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50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73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和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和格言。
以下是一些出自《论语》的成语及其出处:1. 温故而知新 - 来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知之为知之 - 来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见贤思齐 - 来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君子不器 - 来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 君子求诸己 - 来自《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不以规矩 - 来自《论语·子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来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有教无类 - 来自《论语·雍也》:“有教无类。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来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自《论语·学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 过犹不及 - 来自《论语·子路》:“过犹不及。
”12. 子不语怪 - 来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3.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来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来自《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1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来自《论语·子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君子坦荡荡 - 来自《论语·阳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7. 君子慎独 - 来自《论语·述而》:“君子慎独。
”18. 克己复礼 - 来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中的成语

1、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貌。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来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jí,恭敬不安的样貌)如也,与与如也。
示例:郑振铎《桂公塘》: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2、恶衣恶食: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来源:《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示例: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3、欲速不达: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到达目的。
来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到达了很高的水平。
来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示例: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称颂人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5、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来源:《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来源::《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来源:《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职责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论语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9慎终追远: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①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②代指人的年龄,七十岁。
13而立之年:指人开始成熟。
14见义勇为:见到了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
15 举直措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佞。
16 犬马之养:比喻供养父母。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指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8三十而立:三十岁自立于世,开始成熟。
19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多含贬义。
20 温故知新:温习已学过知识有获得新的体会。
也比喻回顾历史,认识现在。
21 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22 异端邪说:不符合正统思想的、被认为有严重危害的思想、言论。
23 周而不比:关系亲密但不相互勾结。
24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25 哀而不伤: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②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之美26 不咎既往: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
27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28 了如指掌: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
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29 杞宋无征:杞国、宋国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论语》的成语1、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2、节用爱人: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3、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
就列,归入行列。
4、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5、分崩离析: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
分崩,破裂。
离析,散开。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6、大动干戈:发动战争。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7、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
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8、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9、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10、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11、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12、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13、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4、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15、愚不可及:原指装傻,别人无法赶上他。
后指极其愚笨。
指处于不利局面善于装糊涂的人。
16、待价而沽:等待高价出售。
比喻某些人等有了好条件或待遇才肯出来做事。
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出。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8、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自《论语》的115个成语

出自《论语》的115个成语1. 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3. 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4. 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5. 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自】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论语·乡党》6. 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论语·雍也》7. 博文约礼【解释】博:广泛;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8. 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9. 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论语·先进》10. 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1. 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3.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4.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论语。
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8.[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E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国学经典:《论语》里的110个成语

论语里的110个成语集锦1.哀而不伤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同“拱”。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指坏人为谋求私利勾结在一起,做事没有原则、背弃忠信。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7.博文约礼解释: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
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停止,停留。
无论白天黑夜都不止息。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达到极致。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

《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论语》中的50个成语典故导语: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0个成语故事,欢迎阅读,谢谢!1.暴虎凭河《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2.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3.巧言令色《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4.过勿惮改《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5.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6.温故知新《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7.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9.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的成语50个导读: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关于书中的成语有哪些?小编搜集整理了50个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论语中的成语50个: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6、【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0、【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1、【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22、【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4、【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7、【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8、【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0、【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31、【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2、【欲速不达】欲: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
【出处】《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34、【言过其实】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5、【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1、【有教无类】类: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42、【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45、【道听途说】道:道路;途:路途。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46、【饱食终日】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49、【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见危授命”。
【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