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展示课
《中华经典诵读》课件

特点和特色
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方面分析各种经典诵读的独特特点。
三、中华经典
三字经
介绍三字经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其在中华教育中的 地位。
百家姓
介绍百家姓的起源、传统使用方法和文化意义。
千字文
古诗词选
解读千字文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对教育的影响。
《中华经典诵读》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意义和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加深对 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一、引言
通过讲述课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介绍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价值,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二、经典诵读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阐释经典诵读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分类
通过经典诵读,调整身心平衡,提升心理健 康和精神状态。
五、中华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1
课前准备
学习经典诵读的背景知识,准备好诵读材料。
2
课上操作
通过朗读、解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和体验经典诵读的内涵和境界。
3
课后巩固
反复诵读、记录心得和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六、中华经典诵读的实践
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实 践
介绍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课程 的开设和教学实践。
社会活动中的推广
展示各类社会活动中经典诵读 的推广和应用。
个人自学实践
分享个人进行中华经典诵读学 习和实践的经验和心得。
七、总结
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深入思考,探讨其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
八、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参考资料,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中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课件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童心
四年级课外经典诵读展示
(一)“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古诗串烧
《暮江吟》唐:白居易
《渔歌子 》唐:张志和
《山行》唐:杜牧
《清明 》唐:杜牧
《枫桥夜泊》唐:张继
《 题西林壁》宋:苏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白
《 咏柳》唐:贺知章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梅花》宋:王安石
《 绝句》唐:杜甫
《春夜喜雨》唐:杜甫
《 赠汪伦》唐:李白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示儿》宋:陆游
《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小池》宋:杨万里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游子吟》唐:孟郊
《江雪》唐:柳宗元
《游山西村》宋:陆游
2.国学经典节选展示:
对联对对碰
古诗对联大联欢
(二)古诗词探究——看图猜诗
(二)古诗词探究——看图猜诗
(二)古诗词探究——看图猜诗
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诗词探究——看图猜诗
(二)古诗词探究——看图猜诗
(三)古诗词探究—古诗情景剧再现
《送元二使安西》
人 物:王维 、元二 地 点:渭城 目的地:安西 时 间:清晨 情 节:送别 环 境:下雨
(四)课外经典诵读展示—《论 语》
(四)课外经典诵读展示—《水调歌头
(四)课外经典诵读展示—《木兰辞》
(五)化文化人,赏析体验
淮安小学长征校区经典诵读微课程展示安排

王婷婷
《夏洛的网》
方芳、陈正刚、赵冰
三(4)
徐娟
《夏洛的网》
戴胜男、解越、陈彦希、
三(6)
崔媛媛
《夏洛的网》
戴兴荣、孙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徐瑞
录播
教室
姜露萍
《沈石溪动物小说》
万永辉、王惠、苏循波、邱丽君、刘娟、钟婕、张慧、刘和军、晁萍、许乃权、赵万文、李永军、张茜、刘牧蓉、徐汝红、田芳
四(5)
单斯雯
《沈石溪动物小说》
周佩佩、杨步琴、王璇
四(6)
史振
《沈石溪动物小说》
姜雅典、花春明、包丹
教师会议室
陈丽丽
《水浒传》
李皖怡、朱从浩、刘须锦、方彬、朱俊、王开乾、朱秀华、何燕、李爱林、翟银玲、杨云、靳海荣、方洁、季迎春、倪宝燕、盛之红
五(6)
李媛
《水浒传》
刘立梅、马妍、彭娟、高颖
多功
能室
罗淑娴
《鲁滨逊漂流记》
薛丽、陈敏、顾琴、任海燕、李丽、葛莉玲、王利、袁开祥、邵素荣、董丽、马卫、洪玉春、潘井明、窦娟、戴凤雏
六(6)
童一峰
《鲁滨逊漂流记》
许鑫鑫、陆晓倩、李夏夏
9:40
|
10:20
教师会议室
何艳
《曹冲称象》
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录播教室
刘娟
《李时珍夜宿古寺》
四到六年级的语文老师
注:每个小组加粗的领导老师是组长。
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经典诵读微课程展示安排
经典诵读微课程听课安排表
时间
地点
执教老师
执教内容
听课人员
8:50
|
9:30
二(4)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PPT课件

的深刻思考。
学习方法和技巧
1
3
品味原著
2
多角度解读
深入阅读原著,体会其中的精妙之处,
通过多种文化角度解读经典著作,拓
思考作者的用心与深意。
宽视野,丰富思考。
对话交流
与他人深入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开拓思维。
课程实施计划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阶段一
了解经典著作,介绍作者背景与作品特点,通过导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阶段二
深入学习著作,解读精华部分,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思辨能力。
3
阶段三
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我们能够开阔视野,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经典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智慧的青年。
《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
会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本次课程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经典著
作的魅力,了解学习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和技巧。
活动目的
1
传承中华文化
2
培养阅读兴趣
3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诵读经典著作,让学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激发
经典著作富含深刻的思想,
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
深刻的人生智慧。
绘和人性的真实刻画。
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历史的见证
思想的指南
经典著作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人类智慧
经典著作蕴含着千百年来优秀智慧的思想,
的结晶,对深入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深远影响。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

初中国学经典诵读语文课教案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初中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
(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
)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1、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优秀案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优秀案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案例。
1.《红楼梦》诵读课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红楼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才情横溢,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西游记》诵读课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西游记》,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佛教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水浒传》诵读课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水浒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忠诚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4.《三国演义》诵读课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诵读《三国演义》,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5.《论语》诵读课程《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诵读《论语》,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6.《古诗词》诵读课程《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诵读古诗词,学生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7.《弟子规》诵读课程《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通过诵读《弟子规》,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8.《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9.《古文观止》诵读课程《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的文言文选集,通过诵读《古文观止》,学生能够熟悉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202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学校进行班级经典诵读评比,依据年级不同进行评比。 (3)进行手抄报,板报、朗诵等奖项评比。
பைடு நூலகம்
3.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团结互助、 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4,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及好书为友,及经典对话,及博览同行。在经典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 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让书香飘满校内,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欢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每周五有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讲解国学内容。 .班主任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支配。 .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目标和成长规划,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积累本”,将读书活动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读 书规划书,参与读书活动的作品,奖状等记录下来,参与学校的评比活动。 七、展示评价 .每个学期各班及学校撰写总结。 .学校制定展示评价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找特地时间展示。 (1)进行国学的朗诵竞赛。 (2)进行国学内容的摘抄、手抄报、板报、橱窗、读书笔记等内容展示。 (3)学校以国学为内容开展专题活动。六一、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等契机。 (4)学校组织制作校内内国学宣扬标语等。 (5)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宣扬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评价 (1)每个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表,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
一、活动目的
1.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吸取民族精神的丰富养分, 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内文化氛围,丰富我校班级的校内文化生活。
2,诵读国学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审美实力,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育学生对优 秀文学作品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诵古诗 传经典》经典诵读课教学设计

《诵古诗传经典》经典诵读课教学设计香河县安平镇周庄中心小学米振杰【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学习各篇课文后基本可以熟练朗读课文了。
在此之上以国学古诗文诵读为主的经典诵读课,教学古诗文诵读的技巧,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范畴,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古诗文的诵读能力。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节日、神奇的汉子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在识字的同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诵读丛书中的关于节日的经典古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深刻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激起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丛书中的选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练习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诵读方法,体会古诗文吟诵的古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1.视频《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中,涵盖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体会古代中国的魅力。
2.欣赏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谈话导入: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是先人们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引出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
二、谈今论古:1.回顾识字单元的四篇课文:《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概括地介绍四篇课文的特点及内容、思想等。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第五项内容:引出课题《诵古诗传经典》3.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呢?老师我喜欢《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浸润童心
——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理念:
书声琅琅,其乐融融,于诵读经典诗文中净化心灵,于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既在背诵表演中巩固旧学,又在探究中感悟新知。
活动目标:
1.通过回顾诵演,对学过的经典诗文进行巩固。
2..通过搜集整理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思路:
1、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进入诗词的话语情境,在反复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
2、在荷诗探究活动中,在感悟古诗文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学写研究报告。
活动准备:
1、一周前让学生搜集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2、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的经典诗文;
3、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四个荷诗探究小组,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汇报材料。
活动时间:
1课时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亲临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不辞劳苦,呕心沥血,面对这种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你们能用学过的古诗来赞美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那我们就带着赞美之情把这两句诗献给在座的老师吧!向老师问好。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雅士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
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循着他们的笔迹去领略中华文化的俊美与睿智。
我们的口号是——(齐)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二、蒙学经典回顾
1.《论语》诵读
师: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蒙学经典穿越时空,承续着中华文明,千古华章,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精神。
古老的文字,朴素的智慧,是孔夫子的谆谆告诫。
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孔夫子的超然情怀。
让我们重温《论语》经典语句。
(课件音乐渔舟唱晚)学生接力诵读。
2诵读《三字经》片段
师:被誉为“蒙学之冠” 的《三字经》,我们早已牢记心怀。
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让我们知道了——(生)学习的重要。
师:“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让我们懂得了——(生)孝亲敬长。
男女分组诵读
3.诵演《弟子规》
恩欲报,怨难忘,报怨短,报恩长,是《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是《弟子规》让我们懂得孝顺,学会做事。
让我们心怀感恩,一起来诵演《弟子规》。
(课件音乐)
二、古诗词探究
(一)唐诗宋韵
1.师: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经久不衰的瑰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不是诗人写作的最佳题材。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图吟诗。
2点击课件,出示不同画面,让学生背出相应的古诗。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首古诗?指名学生背诵。
师:孩子们,一首诗就像一幅画,一首诗就像一首歌,它像清泉一样流进我们的心窝。
(视频)学生齐唱。
师:诗中有歌,诗中有乐。
戏蝶的儿童,采莲的小娃,捕蝉的牧童,垂纶的稚子。
那是诗人向我们展现儿童的天真,童年的快乐。
你听!
《宿新市徐公店》《池上》《所见》《小儿垂钓》
师:诗词中有乐,诗词中有苦。
枫桥的钟声,巴山的雨,中秋的明月,思念的苦。
那是诗人向我们诉说游子思乡之愁,游子思念之苦。
你听!
枫桥夜泊张继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中秋苏轼
师:诗词中有乐,诗词中有苦。
那是祖先向我们诉说山河破碎之忧,诉说戍卒征战之苦,诉说壮志未酬之情。
你听!
春望杜甫
凉州词王翰
满江红岳飞
(二)“荷”诗探究
1.师:唐宋时期,中国诗词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诗词共辉,云蒸霞蔚。
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启迪。
我们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形成富有活力的有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营造起书香浮动的文化校园。
在和畅楼一楼有一条荷诗廊,收集了十多首和荷花有关的诗文。
荷花使我们的校花,“荷”寓意为“和”,我们学校是和乐校园,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和”文化研究,而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就是和荷花有关的诗文。
下面进入第三部分:“荷”诗探究。
上星期,我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荷诗进行探究,今天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探究成果,大家准备好了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小结研究报告的内容。
评出“最佳合作组”“最佳口才组”“最佳朗诵组”“最佳书画组”
“探究优胜组”为最高奖项。
3.师:从大家的探究中不难发现,诗人笔下的荷花有什么特点?(生答)
对,莲花不仅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姿容,还有高洁的品格。
正如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感悟荷花的美好。
点击课件,配乐朗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爱莲说》。
三、课堂总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童心”诵读古代经典诗句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只要我们胸中有学问,胸中有诗书,气质自然就优雅,美丽,老师祝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音乐《江南》,在孩子们欢快的舞蹈与歌声中结束本次课堂活动。
教后反思:
经典诵读的课堂,应当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接触诵读吟唱古诗文。
当孩子们真正接触了这些凝练优美的诗文佳作,当孩子们真正进入了经典世界,他们的审美情趣会自然而然地高尚起来,他们的行为举止会自然而然地文明起来,他们的行为气质会自然而然地高雅起来。
营造经典诗文诵读的氛围,运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目光牵引向经典诗文的沃土里。
那个时候,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语文修养的提高,不仅仅是孩子们气质修养的变化,更是民族灵魂的回归,是民族精神的复苏和振兴。
经典诵读就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本堂经典诵读研讨课,是一节展示课,展示本班这学期经典学习的一些成果。
本课的展示,主要是以三大主题展开活动:第一章是蒙学经典回顾,这部分主要试对孩子们前面进行的蒙学经典诵读的一个复习巩固;第二章是对诵读过的古诗文进行分类积累诵读,在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第三章结合我们学校的特色,展开荷诗研究,让学生尝试自己感悟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将我们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课堂融演、画、诵、唱、写于一体,多管齐下,形式清新活泼。
本节课,活动度充分展开,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课堂中飘歌飞画,挥洒出一种灵性,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诵读领悟欠味道。
学生的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等诸多方面。
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
千锤百炼的诗眼、千古传诵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都应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细细品味。
只有品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才能读出节奏美、韵味美。
在第三章荷诗探究的活动中一味地进行汇报,并没有引导学生对词进行细细的品味,词中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没有品出来。
因此读起来缺少韵味,导致诵读的氛围太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