费市场分析(一)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嘉兴市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为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消费。
(二)消费结构食品、服装等基本生活消费仍占据一定比例,但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消费渠道线上消费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
同时,线下商业综合体也在不断优化升级,提供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三、房地产市场嘉兴市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对住房的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在住房类型方面,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供应较为均衡。
四、旅游市场嘉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南湖、乌镇、西塘等知名景点。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同时,嘉兴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拓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五、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逐渐扩大。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协同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六、人才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嘉兴市积极出台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
七、市场竞争态势嘉兴市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称,是中国东部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嘉兴市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嘉兴市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嘉兴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展开研究。
一、当前嘉兴产业发展现状嘉兴市地处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目前,嘉兴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包括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和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嘉兴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产能过剩和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同质化竞争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何推动嘉兴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嘉兴市作为江南水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2.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嘉兴市要加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发挥区域协同效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发展,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升级。
3.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随着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嘉兴市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加快推动新经济产业的发展。
2024年上半年嘉兴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嘉兴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重要的城市之一,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2024年上半年,嘉兴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
本报告将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价格走势、政策影响等方面对嘉兴市2024年上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一、供需关系在2024年上半年,嘉兴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供应增加、需求相对稳定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供应量有所增加。
而购房需求方面,受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嘉兴市上半年的购房需求相对较弱,整体需求同比下降了约5%。
不过,由于嘉兴的区位优势和城市发展潜力,吸引力仍然较强,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整体保持平衡状态。
二、价格走势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嘉兴市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总体平稳。
上半年,嘉兴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平均房价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大致在2%左右。
而二手房市场表现稍弱,部分区域出现了价格下跌的情况。
整体来看,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相对平稳,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的区域房价涨幅较大,而交易量较低的区域房价波动较小。
三、政策影响在价格走势的背后,政策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4年上半年,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继续实施了“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多项严格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对投资购房需求进行了一定的抑制,同时也保障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此外,嘉兴市还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使人民群众住房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这些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对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走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2024年上半年,嘉兴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
供需关系相对平衡,价格走势总体较为平稳,政策调控的影响逐渐显现。
在未来的发展中,嘉兴市房地产市场还需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购房能力,促进市场的持续稳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保护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2024年嘉兴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嘉兴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房地产市场一直是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嘉兴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其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嘉兴房地产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嘉兴房地产市场的概况嘉兴市的发展特点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杭州湾南岸的重要城市。
近年来,嘉兴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加。
嘉兴市拥有良好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进驻。
嘉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嘉兴的房地产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房价持续上涨。
尤其是市区的住宅楼盘,供不应求,购房热情高涨。
同时,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4年嘉兴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嘉兴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随着人口的增长,对住房需求的增加将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几年,可以预见嘉兴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嘉兴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放宽购房限制、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等,这将进一步推动嘉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助力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这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收入的提高,嘉兴市的购房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带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结论综上所述,嘉兴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广阔。
人口增长、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经济发展的助力将推动嘉兴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投资者可以抓住这一机遇,适时进入嘉兴房地产市场,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
然而,投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分析市场,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决策。
以上内容为2024年嘉兴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共计1500字。
嘉兴市城市社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嘉兴市城市社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概述
嘉兴市的城市社区运营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
1. 缺乏专业化管理:部分社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导致运营效果不佳。
2. 社区内部协作不畅:存在社区内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不畅的情况,影响了社区运营效率。
3. 缺乏创新机制:部分社区缺乏创新机制,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4. 社区设施不完善:一些社区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未能满足居民需求。
5. 居民参与度低:部分社区的居民参与度较低,难以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嘉兴市城市社区运营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招聘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提升社区
运营管理水平。
2. 加强内部协作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职责和合理的协作流程,促进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3. 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委员会,鼓励居民提
出建议和参与社区决策,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4. 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5. 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对
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解决嘉兴市城市社区运营
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嘉兴文旅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嘉兴文旅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嘉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被誉为“吴中名郡”。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嘉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探索。
嘉兴的文旅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嘉兴以其独特的南湖风光和古建筑群闻名于世。
南湖是嘉兴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可以在南湖畔散步,欣赏湖水清澈的美丽,还可以参观南湖周边的古建筑群,感受传统的艺术氛围。
此外,嘉兴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景点,如嘉兴南湖书院、嘉兴南湖秋月、西塘古镇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除了传统文化景点,嘉兴还在发展生态旅游。
嘉兴地处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西塘湿地、乌镇古运河等。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吸引游客前来嘉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游客可以在这些自然景区中欣赏美丽的风景,并体验传统的水乡文化。
嘉兴还大力推进农业旅游,利用农田、果园等资源,提供农业观光、采摘等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嘉兴文旅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嘉兴市政府在宣传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政府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览和旅游节庆等,增加市民和游客的文化娱乐选择。
此外,政府还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旅产业,推动了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这些举措为嘉兴文旅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未来,嘉兴文旅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嘉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可以满足游客对不同旅游体验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嘉兴的旅游吸引力,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嘉兴需要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嘉兴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古建筑和文物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文化景点的开发和利用,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特点和独特魅力。
其次,嘉兴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嘉兴市新居民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口迁移对对迁入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在促进了迁入地经济快速腾飞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迁入地社会增添了相应的负担。
从总体上说。
近年来“民工潮”对迁入地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使得现在的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以嘉兴市各县(市、区)公安部门提供的2005年以来嘉兴新居民人口数据,结合经济、资源、环境等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重力模型对2010-2020年鑫兴新居民人口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嘉兴的新居民人口管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嘉兴市新居民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居民进入嘉兴市,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作出很大贡献。
由于各县(市、区)暂住人口数据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有的县(市、区〕在某些年份缺失,因此本研究选择2007年各县〔市、区〕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作比较。
如图于4-1所示,各县〔市,区)暂住人口比例差异较大。
图4-1 2007年各县(市、区)暂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图数据来源:各县(市、区)公安局提供从各县(市、区)暂住人口的性别比例以及暂住原因来看,暂住人口中男性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这主要是来嘉兴务工、经商又是外来人员最主要的两个暂住原因。
外来人员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
来自省外的暂住人口比例高于来自省内的,并且来自县外的暂住人口数量高于来自市外的暂住人口,来自国外以及港澳台的暂住人口较少。
从居住处所来着,居住在租赁房屋中的人数最多,而住在单位内部的次之。
暂住人口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同时也带动了嘉兴市“租房”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暂住时间来看,一个月以下的暂住人口比例最小,时间在一个月到一年,以及在一年以上的人口居多,不同年份,不同县(市、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代新居民相比,目前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从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要求来看,新居民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
新居民的文化活动有所增多,但是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匮乏。
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新居民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新居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新居民总结过剩与技能型新居民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大量没有一技之长的新居民无工可做,另一方面,掌握一定技能的新居民供不应求。
二是男性新居民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与女性新居民需求持续旺盛之间的矛盾。
单纯靠体力就业的男性新居民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而女性新居民由于加工制造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则持续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新居民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嘉兴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如图于4-2所示,截至2008年底,在嘉兴市就学的新居民子共10.5万名,其中小学8.3万名,在公办学校就读4.9万名,占学生总数的59%;在新居民子女学校就学3.4万名,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的有5 .8万名;初中学生2.2万名,在公办学校就读1.3万名,占学生总数59%,在新居民子女学校就学0.9万名,享受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的1. 42万名。
全市有新居民子女学校52所。
图4-2 2008年嘉兴市外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情况图数据来源:嘉兴市教育局《关于我市新居民子女教育的情况回报》。
由于新居民子女数量增长较快,在教育领域上出现以下问题:财政负担加大;个别新居民子女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不够规范;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觉有差距。
另外,由于新居民的日常保健意识缺乏和医疗保障缺位,据调查,大约20%的新居民在身体不适时不会选择去医院看病,他们有的认为城市医疗费用太高,有的是没有时间去医院。
在新居民集聚地环境卫生、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管理较为困难。
新居民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参保率低。
第二节嘉兴市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定量分析及预测一、人口迁移模型为了对嘉兴市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进行定虽分析及预测,本研究利用人口迁移的重力模型对半年以上流动人口进行研究。
」比处引人人口重心与经济中心的距离作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经济重心就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中存在的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平衡;人口重心就是一定区域内某个时期人口分布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
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动力来自于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经济重心与人口分布重心的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是从宏观上抽象出来的,用以表明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程度,这一距离与人口的迁移距离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在研究城市化同时,由于全国各地都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行为,既可能发生城郊向城区的迁移,也可能发生省际迁移,其迁移距离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不等。
有关研究表明。
距离是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一个基本地理要素,但其影响的大小却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
省际距离对人口迁出数量与迁入数量的影响也不相同。
现实中,进城务工行为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预期收入、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其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距离并不对迁移形成重要阻碍。
而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则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判断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不平衡程度。
这一距离越大,说明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差异越大,客观上促使人口迁移的规模加大。
如果这一距离为零,则说明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在整体上重合〔局部仍可能不重合〕,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较为均衡,人口迁移的动力减小。
从农村迁人城市的主要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显然,剩余劳动力越多,迁人城市的人口越多。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进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将逐步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升高。
当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人口比重时,城市化速度会逐步降低,最终使城市化率接近于稳定的高水平。
因此可以近似认为,人口迁移规模与农村人口数成正比,与城市人口数成反比。
大多数迁移行为是经济因素驱动的,因此迁人地与迁出地的收人差距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最初的重力模型的基础上,可根据经济活动数据将其修正为:式中:K为系数,Mij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数,Wi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Wj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i为农村人口总数,Pj为城市人口总数,D为全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距离。
二、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距离重心是力矩最小的点。
总力矩为,要使总力矩最小,则应满足:,此式无解析解,需用以下叠代公式求解:在区域经济研究中,假设某一个区域由n个次一级区域i构成,那么该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通常采用如下的计算方法来表示:其中X、Y分别表示某一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所在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Xi、Yi分别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中心的经度和纬度;M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的某种属性的量值。
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Xi、Yi一般选用次一级行政首府或中心城镇的地理坐标。
对嘉兴也采用这种方法来获得Xi、Yi的量值,即采用各县(市、区)政府所在的地理坐标作为次一级区域中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
在度量“经济重心”时,采用各县(市、区)的GDP作为某一区域的经济量值;在度量“人口重心”时,采用年末人口总数作为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量值。
应用上述方法得到及嘉兴市各县(市、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后,再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其中D表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Ps、Pk表示人口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值,Cs、Ck表示经济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值;N为常数,是把地地理坐标(以度为单位)转换为平面距离对应的值,此处N值取111. 111千米。
根据《嘉兴统计年鉴》中历年各县(市、区)人口数及各地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表4-1。
三、参数的确定为求迁移模型中的系数K,将公式变形可得其中Wi、Wj、Pi、Pj可由《嘉兴统计年鉴》获得,D的值由表4 -1获得。
迁移人数Mij的数据,采用各县(市、区)统计年鉴中的“暂住人口”数据。
由于各地相关部门统计暂住人口的工作刚开展,数据量比较少,例如平湖市和桐乡市有2002-2008年的数据,海盐县有2004-2008年的数据,海宁市只有2005-2008年的数据。
根据模型要求,Mij的数据要取各地的总和,所以只能取最全面的2005-2008年的数据。
计算结果见表4-2。
四、对未来流动人口变化的预测结合人口迁移的重力模型对嘉兴市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的变化做定量分析。
以人口分要素预测方法为基础,分别对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预测,在预测时考虑人口的出生、死亡与迁移。
由于人口迁移流动会影响到城乡人口总量,而迁移数量又受到城乡人口规模的影响,这是一个含有反馈的过程。
嘉兴市历年城乡出生与死亡人口由分要素预册方法得到。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距离变化,由已有数据的趋势外推得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一距离是不断缩小的。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人与农村居民纯收人的比值,近年来在1. 36-1. 59之间波动,且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其原因在于,嘉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
对上述系统动力学模型用Vensim软件运行仿真,结果见表4-3:注:NR1表示根据2009年在嘉兴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数量加上NR2对应年份比上一年的增加值调整所得的在嘉兴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下限数量。
NR2表示未来在嘉兴居民满半年以上新居民上限数量。
NR3表示假设2016-2020年K值为2015年K值不变条件下,在嘉兴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数量。
研究采用K值变系数算法对未来嘉兴市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新居民测算结果(表4-3 )显示,2015年嘉兴市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新居民数量将在216.52万~227.93万人;到2020年,嘉兴市未来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数量将维待在248.24万~206.69万人。
但若假设2016一2020年K值取2015年K值并保持固定不变〔即为K值常系数算法)条件下,2016一2020年嘉兴市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数量呈下降趋势,到2020年居住满半年以上新居民数量约为210.64万人。
从总体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嘉兴市居住半年以上新居民每年增长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2005一2007年,嘉兴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数量由140多万增长到160多万,2008年,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一方面,随着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等都会相应增加,因此未来嘉兴半年以上流动人口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转变为常住人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升级,基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容量等限制因素,未来嘉兴市流动人口仍会保持增长,但速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三节三次产业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分析以上用修正的人口迁移模型对未来半年以上流动人口的规模做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