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文化
喜庆的红包传统

喜庆的红包传统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富有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过年、结婚、生日还是其他喜庆的场合,红包都是人们送礼、表达祝福的常见方式。
本文将介绍红包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以及红包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一、红包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红包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宋代。
据历史记载,压岁钱最初是长辈们在春节期间给年幼后辈的一种压纸币,以祛灾避邪、辟邪驱鬼之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逐渐转变成现实中的红包,寄托着尊重和祝福的情感。
红包的赠与和接受过程中,代表着祝福和喜庆的情感。
红色袋子象征着热情和纯真,红包内的钱则意味着财富和好运。
同时,红包还具有传统礼仪的重要意义,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厚意。
二、红包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包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春节期间,红包已经成为人们传递祝福的一种重要方式。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公司年会,亲朋好友们都会相互赠送红包。
除了过年,红包在其他喜庆场合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婚礼上,新人会将一些钱装在红包中,作为送给宾客的回礼;在生日聚会上,亲朋好友也经常会选择将礼金放置在红包里赠送给寿星。
这些红包的赠送,代表着对他人幸福、健康和福寿的美好祝愿。
此外,红包的形式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创新和多样化。
随着电子支付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红包或电子红包的方式进行赠予。
这种方式既方便快捷,又能满足人们对传统红包的期待和寓意。
三、红包文化的意义与影响红包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代表着喜庆、幸福和吉祥,更凝聚着社会团结和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景。
通过红包的赠与和接受,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友好。
红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在红包的赠与过程中,人们注重礼仪、重视情感表达,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承。
此外,红包也起到了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红包的使用中,人们流动的资金注入了市场,促进了消费和经济的繁荣。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红包的使用带动了消费需求,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神奇的红包传统为什么我们要发红包

神奇的红包传统为什么我们要发红包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红包作为其中一项独特的传统习俗,一直以来都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过年、结婚还是庆祝生日,红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发红包呢?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探讨神奇的红包传统,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取自传统的寓意红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相信红色具有驱邪辟邪的效果,所以在特殊的场合和节日,送红包就有了一定的意义。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祥瑞的象征。
因此,发红包可以说是对受赠人的祝福和好运的传递。
二、传承亲情与友情除了寓意之外,红包也具有传承亲情与友情的含义。
在中国,红包一般是长辈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在特殊的场合给予晚辈或亲友的礼物。
这种形式不仅是亲戚间情感传递的方式,也是一种表达尊重和关爱的方式。
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年春节发红包给孩子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之一。
红包不仅象征着祝福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长辈对晚辈们的关心和疼爱。
对于朋友之间,发红包则是互相表达友谊和祝福的方式。
在各种重要的节日和场合,朋友们通过发红包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是一种交流和传递祝福的方式。
三、分享财富的善举红包也有着分享财富的善举的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世代代都强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发红包不仅可以让我们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幸福,同时也能通过物质上的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共同进步。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红包的使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通过发红包,人们可以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维护社会秩序红包除了以上的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在中国的一些场合,如婚礼、庆生宴会等,人们发红包的行为可以起到疏导和调解的作用。
通过发红包,人们可以化解一些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和平衡。
红包的文化意义

红包的文化意义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代表着喜庆、吉祥和祝福。
红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在现代社会中,红包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方式和社交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从历史、社交和心理层面探讨红包的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与起源红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节庆活动中,如春节、婚礼和生日等。
早期的红包并非以现金形式存在,而是用红纸包裹着象征幸福的物品,如硬币、铜镜或者亲手编织的丝绸。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金红包逐渐取代了实物红包,成为了更为便捷和实用的形式。
二、社交意义1. 礼尚往来:红包在中国社交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特定的场合,如结婚、生子、过年等,人们会给予红包作为祝福和礼物。
这种互相赠与红包的行为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社会关系。
2. 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拥有极高的地位,红包作为一种尊重和敬意的体现,更多地被用于年长者向晚辈赠予。
这种传统体现了家族内部的亲情和关爱。
3. 财富象征:红包中所包含的现金代表着富裕和财富。
通过赠送红包,人们向受方传递出对其好运和富足的祝愿。
同时,收到红包的一方也会感到受到重视和关爱。
三、心理意义1. 快乐感受:收到红包的人往往会感到一种喜悦和快乐,这是因为红包代表着一种非物质的奖励和认可。
而给予红包的人则能够通过宣泄自己的慷慨之情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2. 幸福群体感: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团体聚会、团队合作等,领导或者组织者会给予红包给每个成员,这时红包具有统一团队情感的作用,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 社会地位认同:在中国社会中,红包金额的多少往往和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相关联。
因此,红包的接收和赠予也能够成为衡量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参考标准,有时甚至可以体现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总结红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在社交层面上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同时,红包也代表着财富、好运和快乐,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春节的红包文化与送礼习俗

春节的红包文化与送礼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被称为万家团圆的节日。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红包和礼物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喜庆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春节红包文化和送礼习俗,旨在了解其中的起源、意义和演变。
一、红包文化红包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礼物,被广泛送给儿童、晚辈以及服务员等。
红包是一个小红袋子,里面装有代表着吉祥和幸运的金钱。
红包的含义是希望接收者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红包的使用并非一蹴而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恶龙威胁村庄的安宁,村民们每年过年时都要上山给龙祭祀,以求平安。
后来有个叫“广庙”的财主却想出了保护村民的办法。
他将当年看到的神仙画像印在纸上,并将纸包在红包里派发给村民。
此后,村子就再也没有龙的骚扰。
人们得知该财主的办法后,也效仿他,将红包作为祝福送给亲朋好友,逐渐形成了现代红包的传统。
二、红包的文化意义红包的文化意义丰富多样。
首先,红包代表着幸运与吉祥。
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所以红包也就寓意着好运。
送红包的人希望收红包的人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充满好运。
其次,红包也代表着家庭的传承与团聚。
春节期间,人们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是传统礼仪的一部分,代表着长辈的关爱和祝福。
这种传统代代相传,让整个家族更加团结。
此外,红包还有社交的作用。
在公司、亲戚和朋友间的聚会上,人们会互相赠送红包,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红包的金额通常不是太重要,关键在于心意。
通过送红包,人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
三、送礼习俗除了红包,春节期间的送礼习俗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送礼是表达对长辈、亲友的敬意和感谢之情的方式。
送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辈送礼:晚辈在春节期间会准备礼物送给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常见的礼物有酒、茶、糖果和水果等。
2. 亲友互赠:在亲戚朋友之间,也有相互赠送礼物的习俗。
这种亲友间的礼物通常比较贴心,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
红包ppt课件中学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红包的种类和用途
传统红包
定义
传统红包是一种用红色纸袋或红色信 封包裹着现金或礼物的传统习俗,常 用于庆祝节日、生日、结婚等喜庆场 合。
特点
文化背景
传统红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 化底蕴,代表着祝福、喜庆和好运。
传统红包通常由长辈或亲友赠送给年 轻的晚辈或未婚青年,寓意着祝福和 好运。
红包的起源
红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压岁钱习俗。压岁钱是长 辈在春节期间给晚辈的一种祝福,寓意着驱邪避凶、保平安 。随着时间的演变,红包逐渐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重要习俗 ,不仅限于压岁钱,还发展出了多种形式和用途。
红包最初的形式是纸包,里面装着一些铜钱或金银制品。随 着社会的发展,红包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变化,逐渐演变为 现在常见的装有现金或银行卡的红色信封。
经济负担。
避免在红包中夹带贵重物品,以 免形成攀比心理,影响人际关系
。
红包的发放应适度,不应过于频 繁,以免造成浪费和不必要的支
出。
注意礼尚往来的原则
红包的发放应遵循礼尚往来的原则, 避免单方面的付出,以免造成不平等 的关系。
在交往中应注意平衡,避免过分依赖 红包来维持关系。
在回赠礼物或红包时,应考虑到对方 的感受和需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 会。
REPORT
红包ppt课件中学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红包的起源和历史 • 红包的种类和用途 • 红包的文化内涵 • 红包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 如何合理使用红包
REPORT
发红包一心一意到十全十美

发红包一心一意到十全十美引言: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红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是过年还是过节,亦或是庆祝朋友之间的重要时刻,红包都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发红包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一心一意,将红包发到十全十美的状态呢?本文将从红包的本质出发,讲述如何在发红包时做到一心一意,使得红包完美无瑕。
第一部分:认识红包的本质1.1 传统习俗与红包中国传统文化中,红包是一种表达祝福和传递喜庆的方式。
无论是过年还是结婚,红包都成为了人们表达心意的重要工具。
红色代表喜庆,钱代表富贵,因此,红包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因此,在发红包时,我们应该通过红包来传递真挚的祝福和关怀。
1.2 面对红包的变革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红包已经从传统的纸质红包转变为电子红包。
从红包的形式上看,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但无论红包以何种形式存在,其本质并未改变,即传递心意。
第二部分:发红包的一心一意之道2.1 深入了解受红包的人在发红包之前,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受红包的人的喜好和需求。
例如,如果是给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以考虑他们喜欢的动漫人物、玩具等,并将红包与这些元素进行巧妙结合,使得红包更具个性化和特色。
2.2 将红包金额与场合相称发红包时,金钱数额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关系,来决定合适的金额。
对于亲密的家人和好友,我们可以适当提高红包金额,以彰显心意;而对于一般的朋友、同事等,我们可以按照常规的金额给予红包,不过分也不吝啬。
2.3 特色与个性化的红包封面不同于传统的纸质红包,电子红包更容易进行个性化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受红包的人的爱好或特点,设计一个特色的红包封面。
例如,如果受红包的人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选取一幅他的作品作为红包封面,增加红包的独特性。
2.4 添加个性化祝福语在发红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添加个性化的祝福语,以展示对受红包人的关心和祝福。
例如,我们可以在红包封面或者红包内添加一句温馨的话语,如“愿红包里的喜庆和吉祥,陪伴你走过每一天。
一到十的红包仪式感

一到十的红包仪式感简介在中国,红包是一种赠送财物的传统文化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更加喜欢通过手机等电子方式发送红包。
然而,红包的仪式感却逐渐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一到十的红包仪式感,让我们重新体会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的红包一的红包通常被视为给予对方的尊重与祝福,也是一种开始的象征。
红包金额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是无论金额多少,都要花费一些心思。
可以用漂亮的红包封面装饰起来,或者写下一段祝福的话语,以表达自己的诚意。
二的红包二的红包寓意着双方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
除了赠与现金,您还可以给予一些实用的小礼物,比如精美的钥匙扣、红色的手链等。
这些小礼物可以增加仪式感,并且让对方感受到您的真诚与关心。
三的红包象征着祝福与幸福的加倍。
您可以将现金红包随机放置在一个小礼品盒中,使接受者用小礼品盒打开,并发现现金的惊喜。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红包的神秘感和仪式感,让接受者在获得红包的同时也感受到您的心意。
四的红包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在给予红包时需要特别注意。
可以将红包金额设置为不包含四的数字,如40、400等,并且可以搭配一份特殊的小礼物以平衡不吉利的数字带来的影响。
这样做不仅可以遵循传统文化,同时也能给接受者带来欢乐与喜悦。
五的红包五的红包表示幸运与富贵,也是中国古代五福之一。
在给予五的红包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红包盒,如带有富贵图案的红包盒或金色的红包盒。
此外,您还可以编写一张富有祝福的红包祝福语,表达您对对方好运和财富的祝愿。
六的红包与顺利和发展有关。
为了增加仪式感,您可以将六个红包放置在一个大红包中,然后配上一张富有祝福的贺卡。
接受者可以逐个打开六个小红包,体验到一点一滴的惊喜和快乐,并且在读贺卡时感受到您的真诚和关怀。
七的红包七被视为幸运的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给予七的红包时,可以选择七个红包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红包束,或者将七个红包装在一个红色的小袋子中。
结婚红包数字寓意

结婚红包数字寓意结婚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对于许多人来说,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喜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红包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礼金形式。
结婚红包不仅体现了亲朋好友的祝福和关爱,还有着深刻的数字寓意。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寓意与吉祥和瑞气息息相关。
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婚红包数字寓意。
1、88: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最吉祥的数字之一。
它的发音与“发财”相似,代表着财富、好运和成功。
因此,88的结婚红包被视为给予新婚夫妇最大的祝福和祝福。
2、99:数字9在中文中发音与“久”相似,寓意着长久和长寿。
因此,99的结婚红包代表着对新婚夫妇幸福和长久的祝福。
3、168:数字1在中文中发音与“一”相似,象征统一、完整和幸福。
6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代表着顺利和成功。
8则代表着财富和好运。
因此,168的结婚红包被视为给予新婚夫妇完整幸福和成功的祝福。
4、520:数字5在中文中与“我爱你”相似。
而数字2也与“爱”字形状相似。
因此,520的结婚红包被认为是对新婚夫妇深深的爱和祝福。
不同数字的结婚红包也可以根据财力和关系的亲密程度进行具体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近亲和密友会给予更高额的红包,以表达他们的深度祝福和关怀。
此外,在某些地区和传统中,一些数字也存在着具体的禁忌。
例如,数字4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相似。
因此,在结婚红包中避免使用数字4是常见的做法。
虽然数字寓意在结婚红包中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祝福和关心的心意。
无论金额大小,结婚红包的目的都是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关爱。
所以,选择合适的数字和金额,寄托自己的心意,对于情感的表达更为重要。
除了数字寓意,结婚红包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礼仪素养。
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在出席婚礼时,会非常注重红包金额。
但是无论是送一张纯洁的白纸,还是一张精美的红包,最重要的是真诚的祝福,而不是金钱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红包文化试探——以福建省平和县民间红包礼仪风俗为例
风俗文化,是沟通人类社会生活,反映某一社区或某一群体间的认同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并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传播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英国著名人类学专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说过:风俗文化是(一种依靠传统力量而是社区分子遵守的标准化的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
这里包含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包含群体的伦理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等。
风俗是活动着的文化心理素质的共同体现。
闽地多山,千百年来内陆交通闭塞,无数高山将居民分割为无数自然村,因而在不足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拥有至少七种汉族方言以及十几种地方戏剧。
由于代代保留着在北方已绝迹或鲜见的古黄河、长江流域的风俗文化现象,闽省被誉为古中原风俗文化荟萃地,而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则更是在海峡两岸盛行不衰。
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以红包相互馈赠,传达心意的红包礼俗文化在闽南地区乃至闽台一带皆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大年夜(压岁钱)
每年除夕,按平和习俗一般总要一家子大小(有时还包括有些已分家的兄弟子侄)聚集在一起(围炉)(闽南语中吃年夜饭意)。
饭后由长辈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子侄,称(压岁钱)。
据说这种分发红包的形式还有一定俗例。
如:分发红包的长辈夫妇双双健在,则分给每一个晚辈的红包须为两包,如果一方已去世,则只有一包。
不管是一包还是两包,每份红包的金额须为双数。
不过,随着俗例演化到今天已发生改变,即分发红包的长辈夫妇双双健在也可合发为一包,分发对象也缩小为仅分给孩童,只不过金额仍须是双数。
婚庆送(贺仪)
平和一带有俗:婚前(放定)(又称(下定),闽南语中指双方定下亲事)后,男女双方就向亲朋好友分送喜糖(现在一般为整包糖果,包装袋上印有双喜等喜庆字样,有的农村还在袋内装入红纸以图喜庆)、喜糕(今也有以饼代糕),预告新婚喜日。
现今县城一带一般简化为递送请柬告知婚宴喜日。
亲友接到这送来的喜讯后,就应送礼庆贺。
部分送实物,如往工艺品店订制喜匾,但更多数人选择送红包,称为(干礼)或(贺仪)。
旧俗须为两包,金额须为双数,且强调送礼时间必须在双方定亲之后,成婚之前,而且要选择双日或黄道吉日。
不过,现今已简化为一包,时间可选择上门拜访时送出或奔赴参加喜宴时当面交给在门外迎接的新人、家长或专门负责收取红包的其他亲属。
只是金额双数不变。
(丈母礼)和(舅仔礼)
按平和农村风俗,结婚后三或四日,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做客)。
新郎在见丈人和丈母娘以及女方姑表、亲堂(闽南语,一般应指曾祖辈为同一人而祖辈不同分支)兄弟时,要送红包为礼,称(丈人、丈母礼)和(舅仔礼),这是因为当地方言称女方兄弟为男方(舅仔),即小舅子意。
旧俗红包包数为单,金额为双。
其中给丈人和丈母的金额较多,(舅仔礼)则以女方同胞兄弟、亲堂兄弟、姑表兄弟的人数每人一包,金额为双,但数量逐步递减。
农村习俗同时还要求新郎在见面送礼之后,赴女方家为其准备的筵席,即当地所称(请女婿)宴时,还应席上放置一包金额较大的红包,具体金额依新郎家境而定,不过仍须取双数。
(寿礼)按平和农村旧俗,亲戚朋友中长辈寿诞,尤其是庆大寿(一般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十岁寿,称(做大生日)),各位亲友,尤其是晚辈需按礼应送面粉制成的寿龟、寿桃等。
但现今也已一般简化为红包。
送红包称送(寿礼)或(寿仪)。
红包包数现一般也为一包,金额仍须为双。
送红包者一般在登门贺寿或吃寿面。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饮食结构变化等原因,寿面这类喜庆式面食现一般已改为喜宴形式,且不再突出(面食)重要地位。
(丧仪)和(纸礼)
平和乡俗,亲戚朋友中有人去世,应前往吊唁,同时一般要送(花圈)和红包,此时红包称为(丧仪)。
一般仍用红纸包钱,不过有时会采用对角折包,极少数地区采用白纸甚至(草纸)包裹。
包数为一包。
关于钱数,据称旧俗有具体讲究为:倘若死者配偶尚健在,金额为单;如若死者配偶亦已去世,则金额可双可单。
不过在笔者的访谈对象中,一般表示现在至少县城已没有这种讲究,而是一般采用单数金额送出。
而关于红包送出的时间,旧俗要求在死者入殓之前。
否则应送出(纸礼)意为买来纸钱,焚送死者好好上路。
此外旧俗有约,在(办丧事人家,别人给他们送来红包和花圈甚至送来挽联,或者亲人好友赶来参加(出山)仪式(当地指出殡仪式)时,要跟人家道谢,并且还要回送红包,称(挂包),意为为亲友冲去晦气,带来好彩头。
这种红包金额要双,不过钱不用多,象征性给一点就可以了。
也有称此旧俗是给那些参加送葬吊孝的亲朋好友红包之外还得给本家子侄,每人各一包,叫+剃头钱,,大概钱额相当于剃一次头的钱。
不过,据访谈发现,回赠挂包一俗作为疑似已废弃礼俗,现已鲜闻。
一般做法为下次对方遇红白喜事、乔迁求学等机会再予适当回礼。
其它红包
据老一辈访谈对象介绍讲,平和人在家中婴儿(满月)或(周岁)时一般都有庆贺活动。
而亲友前来看望(新孩)(指婴儿),惯俗为送出红包,表祝福新孩平平安安、夜长日高快快长之意。
红包包数和金额都应为双。
和其它地方一样,平和人遇家中子女升学、乔迁新居、新婚喜事等都会摆出升学宴、乔迁宴和新娘宴等请家人、亲友、同事甚至一般朋友等,受邀赴宴者应送上红包以示祝贺,金额为双,具体钱额则视当时(行情)而定。
年长的访谈对象还介绍了一种比较古旧的,在现代看来已显得(匪夷所思)的红包:(平常时间较长时间未到亲友家做客要再次登门,或者初次登门做客时,要对亲友家的下辈(一般为孩童)送红包给祝福。
假使夫妻双双同送就要送两包,金额也是双。
)
红包之外的思考
从平和县、整个闽南地区乃至闽台一带种种红包礼俗,可以看出这一带人们多情重礼。
礼俗虽多有演变简化,但至今仍大部分为后人所传袭,以示情分。
平和人的红包礼俗形式多样,寓意丰富。
而平和红包礼俗文化演化到今天,除了最初表达真挚情分的传统闽南风俗意义之外,也逐渐成为现代平和人遵守(礼尚往来)模式的必要工具。
访谈中发现,参加亲友喜宴不送出红包,或者送出的金钱数不足当时(行情)要求,可能影响到自己留给对方的印象,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双方交情。
而收礼一方假如没有在今后接受对方邀请时回赠等额或基本等值的红包,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自己心里平添些须压力,感觉似乎自己对对方在人情表达方面略有不妥。
红包虽小,作用挺大。
由此引申出的对闽南地区乃至闽台两岸礼俗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仍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