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展示------《论语》与成语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

目录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 (1)2.三面镜子 (3)3.尊师重道 (5)4.为人处世 (7)为政第二5.孔子的自剖 (9)6.诗的伟大 (11)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8.最高的智慧 (15)9.如何学习 (17)八佾第三10.追的哲学 (19)里仁第四11.仁者精神 (21)12.仁义值千金 (23)13.仁的境界 (25)14.孝子之仁 (27)公冶长第五15.盖棺定论 (29)16.想的太过 (31)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4.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故事】孔子学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
”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小学语文1-2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

小学语文1-2年级经典诵读书目(附美文)小学1~2年级100篇经典诵读详文1.《江南》汉乐府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6.《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7.《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8.《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9.《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0.《渡汉江》 (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送别》 (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15.《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6.《赠王九》 (唐)孟浩然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
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9.《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完整word版)(定稿)经典诵读《论语》下册

《论语》简介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
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
《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
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
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诵读。
第一课论语·里仁(四)导读:君子和小人究竟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做是君子,小人又是怎样做的?这篇内容将会给我们答案。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字词注解游:离家出游,主要指游学、游宦。
方:方向,方位.古文今读孔子说:“父母在活着时,不要远离家乡,如果非要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字词注解惧:忧惧,担心。
古文今读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长寿而欢喜,一方面因年高而担忧。
"拓展阅读羊羔跪乳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
《论语》经典语录+成语

《论语》经典语录+成语贤贤易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在道德学问上的磨砺研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安居其位,纯正无邪,“思无邪”,有耻且格(有羞耻心且能自觉归正)“无违”(不要违背礼)深明其义,如愚(如愚者一般),和颜悦色,安乐与否,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举用善人,孝顺老者,慈爱幼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列国争雄,急剧瓦解,礼坏乐崩,弘扬周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端庄恭敬,“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心耿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热烈振奋,纯净和谐,清晰明亮,连绵悠长,宽厚待人,严肃恭敬,悲戚哀伤,述而不作,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知心以及人谓之恕,至高之德,忠恕,颠沛流离,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若得道了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见贤思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要出言迟钝而行事敏捷),德不孤,必有邻。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事奉君王时过于繁琐,就会遭受羞辱,朋友交往中过于琐碎,就会导致疏远),克制和内敛,恭敬,谦让,忠厚,刚勇,好胜,善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斐然成章(富有文采,文章可观),文采斐然,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过度恭顺。
(巧言,令色,足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对他说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对他说高深的道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初中语文_经典诵读《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典诵读《<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十则》,掌握各种诵读方法。
(重难点)2、激发学生诵读《论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解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白板上的成语。
(生齐读)其实啊,这些成语出自同一本书,那就是《论语》。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语>十则》,诵读中华经典。
二、展示目标1、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一)、简介论语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论语》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谈,教师总结,白板展示。
2、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读成“l ún ”而不是“l ùn ”吗?师旁白:这是小篆的“论” ,看右边的像什么?“仑”是论的本字,是按次序排列之物的意思。
加上“言” ,“论”就是把语言按照次序排列的意思。
它也只有在《论语》中读作“l ún ”。
(二)、字正腔圆读一读1、师:声音先于义理,先让我们读准字音。
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
白板出示重点字读音,一生读。
2、师:那就让我们字正腔圆的齐读课文吧。
全班齐读。
(三)、充满韵味读一读1、师:听着这朗朗书声,老师也有点跃跃欲试了,我来读两句,同学们给点评一下,好吧?师朗读,学生谈。
2、师:要把文言句子读出韵味,需要一定的技巧:停顿要准确,重音要清晰,语速要适当,语调要合适。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师:好,下面就把你读的最拿手的两句给我们展示一下吧。
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四)、感悟道理谈一谈不亦说(yu è)乎 三省(x ǐng)吾身 诲女(r ǔ)知之乎 是知(zh ì)也 知之为(w éi )知之 传(chu án )不习乎《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经典诵读》二年级(全一册)---正文

zǒng xù1、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入则孝出则悌(选一)fù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古书名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李毓秀rù zé xiào chū zé tì2、入则孝出则悌(选二)dōng zé wēn xià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chūbìgào fǎn bì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论语.子路(二)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论语.子路(二)一、基本信息《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子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凌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
三、《论语·子路》1.原文: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子路请求多讲一点。
孔子说:“不要懈怠。
”2.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
”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3.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展示------《论语》与成语
甲:有一种精神薪火相传。
乙:有一种文化历久弥新。
丙:有一部经典,铭刻了先贤的谆谆教诲
丁:有一位师长,点亮了人生前进的明灯
甲:孔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
乙:孔子---经历了长达近50年的教师生涯
丙:孔子----以培养“君子”为教育宗旨,创立了儒家学派。
丁:孔子----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合:翻开《论语》,让我们一起品读人生,汲取智慧!
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领: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和: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男和:哀公问曰:“何为(wéi)则民服?”
女和: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wǎng),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领: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
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
领: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
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甲: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丙:《论语》内容丰富,语言精炼
丁:《论语》形象生动,成语众多
领合:愿中华《论语》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全体合:愿五千年的文化血脉永久传承。
行有余力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众星拱辰
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ɡǒnɡ)之。
”
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怀刑自爱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ɡ)也。
”
劳而不怨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讷言敏行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
安老怀少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乐山乐水
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学而不厌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juàn,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fèn不启,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循循善诱欲罢不能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mí高,钻之弥坚,瞻zhān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xún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zhuó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