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及实验3.1 三点测验

合集下载

三点测验

三点测验
三点测验
对三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系 亲本进行杂交,得到三杂合 体。在与三隐性体进行测交。
以玉米为例
P: 凹陷 非糯性 有色 × 饱满 糯性 无色 shsh ++ ++ ++ wxwx cc
F1及测交
饱满 非糯性 有色 +sh +wx +c
×
凹陷
Hale Waihona Puke 糯性 无色 ccshsh wxwx
考察测交后代的表现性,进行分类 统计。按各表现型的个体数,对测 交后代进行分组,并进一步确定两 种亲本类型和交换类型。
RF(wx-sh之间)=(601+626+4+2)/6708=18.4% RF(sh-c之间)=(116+113+4+2)/6708=3.5%
RF(wx-c之间)=18.4%+3.5%=21.9%
绘制连锁遗传图:
21.9 18.4 3.5
三个重组值在同一基因型同一环境条件 下得到,可以得到双交换资料
不易得到三杂合体
+ +
c
113 单交换
116 4 双交换 2 6708
wx + + +
sh wx c
用双交换型与亲本型相比较,凡改 变了位置的那个基因一定是处在3 个基因的中央基因。
如:+wxc与sh++相比只有sh位 点不同,因此可以断定sh位 点位于wx和c之间。同理, sh++和+++相比结果也是如此。
计算基因间的交换值:
测交后代的表现性 饱满 糯性 无色 凹陷 非糯 有色 饱满 非糯 无色 凹陷 糯性 有色

总结 三点测验

总结 三点测验

总结三点测验
1913年斯特蒂文斯(Sturtevant)首创三点测交法.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以三对连锁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得到三杂合体)和测验(三隐性个体),就可以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和位置的方法。

条件:①三对连锁基因,②杂交后得到三杂合体(abc /+++),③三隐性个体(abc /abc) .
步骤:
1.用三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系作亲本进行杂交、测交;
2.考察测交后代的表型,判断基因之间是否连锁。

亲组合>>重组合,说明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

3. 确定两种亲本类型和两种双交换类。

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基因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

测交后代个体数目最多的为亲本类型,数目最少的为双交换产物。

4、计算每两对基因间的交换值
5、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根据交换值最大的两个基因总位于两边,则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c——sh——wx
一种简便算法
①分别求出各种组合的百分比;
②根据子代数目,确定亲组合(数目最多)与重组合;
③分别以每两对基因为单位,找出发生交换的组合;
④若测交后代有8中表型,个体最少的两种为双交换产物,他与亲组合相比,中间一对基因发生交换
⑤将每两对基因交换的百分率加起来,满足两边两个基因的交换值,加上2倍双交换值,等于另外两个交换值之合。

据此作图。

遗传学复习题库

遗传学复习题库

遗传学复习题库遗传学各章复习题绪论⼀、选择题1.亲代传给⼦代的是(C )A) 基因型B) 表现型C) 基因D) 性状2.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于(C )年。

B. 18653.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是( A )。

A. 约翰⽣B.摩尔根C. 魏斯曼D.贝特森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染⾊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对⽣物细胞核内全部染⾊体形态特征所进⾏的分析。

⼆、填空题1、⼆倍体物种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是四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的细胞是⼆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次分裂的⼦细胞是单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次分裂的⼦细胞是单倍体细胞。

2、染⾊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体、连接丝、组蛋⽩H1 。

3、中期染⾊体的基本形态图中染⾊体包括:着丝粒(⼜称主缢痕)、次缢痕、长臂、短臂(长短臂统称染⾊体臂)、随体、端粒4、有丝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次,染⾊体复制⼀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细胞中。

5、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两次,染⾊体复制⼀次,同源染⾊体发⽣联会,每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半6、减数分裂的前期Ⅰ经历的时间最长,所发⽣的⽣化反应也最复杂。

为叙述⽅便起见,⼜将其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时期:7、①⾼等植物中,10个⼩孢⼦母细胞,能产⽣40 配⼦,10个⼩孢⼦能产⽣10 配⼦,10个⼤孢⼦能产⽣10 配⼦,②在动物中,100个精原细胞,能产⽣400 个精⼦,100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400 个精⼦,100个卵原细胞能产⽣100 个卵⼦,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产⽣100 个卵⼦。

8、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同点是:把遗传物质准确地传递给⼦细胞。

9、有丝分裂的⽬的是:增⼤营养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减数分裂的⽬的是:形成配⼦,产⽣母细胞。

有丝分裂的时期是:从⽣到死;减数分裂的时期是:性母细胞在成熟时。

有丝分裂的部位:是⽣物的各器官;减数分裂的部位是:性母细胞。

三点测验

三点测验

第三节 连锁图谱的构建
∙ 字体大小: ∙ 小 ∙
中 ∙

二、三点测验
三点测验图示
三点测验的测交后代重组率的计算见下表:
F 1雌蝇与三隐性雄蝇的测交后代重组率统计(很重要!)
分析上表时注意:
1.在测交后代中,如果有6种表型说明没有双交换发生,两两位点间分别发生了一次单交换(见后面的图)。

2.牢记亲本类型,然后一次只考虑两个位点与亲本的连锁关系比较。

如:亲本中y与w连在一起,后代中不在一起的必然是发生了交换,即它们的交换率为1.38,其他位点依次类推。

三个位点间只有单交换时:
一次三点测验即可做出连锁图
分析三点测验结果时注意:
后来发现并不是在所有的测交后代中只有6种表型,而是有时可以观察到8种表型,说明有双交换发生。

分析有双交换的情况时,最少的是双交换的产物,测交后代数目最多的类型是亲本型。

三点测验具有双交换时的重组率统计
三个位点间可能有单交换也可能有双交换
双交换
双交换——在一段染色体区域同时发生两次交换的现象(在很少的性母细胞中)遗传作图
1.3+3
2.8=34.1(理论值)
为什么y与m的观察值为33.5?。

三点测验课件.ppt

三点测验课件.ppt
三、三点测验设计
四、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1. 确定子代表型、基因型及各类型的数量 2. 确定位于中间位置的基因 3. 计算交换率 4. 确定基因的顺序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
三点测验
一、概念:仅用一次杂交及一次测交实验即可以确定三个基因 之间的顺序及其它们之间遗传距离
二、三点测验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黄 正 白)

y+

(橙

y

(黄
合计(Total)
ec+ w 正 白)
ec w+ 棘眼 红)
子代数目 百分比 交换(Crossing over) (Number)(Percentage)发于区域
y-ec ec-w y-w
4759 4685
9444 94.44%
80
150
70
1.50%
207
400
y-ec y-w ec-w
其工作量增加了3倍。
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确定这三个基因之间的顺序及遗传距离?
三点测验
• 概念:仅用一次杂交及一次测交实验即可以确定三个基因 之间的顺序及其它们之间遗传距离
三点测验设计及子代类型
P
x
杂交 Cross
F1
x
测交
Testcross
F2 亲本类型 单交换类型 单交换类型 双交换类型
三点测验
一、概念:仅用一次杂交及一次测交实验即可以确定三个基因 之间的顺序及其它们之间遗传距离
二、三点测验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三、三点测验设计
1.杂交 材料选择:
P

《遗传学(上、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遗传学(上、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遗传(heredity, inheritance): 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性状(traits):一个个体从亲代传递到下一代的特性。

基因(Gene): 携带从一代到下一代信息的遗传的物质单位和功能单位。

基因座(Locus,复Loci):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基因在遗传图谱上的位置。

基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包括一个个体的所有的基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等位基因(Alleles):在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座相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和隐性(Dominant and recessive):孟德尔把相对性状中能在F1显现出来的叫显性,不表现出来的叫隐性。

测交(test cross):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亲本杂交,来测验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

常染色质:是构成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折叠压缩程度低,染色较浅且着色均匀。

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

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拟表型: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做拟表型。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致死基因: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必需基因:是那些当其突变后能导致致死表现型的基因。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广义: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似性2、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广义: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3、性状(character/trait):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4、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5、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6、测交法: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

根据测交子代Ft所出现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7、自交:纯合体(如CC)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代也都是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杂合体(如Cc)产生两种配子,其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显性:隐性性状分离现象。

8、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dominant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9、回交:10、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11、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12、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含有相同的基因位点;13、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含有不同的基因位点。

14、双受精:两个精核分别跟胚囊中的卵核(发育为胚)和两个极核(发育为胚乳)结合的过程。

15、A染色体:基本的正常染色体。

16、B染色体:亦称多余(额外、超数、副)染色体,在一组基本染色体外,所含的多余染色体或染色体断片称为B染色体,是在形态、数目、行为以及功能等都与通常的染色体不同的一类染色体。

遗传学实验:三点测交

遗传学实验:三点测交

实验四果蝇的三点测交一、实验目的验证连锁互换定律,掌握并进行连锁分析,学习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了解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预备知识1、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把三个基因包括在同一次交配中,即用三杂合体abc/+++或ab+/++c跟三隐性个体abc/abc测交。

进行这种试验,一次就等于三次“两点试验”,而且带有另外两个优点。

一次三点测验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是在同一基因型背景、同一环境条件下得到的,而三次“两点试验”就不一定这样。

重组值既受基因型背景的影响,也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只有从三点试验所得到的三个重组值才是严格地可以互相比较的。

通过三点测交试验,可以得到三次两点试验所不能得到的资料,即双交换的资料。

果蝇的白眼、小翅、卷刚毛为X-连锁基因,全部隐性于各自的野生型基因(红眼、长翅、直刚毛),把白眼、小翅、卷刚毛雌蝇(wmsn/wmsn)与野生型雄蝇交配(+++/Y),F1雌蝇全部为野生型,雄蝇则全部表现为三隐性突变型,让F1互交,在F2中,不管雌雄性别,除了出现双亲类型外,还会出现新的表型种类,这是由于F1雌蝇中两个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的结果,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线性排列的遗传理论,对F2进行分析即可知不同基因间的连锁距离。

因为这三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这个试验也可用来作为伴性遗传试验。

当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时,一般不含相对的等位基因,产生伴性遗传,在正交和反交试验中产生不同的结果。

2、连锁率和互换率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

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