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典621

合集下载

美国药典标准

美国药典标准

猪八戒照镜子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歇后语
小编相信一提起猪八戒,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是《西游记》贡献给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个经典角色。

虽说那么的好吃懒做。

但也憨厚惹人爱。

民间就流传着很多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可见他的魅力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关于猪八戒的歇后语集锦】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过火焰山/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烷酮本专著内容中属于美国药典正文但不属于协调正文的部分已用()符号标记出。

(C6H9NO)n2-吡咯烷酮,1-乙烯基-,均聚物1-乙烯基-2-吡咯烷酮聚合物9003-39-8定义聚乙烯吡咯烷酮:实际上是由线型1-乙烯-2-吡咯烷酮组成的合成型聚合物,聚合度不同导致聚合物分子量不同。

K值是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的相对粘度有关的特征值,该参数可表示不同规格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具有标示K值为15或更低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为标示值的85.0%-115.0%。

具有标示K值或K值范围平均值高于1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K值为标示值或标示范围平均值的90.0%-108.0%。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包含不低于11.5%,不高于12.8%的氮(14.01)(以无水物计算)。

其标示K值不低于10不高于120。

标签上显示标示K 值。

鉴定A样品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20mg/ml分析:向10ml样品溶液中加入20ml 1mol/l盐酸和5ml重铬酸钾试液验收准则:生成橘黄色沉淀B溶液A:溶解75mg硝酸钴和300mg硫氰酸铵于2ml水中样品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20mg/ml分析:混合溶液A和5ml样品溶液,向该溶液中加3mol/l盐酸溶液使其呈酸性验收准则:淡蓝色沉淀生成C样品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5mg/ml分析:向5ml样品溶液中加入几滴碘试液验收准则:溶液变为深红色D样品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50mg/ml验收准则:完全溶解化验氮测定方法Ⅱ(461)样品:0.1g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析:该过程中忽略双氧水的使用,用硫酸钾,硫酸铜,二氧化钛(33:1:1)的粉状混合物代替硫酸钾,硫酸铜(10:1)。

加热混合物直到得到一个澄清,浅绿色溶液。

继续加热45min,并按指示的程序操作,从“向消化混合物小心加入70ml水”开始。

验收准则:无水物含氮量11.5%-12.8%杂质炽灼残渣(281)不高于0.1%铅(251)测试准备:1.0g溶于25ml水验收准则:不高于10ppm醛限度溶液A:500ml容量瓶中加入8.3g焦磷酸钾,加400ml水溶解。

药典检测项目汇总

药典检测项目汇总

项目/参数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序号名称1 一般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Ⅳ、二部附录II 美国药典第31版<19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IIB欧洲药典第5版2.2.252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ⅤA、二部附录ⅣA美国药典第31版<197>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II B欧洲药典第5版2.2.253 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ⅤC、二部附录ⅣC美国药典第31版<197>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II A欧洲药典第5版2.2.24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美国药典第31版<851>5 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Ⅵ B、二部附录ⅤB美国药典第31版<62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ⅢA欧洲药典第5版2.2.276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ⅥD、二部附录ⅤD美国药典第31版<62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Ⅲ D欧洲药典第5版2.2.297 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Ⅵ E、二部附录Ⅴ E美国药典第31版<62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Ⅲ B欧洲药典第5版2.2.288 熔点测定法美国药典第31版<74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Ⅴ A 欧洲药典第5版2.2.14-169 旋光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Ⅶ E、二部附录Ⅵ E美国药典第31版<78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ⅤF 欧洲药典第5版2.2.710 折光率测定法美国药典第31版<83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ⅤE 欧洲药典第5版2.2.611 黏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Ⅵ G美国药典第31版<91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Ⅴ H欧洲药典第5版2.2.9-10不做中国药典第一法12 pH值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Ⅵ G 美国药典第31版<91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Ⅴ H欧洲药典第5版2.2.9-1013 氧瓶燃烧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Ⅷ A、二部附录Ⅶ A美国药典第31版<54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Ⅷ B 欧洲药典第5版2.2.19-2014 氮测定法美国药典第31版<46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Ⅷ H 欧洲药典第5版2.5.915 硫酸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 年版二部附录Ⅷ B 美国药典第31版<22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Ⅶ欧洲药典第5版2.4.1316 硒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Ⅷ D 美国药典第31版<291>17 铁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Ⅸ D、二部附录Ⅷ G美国药典第31版<24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Ⅶ欧洲药典第5版2.4.918 重金属检查法美国药典第31版<23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Ⅶ欧洲药典第5版2.4.819 砷盐检查法美国药典第31版<211>20 铵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Ⅷ K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Ⅶ欧洲药典第5版2.4.121 干燥失重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Ⅸ G、二部附录Ⅷ L美国药典第31版<73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Ⅸ D欧洲药典第5版2.2.3222 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附录ⅨJ、二部附录ⅧN美国药典第31版<281> 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XI J欧洲药典第5版2.4.1623 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美国药典第31版<467>24 溶液颜色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Ⅺ、二部附录Ⅸ A美国药典第31版<631>英国药典2007版附录ⅣB欧洲药典第5版2.2.2不做中国药典2005版第三法25 氯化物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C)/二部附录(Ⅷ A)美国药典第31版<221>英国药典2007年版附录Ⅶ欧洲药典第5版2.4.426 容量分析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一部美国药典第31版英国药典2007年版27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Ⅸ H、二部附录Ⅷ M 美国药典第31版<921>英国药典2005版附录Ⅸ C欧洲药典第5版2.5.32欧洲药典第5版2.5.12欧洲药典第5版2.2.13不做中国药典2005版第二法鉴别测试<181> Identification - Organic Nitrogenous Bases 鉴别-含有机氮<191> Identification Test - General 普通鉴别<193> Identification - Tetracyclines 鉴别-四环素<197> Spectrophot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sts FTIR 红外鉴别UV 紫外鉴别限度测试<211> Arsenic 砷<221> Chloride and Sulfate 氯和硫<223> Dimethylaniline 二甲基苯胺<231> heavy metal Method Ⅰ重金属Ⅰ法Method Ⅱ重金属Ⅱ法Method Ⅲ重金属Ⅲ法<241> Iron 铁<251> Lead 铅<271> Readily Carbonizable Substances Test 易炭化物<281> Residue on Ignition 灼烧残渣<291> Selenium 硒其他测试及含量<301> Acid - neutralizing Capacity 酸度<391> Epinephrine assay 肾上腺素含量<401> Fats and Fixed Oils 脂肪和硬化油<411> Folic Acid Assay 叶酸含量<425> Iodometric Assay - Antibiotics 碘量法测抗生素含量<451> Nitrite Titration 亚硝酸滴定<461> Nitrogen determination 定氮<466> Ordinary Impurities 测杂质<467> 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 挥发性有机杂质<467> Residue Solvents 残留溶剂<471> Oxygen Flask Combustion 氧瓶燃烧法<541> Titrimetry 滴定分析法<571> Vitamin A assay 维生素A含量物理实验测定<611> Alcohol Determination 乙醇检测<621> Chromatography 色谱法HPLC 高校液相色谱GC 气相色谱TLC 薄层色谱<631> Color and achromicity 色度<641> Completeness of Solution 溶液澄清度<645> Water Conductivity 水电导率<695> Crystalline 结晶度<721> Distilling range 蒸馏范围<731> loss on drying 干燥失重<733> Loss on Ignition 灼烧失重<741> Melting Range or Temperature 熔程<776> Optical Microscopy 光学显微<781> Optical Rotation 旋光<791> pH pH值<831> Refrctive index 折射率<841> Specific Gravity 比重<851> 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FTIR 红外UV/Vis 紫外/可见光<911> Viscosity 粘度<921> water 水分。

药典翻译USP29-621色谱法 中文译稿

药典翻译USP29-621色谱法 中文译稿

USP29-621 色谱法<621>色谱法本章内容包括在色谱仪中使用的术语和操作法,并且提供了全面的信息。

原料药和制剂的色谱操作法的具体要求,包括吸附剂和展开剂,将在个论中给出。

色谱法是指溶质在一个由两相或多相组成的系统中按照不同的动态迁移过程使之分离的方法,每种物质在给定的方向不断的迁移,并且不同的物质由于具有不同的吸附、分配、溶解性、蒸汽压、分子大小或离子强度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迁移率。

这样分离得到的每种物质可以通过分析方法得到鉴定或测定。

一般的色谱技术需要溶质在不同的两相中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固定的(固定相),另一相是流动的(流动相)。

流动相使溶质在固定相中流过,使之与流出更早或更晚的其它溶质呈现分离状态。

一般地,溶质借助于被称为“洗脱液”的液体或气体流从固定相中转移出。

固定相可以表现为吸附作用,例如活性氧化铝、硅胶的吸附作用,或可以通过溶解溶质起作用,将之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

在后者的过程中,被涂抹在惰性支撑物上的液体,通过化学键合在硅胶上的液体,以及直接在熔融的硅毛细管壁上的液体被作为固定相。

在气液色谱、纸色谱和各种形式的柱色谱以及被指定为即液-液分离的薄层色谱中,分配是主要的分离机理。

实际上,分离经常是吸收和分配作用相结合的结果。

其它的分离原理包括离子交换、离子对形成、分子排阻、疏水效应以及手性识别。

在USP操作法中所使用的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有用的色谱方法有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包括高效薄层色谱)和加压液相色谱法(通常也被称为高压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由于其方便性和简单性通常用于鉴定的目的;柱色谱法提供了更宽的固定相选择机会,并且在从混合物中分离单个化合物以及定量方面是很有用的;现代的高效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法和加压液相色谱法需要更加精细的装置,通常可以提供高的分离度,并鉴定和定量非常少量的物质。

在鉴别试验中标准物质的使用用于鉴别试验的标准物质的使用—在纸色谱和薄层色谱法中,某一给定的化合物在介质中从基线迁移的距离(用吸收最强的斑点的位置进行测量)与流动相前沿的迁移距离的比例,被称为化合物的R F值。

美国药典——精选推荐

美国药典——精选推荐

美国药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CA登记号[9004-65-3]原文页号:774-77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甲基纤维素的丙二醇醚,当在105 ℃下干燥2h,其所含的甲基团(-OCH3)和羟丙氧基团(-OCH 2CHOHCH3)符合附表所列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品种的范围。

包装及储存─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中。

标签─标签应表明取代类型及粘度类型(2%水溶液的粘度)鉴别─A:将1g样品轻轻加到装有100ml水的烧杯的水面上,让其在水表面上分散,轻敲烧杯上部,使样品均匀分散,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直到杯中物变透明及有粘性(大约需要5h),摇晃烧杯以润湿剩余物,放入一搅棒,搅拌至溶解完毕,当加入一份与溶液等体积的1N氢氧化钠或1N盐酸时,溶液保持稳定状态。

B:将1g 样品加到100ml沸水中,搅拌之,形成淤浆,但粉末料并未溶解,将淤浆冷至20℃,搅拌之,所得液体清彻或者呈乳白色胶状。

C:将数毫升上述B款所得混合物滴到玻璃板上,让水蒸发,得到一自生的薄膜。

表观粘度在一已称重过的250ml 广口离心瓶中放入准确称量过的相当于2g干物质样品,将98g予先加热到80~90℃的水一并加入,用推进式搅拌器搅拌10min,将瓶置于冰浴中,继续搅拌,让瓶在冰浴中保留40min,以保证水合作用,得到完全溶解,如果必要时,将溶液重量调整到100g,将溶液离心以排除可能带进溶液的空气,将溶液温度调整到20±0.1℃,在合适的乌氏(Ubbelohde)粘度计中测定粘度(粘度计参见[911]纤维素衍生物之粘度条目)。

对于标签所标100厘泊以下之产品,测定的粘度应不小于80.0%及不大于120.0%标签值,对于标签所标高于100厘泊之产品,测定的粘度应不小于75. 0% 以及不大于140.0%标签值。

干燥失重[731]─在105℃下干燥2h,失重不大于5.0%。

燃烧后残渣[281]─对于标签粘度值大于50 厘泊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应不大于1.5%;对于标签粘度值为50厘泊更低之产品,燃烧后残渣应不大于3%;对于1828(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不论什么标签粘度值,燃烧后残渣应不大于5%。

美国药典-中英文对照(翻译资料)

美国药典-中英文对照(翻译资料)

美国药典-中英文对照译文美国药典中记载的辣椒碱资料辣椒碱(辣椒素)分子结构式:C18H27NO3,分子量:305.41,化学名:(反)-N-[(4-N-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8-甲基-6-壬烯基酰胺以干燥提取物计算,辣椒碱含辣椒二萜类化合物总量为标示量的90%-100%,其中辣椒素的含量达到50%以上,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总量超过75%,其它辣椒素类化合物总量不足15%。

注意事项:小心处置辣椒碱,谨防吸入辣椒碱微粒,勿使身体接触辣椒碱。

包装贮藏:密封包装,置避光,阴凉处保存。

标示量:以辣椒二萜类化合物总百分含量表示。

美国药典参考标准:美国药典辣椒素标准规范,美国药典二氢辣椒素标准规范。

鉴别:配制1.0mg/ml辣椒碱甲醇溶液,配制符合美国药典标准的辣椒碱1.0mg/ml甲醇溶液作为对照液,分别点样于0.25mm厚硅胶、凝胶混合薄层板上,点样量为10礚,将薄层板放于乙醚-甲醇(19:1)展开剂中展开,待展开剂前沿至薄层板3/4处时将薄层板取出,晾干,用0.5% 2,6-二溴苯醌-氯化亚胺甲醇溶液喷雾显色,放于氨气中片刻,取出,鉴别色谱图:供试液主要斑点颜色(兰色)及R值与对照液主要斑点颜色(兰色)及R值一致。

熔点〈741〉: 57°-66°, 一般熔融起始温度至结束温度温差不超过5°。

干燥失重〈731〉: 置40°P2O5真空干燥器中干燥5小时,失重不超过1.0%。

灼烧残渣:≤1.0%。

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及其它辣椒二萜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流动相:磷酸水溶液(l :1000,V/V):乙腈(600:400)混匀,0.5祄微孔滤膜滤过,脱气。

流动相视色谱行为可作适当调整。

辣椒素对照液:精密称取美国药典标准的辣椒碱适量溶于甲醇中,配制约0.1 mg/mL的辣椒甲醇溶液。

二氢辣椒素对照液:精密称取美国药典标准的辣椒碱适量溶于甲醇中,配制约0.025mg/mL的辣椒甲醇溶液。

USP 通则 61 62 71 1225 1226

USP 通则 61 62 71 1225  1226

<1225>V 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药典规程的验证Test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levels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are subject to various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Section 501 of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assays and specifications in monographs of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and the National Formulary constitute legal standards. The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 require that test methods, which are used for assessing compliance of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with established specifications, must meet proper standards of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Also, according to these regulations [21 CFR 211.194(a)(2)], users of analytical methods described in USP-NF are not required to validate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methods, but merely verify their suitability under actual conditions of use. Recognizing the legal status of USP and NF standards, it is essential, therefore, that proposal for adoption of new or revised compendial analytical procedures be supported by sufficient laboratory data to document their validity.用于评价药物质量水平的测试规程受到多种要求的影响。

复方新诺明片美国药典标准

复方新诺明片美国药典标准

复方新诺明片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含量:甲氧苄氨嘧啶含量:92.5~107.5%磺胺甲噁唑含量:92.5~107.5%储存:密封、避光保存鉴别:供试品溶液:将相当于含有甲氧苄氨嘧啶(4mg)的片剂粉末加入到10ml容量瓶中,再加入甲醇8ml,加温摇匀。

冷却,甲醇稀释至10ml,混匀,稍稍离心。

对照品溶液:将甲氧苄氨嘧啶(USPRS)用甲醇制成0.4mg/ml的溶液;将磺胺甲噁唑(USPRS)用甲醇制成0.2mg/ml的溶液。

点样量:5μl薄层板:薄层色谱硅胶板展距:3cm流动相:氯仿/异丙醇/二乙胺(6:5:1)干燥:暖空气中干燥。

检验:短波长紫外光检视。

结果判定: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R F值与标准品一致。

溶解度:溶解介质:0.1N盐酸溶液,900ml仪器2:75转/分钟时间:60分钟检测:根据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溶解量,运用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进行必须的容量校正(见色谱分析法621)。

根据对照品溶液中的相应峰,计算出各个活性成分的溶解度。

限值:在60分钟内,不低于70%的C10H11N3O3S和C14H18N4O3溶解。

含量均匀度(905):符合要求。

含量测定:流动相、对照品溶液、色谱分析系统与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口服混悬液一致。

供试品溶液:将不少于20只片剂粉碎、称重。

称取相当于160mg磺胺甲噁唑的粉末至100ml 容量瓶,加入甲醇50ml,用声波处理,摇匀5分钟。

冷却至室温,甲醇稀释至100ml,混匀,过滤。

取5.0ml滤液至50ml容量瓶,用流动相定容,混匀。

检测:分别检测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约(20μl),记录色谱图,测量主峰面积。

根据公式1000C(r U / r S) 计算出检测片剂粉末中C10H11N3O3S和C14H18N4O3的质量(mg);C 是对照品溶液的浓度(mg/ml),r U和r S分别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峰面积。

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口服混悬液的含量检测:流动相:将1400ml水、400ml乙腈、2.0ml三乙胺加至2000ml容量瓶中,用0.2N氢氧化钠和1%乙酸调节pH为5.9±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1>色谱法介绍色谱分离技术是通过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的分布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其中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有固相支持的液体或凝胶。

固定相可以填充于柱、分散成层、分布为膜或者应用于其他技术中。

流动相可以为气态、液态或超临界流体。

分离可以基于吸附性、质量分布(分配)或离子交换,也可以基于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大小、质量和体积。

本章节包括了基本步骤、定义和对一般参数的计算并描述了对于系统适应性的基本要求。

在USP中应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色谱方法类型有柱色谱法、气象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包括高效薄层色谱)和加压液相色谱法(一般称作高压或高效液相色谱)。

基本步骤本部分描述了使用某种色谱方法的基本步骤。

除另有各论规定外,以下色谱分离方法的步骤将会被遵循。

纸色谱法固定相:固定相为一张适当质地和厚度的纸。

色谱图的形成过程可以是上行的,这样溶剂被毛细管作用力支撑着沿着纸向上,这个过程也可以是下行的,在此情况下溶剂流动也受到重力的影响。

与溶剂流动有关的纸张纹理定向应该在一系列色谱图中保持恒定。

(纤维方向通常由制造商在色谱纸的包装上标出。

)仪器:纸色谱法的必备仪器包括装有添加溶剂的入口的气密室和短于该室内部高度5cm的耐腐蚀材料支架。

该支架作为用于溶剂槽以及用于抗虹吸棒的支撑,这些抗虹吸棒依次撑起色谱纸。

气密室的底部以规定的容积系统或流动相覆盖。

使用以规定溶剂系统润湿的纸张衬托于气密室的内壁,以增加气密室的溶剂蒸汽饱和度。

斑点:将待分析的一个或多个物质溶解于适当溶剂中。

以微量吸管吸取适当体积的溶液,其中通常含有1-20µg该化合物,点样为6-10mm大小斑点且斑点间的间隔不小于3cm。

下行色谱法步骤1. 带斑点的色谱纸以抗虹吸棒悬挂在气密室内,该棒将该色谱纸的上端固定在溶剂槽中。

(注:确保色谱纸挂在抗虹吸棒下的部分自由的悬挂在气密室中,没有接触到支架、室壁或室内的液体。

2. 气密室被密闭,以便使该室与色谱纸达到溶剂蒸汽平衡(饱和)释放任何多余压力。

3. 在气密室平衡后,将配制好的流动相溶剂通过入口添加到溶剂槽中。

4. 关闭入口,且让流动溶剂相沿着色谱纸向下行进需要的距离。

5. 从气密室内取出色谱纸。

6. 迅速标注溶剂前沿的位置,并干燥色谱纸。

7. 直接或用适当措施显示被分离出来的一个或多个药物的斑点位置之后,观察并测量该色谱图。

上行色谱法步骤1. 将流动相加入气密室底部。

2. 气密室被密闭,以便使该室与色谱纸达到溶剂蒸汽平衡(饱和)。

在需要时,释放任何多余压力。

3. 固定相的下边缘浸入到流动相中以使其通过毛细管作用力支撑着沿着色谱纸向上。

4. 当溶剂到达预先设定的高度时,打开气密室,取出色谱纸,迅速标注溶剂前端的位置,并干燥色谱纸。

5. 直接或用适当措施显示被分离出来的一个或多个药物的斑点位置之后,观察并测量该色谱图。

薄层色谱法固定相:是相当薄的均匀涂层,以干燥、细粉状物料涂于玻璃、塑料、或金属薄片或薄板(通常统称为薄板)。

薄层色谱板的固定相的平均粒子尺寸为10-15µm,而高效薄层色谱板为5µm。

如果在各论中有相关规定,则可以使用带有预吸附区域的市售薄板。

样品点于预吸附区域应在预吸附-吸附剂表面上形成的尖锐、狭窄的区间。

分离的实现是基于吸附性、分配或双方的结合效率依赖于固定相的特殊性。

仪器:色谱室需由惰性、透明物质构成的,并符合以下标准:平底或双槽,能盖严密的盖子和适于薄板的尺寸。

将色谱室内至少一侧内壁衬以滤纸。

将相对色谱室大小而言足够量的流动相倒入该室,以便在加入滤纸之后在能合适于薄板大小的深度。

为了饱和色谱室,盖上盖子,并使该系统达到平衡。

(注:除另有规定,色谱分离都需要在饱和的色谱室内进行)。

检测:适用于在短波(254nm)和长波(365nm)下观察的紫外光源以及能使斑点显现的一系列试剂。

斑点:使用规定体积的供试溶液和标准溶液,分成足够多的小份进行点样,以得到直径2-5mm (在高效薄层色谱板上为1-2mm)的圆形斑点或者10-20mm ×1-2mm(在高效薄层色谱板上为5-10mm ×0.5-1mm)带状斑,并与下边缘和薄板的侧面保持适当距离。

【注:在色谱过程中,点样位置必须在展开溶剂水平面至少3mm(高效薄层色谱法)至5mm(薄层色谱法)以上。

】将这些溶液点在平行于该薄板下边缘的直线上,并且斑点的中心之间距离至少10mm(在高效薄层色谱板上5mm)或者带状斑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4mm(在高效薄层色谱板上2mm),并待其变干。

步骤:1. 将薄板放入色谱室内,确保斑点或带状斑在流动相的表面之上。

2. 关闭色谱室。

3. 允许流动相上行至薄板的四分之三位置处或在各论中规定的距离。

4. 取出薄板,用铅笔标注溶液前行所至的位置并干燥薄板。

5. 按规定将色谱显色。

6. 确定基本斑点或区域的比移值(RF)。

7. 推定鉴别能够这样实现,分别使用未知样品和标准物质样品在同一块薄板上进行层析,并观察所得结果中RF值完全相同且大小大致相等的斑点或区域。

对于斑点或区域的大小或亮度可视性比较可用于半定量估测。

用于薄板上直接定量测量的仪器是一个光密度计(吸收率或荧光测定)柱色谱法固相载体:纯硅质土用作普通分离。

硅烷化的色谱纯硅质土用作反相分配色谱法分离。

固定相:载体通过添加各论中规定的固定相做出修改。

如果液体混合物要用作固定相,应在加入载体物前要预先混合好。

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在各论中分别进行规定。

如果固定相是一种水溶液,用水使其平衡。

如果固定相是一种极性有机液体,用该液体使其平衡。

仪器:除非在具体各论中另有规定,色谱柱的内径为约22毫米,长度为200至300毫米。

附内径约4毫米、长度约50毫米、不带旋塞的导管。

仪器准备:将一缕玻璃棉填充在色谱柱底部。

将规定体积的固定相与指定数量的载体相混合成一个均质、蓬松的混合物。

转移该混合物至色谱柱,并用轻柔压力捣实,以获得一个均匀结块。

如果指定数量的载体多于3克,将此混合物以约2克每份转移至色谱柱,并捣实每个部分。

如果定量测定或检验需要每段指定不同的固定相的多段柱,则在加入并捣实一段后,直接在此前的段上加入下一个连续部分。

将一缕玻璃棉填充在装好的色谱柱上。

【注:流动相适度地流过,或者在反相色谱法中缓慢滴过一个适当填充柱。

】如果被分析物的溶液被混合到固定相中,使用约1克载体和若干滴用于配制供试溶液的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来擦洗用于制备供试混合物的烧杯,以完成向色谱柱的定量转移。

将一团细玻璃棉装填在已装柱的柱填料上。

步骤:1. 将流动相转移至柱内置于柱填料上面,并使其在重力影响下沿柱流下。

2. 在每次变更流动相组成之前和洗脱完成之后,以约1毫升流动相冲洗色谱柱顶端。

3. 如果被分析物作为在流动相中的溶液被加入到色谱柱中,则使其彻底渗入柱填料中,然后在加入大量流动相之前,加入若干小份流动相,使每一份彻底渗下去。

4. 如定量测定或检验需要使用连续安装的多重色谱柱并且已规定流动相分成几份加入,则让每一份彻底渗入每个色谱柱,并在加入后续部分之前以流动相冲洗每个色谱柱顶部。

气象色谱法液体固定相:此类型的固定相可见于填充柱或毛细管柱中。

气象填充柱:在填充柱中,液体相置于一种精细分割的惰性载体上,例如硅藻土、多孔聚合物、石墨化碳,而该载体装填到通常内径2至4毫米、长度1至3米的色谱柱中。

气象毛细管柱:在毛细管柱中,此类色谱柱不含填料,液体相涂于色谱柱的内表面上并且可能用化学键合于其上。

固体固定相:此类型固定相仅适用于填充柱。

在此类型的柱中,固体相是填充于色谱柱中的一种活性吸附剂,如铝、硅或碳。

聚芳烃多孔树脂,时常用于填充柱中,不涂布液相。

(注: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要调整至基线和其他性质稳定。

色谱柱和填充材料的供应商要对建议的调整步骤提供介绍。

)仪器:气相色谱仪包含载气源、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设备。

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都是温度受控的,且温度的变动亦作为分析的一部分。

常见载气有氦气、氮气、或氢气,根据使用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进行选择。

检测器输出的数据记录为时间函数,并且设备的响应值,以峰面积或峰高来衡量,是其数量的函数。

温度程序:气象色谱分离的长度和质量可以由改变色谱柱的柱温来进行控制。

当需要设置温度程序时,另有各论会对条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规定。

表格中规定了起始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最终温度和最终温度的保留时间。

步骤:1. 用流动的载气平衡色谱柱、进样器和检测器直至获得恒定的信号。

2. 通过进样膜或自动进样器进一份样品。

3. 开启温度程序。

4. 记录色谱。

5. 按各论规定进行分析。

液相色谱法此纲要中所应用的液相色谱法等同于高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固体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的分离技术。

固定相:分离的实现通过分配、吸收或离子交换,取决于所用的固定相。

最常用的固定相是改造硅胶或聚合物颗粒。

颗粒通过加入长链碳氢化合物进行改造。

为完成分析而进行的特殊的填充类型,需要按照各论中的指示“L”(见下色谱柱部分)。

颗粒的大小通常也在各论中进行规定。

填充类型和大小的变化在本章节的系统适用性部分也进行了描述。

色谱柱:色谱柱包括填充了固定相的不锈钢柱、线性的不锈钢柱和聚合物柱。

色谱柱的长度和内径影响着分离程度,因此柱子的大小在各论中分别有规定。

柱子大小的变化在本章的系统适用性部分也作了相关讨论。

纲要中不再包括色谱柱的名称;此处省略以避免出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名及产地的变化的认可。

详见色谱柱部分。

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流动相为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在各论中均有所规定。

仪器:液相色谱仪由装有流动相的贮液器、以高压推动流动相通过系统的泵、将样品注入到流动相的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采集装置。

梯度洗脱:在色谱仪器运行过程中持续改变溶剂组成的方法被称为梯度洗脱或溶剂程序化。

梯度洗脱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在各论中进行规定,其中包括运行时间和流动相在不同时间的成分比例。

步骤:1. 使用流动相在特定的流速下平衡色谱柱和检测器直至得到恒定的信号。

2. 通过进样器或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

3. 启动梯度程序。

4. 记录色谱。

5. 按各论进行分析。

色谱柱用于USP-NF检测中的填料(L)、相(G)、载体(S)的完整清单位于试剂、指示剂、溶液部分中的色谱试剂项下。

此清单是为了方便色谱操作者参考,以识别在具体各论中规定的相关色谱试剂。

色谱相关定义和解释色谱图:一张色谱图是用图示的形式展现了检测器的响应、流出物中的待分析物的浓度或用以定量测定流出物浓度或与之相对应的流出体积或时间。

在平面色谱法中,色谱图参考纸或薄层的不同区域。

图一.两种物质的分离色谱图图1代表了两种物质(物质1和2)的典型色谱分离,其中t1和t2是各自的保留时间,h、h/2、和W h/2分别是峰1的峰高、半峰高、半峰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